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第 一 单元(共计 6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学年度 第 二 学期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1课 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3页例1及相关内容。课 时 1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减法的意义。 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新课教学1概括加法的意义。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题。(2)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8141142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 师:你知道加法算式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3)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概括减法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1)学生列式计算。19568141142 19561142814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板书:减法定义)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 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观察比较。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动手改写算式,分析关系。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4)整理总结。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验证关系。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学以致用。教材第3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一第1题。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2综合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获以及不足吗?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2课 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6页例2及相关内容。课 时 2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根据236再写三道算式。2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师:同学们,看到图片,有什么感觉?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过渡:今天我们就探究存在花中的数学。二、新课教学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对比发现。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2)、(3)与(1)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1)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引导学生观察第(2)(3)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1填空题。(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1)3225800 800( )25 80032( )(2)42517251725( ) 425( )17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3课 题0的运算:教材第6页例3及相关内容。课 时 3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重 难 点教学重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口算: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0 0319 029二、新课教学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整理归纳0的运算。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0除以一个数。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4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1)小组讨论汇报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三、巩固练习1. 计算下列各式:360 068 068 540028 1280 036 250990 4949 039 092. 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4、7、9题。四、课堂小节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4课 题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第9页例4及练习三的相关内容。课 时 4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答下列问题:1.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2. 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3.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4. 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明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加法、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新课教学1例4: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经验,说说运算顺序。2自主学习,尝试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师: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独立计算并展示: 96(124)296 16262123探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师: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又会怎样呢?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尝试计算,最后汇报展示。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96 16296 3234阅读“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括号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兴趣。5总结运算顺序。 师: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如下:(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和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5课 题租船问题:教材第10页例5及相关内容。课 时 5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2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重 难 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听力,看看谁反应最快?播放歌曲伴奏。预设:让我们荡起双桨。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生:北海划船。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和船有关的问题租船。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从这张图片中你可以找到哪些信息?船的种类收费标准:大船限乘人数 6人30元小船4人20元文字信息:有32人出去游玩。 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2. 探究解决方案(1)比较那种船的租金更便宜。 小船:4人乘坐需要24元,每人应付: 2446(元) 大船:6人乘坐需要30元,每人应付: 3065(元)比较发现:如果小船坐满,每人需付6元。如果大船坐满,每人只需付5元, 所以大船租金更便宜,租大船。(2)制订租船方案。考虑租大船,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应租船只数:326 5(条)2(人),2人应该再租一只小船。租船钱数:530150(元) 12424(元) 15024174(元) 发现:租5条大船,1条小船时,小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坐船时,只有每只船都坐满人,才能达到不浪费,达到省钱的目的。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大船,还可以省钱。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3)回顾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步骤一: 根据船的租金及限承人数,先计算哪种 船的租金更便宜。 步骤二: 再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还是要尽可能多的租便宜的船同时做到尽量让船坐满。3. 小试牛刀课件出示:四(1)班有42名同学准备去划船,请设计租船方案,并比较那种租法最省钱? 船的种类限乘人数收费标准:大船4人9元,小船3人6元。小组汇报展示:大船:942(元)1(元) 小船:632(元),租小船便宜。 42314(条) 14条小船:14684(元) 答:租14条小船最省钱。三、巩固练习1大巴车限乘30人,中巴车限乘20人,有80人郊游,其中租一辆大巴车要50元,租一辆中巴车要35元,怎样租车合算?2京华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第一种: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第二种: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怎样买票省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结果。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明白什么?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6课 题复习课:第一单元复习。课 时 6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相关概念,能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正确地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 难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四则运算)过渡: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四则运算,大家对四则运算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二、新课教学1出示自学提纲:(1)什么是四则运算?(2)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请同学们围绕自学提纲,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脉络。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1)( )法、( )法、( )法和( )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4)一个数与0相加得( );一个数与0相乘得( );一个数减去0得( );0除以( )还得0。(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6)0不能做( )。4小结:大家一起对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学习最重要的事是能学以致用,下面就要检验一下大家的理解应用能力了,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应用自如。三、巩固应用1下列算式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488488 4848 164164 10111011644122 4848 369369 10110111小结:通过这道题,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认真观察的眼睛。一道题是否能够计算准确,首先就要看清楚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进行计算。2口算(课件出题,指名回答)。小结:大家的口算还不错。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有信心挑战下一关笔算吗?3脱式计算(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填空:如果要把算式8641269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算式应改为(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小结:小括号在题中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虽然它有些渺小,可它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大家在计算中要时刻注意。5在大家的认真努力下,基本的运算可以完成了,那么大家能不能运用四则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出示题目:南京到北京的公路长840千米,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北京,每小时行84千米,行驶了7小时后,还剩多少千米到达?(学生读题思考,独立作答,集体订正。)出示题目:张叔叔6小时加工服装48件,李叔叔6小时加工服装72件,李叔叔比张叔叔每小时多加工多少件服装?出示题目: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这一单元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复习,你们还要什么想说的吗?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7课 题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几何组合体:教材第13页例1及相关内容。