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姓 名 张艳 学 号 11093028 专 业 学前教育 班 级 11教31 指导老师 霍生玉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儿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特征。我国从1970年才开始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对此课题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此背景下,希望通过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这一课题,为我国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通过绪论章,对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教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来让家庭教养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此促进儿童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儿童社会性; 影响;Influence offamily education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Abstract: The way of family education,the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has a direct impact,a different way of education,will lead tochildrenwithdifferentsocial characteristics.Our country began tocarry on a research to this topicsince 1970,so far,thisresearchcomparedwith developed countries,there is still a big gap.In this context,I hope thispaperparentingon childrens socialinfluence,provide some scientificbasis forfamily educationin our country.Firstly,the introduction part,the related concepts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theory of knowledge,and as a starting point,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family educationon childrens socialandfamily factors ofparenting style.Finally,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on the existingform of family education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tomake,family rearing patternsbecome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so as to promote thedevelopmentof childrens socialization.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childrens social; influence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 绪论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1. 研究目的12. 研究意义1(二)相关概念11. 儿童社会性发展12. 家庭教养2(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1. 研究方法22. 研究内容2二、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3(一)溺爱型3(二)专制型3(三)放任型3(四)民主型3三、 影响家庭教养的因素4(一)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4(二)子女的不同气质类型41. “容易抚养型”儿童42. “较难抚养型”儿童43. “缓慢活跃型”儿童5(三)子女对父母的看法2四、 家庭教养所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6(一)父亲参与感不足及案例1分析6(二)家庭过度教育现象严重及案例2分析6(三)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状及案例3分析7五、 家庭教养方式的对策9(一)提高父亲角色参与的对策9(二)避免家庭过度教育的对策9(三)避免过度“重智轻德”9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31、 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1980年之后,社会性这一概念率先被美国心理学研究者提出来1,之后这一概念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里。每个国家的学者都开始对着一概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由于社会性这一概念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因此我国对于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少。而社会性这一概念主要适用于儿童,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又与儿童所处的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笔者最终选择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查找参考文献,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良好发展。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理论意义,该研究明确了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并丰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精神环境因素理论2。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催化而成的,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往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家庭性因素,已有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如大家熟知的家庭教养方式、教育期望或教育观念等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本质上虽然不同于学校教育环境那么直观,不是对儿童进行直接教育,而是在家庭教养方式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但过程中儿童不是被动的接收和接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刺激,是通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人物和事物的主动的互动来获得各方面的成长。而家庭教养方式的营造者便是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父母。通过研究,试图发掘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精神环境因素及原因,从而丰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论。(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明确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养方式因素。由于家长文化水平、职业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他们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是不同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氛围以及儿童的健康发展。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向他们提供一些改造家庭精神环境的建议,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帮助父母双方在研究结论的指导下,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教育孩子,共同为孩子营造一种有利于他们社会性以及各方面成长的适宜环境。另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的研究,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二)相关概念 1. 