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质量下降.doc_第1页
研究生质量下降.doc_第2页
研究生质量下降.doc_第3页
研究生质量下降.doc_第4页
研究生质量下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决策领导重视不够。一般来说,校领导比较重视校研究生处(有的高校叫研究生部)的管理队伍建设,人员配置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但到了院系,由于他们普遍认为系级研究生管理人员仅是和研究生处各科室打交道,所做工作是各科室统筹安排,所以很少配置专职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导致院系很多跟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息息相关的常规性的工作杂乱无章。该给研究生提供的学习、科研条件不能提供,该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挫伤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研究生一切向“钱”看。许多研究生入校后因为种种原因急于寻找赚钱机会,投入学习、科研的时间太少,打工赚钱的时间太多,导致了培养质量的下降。3.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力量有限。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学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导致导师负担过重,无暇、无力加强指导,造成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下降。二、应对措施(一)领导必须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1.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导师是教书育人的核心,没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所以决策领导、学术带头人等要扶持、培养、引进优秀教师并增列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如对导师的资格实行量化指标,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进行周期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2.重视管理人员的作用 “研究生处于学生群体中的较高层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易管理性”。校各级领导要重视系级管理人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要设置专岗专人,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使得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注重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在岗人员参加校内外的管理研讨会和观摩交流会,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还可聘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培训。选用素质高,有管理才能、乐于奉献的人员充实管理队伍。减少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使管理人员能安心从事管理工作。3.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生生源复杂,年龄结构、个人经历等等不一,当前需要也各不相同。校领导应针对研究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真正为其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学习,安心从事科研。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在目前国家财政不能完全解决的前提下,提高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已刻不容缓。所以校各级领导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为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能锻炼其教学;科研、组织能力的助教、助研、助管存偿岗位。在要求其合理解决好学习和工作关系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一方面提高研究生参与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4.出台激励机制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的积极性为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学校、院系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对思想先进、学习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奖励(张榜公布、召开表彰大会、发放荣誉证书等)和物质、奖励。要设立专项基金为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等等。鼓励广大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与院系、学校科研目标一致的个人科研目标、从而更好地为学校作贡献。(二)导师必须严抓研究生培养质量常言道:“严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科研活动的引路人,因此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严抓是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毕业硕士生应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博士生“必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此导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根据院系科研目标、自己的研究方向,再结合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个人专长,拟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开列必读书目,定期检查(切忌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交流反馈。要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重要性,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创新性,让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给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将其推向学科研究的前沿并直接指导,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在高质量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研究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系级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培养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者也是培养工作的执行者,在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主要途径。系级研究生秘书、辅导员或工作助理等管理者应职责分明、爱岗敬业,致力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1.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研究生管理者要掌握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一系列现行政策、法规等,结合本校、本院系研究生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合校、院系领导、导师做好研究生招生、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学位授予等管理工作。将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全过程。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研究生管理是高层次人才的管理,管理者要熟悉自己的管理业务,熟悉本院系的专业设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行政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教育法方面的知识;要学会办公自动化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要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学习兄弟院系及兄弟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法。如:定期进行评议打分,把考评结果与评选奖学金、学位授予、毕业分配等切身利益结合,从而引导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代表我国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各级领导、导师、专职的研究生管理者及广大的教职工都应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加强研究。生的在校管理,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1 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清华大学的本次调查表明:虽然大部分的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对我国目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给与了肯定,但这种肯定是低水平的肯定。因为有l3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一般”,有14的导师和13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博士生生源质量“一般”。所以,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 研究生的学风现状评价研究生的学风,是研究生学习风貌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踏实的学风,会造就勤奋、刻苦,崇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人才;浮躁的学风,则会导致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低劣。因此,学风的好坏直接传递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息,反映着研究生们的精神风貌。 根据研究生管理人员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风评价无论博士生还是硕士生的总体表现都是不错的。如他们对博士生学风的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5%和48;对硕士生学风的评价中选择“优”和“良”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4%和53。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的判断:我国研究生的学风虽存在一些非主流的问题但总体是优良的。3、研究生的内部适应性(1)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如果知识结构不合理也就难以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其研究潜力也很难发挥。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基本令人满意,但硕士生的知识结构有待大幅度提升。(2)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研究生作为一个国家创新队伍的生力军创新能力的高低应该是决定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次调查显示: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总体而言对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一般只有9和38的导师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为“优”和“良”,而评价为“一般”和“差”的比例高达53。对博士生的评价也不是很乐观,有30的导师和31的研究生管理人员认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一般”甚至是“差”。而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就更值得我们的关注,他们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与“差”的比例达到了68这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是否定的。(3)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学位论文对于研究生而言是其最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其质量的高低是检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的一个基本判据和标准。本次调查表明:我国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总体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前些年比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不同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其学位论文质量差异显著。另外,我国不同高校的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差别是很大的。19992006年的8年间我国进行了8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总共评出了78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些优秀博士论文即使和国际顶尖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比较,其水平也是不错的。但这样的论文数量太少,整体上我们的博士论文质量还难以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而且绝大多数博士培养学校还没有产生过高水平的博士论文。4、研究生的外部适应性(1)研究生的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评价。本次调查表明:我国研究生在职场环境中,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表现一般,组织协调能力表现较差。