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徽州民居的择址观念.doc_第1页
水口:徽州民居的择址观念.doc_第2页
水口:徽州民居的择址观念.doc_第3页
水口:徽州民居的择址观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口:徽州民居的择址观念 2004年咨讯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报告留存至今的宗祠、牌坊、民居构成了整个徽式建筑群独有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明清时代文化审美观念的古建筑,述说着这里的风土人情,而徽州民居能以平和、恬静、安祥、纯朴的东方神韵裴名与海内外,“水口”设置和建造的功劳实不可没。当我们把其中混杂的大量封建迷信剥离出去,我们就会发现,可供今人继承的合理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引言关键词:水口、密集型构屋模式、望楼、防卫环境、农耕水源文化、南方灌溉农业、风水术、选址模式、引水补基、防火和居民生活用水、东南邹鲁著称的徽州族人、锁阴、关锁、关镇、几何形式、东方文化。地名:徽州,黟县,歙县,黟县宏村,西递、休宁,歙县坎村、雄村、唐模,祁门桃源村 (一) 在风水术中,水口泛指村口水流的出处。从我们具体调查考证,水口的具体位置是依山势山脉的走向而定的,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点或两山夹峙清流的左环右绕之处。 据了解,汉末三国时,孙吴政权重兵慑服山越之地,打开了徽州的门户;自此,山高水险,天然封闭的环境自然便成为了北方人躲避战乱的地方,几十户密集型构屋居住,户与户之间都有高墙,深巷相连,一个村便是一个相连成片的建筑群。今天在徽州,我们依然随处可见到这样的古村落,从水口入村,便是迷宫一般,户与户相连,有的还建有望楼,形成群屋一体的布局。村落四周有山环绕,山口狭小,山作为天然屏障便是最佳的防卫环境。同时,环山之内的谷地宽阔、平坦、肥沃又有溪流。成为我国农耕水源文化尤其是南方灌溉农业经济的理想场所。因而,在徽居村落中,水口、村口、山口往往是重合的。 在古徽州人心目中居室选址要求山势奔驰远赴,符合蜿蜒、耸秀、峻峭,盘居安稳,磅礴而脉理淹延,环合如舐尾之龙等审美情趣。因为在风水术的迷信观念中,山即龙脉,若山势蜿蜒起伏犹如行龙,村落才能发达,人文才能旺盛。古徽州的一些宗谱每每在卷首自豪地宣称:“吾乡之脉自来”或“吾村基之脉起于等”,又要求在山的入口处山碧水环,在风水中度水往往比审山更为关键,古人们往往狂热的追求依山面水的选址模式,不惜一切在这里营造村居,寄托无限的希望。 在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选水口,人们还要千方百计加以完善,引水补基最负盛名的例子是黟县的宏村,明永乐年间挖月塘,把村外的河水筑坝抬高水位,引入村内,九曲十八弯流经街巷和家家户户,村中心的月沼如一面明镜衬托着周围的建筑,风景如画,远处青山逶迤,近处古树浓荫,从上往下看,宏村就像一头水牛,月塘为弓形,宛如牛犄角,穿越各家各户门前的水渠就像牛肠,而中间的月沼便是牛胃一般,在感佩古人独特的建筑审美观与想象力的时候,我们却理解到了在于防火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巧妙设计理念。 此外,在明清时期,徽州因从商兼入仕者众多而富甲一方,徽商左右中国商品市场三百余年,其富足可想而知,乾隆就曾表示徽商富甲一方,自己着实不如。这一时期,徽州人口大量增多,素以东南邹鲁著称的徽州族人,更自然而然的把山明水秀,林木茂盛的村口水口环境作为首选。如歙县坎村,雄村,黟县西递、宏村,休宁等皆属于这种游赏审美倾向较浓厚的类型。 (二) 徽州民间的风水观还迷信水口决定了财气人气之旺,因而除了选择理想的水口位子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以增加锁阴气势,彻底扼住关口。 较为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是以桥为主作“关锁”,但除此之外,有的地区还建有文昌阁、奎星楼、文风塔、祠堂等高大建筑,辅之以庙、亭、堤、树等。此类建筑更能体现风水观中的“关镇”迷信观念。由于历史的变化,这些建筑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窥见一斑,如:休宁五城:牌坊、仙姑庙。歙县唐模:檀干园、路亭。黟县西递:奎星楼、文昌阁、观音庙、风山台、荷花池、路亭。 由水口、桥、塔、阁、楼构成的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的空间环境,成了徽州民间最为崇尚的理想居址。