儿童社会性发展本研究从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特定社会人物与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交往沟通,逐步学习、掌握社会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并形成社会技能、学习领悟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形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开展社会行为,并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他人相处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氛围,逐步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塑造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3。 2. 家庭教养家庭教养这一概念率先被美国心理学研究者Baum rind所提出4。在我国,家庭教养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养育方式,实际上,这些称呼所想表达的核心思想都是相同的。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李晓磊对家庭教养这一概念,也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应该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潜意识里的一种行为方式方法,它与父母自身所形成的价值观息息相关5。(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 研究方法: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家庭教育的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著名理论进行分析、引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所搜集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性格的案例进行分析。2. 研究内容:主要分成四个章第一章:此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简单的阐述说明。第二章:家庭教养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溺爱型(无差别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专制型(制定规则,让孩子严格遵守规则)、放任型(对孩子不管不顾,听之任之)、民主型(对孩子平等对待,并引导孩子)。第三章:分析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了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观念)、子女的不同气质类型(主要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对父母的影响),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看法(子女对父母的反馈,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第四章:分析家庭教养所存在的问题:父亲参与感不足(孩子缺乏父爱)、家庭过度教育现象严重(过于望子成龙)、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状(道德教育的丢失)。第五章:主要结合上一章的内容,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来帮助家庭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儿童的教养方式。2、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一)溺爱型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指,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会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其实这种家庭教养方式是错误的。它会导致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却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容易养成蛮不讲理、任性、争抢好斗等不好的性格6。(二)专制型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为了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绝对的权力象征,因此会通过设置规则,让孩子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或者破坏了规则,就会采取一系列的处罚措施来处罚孩子,例如,罚跪,不给吃饭等途径,让孩子慢慢学会遵守规则。当父母用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来教养孩子时,通常会让孩子变得焦躁、报复心强、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性格上的缺陷。(三)放任型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并不干涉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自由成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会满足,同时,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等困难时,父母也不会进行帮助,这种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严重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会导致孩子没有家庭教养、自我约束力差、不善于社交等性格上的缺陷。(四)民主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它指的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心理程度,进行合理的教育。同时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不会把父母的观点强行嫁于孩子。这种家庭教养方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独当一面的能力,也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能刺激孩子敢于探索、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也能提高孩子对于某一件事情的关注性和热衷性。3、 影响家庭教养的因素(一)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科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能导致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而言,他们通常会习惯于选择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更多的采用以理服人的教育方式,来进行说教,也给与孩子同等的尊重。另一方面,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频繁、更加友好,几乎很少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则代表着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公平公正,更加的理智,并且能够结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引导教育,教育手法也更加的科学化。因此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而言,他们通常会采取更为理想的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反之,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专制型、溺爱型、等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家庭教养方式,通常简单方便,见效快等特点,但却并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因此,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往往会差强人意。(二)子女的不同气质类型 1. “容易抚养型”儿童。拥有这类气质的儿童,往往能够快速的融入新的环境之中去,也能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对于一些规章制度,也能很好的遵守,并且维护这些规章制度不被别人所破坏,他们友好待人,对不熟悉的人,也会面露笑容,不怕吃苦,面对挫折越战越勇。这类儿童,几乎是父母心目中所幻想的最为完美的儿童,同时这些儿童也是最好进行教养的。当父母与“容易抚养型”儿童进行交流沟通时,往往父母会发现这类儿童能听懂父母所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并且他们也会朝着父母所希望看到的方向去努力7。对于这类儿童而言,父母在选择家庭教养方式时,应该更多的选择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通过引导,来培养并发展孩子良好的社会性。 2. “较难抚养型”儿童这类儿童,在进行抚养时,通常较难管教,属于调皮捣蛋类的,这类儿童精力旺盛,因此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饮食时间,通常是玩饿了,才会想起来饿,不饿时,可能整整一天都不会感觉饥饿。