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一、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做法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查找资料、汇总信息(2)分析归纳查找的资料,提出个人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环境,关爱身边的生物,关爱生命(2)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生物重难点:(1)概述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方法(2)学会查找资料,分析归纳资料。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一)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 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 2. 物种灭绝的外在原因: 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栖息地的 是导致生物濒危和灭绝的间接原因之一; 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3. 保护动物的方法: 、 、 、 。 4. 保护动物的意义:维持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互动探究探究一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阅读教材p1,思考讨论:(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怎样? 点拨:1.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是密切相关的。2. 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经典回眸】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b正确。【答案】b【变式训练】生物多样性破坏除自然变化外,其主要原因在于( )a.人口的增长 b.外来入侵物种c.湿地萎缩 d.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过度开发【答案】:d探究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阅读教材p2,归纳总结:1.通过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物种特化?物种特化为什么会导致物种的灭绝?3.阅读教材p3,思考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外在原因有哪些?点拨:1.物种特化或基因功能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2.所谓物种特化,是指不与自然平衡,造成生物体某一方面非自然地过度发展。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3.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外在原因有:(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3)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经典回眸】物种绝灭的根本原因是()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b乱捕滥猎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d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解析】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乱捕滥猎是直接原因,其他是物种绝灭的重要原因。【答案】a【变式训练】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主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答案】d探究三: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1.阅读教材积极思维部分,结合课本实例,能得出什么结论?2.阅读教材p3-p4归纳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点拨:1.麻雀的是是非非说明,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对的,自然界并没有绝对有害的动物。2.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对动物保护观念淡漠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此外,还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动物,具体措施是: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繁殖濒危物种,如人工繁殖扬子鳄技术的突破与改进;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手段,如麋鹿,是曾经在我国生存而后绝迹的物种,通过实施再引进工程,建立如江苏省大丰县等麋鹿自然保护区,以逐步恢复其野生种群;科学引种,在保护当地的物种不受侵害时引入外来物种。【经典回眸】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开垦山地完全禁止采伐林木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a bc d【解析】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山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地荒漠化加重;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 【答案】d【变式训练】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目前处于灭绝边缘的是( )a白鳍豚 b扬子鳄 c大鲵 d海豚【答案】b四、达标检测1.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又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a.大熊猫b.扬子鳄c.大鲵d.麋鹿2.据1990年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有13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某种害虫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喷洒农药,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环境污染,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c.外来害虫的入侵,缺少该害虫的天敌d.过度开采,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3.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建立自然保护区d.保护森林生态系统4.cctv“人与自然”节目报道,2008年8月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麋鹿和七只雌麋鹿放生保护区,回归大自然,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b这些麋鹿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显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5.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藏羚羊价格昂贵,昔日数万只藏羚羊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藏羚羊变成濒危物种的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捕杀 c外来物种的侵入 da和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1: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材料2: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材料3: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1)材料1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2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3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原有物种受到威胁。参考答案:15:accbd61(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 没有天敌五、依据考点,归纳总结【例1】面对薇甘菊等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引入本地天敌 引入寄生生物,专一性地寄生在薇甘菊体内喷洒农药 火烧薇甘菊 从薇甘菊的原产地引入天敌a. b. c. d.【解析】面对等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引入本地天敌是可以的,因为是本地的,所以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引入寄生生物,专一性地寄生在薇甘菊体内也是可以的,因为不会导致其他生物受到危害;喷洒农药、火烧薇甘菊导致环境污染;从薇甘菊的原产地引入天敌,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答案】b【例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为美化城市环境,不能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应科学引种;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不能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符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将黄鼠的数量降到低的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如将其天敌引入我国,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答案】c【例3】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实施再引进工程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因而不利于被保护动物的生存。【答案】d六、布置作业1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类淡水豚类,白鳍豚消失后,长江江豚如今也面临生存险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外来物种入侵 b自然灾害c环境污染 d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丧失2以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存在的危害不包括()a毒杀天敌,影响生物多样性b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c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d全部杀死害虫,对生物圈有影响3我国1974年捕获越冬大黄鱼16.81万吨,幼鱼约占一半,且连续四年高产,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只有0.019万吨,2004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到2012年,大黄鱼产量达到27.8万吨,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a生存环境被破坏;人工养殖b乱捕滥猎;加大捕捞力度c环境污染;大力捕杀大黄鱼天敌d乱捕滥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5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6(2014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8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二:非选择题9阅读以下材料后分析问题。材料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据调查,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就有一种鸟类绝灭;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就有1种鸟类绝灭;最近的100年中,每年就要绝灭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绝灭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绝灭1个物种。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绝灭。材料二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生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绝灭。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类。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几乎绝灭。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找到了7只朱鹮。经大力保护,现在朱鹮已有1400多只。材料三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虽然只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中,主要由于森林砍伐而绝灭的物种相当于世界物种的5%15%,即每年绝灭1.5万5万个物种。材料四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鸟国毛里求斯,因不会飞,把卵产在地上。在16世纪,外来的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1681年,渡渡鸟绝灭。材料五生活在美国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最后一只美洲旅鸽于1914年死于动物园。栖息在纽芬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带的大海雀,外形似企鹅,19世纪初被渔民作为食物大量捕杀,1844年,最后2只大海雀被人收作标本,大海雀从此绝灭了。(1)物种减少的第一个原因是_。(2)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_。(3)物种减少的第三个原因是_。(4)你还能举出物种减少的其他原因吗?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 【解析】:选c。长江江豚主要生活在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中,而近年来长江水体污染是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2. 【解析】:选d。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不仅会杀死部分害虫,还会杀死害虫的天敌,因而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使用杀虫剂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部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因而不会杀死全部害虫。3. 【解析】:选d。从1974年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急剧下降,从70年代的高产看,造成大黄鱼物种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乱捕滥猎。从2004年到2008年,大黄鱼产量恢复到以前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伏季休渔”,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物种所取得的成效。4. 【解析】:选d。引进外来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5. 【解析】:选b。牧民大量地养羊,超过了草原的承载力,致使草原退化,牧草的产量降低,其他以牧草为食的生物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大量地死亡,使得草原上生物类群大量减少,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