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1神话的定义?汉语文献记载流传下来的上古神话主要有哪些?其内容为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狭义的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歌颂了古代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的极少。收录古代神话资料的著作主要有山海经、天问、淮南子内容:(一)探索自然界奥秘1、天地的形成:盘古开天辟地2、万物的产生3、人类是如何产生的?(二)反映人与自然界的斗争1、女娲补天2、后羿射日3、夸父逐日1)美学价值:悲剧美(2)夸张手法的运用 气吞山河 a、充分表现了与日逐走的劳苦以及挥汗如雨的体力消耗; b、用吞河饮渭的神奇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敢于与日逐走的巨人形象。4、鲧禹治水(1)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形象 普罗米修斯(2)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5、精卫填海(三)反映社会生活,如战争黄帝擒蚩尤2、诗经的组成与内容。分类标准: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分为风、雅、颂三类。v 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 v 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v 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v 劳动生产的诗歌: v 揭露统治阶级丑恶、残暴的诗歌:v 讽喻诗和感伤诗v 周族史诗: v 贵族的庙堂乐章及其他3、何谓风、雅、颂、赋、比、兴?l 风:“风”的含义: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 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l 雅,正也,即标准音,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附近的乐调。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大雅 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l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l “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小孩描述蝌蚪) 。l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打比方l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4、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艺术成就:1、开启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比、兴2、诗经的景物描写3、诗经的章句形式。复沓又叫复叠或重章叠句,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复叠章法原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4、诗经的语言韵律用词方面:诗经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书面语,其特点是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诗经中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应有三百七十三种之多。学诗确实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诗经中还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词语,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和音乐美。诗经中有很多词汇,如“瞻望”、“伫立”、“翱翔”、“颠沛”、“一日三秋”、“忧心如焚”、“赳赳武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至今还为人们习用。用韵方面:偶句韵、首句入韵的偶句韵、句句有韵v 朴素简洁,精炼生动。v 四言为主,间以杂言。v 重言叠字与双声叠韵。v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v 开创韵例,自然和谐。影响: 一、开辟了以诗歌抒情和写实的创作道路二、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诗经在体裁、表现手法、语言运用方面的影响体裁: 中国古代诗歌中抒情、叙事、说理三种常见的体裁都可推源于诗经表现手法: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纯熟的创作技巧,被后代诗人大量借鉴。特别是比兴,在古代诗歌中已不单纯是表现手法,而是生动的形象与深厚的内容、蕴蓄无穷的风格的统一。它是我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创作原则。语言运用: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5、春秋的内容?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候国历史的通称,(古代的历史书为什么通称“春秋”?)后来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世,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简要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前722年前481年)所发生的历史大事,它以鲁为本位,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灾异一百二十三,大小战争二百一十三,全书只一万六千余字。6、左传的思想及艺术特点?1.进步的民本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表示出对天道,鬼神之事的怀疑,强调人的重要作用。(2)在君民关系比较重视民的作用,即民本思想。(3 )左传的民本思想还表现为对民意的尊重和对舆论的重视。 2、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及其残暴荒淫的本性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 公叔段 陈灵公 夏姬:宣公十年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3、表彰了一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 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君主;如齐管仲、晏婴,晋赵盾、叔向,郑子产等人是有名的政治家。 和国语相比,左传更突出地揭示了当代政治理论家的实际的业绩,例如子产在国语里只出现过一次,而在左传里则有大量的政绩(郑子产相国作品选P97) 艺术特点:1、长于叙事 通过文学性剪裁,把历史事件情节化、故事化。左传把春秋中简短记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认为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刘知几史通),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左传记事,善于对事件的曲折过程加以描述,展示其开端、发展和结局。 如郑伯克段于鄢,围绕郑伯与姜氏、共叔段这一主要矛盾来选择和组织材料,交代矛盾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有完整谨严的结构和布局(2)左传除了描写事件的全过程之外,还爱写一些偶然性的小故事以揭示事态发展的必然性。这些小故事也往往耐人寻味,如僖公三年记载: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2、注意在叙事中写人,刻画了一批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左传虽以记事为主,但由于注意将事件的前后贯穿起来,因此事件的主人公也得到了较完整的表现,描写了国君、霸主、政治家、军事家和士人的众多形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面貌。