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儿童往往与父母所期望孩子所达到的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大多数父母,在对这一类孩子进行抚养时,往往被孩子折磨的精疲力竭,使出全身解数,也无法让孩子朝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进行发展。通常再次情况下,父母经历了多次打击之后,往往会对自己的努力产生质疑,因此选择了更为粗暴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管理教育,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途径来让孩子走上父母所希望的道路之上,通常此类家长在后期,会选择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3. “缓慢活跃型”儿童此类儿童属在性格上既不属于温顺的性格,也不属于活泼好动的性格,往往是两种性格的有机结合,通常表现为对于新鲜事物的反应能力较弱,但是比起“容易抚养型”儿童而言,又比他们对新环境的反应较为强烈,因此他们对于新环境的反应是属于一个温和的态度,通常会选择观察新环境,最终得出结论。同时他们在生活上,也没什么过于波动性的不良行为的发生,以上几点,都会导致他们看起来更加的害羞与安静,在陌生人面前常常表现出一副害羞的表情,但是与陌生人进行相处后,又能很好的和他们相处。因此,此类儿童在父母眼中是个乖巧懂事的儿童,往往会更获得父母的喜爱,因此,父母在对此类儿童进行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上,通常都会选择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8。(三)子女对父母的看法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误区:教养过程中,父母在唱“独角戏”的情况居多,这是单纯的家长主动地“管理和监督”孩子。其实这种“单向”的教养方式是有一定缺陷的,作为具有交互作用的亲子关系中的其中一方,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和反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状况,如若父母的表现符合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那么亲子关系的相处与互动就比较积极,父母的话和行为就会对孩子更具有说服力,其教养方式也会更加有效地、积极地影响孩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的社会性的塑造与发展。所以,在选择教养儿童方式时,认为最佳的方式便是遵守“双向原则”,既需要看到父母影响孩子,还必须能够考虑儿童对父母的看法以及反应,因为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亲子关系并非只是父母影响孩子的单向关系,而是一种两者交互作用的关系。4、 家庭教养所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一)父亲参与感不足及案例1分析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在家庭教养当中,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与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几乎是同等的,唯一的不同点,也只是父亲对孩子所造成的社会性影响与母亲对孩子所造成的社会性影响之间的不同。对于父亲而言,在对孩子进行教养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孩子表达赞美之情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树立起其自信心,并且不怕挫折等优秀的品质。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过少,就会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上的古怪、反常、自卑等缺点9。而现阶段,在我国,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抚养过程中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父亲需要养家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父亲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由母亲负责所导致的。案例一:陈晓燕,女,7岁,现在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由于陈晓燕父亲在外打工,所以陈晓燕一直都是母亲所带大的。父亲一年回来将近三四趟,每次回来,在家所待时间也较短,一般也就二三天,之后又要出去打工去了。陈晓燕在幼儿园期间都还好,可以在上了小学之后,整个人都开始发生了变化。陈晓燕的母亲说,陈晓燕以前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小女孩,可是现在不知怎么了,竟然学会了和男生打架。特别是有一次,班级里有位同学,和陈晓燕开了一个很小的玩笑,陈晓燕听了之后,就把那位同学给打了一顿。陈晓燕的母亲也不知道在陈晓燕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便把责任推到了学校的身上,跑去和陈晓燕的班主任进行理论,认为是班主任教导不方,才导致了陈晓燕的前后变化。案例分析:在此案例中,导致陈晓燕的前后变化,责任不一定在于学校,但是一定和陈晓燕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有关。多位早教专家指出,其实从孩子一出生,父亲的陪伴就很重要。除了让孩子感受到宽广的父爱、坚毅的品格外,父亲的许多特质会格外影响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孩子经常会以爸爸为目标,一位好爸爸会是孩子一生的偶像与榜样,再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晓燕的父亲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在陈晓燕的身边,这也导致了陈晓燕所在的家庭中,缺乏父亲的参与,父亲并没有给陈晓燕树立起一个尊敬待人的良好榜样。(二)家庭过度教育现象严重及案例2分析 现阶段,我国很多家庭都对孩子进行了过度教育,从我国教育市场的行业来看,每当寒暑假,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挤满了家长的身影,我们能够从家长的脸上看出对孩子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能看到满脸无奈背着沉重书包的孩子的面部表情。对于这些家长而言,只希望孩子能够多学点东西,早点出人头地,却没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于6,7岁的孩子而言,真是活波好动的年纪,对大自然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父母而言,不引导孩子了解地球了解自然也就算了,反而让孩子学习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不知所云的书本上的知识,这些最终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而已,对孩子的自身发展是弊大于利的。案例二:李强,男,10岁。李强的父亲是农民出身,本身学历水平很低,高中毕业,但是李强的父亲经过多年的打拼,才慢慢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李强一家人住在南京的鼓楼区。李强的父亲对李强的教育为过度教育。由于李强的父亲本身学历较低,在社会上,打拼的过程中,深感知识与学历的重要性。因此李强的父亲在李强8岁开始,就开始不断的给李强报各种补习班,例如星期六的早上李强要参加书法培训班,下午参加数学培训班。星期天上午学的是国际象棋,下午学的是跆拳道。李强在父亲的这种过度教育下,虽然与同龄小孩相比,有很多的过人之处,但是李强和同龄小孩相比,在性格上变得更加的内向了,不愿意结交朋友。案例分析:在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强的父亲对李强实行的是“过度教育”,过度教育的弊端是没有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而是把小孩当做了成年人来进行教育,家长总是望子成龙,这是过度教育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教育之下,李强开始变成了书呆子,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也慢慢导致了李强的性格变得内向了起来。(三)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状及案例3分析现阶段,由于国内对于好心人做好事,结果却反被诬陷的案件时有发展,我国法律对于此类案件的判定也存在一定的误判。因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人们的道德丢失,看见别人需要帮助时,也不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此背景之下,家长也开始慢慢的对孩子灌输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人生态度。同时,由于家长与朋友之间的攀比,见面时总是以你家的孩子成绩如何来打招呼,也在无形之间加大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因此最终导致了我国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状的产生。案例三:王磊,男,10岁。王磊在学校是公认的调皮捣蛋鬼,让班主任头疼不已,无论班主任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都管不好王磊。班主任也曾找过王磊的家长进行谈话。王磊的家长却并不关心王磊品德方面的问题,反而问王磊的学习情况如何,并嘱托班主任,多关心关心王磊的学习情况,帮王磊的成绩给提升上来,这让班主任哭笑不得,对王磊的家长说,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情况,更要对孩子的品德进行教育。