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合作精神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7和34,而选择“一般”的比例则高达47,还有12选择“不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毕业研究生在团队精神方面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合作精神密切相关的就是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用人单位的评价选择“很满意”的为零。选择“比较满意”的也只有34而选择“一般”的高达57,还有9的选择“不满意”。这说明我们的毕业研究生在职场上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团队合作精神表现得更不如人意。(2)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评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强弱是一个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肯定与否的基本因素。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团队精神的反映相比,对毕业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评价要稍微高一些,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5和54;而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分别为34和7。这说明我们的毕业研究生在事业心和责任感方面的表现也差强人意。(3)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总体质量评价。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水准及其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次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国毕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基本是满意的,对研究生知识方面的素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从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质量上来看,用人单位对近期毕业的研究生与5年前毕业的研究生在质量上进行比较时,选择“明显提高”的仅为2,选择略有提高的占24,选择“基本持平”的占17,“略有降低”和“明显降低”的占50,还有7的人没有表态。这说明近5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总体而言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下降的趋势。(4)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评价。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大学生“高分低能”的说法,也就说我们的学生会考试,但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差,或者说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本次调查表明:我们的毕业研究生在职场上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基本没有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肯定。换句话说,我们的毕业研究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严重的。 二、结论与建议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快速膨胀而培养条件并没有太大改善的环境下,总体质量保持了稳定。但与5年前比,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研究生的论文质量都基本没有大的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风表现良好,获得了大部分导师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学位论文质量总体而言具有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可以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媲美:但这样的论文太少且分布不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致命弱点而且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也还有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研究生的外部适应性整体表现较差,如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基本上遭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否定。即使毕业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现也一般有41的用人单位对此评价较低。 当然,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导师素质及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因此,我国政府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发展的现状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前仅有200多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我国累计招收研究生773万余人。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为72万人,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已达33万多人。据目前统计的数字,全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逾百万,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数量将达到200万人至260万人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使得研究生的数量直线上升。与大踏步的扩招同步,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和研究生就业等问题和矛盾也普遍地暴露出来。 导师的指导水平是决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可是近年来,在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导师的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据统计,2004年在学研究生有8199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1656万人,硕士生6543万人。导师人均指导的研究生数量约为15人。2005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远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一名导师要带十多个研究生,有的甚至带到四五十个。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过多,难以保证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的质量。除此之外,大多数导师还担任了行政或社会职务,导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学生,更无法对研究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自然会降低对研究生的要求,从而也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既然扩招成了一种趋势和社会的需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呢?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其一,研究生数量扩张迅速,指导力量不足。其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较少,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较小,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难以从事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只能把精力长期放在低水平的横向开发项目上。其三,学生读研动机多样化,除了追求学术之外,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读研作为改善生活环境或者逃避就业压力的途径。考生考研动机的功利性过于严重,研究动力不足。考研动机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研究生入学后学习目标的偏离和研究动机的缺乏。 针对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导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改进招生工作 改进招生工作的核心是制订科学的招录标准。按我国研究生招生的现有规定,考生报考研究生要经过学校或单位的推荐,但实际上这种规定只是停留在“同意与不同意”的报考形式上,对考生的素质、能力、学习或工作的表现并没有提供有效的、可信的评价。即使是这种“同意与不同意”的象征性评价,近两年为了放宽研究生报考资格,也已经取消。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除了重视入学能力考试外,考生的本科各科目的平均考试成绩、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有关权威人士对学生各方面所做评价的推荐信等也应得到重视,并纳入对考生的综合评价体系。 2.完善培养过程 (1)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加强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保证研究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关健。从结构上看,课程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从教学方式看,课程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目标多元化,注重专业结构调整 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多元化。因此,首先应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出发确立多元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当然,也决不能只盯着市场,以它一时的变化来左右我们的培养目标。如果市场目前需要什么,我们就“一窝蜂”地跟进,这种完全被市场牵制的办学思路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很可能会给社会培养出一批无用武之地的“高技术人才”。其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确定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并有意识地促进新兴学科的人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大批符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项事业发展要求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从人才类别来看,应用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比例偏小。从专业结构来看,高新技术人才、国际经贸与法律人才和外语人才等供不应求。基于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第三,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高层次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3)对研究生实行一定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 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改革选拔办法之前,要把好出口关。为此,可通过建立有效的评审制度,用制度来帮助把好论文关。同时,要保证论文质量,不仅要严格评审、严格答辩,还必须从源头做起,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5。我们可以用制度要求研究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一定等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这样一个很低的下限都做不到,就不能获得学位。各门学科要求的论文标准也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要求应该具备。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学习的总结,写论文并不是最终目的,写论文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科研能力。因此,论文的质量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审查出来的。 (4)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 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培养研究生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淘汰率。在美国,1995年博士学位的完成率,理工科为60%70%、社会科学为50%60%、人文科学为40%50%。而我国的淘汰率几乎为零。我们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估方法,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的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自我评估,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机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者,要实行分流,或推迟其毕业或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导师的工作质量 实践证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研究生本人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导师的水平。哈佛大学通常在学期末,由学院将教师评估表发给学生,将评估调查结果汇总后存放在学校图书馆里,成为学生选课的参考。我们不妨借鉴这种方式,对导师实行学生评价制度,以促进提高导师的工作质量。在导师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工作: (1)导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 导师不仅要精通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