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论文定稿.doc_第1页
刘姥姥论文定稿.doc_第2页
刘姥姥论文定稿.doc_第3页
刘姥姥论文定稿.doc_第4页
刘姥姥论文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红楼梦中人物之刘姥姥摘要: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有着鲜明丰富的性格特征,神采独具,魅力四射。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关键词: 刘姥姥;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庄稼人本色;一、前言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往往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又有侠义之风。她虽身居山野,大字不识,却生来有些见识。要不是这么有见识,能说会道,怎么能一进、二进荣国府,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而且在贾府败落之后,还千方百计地去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找回来呢? 也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让人发笑。我以为这只看到了表面。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刘姥姥之谐,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二、刘姥姥形象的艺术特征(一)朴素实在的老农妇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回中对刘姥姥的描写是:“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1。刘姥姥本来只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勤恳实在与对庄稼生活的投入。而第六回劝狗儿时说:“咱们村庄人,哪一个不是姥姥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在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刘姥姥的大观园故事就由此精彩起来。泥中的蚂蚁是多么的卑微!而向著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又是多么困难艰辛!刘姥姥却不畏惧,一步又一步往前迈进。1迈进了大观园。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又四十回中写: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裏铁掀还沉,那裏拿的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刘姥姥也觑著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著糊窗子,岂不可惜?”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著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沈重的谴责。 (二)乐观进取、突破困挫的勇者 面对困难,有人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但刘姥姥却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更能勇於突破眼前困境。第六回的叙述,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如今咱们虽离城住著,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狗儿冷笑道:“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要狗儿勇於面对自己的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愉快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去解决。这是多麼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能乐观的面对生活,但遇到困挫时,是否有勇气、有毅力面对层层难关?那就未必了。刘姥姥为了突破生活难关,勇敢的带著孙子板儿向著高门大院的贾府前来了。但这却有几个难关要过,首先要先克服自己向人告难求帮为耻的心理障碍。2红楼梦第六回中,狗儿提出与王夫人陪房周瑞以前极好的,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 可见刘姥姥也知道人情冷暖,以前极好的朋友,现在时过境迁,又多时不曾走动,这也说不得如今是怎样了。或许去了要碰钉子,甚至更要被奚落一番。但刘姥姥却马上答应了。甚至认为: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能以这样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第一个难关,当然勇气十足。(三)滑稽幽默的丑角 刘姥姥到底是不是一个丑角?历来讨论者众,各家皆有自己的看法。张欣伯於再谈刘姥姥一文中十分鄙视刘姥姥,认为:曹雪芹十分熟悉这种打抽丰的人物,也深深厌恶这种“打抽丰”的人物,所以笔端带著嘲笑他是刻意糟蹋刘姥姥的。尤其刘姥姥二进荣府的时候,作者写他装疯卖傻,磕头跌跤,更把打抽丰的种种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8张欣伯以为曹雪芹是厌恶打抽丰的人,所以刻意糟蹋刘姥姥,而刘姥姥二进荣府时,各项表现都视为丑态,认为是曹雪芹故意丑化刘姥姥,但这样的批评实在太过了。而述先於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则对刘姥姥给予高度的肯定,说:如果笑能给林黛玉那种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姥姥是很乐於变成可笑的人。大观园中的山水花木,鸟兽虫鱼,是用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却能敏感到一种不完美。在这个人间天堂画龙点睛,使他最生动地大放光明,却是那个土头土脑的刘姥姥。这位老农妇从田野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朗笑的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刘姥姥遍历岁月的刻痕,依然晃漾著明朗的笑容。知道为了取笑儿,刘姥姥很能欣赏自己的土气,狡猾还胜过鸳鸯凤姐一手。刘姥姥在大观园的种种丑态,制造出一连串的笑料,然而不论就事实来说,就心智来说,读者嘲笑刘姥姥,也嘲笑自己。刘姥姥虽是丑角,但绝非丑恶的人物,而是明朗而有自信的,能够欣赏自己的土气所带来的欢笑。她是内心蕴藏著沉重的使命,艰苦的心情而来的来了之后自必须一方面战战兢兢进行争取;而另一方面却必须随机应变,敷衍环境。她哪裹是什么滑稽逗笑的人物?