如郑庄公的深沉毒辣,子产的雍容大度,骊姬的阴险奸诈,烛之武的善于辞令等 。(1)左传中的人物描写尽管是片断的,但也写得生动形象,不乏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当晋先轸知道晋襄公放走了秦三帅之后,竟然怒气冲冲地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最后还“不顾而唾”(僖公三十三年)(2)左传有的地方还展示了人物成长过程。如晋公子重耳最初是个只顾贪图安逸、胸无大志的任性的贵公子,在十九年的流亡中,由于备尝艰苦,增长了才干,政治上逐渐成熟,最后竟成为中原有名的霸主(僖公四年至二十四年)。(重点讲解)3、善于描写战争 这集中体现了左传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生动具体地描绘了一些著名战役,如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齐晋鞌之战等,作者描写战争,既具体表现战争原因、过程及场面,又注重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1)左传写战争,一般着眼于战争的背景介绍和成败的分析。诸如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外交活动、战术运用以及战争的后果等,都不惜笔墨。至于战斗场面的描写一般着墨不多。如齐鲁“长勺之战”,全文仅220字,却完整地叙述了战争过程。战前的准备,着重写了人民的支持,即所谓察狱以情,“可以一战”;次写战争场面,主要写反击和追击的时机进行总结。(2)左传除着眼于战争过程的宏观叙述之外,个别战役也有细致具体的场面描绘。如“鞌之战”写齐晋双方。(4、工于外交辞令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简洁精练,委婉巧妙,典雅从容,栩栩如生。如秦晋崤之战弦高犒师:作品选P88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5、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僖二十六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宣十二年)语言无不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富于形象性。左传的叙事特征:(一)左传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也运用了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左传还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视角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二)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并注重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经常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三)左传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强;(四)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委曲有致,栩栩如生。左传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7、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特色?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面貌,重视士的作用,要求提高士的地位;主张崇实尚利、进取有为;重“权借”、“尚时势” ;否定传统道德观念,为达目的可以不讲信义,不择手段。风格特色:1.战国策文风的突出特色是直言不讳。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一般比较委婉含蓄,讲究辞令的修饰之美。2.为了耸人听闻,游士的言词还具有夸张、渲染和虚构的特点。3.富有强烈的气势也是战国策文章的重要特色。4.战国策的说辞还杂有大量比喻和寓言,从而使文章更富形象性5.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8、先秦时期叙事散文的发展历程?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9、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诸子散文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论语老子 墨子等语录体散文;第二阶段对话体论辩文,代表作品为孟子和庄子。第三阶段,为荀子和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论说文的成熟。 10、儒、道、法、墨四派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代表著作的风格特色?儒家:孔子 论语 主要思想: 1、思想核心(伦理):仁与礼仁是目的,礼是实现仁的保证 2、政治思想:大同理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君明、臣贤(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治德治为主,法制为辅。“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循循善诱(启发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学与习相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用结合(学而知之,困而学之)。4、哲学思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雍也。中庸就是以中为用之意。强调折中、平衡、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文艺思想:尽善尽美、中和之美。6、天命观:对鬼神虔诚而重人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五十而知天命”(身经复杂的人生阅历才知天命)。风格特色:(1)语言特色: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2)形象特色:鲜明具体,栩栩如生孔子形象弟子形象:隐逸者形象道 老子 老子 思想:政治方面: 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人生态度: 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文体特点: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 法 韩非 韩非子 思想特点:第一,法、术、势并用的政治主张。第 二,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体现其因时而变的进步思想。 风格:1)风格严峻峭拔,论说的艺术得到加强,多数文章分析透彻,说理严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2)善于运用寓言和历史故事进行论述,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著名的“守株待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墨 墨翟 墨子 思想:墨子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他还相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墨学在战国时曾一度盛行,与儒学同为当代的显学。西汉以后,逐渐衰微。 文风:1、尚实尚质,言之无文。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这与墨子思想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1)提出文章的三表法”。一是要本之于历史事实(本之者),二是要原察百姓之见闻(原之者),三是要观察政治实践之效验(用之者)。这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发扬,是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和发展。