水口树也是水口环境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徽州人认为青山绿水之间,林木茂密,烟生雾绕,可生瑞气,象征着生气旺盛,有些村落的族规还禁止砍伐树木。 (三)徽居的水口带有浓密的原始巫术或封建迷信色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徽州民众对山水美的热爱与向往,其中含有丰富的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因素和美的观念。水口观念特别强调村落总体轮廓与地形,地貌等各种自然环境的和谐,其效果是使村落的群体组合呈现优美流动的形态。水口给一个村落开辟了丰富的入口序列空间,虚实结合,高低呼应,幽静的自然与建筑相结合。在村郊结合部,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湖塘配置以牌楼亭榭,桥梁等。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这一地段因而成为村镇风景最美,最具有不同风貌的所在,甚至成为一个村落的重要标志。当你沿一湾溪水行走,遇上叠嶂屏山,山重水复之际,却有一抹尖塔,一幢楼,一座阁,疏密不一的林木或如镜的水塘为你引路,并将你在全然不觉中由自然引入到村落的怀抱。行程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变换,造就了层次丰富的游赏空间。水口的依山邻水模式使得徽州民居多借助山水布置,不强调固定的几何形式,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下,人们在低洼而狭窄的水口处树立高大建筑,使得自然与人文建筑在结构上趋于稳定。立塔、设楼、种树、开塘使得平坦中起波折,混融中出错综。即如种水口树而言,徽居的建筑艺术告诉我们,并不是树木多多益善,而要障空补缺,不薄不厚,表现出徽州民众于水口择址的空间组织能力,其流动错综,活泼的风格极大地满足了视觉的审美需要。 优美的水口环境也为村落民众提供了公共活动场所,如祁门桃源村水口桥内石碑上记载了其功能:“朝夕以游焉,便之,而凡往来经其地者,无不便之, 父老兄弟出作入息,咸会于斯。”徽居的水口模式开创了我国园林的公共性质。尤其在明清时期高度发展的村水口公共园林,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向游人或民众自由敞开,说它类似西方城市的中心广场,甚至在天人和谐的层面上超出,毫不过分。综上所述,水口正是徽居之所以成为东方明珠和东方文化缩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后记 一次难忘的经历,会让自己获益非浅!很长时间思绪还会随着记忆不由得在那里激荡,那里没有嘈杂,没有空灵,有的便是积淀了数千百年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 关于徽州的美,本人没有赘述;原因是太多的文人骚客为之歌颂了,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让人无法尽道。而当自己行走在寻常巷陌中,轻踏在那一道道青石板手触摸在灰砖墙上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什么?是的,它们会说话,它们就像一个阅历丰富的老者,在跟你讲述很久以前的故事。突破专业要求,想以一个旅行家和理论家的身份去观察眼前的一切,用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古徽州之所以美,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探求真实的人文精神内核,揭示古人寻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这次自己安徽之行的最大目的,眼见者为实也,毕竟书本隔了许多层,想真正的了解徽州,真正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徽州,这样才做到了不虚此行。然而,当自己亲临其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感觉自己受了蒙蔽!它所向人们展示的美,比自己脑海中的更强烈!更鲜明!而且它是那样的无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博物馆,一个随处便是东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古迹的陈列馆就在你的眼前,这不得不让你一次次的惊讶,一次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