她不过偶然闯上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观众,这才被人强制化装,临时做了一回票友罢了。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似乎无知,却绝不低能;也颇有心机,但不邪佞。就实质上说,她不过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太愚以为刘姥姥只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其实在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更非一般丑角角色。 刘姥姥并不可怜,她也知道大家都取笑她的土气,但她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笑为乐。(四)机敏能言的公关人才 若抛除对刘姥姥存有可敬或可鄙的主观印象,纯粹看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公关才能的表现,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贾府这样的堂皇世家,素常往来的不是王侯卿相,就是至亲好友,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村野老妪,平白去登门,恐怕真连边都摸不著。但刘姥姥不但进入了贾家,并且满载而归,除了一股勇气,更凭着她机敏能言的公关才能。在一进荣国府之前,她已经考虑到,她所认得的只有半生不熟许久不见的王夫人及仆人周瑞,关系疏远,地位悬殊,是否能完成任务,恐怕困难重重。所以她首先决定去拜访周瑞,打听门路,懂得能“以知彼知己为前提地有目的性的出击则是发展公关关系的第一步”后来得到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协助,见了凤姐,并且得到了救命的二十两银子,这又符合借助中间人物的传播与沟通才能成为公众所关注和容易接受的对象(智慧艺术与现代公关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我见)。 至於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带了当令的瓜果野蔬,回礼的这个举动,一方面是知恩图报的善良天性,一方面却正是发展人际交往的最好方式。比起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解除了乞讨的外衣,理直气壮多了,也拉近了与贾府之间的距离,也更因此有机会见到了贾家至高无上的贾母和贾家其他重要人物。这一次更有机会表现她的长才,在大庭广众,她善於察言观色,应对得体,如第三十九回与贾母一见面: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裏说:“请老寿星安”。贾母向众人道:“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看她的表现多么机敏,讲话又是多么得体。把贾母的每一项缺点都说成了优点,难怪取得了贾母的欢心。更把村野所见随意编派,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这随意编派之间,其实也是用了心思,专挑贾母、王夫人爱听的说,却又能不落痕迹,真是高明!至於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她何尝不知?却全力配合,引得全场狂笑,更赢得贾府上下的喜爱,这岂不是最高明的公关人才! (五)富人生阅历的智者 虽然刘姥姥只是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乡下老太太,但由於生活经验的累积,却往往成了指点迷津的智者,红楼梦中的几次表现他的处世智慧,如第六回中劝告狗儿: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这样的劝说真是一针见血,鼓励坐困愁城的狗儿,跳脱出来,寻找新的出路。又四十二回,劝告凤姐儿不要太娇惯孩子,说: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他小人儿家,过於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虽然刘姥姥读的书并不多,但说的这段话确是切合人生的道理,过於娇贵的小孩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不起一点点风雨的吹折,而在风雨中长大的孩子,风雨往往却成了他滋润的养分。而刘姥姥这些生活智慧,乃是来自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能为困惑者指点迷津。(六)知恩图报、见义勇为的热心人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告难求帮,得了二十两银子度过难关。在第三十九回中,家里好容易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头一起摘下来的,没敢卖,就留的尖儿孝敬贾家的人。虽只是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却也是穷人家的心意。不意竟投了贾母等人的缘,留下解闷。而就在这几回中闹了好多笑话,惹得大家开心,虽然因此又得了许多的馈赠,但这并非是他来贾府所怀抱的用心,她原本是为报答凤姐给二十两银子而来,这一次的奇遇,其实是意外的收获。或许在她的内心是有一些些这样的期望,但那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希望能进一步获得生活的改善?但到了第一百一十三回写到,贾府已经由盛转衰,凤姐更病了,刘姥姥来探病: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三、刘姥姥形象的形成原因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本来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3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己这样说:“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姥姥实实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她和贾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因为女儿嫁给了务农为业的王狗儿,而王狗儿的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京官,所以与王熙凤的祖父联过宗,因而在二十年前曾和女儿见过王熙凤一次,二十年后,由于女婿女儿忙于劳动,被接到女儿家照管小孩。 一年冬天,由于手头紧张,家中“冬事未办”,女婿“心中烦躁,在家里闲寻气恼。”刘姥姥想起了王家和王熙凤的关系。在女婿的催促下,刘姥姥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外孙板儿踏进了贾家的大门,以寻求能够得到帮助。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且得到王熙凤送给的二十两银子。