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3页
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4页
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2013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总述2013年的杭州市中考语文卷,在试卷结构、题量、要求、基本考点和难度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几处明显的变化。基础板块,标点符号与语言的运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仿写题改成了图文转换。现代文阅读板块把原来的科普说明文改成了简单议论文,这是今年来在阅读考察方面最大的变化,这也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本次试卷,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更广,自主性更强,开放度更大。二、试卷结构题号内容题量分值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030二记叙文阅读欣赏416议论文阅读欣赏414三文言文阅读欣赏415古诗词阅读鉴赏25四写作140总计24120题号内容题型分值1字音辨析选择32字形辨析选择33词语运用选择34文学常识选择35语病辨析选择36名句默写填空37句子排序填空38信息概括文字39综合运用文字310图文转换文字311写法作用简答412内容理解简答213句子赏析简答414标题含义及情感理解简答615写法作用简答316内容概括简答417写法作用简答418论点概括简答319文言实词选择320文言虚词选择421句子翻译文字422思想内容简答423诗歌鉴赏情感赏析简答2写法分析简答324命题作文写作40三试题解析 2013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试题卷语 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伫立(zh) 腼腆(din) 风驰电掣(ch)B.诘责(ji) 磐石(pn) 即物起兴(xng)C.幽咽(y) 狡黠(xi) 戛然而止(ji)D.蓦然(m) 鞭笞(ch) 秋波澹澹(dn)【参考答案】C【考点解析】字音辨析。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单音节词,其余均为双音节词,所有词语都是课本中常见的重要词语,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声母、韵母、声调、多音字等拼音知识的掌握。A选项中“腼腆”的“腆”读音错误,应读“tin ”,B选项中“即物起兴”的“兴”读音错误,应读“xng”,D选项中蓦然的“蓦”读音错误,应读“m”。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盛名 观瞻 转弯抹角 人情练达B.招徕 辐射 中流底柱 销声匿迹C沉缅 诀窍 风靡一时 浑身解数D.缄默 缔造 格物致知 眼花瞭乱【参考答案】A【考点解析】字形辨析。四个选项均为两个两字词语及两个四字成语,所有词语均为课本中常见的重要词语,难度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和成语字形的分辨能力。B选项中的“中流底柱”的“底”写法错误,应为“砥”,C选项中的“沉缅”的“缅”写法错误,应为“湎”,D选项中的“眼花瞭乱”的“瞭”写法错误,应为“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B.杭州西湖不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千年的文化结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C.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D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参考答案】C【考点解析】词语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及正确运用的能力。A选项中的“曝光”喻指事物暴露或被揭露,句中宣扬的是好事,词语的情感色彩不当。B选项中的“结存”指结算后的资产总和,而这里的文化用“沉淀”较为恰当。D选项中的“一纸空文”指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往往指相关的方案和措施。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B.辑录了阿长与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像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加入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D.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B 【考点解析】文学常识。四个选项,分别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的课文中选择材料,内容覆盖面广,但难度较低,所选课文均为重点课文,而且全部是名家名作。风筝出自出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内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参考答案】B【考点解析】病句辨析。病句类型的考查较往年稍有变化,必考的动宾搭配在今年没有出现。A选项,宾语缺失,应在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后加“的行为”,C选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也让人叹为观止”,D选项,语序不当,应将“浓郁地”与“营造出”换位,并将“地”改为“的”。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参考答案】(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弓如霹雳弦惊,赢得身前身后名;(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考点解析】名句默写。四句名句均为课内重点名句,难度较低。学生应重视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7、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参考答案】【考点解析】句子排序。本段的第一句中讲述的是读者应具有的能力是判断力和鉴赏力,在选项中的四句中,只有句提到“这中能力”,所以在后文衔接第句。而下文提到“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所以前一句应第句。语意连贯题中最重要的紧扣前后文语句,做好语意的衔接。8、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点概括“缓解交通拥堵”的三条措施,每条不超过6个字。(3分)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逐步解决关乎民生的交通拥堵问题,今年,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悉,有关部门在市区新增公共自行车5千多辆,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共300多辆,同时加快城区中心道路的建设,完善公交专用车道,启动城市环线项目,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采取立体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等方式建造停车场地,解决商场、医院、车站等重点区域的停车难问题。鼓励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探索并实施分时停车、错时停车等做法。另外,在大力宣传交通法规的同时,对车辆行人闯红灯、车辆在路口违法变道、行人过路口不走人行道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零容忍”。