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1页
《行路难》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2页
《行路难》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3页
《行路难》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路难教学方案设计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杨麟舒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 题:诗五首行路难课 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 计 者:杨麟舒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行路难(其一)选自人教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感染力强对古诗词教学,课程学习指导这样表述“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能作客观评价”。以此,本诗的执教理念是注重体验,以学定教设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验诗意美,体验诗人的复杂心境有效利用学生的解读困惑,让学生体验古诗词阅读过程中猜读与推知的乐趣;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拓展阅读中展开审美联想,在联想中加深独特体验,以此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解过程,从而达到审美迁移,将诗歌艺术欣赏转移到生活审美。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如朗读、节奏、语气、语调等,对李白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根据诗歌的体式特点,可确定“音韵、情感、内涵”为教学重点。由浅入深,在文本细读中,披文入情。尤其要将诗歌传达的人在逆境中的生命状态作为思考的重点,探求古典诗歌、经典作品、文化名士和学生生命的契合和共生。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吟诵,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2)通过研读赏析,析难辨路,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3)通过自读批注,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诗歌情感的变化。(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探讨,自由发言,拓展阅读,全面体会诗歌意蕴和诗人魅力。(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批注、发言,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副对联: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请大家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预设:酒、诗、明月)对,酒是李白的标志。杜甫也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我想问大家:李白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请给出一个标签式的形容词。(预设:潇洒、浪漫、豪放)李白是如此洒脱,如此自信,那么,他的人生一直都是如此吗?他有没有遇到过困境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重新认识一下李白。板书:行路难 李白【设计意图】以对联和评价引入,一来可以活跃气氛,二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白,进而理解诗歌内涵。(出示学习目标)过渡:学习一首诗,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把握它的情感意蕴。下面,请大家自行朗读诗歌,通过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并在朗读中体会情感。2、 初读,把握情感。活动一:多种形式朗读诗歌。1. 自读、点读、范读多种形式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大意)2. 范读。(辅导朗读的节奏、缓急、情感。朗读建议:四三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语气平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语速变慢,语气低沉,划线部分拉长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语气加强,划线部分重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语气轻快;“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短促有力,声音激昂,划线部分放缓语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划线重读,语气高扬)3. 思考总结:感情走向折线图。(板书:平稳低沉苦闷轻快悲叹高昂)自读。(体味感情)4. 点读、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三、再读,品味佳句。过渡:在朗读中,我们体味到了诗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再回到诗篇,品味诗中的佳句。首先,我想问大家,“行路难,行路难”,李白的人生之路到底难在何处?活动二:析“难”。难在何处? 小组讨论两分钟,请找出对应诗句,并找一名代表说一说该句诗是如何体现李白的艰难的。预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用动词体现李白此时的愁苦无措,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李白境遇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用比喻的修辞(象征的手法)将人生路上的挫折比作河里的冰和山上的雪,足以见到人生路的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希望只能出现在梦境里和幻想里,也足以看到现实中李白的艰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用短句和反复、反问,显示出李白的壮志难酬和慷慨悲歌,足见其处境艰难。过渡:从诗句来看,李白的道路的确艰难,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为什么会遇上这样的困难?又为何发出这样的慨叹呢?背景补充:李白的志向和经历,新唐书引文过渡:“赐金放还”其实就是体面送客,李白曾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对于他这样有理想的人,“赐金放还”无疑是巨大的侮辱。那么,李白的道路究竟在何方呢?【设计意图:由诗眼入手,让学生在体味情感的同时理解诗歌意蕴,并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深刻理解诗歌内涵】活动三:辨“路”。路在何方?思考:面对艰难,李白找寻了怎样的道路?哪句诗可以体现?预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提问:你能说一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预设:李白借古代先贤的故事,表达出自己对于政治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一定会乘风破浪,扬起风帆度过沧海。这其实是作者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前途的自信和希望,充满豪情。过渡:这样来看,李白的道路究竟在何方呢?(引导学生说出想象或梦中)低沉的全是现实,高昂的都是梦想。李白的诗中,不是没有愁闷和痛苦,但贵在他能战胜郁闷,奏响生命的最强音,这种饱满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折的自信,在李白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计意图:通过对李白前路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李白的自信潇洒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充实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理解】活动四:拓展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过渡:是啊,李白不是没有愁闷,但他的愁不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小愁苦,而是带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浩然奇气。他最可贵在于经历低沉也不抛弃、不放弃,这种自信和豪情是强大的盛唐特有的精神。可以说,盛唐孕育了李白,李白则成就了唐诗!而这首行路难,正彰显了李白的人格魅力!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味诗歌,含英咀华,感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全面体会李白的人格魅力,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四、自读,感悟魅力。活动五:思考批注:你喜欢哪句?为什么?(提示:从表现手法和细节角度赏析)预设:乐景写哀情,揣摩动词;象征、比喻;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短句、反问、反复带着感情齐读。结语: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他的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