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执行一定的功能,所构成的整体。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食物网: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多种生物,且某种生物可能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是由多种食物链交错而成,从而构成食物网。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如图表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提示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2)图中的食物链为什么能构成食物网?提示因为有的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有的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3)图中哪些生物同时具有两种种间关系?并指出种间关系的名称。提示吃虫鸟和蜘蛛、青蛙和蜘蛛、猫头鹰和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4)如果大量引入兔,短时间内会对其他生物的数量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狐的数量会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因兔大量吃草而减少。(5)如果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需要哪些成分?提示还需要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等。题组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解析图示中包括了非生物成分(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二者之间不能构成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3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a解析从草开始,到狮子结束,食物链有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共5条,a错误。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三营养级;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四营养级;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这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由图可以直接看出,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答案b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题组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分析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d解析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6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aa和b的数量保持指数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错误。1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成分”,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易错警示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三个易混点绿色植物生产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下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成分,其中的食物链是ab。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理解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2)流动过程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林德曼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研究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4)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7)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8)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所以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2如图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其摄入量和粪便量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不是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提示不是。一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所消耗,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3)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提示单向流动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原因是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题组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答案c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一般处于k值,c错误;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丁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都是异养型生物;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a正确;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所以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c正确;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故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特点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图中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入的能量;、和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1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所以有:(1)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考点三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都相等()(2)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可改变()(3)在食物链“abcd”中,d增重10kg,则至少需要消耗a1053kg()(4)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来自鼠,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900g()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提示一个来源是光能,另一个来源是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提示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kj/(m2y);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7.55)0.54916103 kj/(m2y);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3kj/(m2y)。(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提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10100%12.7%;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7.55)/16100%15.6%。(4)假设全部来自于生产者,按照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kg,则需要消耗多少kg生产者?提示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kg,则需要生产者的质量10015.6%12.7%5047 (kg)。题组一能量流动计算中的“正推”和“逆推”1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l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550kjb500kjc400kjd100kj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知,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10%)250(kj),即丙最少含50050550(kj)的能量。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据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一定范围内,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题组二能量流动计算中的综合考查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c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d正确。4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c、c1分别是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cd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1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1)在食物链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2)在食物网中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计算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在能量分配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已知时的能量计算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根据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2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说明:(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 (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知识网络答题语句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的过程,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就称为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称为食物网。食物网中各种生物处于不同的环节,构成了不同的营养级。3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能量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最终所有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5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动物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分解者所需的能量来自各营养级生物储存的能量,b正确;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固定使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逐渐散失,不能重复利用,所以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有自身的呼吸,流入下一营养级,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d错误。2(2015福建,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即(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太阳鱼同化量(1483)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太阳鱼的有机物中。太阳鱼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则被鲈鱼摄入,故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小c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缺少分解者与无机环境,只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3(2013广东,5)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