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1页
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2页
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3页
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4页
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世卫组织认为,肥胖及超重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消耗的不平衡。简单地讲,就是这些人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按照这个解释,人体任何多余的热量,不管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最终都会转化为体重。因此,肥胖的解决方法说到底还是少吃,多运动。另一种激素假说则将焦点集中在脂肪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上。他们认为,体重上升的根源在于,日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让体内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谷类食物的摄入使得血糖(葡萄糖)浓度上升,激活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还会发出信号,使脂肪细胞停止向机体供能,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不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甚至也是心脏病乃至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通过严格的实验,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类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找出诱发肥胖的环境因素,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但是,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所以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这样得出结论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短很多。在整个实验期间,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将会受到“严格监控”,各种实验设备会精确检测他们摄入的热量,以及消耗的能量。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受试者得到的食物类似当今美国人的日常饮食由50%的碳水化合物、35%的脂肪以及15%的蛋白质构成。而在第二阶段,食物所含热量不会改变,但食物结构则会完全不同。调整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仅有5%,而且是肉类、鱼类、家禽类、蛋类、奶酪、动植物油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重仍占热量摄入的15%。至于剩下80%的热量,则都由以上日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来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试上述饮食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维持,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这个实验创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可以检验出究竟哪一个肥胖假说是正确的。1下列关于“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变得肥胖”的可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 b来源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多余热量,转化成了体重。c血糖浓度上升使得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造成胰岛素抵抗。d脂肪细胞在胰岛素的信息干扰之下,停止向机体供能,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关于肥胖的解决方法,世卫组织和激素假说完全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b研究人员对16名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的监控实验,是为了证明世卫组织的观点是否成立。c和直接通过实验去寻找导致多余脂肪积聚的生理机制相比,弄清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的实验并非最理想的情况。d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很低,且都由肉鱼禽蛋、绿色蔬菜、动植物油等天然食物来提供。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目前关于人们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能量失衡假说,一种是激素假说。b将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的影响搞清楚,不仅有利于治疗肥胖,还能增加人们对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的了解。cnusi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快地得出结论,所以他们逆向思考,打算第一步先通过减肥实验来检验不同假说。d肥胖的产生过程需要数十年,所以很难检测得到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 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上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注:弘范:张弘范,当时的蒙古军元帅。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遽麾之退 麾:指挥b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 c留梦炎不可 可:赞同 d天祥不寝处 寝:睡觉5最能直接突出文天祥坚守民族气节、忠诚、爱国的选项是(3分) 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弘范左右的元军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c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d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5分)译文:(2)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柯子忆旧仲 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仲殊 (北宋)僧人、词人,即佛印和尚,曾寓居杭州宝月寺,与苏轼往来甚厚。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8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点概括。(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陃室铭)(2)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荆轲和而歌,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凝望那道横眉卞毓方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 患意识。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该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这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6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3自然段有何作用?(6分)(4)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容庚宁跳江,不批孔徐百柯鲁迅曾有一篇轶文,“文革”中在广州被发现。他为了讽刺与自己素来不和的顾颉刚,说中山大学已经聘了一个口吃的顾颉刚,又打算聘请同样口吃的容庚,难道中大喜欢口吃?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宪通当年长期担任容庚的助教,被视为容先生的“大弟子”。他告诉记者,容先生确实有一点儿口吃,不过并不严重。在曾宪通的记忆里,容先生话不多,不属于滔滔不绝善言辞那种学者。他上课,总是用白布巾裹着几部线装书,在讲桌上打开,转身在黑板上写一个古字,站在一旁,问台下这是什么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经据典加以评析。这位话不多,甚至有些口吃的名教授,却说过不少“名言”。他有一句口头禅:“把戏人人有,变法各不同。”以此来点拨自己的弟子,做学问讲究的是变通,取法前人,但须求变。“文革”后期,一位“批林批孔”的干将跑来劝容庚,让他认清形势,参加批判孔子。容庚答曰:“我宁可去跳珠江,也不批判孔子。”容庚在历次“运动”中被揪住的一个辫子是他曾说过的一句话:“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似乎相当敏感的前一句,说的其实是收藏的经验之谈。