课 时 1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 难 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准 备立方体模型、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了一辆玩具跑车,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怎么样?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新课教学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例1)。(1)师:请看小华正在观察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学生自己连线。(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师: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一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几何组合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摆一摆,看一看。小组合作摆一摆,然后独立思考形状,最后画一画你想的形状。(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搭建一个几何体?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3反馈交流,展示作品。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教材第13页“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动手,然后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然后小组摆一摆验证。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8课 题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教材第14页例2及相关内容。课 时 2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重 难 点教学重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准 备正方体模型、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师:在从上面的图中,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观察物体。二、新课教学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就是一种图形。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们从前面、上面、左面分别看到怎么的形状。1学生反馈: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动手操作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4学生作品展示。第一组展示: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第二组展示: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师:这两个组都摆了自己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三组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厚意可以发现:从上面看,形状相同;从左面看,形状相同;从前面看,形状不同。师生总结: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信息。预设: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数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三、巩固练习完成第14页“做一做”: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结果:预设: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师:看到下面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要全面观察。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9课 题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课 时 1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重 难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计算得又对又快吗?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单元就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加法运算定律。二、新课教学1学习例1,探索加法交换律(2个数的加法)。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师: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 km。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405696(千米) 生2:564096(千米)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同桌合作交流发现。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来表示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共同的特点?能试着写出来吗?学生汇报随机板书:abba。师生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法交换律。师强调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整数,如1221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学习例2,探索加法结合律(3个数的加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2。师: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 km,第二天骑了104 km,第一天骑了96 km。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8810496(88104)96288生2:104968888(10496)288师:猜一猜,(88104)96与88(10496)这两个式子相等吗?通过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学生讨论、交流。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说的好。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你能用符号表示它吗?生:abca(bc)。三、巩固练习1(),叫加法的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先把( )相加,再和(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再和( )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 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一填。 7232( )( )( )41( )591394561( )( ) 548111954( )105729572(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它对于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好它。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10课 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材第20页例3及相关内容。课 时 2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 难 点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学生举例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新课教学出示例题表格: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城市AB城市BC城市CD城市DE115 km132 km118 km85 km师: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讨论。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115132118852471188536585450(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师: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生:第2种算法是把能得到整百的数先结合起来再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师:说得好。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第2种算法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生: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师: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11课 题连减的简便运算:教材第21页例4及相关内容。课 时 3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连减运算的三种算法,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展示教材第21页例4主题图)这是李叔叔读书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新课教学1阅读与理解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生: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一共看了多少页?生2:昨天比今天多看了多少页?生3: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说的好。我们就来解决第3个问题。2尝试各种算法。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先自己试试,看看有什么好方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3交流优化算法。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介给大家。(学生说思路,教师板书)思路1:从这本书中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也,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板书1:2346634思路2: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中去掉已经看过的页数,就算出还剩下没有看的页数。板书:234(6634)思路3: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再去掉昨天看的66页,就是还剩下没有看完的。板书:2343466师: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的很有道理,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从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师巡视、辅导)师:都算完了吗?你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生1:我用的是2423466这种方法,因为23434就是200,这样算比较简单。生2:我用的是242(6634)这种方法,因为6634正好得100,再从总数234里减去100,不容易出错。(教师在此时应强调: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生3:估计用2343466的同学不多。因为和那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小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连减的算法,来进行简便的计算。 4质疑验证,改变总页数。 师:在连减算式中是不是都可以这样算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把书的总页数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并回答)师:说一说在连续减去两个数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师:在今后做题时,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5拓展。师:我们原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减法的运算定律吗? 学生回答,板书。 abca(bc) abcacb 师:大家学会了吗?学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吧!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2智力大比拼。在_上填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1)868 52 48868 (52_)(2)1500 28272_(28 272)3逛商场:“五一”大酬宾期间,彩电降355元,样品再降245元,样品现价2255元,这台彩电原价多少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小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主备人:课时编号 12课 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第24、25页例5、例6及相关内容。课 时 4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准 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二、新课教学1. 教学例5,提出问题。师: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生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师: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2认识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师: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425254。(2)举例验证。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 (3)概括规律。师: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