【参考答案】(1)发展公共交通(2)解决停车问题(3)整治违法行为【考点解析】信息筛选与概括。文段内容的选取注重与生活的贴近。注意选段的层次,应先划分层次,再进行概括,注意字数。9、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人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蛋白质在人体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大脑活动的维持、促进化学反应和抵御外来“入侵者”等任务,在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方面有着极为要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鸡蛋、瘦肉、鱼虾等。【参考答案】将“问号”改为“逗号”;“大脑活动的维持”改为“维持大脑活动 ”; “要紧”改为“重要”。【考点解析】标点符号及语言运用。第一句话是虽然有疑问代词“什么”,但它处在宾语成分中,全句是陈述语气,故应将问号改为逗号。第二句话中“大脑活动的维持”是偏正结构,而其前后的短语均属动宾结构,因此,为保持结构的一致性,应将其改为动宾结构“维持大脑活动”。“要紧”从语体色彩看是口语,改为书面语“关键”或“重要”较合适。10、 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3分)【参考答案】三个在维持车站秩序的志愿者,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肩佩鲜艳夺目的绶带,面带灿烂如花的笑容,仿佛演奏着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进行曲。【考点解析】图文转换。本题是今年变化较大的一题,这一题型的变化,从形式上与浙江高考保持一致。注意审题要求60个字,还有就是要描述性文字。图文转换时注意图中的有效信息。【总体评价】杭州今年的基础题客观题与往年无异,主观题则紧贴高考题型,手动排序,六字概括,图文转换等无一不体现灵活性,且选材也紧贴现实脉动,“交通堵塞”、“车站志愿者”等无一不体现人文关怀。这与高考作文命题直面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这类题型应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一)晶莹的瞬间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睛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 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1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内容上 ,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考点: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解析:从内容上分析就是要抓住“雪花”的特点,在文中已有交待“洁白晶莹”,与钢琴曲的协调相随给人一种自由、优美的气氛,这两点是作者重点要表达的,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是要考虑对象、情感、中心等方面,而结构上这次考题比较简单,首先第三段写回忆是由雪花引出来的,其次与最后一段是一种照应关系。1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2分)【参考答案】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考点:分析文章主要写作手法解析:看清题目要求很关键,第一次写歌声是突出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的品质,而第二次则是从歌声中传达出的乐观给我人生道路的启示了,程度上更深一些。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参考答案】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 ”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考点:赏析语言解析:第一句话从修辞角度可以看出是:比喻、对比,按照基本思路,接下来应该答作用,注意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组织,情感主要是喜爱,而第二句要理解“第一行深深的脚印”的含义及对我人生的意义。1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小姑娘的单纯天真;自己向往的的生活。情感: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考点: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解析:“晶莹”的含义比较容易看出来,文中提到了钢琴曲、雪花及小姑娘的歌声,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单纯”,至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就体现了,写小姑娘的歌声化解了我旅途的烦闷,再联系到自己的人生,无非是强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最后写雪花晶莹的瞬间和钢琴曲的美妙则是追寻一种自由的境界。【总体评价】今年的文学类阅读选的是名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晶莹的瞬间,文体仍属叙事类散文,与往年并无大异。不过考点稍有变化,内容概括题消失了,更多考的是作用和含义题。命题趋向更注重对文章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理解的考查。这显然在无形中加大了阅读的难度。(二)从埃菲尔塔谈起 张贺 埃菲尔铁塔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大众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近日,意大利一家商会给出的评估是四千三百三十二亿欧元。这一惊人的数字使埃菲尔铁塔成为欧洲最值钱的文化地标,其价值相当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是米兰全城年收入的两倍。历史遗存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风霜雨雪在销蚀了其他同代建筑时凸显了留存下来的古迹的稀有性;人类的社会变迁赋予留存者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了文化性。游客登临埃菲尔铁塔,所欣赏的绝不仅仅是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绮丽的巴黎风光,更有附着其上的数不清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这些才是埃菲尔铁塔的魅力所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不论外观如何酷似古代的原作,都不可能具有原作天然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建筑缺乏灵魂。这种灵魂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而是历经漫长时光、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的。仅此一点就决定了真古迹和仿造者价值上的天差地别。 埃菲尔铁塔的“天价”也源自于法国人民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态度和情感。法国人把铁塔视为巴黎的标志、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其珍爱有加。法国人的这种态度和情感也引发外国人对埃菲尔铁塔的兴趣。否则,再珍贵的文物古迹,如果人们不加重视,随意毁弃,其价值也必然贬损。这本是常识,但在今天的中国仍有不断强调的必要性。