第二年夏秋季节,这个善良热心的老婆婆,没有忘记贾家的周济,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义,过河拆桥,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以及鸳鸯、平儿等人的羡慕和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守寡多年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也可以这样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在中国的小说、弹词和民间故事中,也提出一些老妇人的典型。她们之中的正派人物就常以丰富的经验,对人的热情充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顾问、助手,或为人排难解纷。另一种就是以巧言令色,奔走豪门,帮闲拉纤,助虐营私,成为众人所鄙视的“三姑六婆”。刘姥姥虽然是从城市到了乡村,看来还不是走街坊、说是非、作罪恶的“老虔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之所以在人们口头上流传,是由于作者把刘姥姥的形象描写得逼真、活跃、淋漓尽致。她带着土地的厚实,土地的辛酸,以及从土地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生存的智慧。她诚朴又狡黠,逢迎却自尊,没受过什么教育,万事万物的道理却一通百通,有她自己的一套处世法则与做人原则。喜欢听她随心所欲讲的故事和笑话,和她的人一样,善良,并圆滑着。人们对她先是嘲笑,而终于同情。这个复杂真实,保持着性格张力的形象之所以成为典范,熠熠生辉,皆得自曹氏“十年格物,一朝物格”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复杂人性,是从事体情理之真中得出,而没有丝毫的穿凿与附会。四、刘姥姥形象的意义刘姥姥虽满腹“锦绣”,出口成章,7很“有些见识”(曹雪芹语),叙事能力一点儿也不比熟读万卷书的文人低,但曹雪芹却只能让她以一幅滑稽的面目出现,刘姥姥这一角色,固然表明曹雪芹超出同辈的民间情怀,但同时也表明他仍未脱文人的矜持,这种矜持掩盖了刘姥姥这一人物身上深沉的玄机,以至大部分读者仅仅将刘姥姥当成了一个“噱头”,当成了一个丑角,以致在阅读过程中仅看到了人物滑稽诙谐的一面,而失去了对这个重要人物深层的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刘姥姥形象血肉丰满,鲜活复杂,是不可或缺的,这得益于作者能根据自己的见闻感受,笔墨中融入血泪,在当时典型的社会、时代、家庭环境中塑造出典型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其经典意义绝不只给读者提供了性格刻划的精彩个案,而且在结构叙事、彰显主题等诸方面的多重意蕴,也具有启迪心智的作用。这种经典的写作传统值得现代作家关注与借鉴。俗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它历史久远,从本质上讲,它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俗文化和雅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共同打造了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刘姥姥这一形象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很大的文化意义。5虽然刘姥姥只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小人物,但作者却能运用他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笔,赋予了这个小人物重要的作用。她的三进三出,作为一个线索贯穿了整部小说,她这一普通的农村穷老婆子形象衬托了一些像宝玉、凤姐、妙玉等大人物。她对于升华小说主题,拓展其思想内涵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刘姥姥这样一个小人物身上还体现了一种文化意义俗文化。所以,作者曹雪芹创作刘姥姥这样一个小人物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家通过刘姥姥在荣国府的所见所闻所感, 刘姥姥的口说出了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反映了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带来了些新鲜瓜菜。照刘姥姥的话说:“你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当刘姥姥知道姑娘们吃一顿螃蟹就要用去二十多两银子时,说:“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刘姥姥醉倒在怡红院,而且是扎手舞脚的,仰卧在贾宝玉的床上,因此“袭人这一惊不小”,刘姥姥更吓的不敢做声了。一则是为了突出刘姥姥的性格,她为了逢迎贾母和凤姐,就尽情的喝酒,甚至喝得太过量了,以此来突出她的扭曲了的心理状态;二则是为了让刘姥姥体验一下“天宫里似的”生活,以使她自己平常的生活与这种暂时的享受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不露声色地描写了剥削阶级的奢华腐化的生活,反映出封建社会阶级对立。刘姥姥形象会让读者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无比憎恨之情。比如那心甘情愿被人愚弄故意做出怪相的地位低下的刘姥姥,她的目的是想讨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的欢心,以便打打秋丰,讨几个施舍的银钱回去勉强过那艰难的日子。与贾母等人一起吃饭那一回,刘姥姥在乡下何曾用过那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因此她说:“这个叉把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她不仅说自己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得老母猪不抬头”,而且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一副怪相,不由人不发笑。刘姥姥的讲话,在引人发笑的背后,也隐含着酸辛和悲苦。读者合下书来一想,就会对刘姥姥产生同情之心,而对凤姐等人的恶作剧产生厌恶之情。作家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在客观上起到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历史见证人的作用,这就是刘姥姥这个形象的深刻的意义。五、结论刘姥姥是靠什么生存发展并节节胜利的呢?主要有两点:其一,她积了一辈子的经验,什么场面都经见过,而且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如女婿贫困过不去冬之时,只知酗酒闹事,刘姥姥为之出谋划策。提到狗儿祖上与金陵王家连宗的瓜葛,前去贾府打秋风,以解燃眉之急。这信息连狗儿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对狗儿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