王磊的家长听后,也只是叹了一口气说,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带的,自己根本就管不到孩子的品德,所以也就希望王磊的成绩能好就行了。案例分析:攀比心理不仅仅存在于孩子之间,也存在于家长之间,逢年过节,亲戚都会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亲戚就会把责任归咎于父母的身上,认为父母并没有花费精力在孩子身上,却不过问孩子的品德。这也是由于孩子的成绩是能直观感受到的,品德并不能直观的感受到,需要与孩子进行长时间的相处,才能获知。这也导致了家长为了不输给别人家的孩子,也开始渐渐的注重孩子的成绩,对品德教育也慢慢变得不太重视。5、 家庭教养方式的对策(一)提高父亲角色参与的对策第一,父亲应该培养孩子乐观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而科学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跟家敏感,也更喜欢胡思乱想乱钻牛角尖等,而男人更多的坚韧不拔,顶住压力,笑对人生。因此父亲参与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至关重要,父亲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在孩子身边,以此把这种对待人生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孩子,来帮助孩子能够更加的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第二,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以及挑战自己的勇气。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或者性格上较为胆小的孩子而言,父亲应该通过鼓励、施加压力等方法来让孩子对自己进行挑战,并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只要敢于去挑战,那么它也没有你所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例如父亲和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时,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做游戏玩,孩子想过去玩,却又因为性格上的内向并不敢上前进行打招呼。这时候作为父亲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孩子说应该如何正确的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谈,并且对孩子说,有父亲在,叫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还是不敢上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话,也可以通过给孩子买糖、买玩具等途径,来让孩子最终卖出第一步,以此帮助孩子消除与人沟通的恐惧心理。(二)避免家庭过度教育的对策第一,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例如对于6-7岁的孩子而言,正是一个活波好动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对于家长而言,这时候应该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对于这个社会、自然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孩子树立起对于社会、自然的基本价值观的形成。而当孩子9-10岁时,在孩子对于社会、自然有着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进行重点培养。第二,对于孩子的教育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论,目前我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报名书法培训班,那么也让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书法,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钢琴,那么也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例如:孩子如果不喜欢书法,而是喜欢国际象棋,那么后者更能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又或者孩子并没有修长的手指,让孩子学习钢琴也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对于家长而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教育。(3) 避免过度“重智轻德”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更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对于品德的教育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学校的角度、还是家庭的角度,都应该是三方的重点工作内容,以此来培养出具有高尚爱国情怀的祖国接班人。因此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必须要改变“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观念,并且真正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第一,对于家长而言,不要多度的关心孩子的成绩单上面的分数,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重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作性思维,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协调一致。第二,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会孩子知道什么是羞耻心,什么是自豪感,以此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未来祖国的接班人。第三,教会孩子团队合作,以此来培养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也在团队合作中,教会孩子只有团结一致,所发挥出的力量才会凌驾于个人之上。从而让孩子不以个人利益为得失,而是以集体利益为得失的良好品质。结论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儿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特征。我国从1970年才开始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对此课题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此背景下,希望通过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这一课题,为我国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章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此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简单的阐述说明。第二章:家庭教养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溺爱型(无差别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专制型(制定规则,让孩子严格遵守规则)、放任型(对孩子不管不顾,听之任之)、民主型(对孩子平等对待,并引导孩子)。第三章:分析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了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观念)、子女的不同气质类型(主要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对父母的影响),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看法(子女对父母的反馈,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第四章:分析家庭教养所存在的问题:父亲参与感不足(孩子缺乏父爱)、家庭过度教育现象严重(过于望子成龙)、家庭教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民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情绪理论课件
- 2026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四中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社会女性测试题及答案
- 象棋学徒面试题及答案
- 旭辉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审计流程执行制度
- 加班管理面试题及答案
- 财务人员面试题及答案
-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 福建福州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国网35条严重违章图册
- 2025年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GB/T 24538-2009坠落防护缓冲器
- 过程审核检查表示例(帮助理解VDA6.3条款)
- 船舶信号设备课件
- 兽药GSP档案记录表格
- 高一新生心理讲座PPT
- 中国大米行业蓝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