(2)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11、庄子的艺术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艺术特色:1、寓言十九,说理深刻:2、超常的想象,意出尘外的构思 3、形象的语言,汪洋恣肆的文风4、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是最高的。鲁迅说:“鲁迅:“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先秦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12、孟子的艺术特色(1)粗具论说文的特点,论辩技巧高超(2)铺张扬厉,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有纵横家风气(3)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精彩传神。(4)还善于表现人物心理 13、楚辞的定义及其特色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 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l “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l 特殊的句式。不计语气词“兮”,楚辞的典型句式有六字句与五字句两种,节奏分别为“三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l 鲜明的地域特色。l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14、离骚的内容和艺术成就。1、忠君与爱国 诗人反复申说其修明法度,任用贤能,使国家富强的崇高理想,揭露楚国反动贵族集团排斥贤能,因循误国的罪行,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坚持正义而顽强斗争的高尚精神,即使被疏远、流放,也始终不渝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深厚感情。在这里,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2、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作品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在叙述中,诗人将他的思想、感情、想象、人格融合为一,通过高度的艺术手法和瑰丽的文采,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一个伟大的灵魂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感到幻灭的悲剧。艺术成就:1、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2、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 1)、丰富奇特的想象。(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3)、抒情与叙事相结合。3、形式和语言15、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的内容及艺术特色九歌:巫祭文化 九歌是古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袭用这一古乐曲名而根据楚地民间神话,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经加工、润色、提高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的艺术特色1、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3、语言单纯自然、优美含蓄、情味悠长4、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 九章中的作品不是屈原一时一地之作,后人因其内容、形式大致相似,集为组诗,冠以九章之名。一般认为是西汉刘向所集并命名的。 除桔颂外,其他八篇约为诗人流放期间所作,诗多纪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其精神和离骚一致,不过在表现手法上,离骚偏重于浪漫主义,而九章作偏重于现实主义。天问中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当时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臆说提出了怀疑,表现了不肯迷信盲目从的态度;对于一些古史传说中的问题提出怀疑,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思想和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批判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精神。纵观天问全篇,屈原对天问难,是要把天和关于天的诸多旧说难倒,问倒,要把那些尊天者所代表的旧传统、旧思想、旧道理,全部扫清,表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胆气 。 招魂的主旨是请人为楚王招魂和自招(另有宋玉为屈原招魂一说)诗人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极力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描绘故乡居室、饮食、音乐之美,不仅赖以坚定自己不肯离开祖国的意志,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进用的愿望,这与离骚中上下求索,眷恋故乡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16、楚辞的流变及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影响。一、宋玉等楚辞作家1、屈原之外的楚辞作家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唐、景之作大多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唐勒简残。列于宋玉名下者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约十三作品。但这些作品存在着真伪问题。只有九辩一篇,学术界公认为宋玉之作。 2、九辩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敬仰。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自屈原始。他的高贵的品格和光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2、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3、打破了诗歌的四言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国民歌形式,创造了新的诗体,即“楚辞体”或叫“骚体”,这是诗歌格调形式的第一次大解放。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屈原对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上,一是文学创作上。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崇高地位,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数得着的文化名人。据不完全统离骚计已有英、法、俄、德、意、日文译本,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此外,屈原精神还被人们作为在逆境中坚持斗争的慰藉与动力。汉初贾谊作吊屈原赋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和悼念,并寄托自己的感慨。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表推崇,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用屈原精神激励鞭策下完成史记的写作的。 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之为人,他在江上吟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诗歌中,也十分尊崇屈原,戏为六绝句云:“不薄今人爱古人,诗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他知识分子,不读屈骚的极少。