容庚以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他擅长辨别铜器字画的真伪,人家看走眼的,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10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有人曾在批斗大会上揭发容庚,说他在解放前把贵重文物卖给美国人。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有!那个鼎是假的,我是把假古董卖给美国人了。”此言一出口,那帮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哄堂大笑,对他的批斗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曾宪通感慨容先生的耿直,在那么多的“运动”中,他总是怎么想就怎么说。容庚曾对曾宪通说过:“我说的话,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回想起先生的言论,曾宪通笑道:“其实他的言论早够右派了,只是被保了下来。他倒好,还一个劲儿跑到中文系党委去为右派教师说情,说这个不应该是右派,那个不应该是右派,说得党委书记没办法,只得威胁他,你都自身难保了,还管别人。”“文革”中贴容庚的大字报,说是要斩“野马”,砸烂“鬼锁”。曾宪通介绍,此话的出处是容庚在上世纪50年代所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有“我是野马,是鬼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需要一个紧箍咒,需要党的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之言。其实,“野马”、“鬼锁”之语,正反映了容庚不愿接受羁绊的内心世界。容庚甚至和本系另一位教授比赛谁先入党。他声称:“你是讲政治第一,我是讲业务第一,看咱俩谁先入党。”最终,讲究业务第一的容庚,入党申请自然没被批准。“文革”结束后给教授们平反,于是乎“容庚先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等话甚为流行。谁知他不领情,一本正经地说:“过去你们批判的容庚,实际上没那么坏;现在你们说好的容庚,实际上也没那么好。”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修订自己早年的名著商周彝器通考,容庚和曾宪通等人跑了全国不少地方。每到一地,他们需要拿着党内“文胆”康生亲笔开具的介绍信,先去拜访宣传部。容庚习惯的开场白是:“我们到党部来报到。”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政治错误”。曾宪通一再提醒他千万不要这么讲,他总是很认真地说:“是吗?哦,那好,我不讲了。”结果每次一进办公室,他还是脱口而出:“我们到党部来报到。”最后无奈,只好不去拜访了。“他根本就不懂这些。”曾宪通笑言,“他以为都是党部,根本就分不清解放前后那些微妙的称谓变化。”(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传记以“宁跳江,不批孔”为题目,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表现了容先生对孔子的崇拜和敬仰,说明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之大。b文章通过容庚先生一系列“另类”的言论,表现出容先生在教学方面、收藏青铜器和字画方面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另类”特征。c传记通篇以时间为序,记录了容庚先生晚年时的一些生活片断,看似零碎,但“形散神聚”,充分表现出容庚先生独有的人格魅力。d结尾关于“党部”的称谓,容庚根本就分不清解放前后那些微妙的变化,既表现了容庚不关心政治,思想落后的一面,又表现出一个老知识分子率真可爱的一面。e容庚曾说:“其实,过去你们说我坏,我没有那么坏;现在说我好,我也没有那么好。”此番感慨与表白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与谦逊。(2)传记一开始为什么要从鲁迅先生的一篇轶闻写起?(6分)(3)容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4)这篇传记选自徐百柯的民国风度,请结合容庚先生的经历,谈谈你对“风度”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c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d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b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也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能忘却的信念。c为迎接新年的到来,“青春与梦想齐飞”迎新晚会将于12月28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演出。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道山为何物。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a b c d16充分发挥想象将“小桥流水人家”扩展成50字以上的文段。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不背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6分)17根据以下新闻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求:不超过15个字。(5分)京华时报讯作为北京主导通信运营商和多年承担通信重保的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在apec会议主要地点和新闻中心,采用最新技术和最大容量覆盖能力所建设的wifi网络,覆盖范围超过10万平方米,可供5000人在不同区域同时上网。六、写作(60分)18按要求作文(60分)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把标题补充完整;自主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d(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并可能促进脂肪的积聚”,选项“并促进脂肪在身体内的积聚”把可能当作事实)2c(a从原文“过去20年中,这一假说的观点或许是正确的”可知,选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理解有误。b“是为了证明世卫组织的观点是否成立”表述有误,从原文最后两段信息可知,实验的两个阶段是为了验证两种假说中哪一种是正确的。d从原文第三段“而且是肉类以及绿色蔬菜中天然携带的碳水化合物”可知,选项“天然食物”曲解原意。)3d(肥胖的产生过程往往需要数十年,人体在几个月中积累的脂肪量往往很少,很难检测得到。)二、(36分) (一)(19分)4a(挥手)5b6d(留梦炎不赞成王积翁等人联名保释文天祥的计划。)7(1)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为”“逃其死”“二其心”各1分,大意2分) (2)不久,中山有个“狂人”说自己是“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未几”“自称宋主”“取”各1分,大意2分)(二)(11分)8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以“怨”字将鸟拟作了人。(每点3分,表达技巧2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答多角度描写等亦可。)9“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艰辛、羁旅愁苦的孤寂之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怀旧伤感、感慨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表达了作者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答出一点3分,两点5分。每点“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满分5分)(三)(6分)10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三、(25分)11(25分)(1)ad(a项2分,d项3分。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疯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2)“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3分)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分)(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分)(4)示例: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四、(25分) 12(25分)12 传记阅读(1)be( b项2分,e项3分。a中“容先生对孔子的崇拜和敬仰,说明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之大。”无中生有。c中“以时间为序”错;d中“思想落后的一面”不妥”)(2)通过鲁迅的调侃引出传主容庚先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通过学生曾宪通之口表现出容庚先生不但不善言辞,甚至有些口吃的特点,与后文的字字珠玑的“名言”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先生的“内秀”; 欲扬先抑,使传记显得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影响。(每点3分,答对两点满分)(3)博学多才,教学方法灵活独特刚正耿直,敢说真话,心口如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自由,狂放不羁。严谨谦逊,成就卓著率真可爱,不问政治。(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4)提示: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慨叹不已。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