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多、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但可惜的是,很多文物古迹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即便是长城、故宫这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相当一部分也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古建没有毁于自然灾难和战火兵戈,却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的热潮中被推土机夷为平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三十年来,全国四万多处文物消失了,而其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筑活动。我们一方面拆掉了那么多真实的古迹,另一方面却热衷于搭建仿古建筑。现在只要是个旅游城市,就不难找到新建的仿古一条街。这些仿古建筑的水平如何姑且不论,人们走在其中除了能闻到浓烈的商业气息之外,还有多少文化的味道可供我们凭吊和怀思?说到底,我们还是缺乏一种对于历史、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在许多人眼里,文物古迹唯一的价值是商业价值,是能吸引多少游客,能创造多少收益。但越是一心赚钱,反倒越不容易赚到钱。今天中国最吸引游客的还是故宫这样的真古迹,2011年参观故宫的游客超过了一千四百万人次。而那些仿古旅游点大多数还在亏损的陷坑里苦苦挣扎。 对历史和文化具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就必然会把祖先的馈赠视为无价之宝而倍加珍惜,否则,哪怕是稀世珍宝,在不懂珍惜者的眼中,照样弃之如敝屣,一钱不值。(本文有删改)15.第一段埃菲尔铁塔的价值,其作用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突出了历史遗存的弥足珍贵,引出了关于文化古迹保护和珍惜的论题。考点:理解议论文的结构解析:理解开头段作用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a.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b.提出论点。c.作为论据,论证论点。d.提出生活中的现象或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以引出论点或论题。16.决定文化古迹的价值,其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参考答案】文化古迹由于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因而具有了稀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能正确认识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珍爱有加。考点:内容分析及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要能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决定文化古迹价值的因素,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17.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4分)【参考答案】通过法国人民对埃菲尔塔的珍爱与我国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毁坏对比,阐述了强调保护历史遗存这一常识的必要性;通过故宫的游客众多与仿古游点大多亏损的对比,证明了人们还是喜欢真古迹,而在商业价值上两者也有巨大差异。考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析:解答这类试题主要是弄清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的特点,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解答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例如:道理论证法可以使议论更有权威性、科学性,说服力强;对比论证法褒贬鲜明,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18.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参考答案】历史和文化最有价值,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考点:概括中心论点解析: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1)联系原文内容或论点,如解答例题中的问题时要结合文章观点来思考作答。(2)要有明确的观点、确凿的论据。(3)不要泛泛而谈,要引用名言或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4)语言表达要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生动、鲜明等特点。【总体评价】杭州今年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由科普文变为张贺写的论述文历史与文化最有价值(因命题的需要,标题由命题者改为“从埃菲尔铁塔谈起”)。作者通过论述要珍爱文化古迹的话题表达了“历史与文化最有价值,因此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思想观点。四道阅读试题根据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写作特点进行编制,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能力,既符合“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的初中议论文阅读要求,也促使初中语文教师对议论文阅读教学的重视。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注】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揆(ku):揣度。操履:操行。外傅:老师。监酒:监管制酒。恶可:怎么能,如何能。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参考答案】D 考点:实词解析:足够足 z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足下】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脚下;立足的地方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参考答案】BD考点:虚词解析:A.且第一个 连词并且 况且 第二个 将要;将近。B.因此C.第一个“ 因为 ” 第二个介词 “在”D. “用来”21.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参考答案】(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今后一定能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2)(李德辉)于是谢绝与他交好过的少年们的来往,向年长的先生们求学,来完成他的学业。考点:翻译解析:注意重点字的翻译,补充缺少的成分。22.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考点:文章内容理解解析:首先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嗜学如饥渴”“ 人寿几何,恶能无闻?”等得出好学、有志向;然后从两个人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即可。【总体评价】今年的文言文中规中矩,考得仍旧是人物叙事类题材,相比去年的论述类题材,难度降低不少。不过主题倒是一脉相承,考的仍是读书学习类的话题。所以考生当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金陵三迁有感宋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注释】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1)五六两句中的“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