每当民族危亡关头,总有爱国志士以屈原为先贤榜样,慷慨悲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17、汉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18、汉赋的特征、分类、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19、汉代辞赋的流变历程。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代表赋作家是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语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邕的述信赋、赵壹等20、贾谊的创造及其文学成就?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 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三是一些杂论。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21、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地位: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是: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22、汉代政论散文的特色、代表作家、代表作品?23、汉代史传散文的发展趋势?24、史记的思想内容,文学特色、及艺术成就?n 成熟的叙事技巧n 成功的人物刻画n 自如的语言运用n 浓郁的悲剧气氛n 强烈的传奇色彩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传主地位的安排 传记次序的安排 人物合传的设立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 叙事中详因而略果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史记的人物刻画1. 闾巷之人入传2. 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基本形象3. 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4. 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5. 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6. 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7. 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8. 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25、如何理解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史学而言: (1)“不拘于史法”,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创造了五种体例,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作为古代修史的范式,史记一直被后代史家推崇,从汉书到明史这些被公认的“正史”(二十四史),体例虽略有改变,大体总是遵循史记的成规)。 (2)进步的历史见解:大一统思想;据史直录(批判性);评价历史的方法。 (3)空前的规模:篇幅长,结构严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人物之多,前所未有。 就文学而言: (1)开创了传记文学,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同等。(诗史创造散文史创造)。 (2)与屈原有相近遭遇,并在屈原的鼓舞中吸取力量。 (3)与屈原“遭忧作辞”,“发愤抒情”一致,在作品中寄予了愤恨不平。26、汉书的体例,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汉书的体制及对史记的因袭:整齐划一的纪传体格局。十二本纪 八表 十志 七十传汉书的思想内容:1、爱国英雄。2、揭露和批判汉王朝的政治黑暗。3、对谶纬迷信和阴阳灾异之说的迷信。4、局限性:艺术成就: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 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 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 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 27、史、汉的异同?一、从作者生平与成书过程比较(一)司马迁的生平,可分为: 1、撰史之前期:壮游为郎中随巡出使; 2、初撰未成期:应父命为太史令订太初历始作书(前104); 3、遭祸中断期:陷囹圄受腐刑; 4、续撰修改期:为中书令答任少卿书(前91)。 (二)班固生平,其成书可分为六个时期: 1、撰史之前期:13岁为王充赞16岁入太学23岁归乡守丧; 2、居家私撰期:丁忧闲居27岁续父作31岁为人告发下狱; 3、转祸为福期:兰台令史撰功臣、新市、平林事; 4、继而官撰期:33岁续撰汉书,明帝永平17年(74年),召见班固、傅毅等人,谈论司马迁著书。章帝继位(7688),固愈得幸。 5、撰史以后期:从章帝建初8年(83)53岁至和帝永元4年(92)死于洛阳监狱中。 6、最后完成期:死后书散乱,八表和天文未及而竟二、写作动机比较1、史记的写作动机:A、续祖业,奉父命B、绍继春秋精神C、遭祸,藉舒其愤2、汉书的成书动机A、续父业,补正史记之缺与失B、受诏,昭显汉室功德C、用于当世,列炳于后人三、编纂体例和内容的比较 史记的体例 汉书的体例12本纪 12纪10表 8表8书 10志30世家 70列传 70传四、内容与性质方面比较(1)、史记为一部通史,司马迁欲贯串歷史发展的变的意识,希望从歷史变迁的规律中,找出天人之际的交接点。相反,汉书并无会通的思想,目的只是为西汉写一部歷史。事实上,它是一部断代史,而开了中国为断代着史的先河。 (2)、史记与汉书都提倡儒家思想,但由于时代不同,史学思想也有很大的分歧 A、价值评价方面 司马迁本着“通古今之变”的理想和“不虚美”以及“实录”的精神,将孔子、陈涉入于“世家”,甚至把曾与汉高祖争夺天下的项羽,以及专擅汉室的吕后,列入本纪,肯定他们的歷史地位。相反,班固把项、吕归入列传,以示否定。 B、经济思想方面 司马迁认为求利是人的天性,应该“因人之求利本能而善导之,使安居乐业,甘食美服。“而班固则坚持重农抑商,认为商业发展唯利是图、罔顾道德。(3)、司马迁生亲身体验地方的人民的贫穷,又曾游歷民间,体察民情,故史记较着重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歷史的整体面貌。如特意立刺客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等。而班固则着重稳定皇朝统治的精神,而忽略了民间小人物以及民生等问题。故汉书把这些都删去,而专注记述社会上层的事迹。(4)、史记由于出于私选性质,故言论较为自由。反之,汉书则多多少少带有半官修色彩,在不少敏感事件上,不得不出现迴护的情况。正如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论曰”指出:“议者或称二子有良史之材,迁文直而事窍;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敍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然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敍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五、写作技巧方面比较一、通过对立冲突的紧张情节刻画人物二、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司马迁善于通过一些戏剧性的场面、情节,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如在鸿门宴中:刘邦:机敏善变 项羽:光明磊落但也头脑简单 张良:作为智囊人物,反应机敏 范增:老谋深算 三、通过语言刻画人物28、汉乐府的形成、收集、及流传?1. 秦汉时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2. 由乐府机关所收集整理的民间歌诗3. 后世文人仿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古体诗4. 唐宋及以后的词曲,亦有乐府之名汉代乐府诗歌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歌辞之中。郊庙歌辞是专供朝廷祭祀燕享用的乐歌。相和歌辞是流行在当时的江南世俗乐歌,含有“丝竹更相和”之意。鼓吹曲辞是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于军乐。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曲辞,其中杂有不少文人的抒情言志的作品。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歌辞和杂曲歌辞中。29、汉乐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n 战争行役:战城南、十五从军征、艳歌行、悲歌。n 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病妇行、孤儿行、东门行、上留田行、陌上桑。n 情爱婚姻:有所思、上邪、白头吟、怨歌行、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n 社会谣谚:更始时长安中语(灶下养)、桓灵时人为选举语(举秀才)、顺帝末京都童谣(直如弦)。1. 叙事诗的基本成熟。2. 运用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描绘人物性格。3. 比兴与铺陈。4.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5. 五言与杂言为主的形式。30、孔雀东南飞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第一首长篇叙事诗。1. 人物形象的成功刻划。2. 比兴与铺陈。3. 叙事详略得当,结构完整紧凑。4. 语言的个性化。31、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程。n 现存最早的五言诗,见于水经河水注引晋杨泉物理论中的秦代长城谣。n 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n 较早的文人五言诗尚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赵壹刺世疾邪诗、郦炎见志诗及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饶等。n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3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文选收录了汉代文人五言诗19首,后人遂以“古诗十九首”称之。19首作者不是一人,也非一时一地之作。有好几篇的用语和意境与秦嘉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可能相去不远,(最晚不晚于桓帝时期)大致产生于东汉顺帝至献帝之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其内容不外游子思妇和伤时失意两类。情调以感伤为主。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1. 长于抒情。运用纯熟的抒情手法,惊心动魄,感人至深。2. 深于比兴。巧用起兴发端、抒情委曲宛转 。3. 直而不野。句平意远,语浅情深。名词解释诗经赋、比、兴楚辞:“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 “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历来文献言“楚辞”,其义大略有三: 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九流十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百家争鸣:这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学术界相互论辩和驳难的概括说法。“百家”是对当时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当时,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正所谓“百家竞起,九流互作”,形成了处士横议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名的有儒、道、阴阳、名、法、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各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的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古诗十九首论述题1、 阐述屈原的离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峻洁高大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诗中用诗人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下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的伟大诗人塑像。2、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解释?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小孩描述蝌蚪) 。也就是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它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对生活的反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例如“国风”中的静女、褰裳、将仲子、 溱洧、狡童等。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打比方,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它们都增强了事物的可感性、形象性,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本体、喻体、喻词)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风柏舟)(有本体、喻体、无喻词)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只有喻体,无本体和喻词)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兴就是托物起兴,也就是徣其它的事物起个头做个引子,常用于一篇或一章的发端,用以引出后面的句子。诗经中运用兴法灵活多样,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具体来说,起兴在前,引动人们对事物的联想,起到比喻作用,而比意寄在起兴之中),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凤.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以上皆为正面起兴,有些则是从反面起兴,如桧风.隰有苌楚、小雅.苕之华等。(3)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运用纯熟的抒情手法,惊心动魄,感人至深。深于比兴。巧用起兴发端、抒情委曲宛转 。直而不野。句平意远,语浅情深。4、 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对于自然和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5、 重点篇目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亡艺术上,这篇文章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是高超的叙事艺术;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秦晋崤之战1、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 3、含蓄委婉、巧妙得体的外交辞令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这段外交辞令有何特点? 这段说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其绝妙之处在于:首先,迂回策略的高明;其次,说辞的三层意思前后关联,层层深入,步步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