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借诗词为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搭台有人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暂且不论此观点的精当与否,只那小说中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所沁透着的诗情芬芳一点,小说中诗词曲赋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构思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不应该忽视借用课外相关诗词了解与把握课文中人物形象这一点。笔者就这个方面谈谈一点浅薄的见解。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个方面: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就算这方面的诗词了,有人统计大约有一百三十首。这些诗既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这些个性化的诗词是作者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和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溶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中,以至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如果借绘画的知识作比,描述文字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皴染”技法的话,那么诗词则是“勾勒”,两者共同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本文中的三个人物也是整个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同时又基本上是第一次正式出场。他们形象的塑造都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而进行的。由于他们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所以,对他们出场的安排和着墨勾染作者费了心思。不管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还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都足见作者的匠心之处,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对三个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刻画。教学时不妨把这个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或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把握,来初步理解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层次和提高其审美能力及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仅仅抓住文本来研究肯定是不行的,非要借助课外与人物相关的知识不可。笔者以为借助诗词尤显得简便而恰当,更能作为教学平台。其实,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已经运用了诗词,即刻画和勾勒贾宝玉用的两首西江月。贾宝玉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是作者大力刻画的一个人。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由于他的思想性格原因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作者对他大力渲染浓墨重彩是显然的,体现在对他的装束和神采的描绘上。但他的思想性格主要是其叛逆性-“顽劣”“乖张”,作者于是在后面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就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文章正是通过两首看似嘲笑、否定实则赞美、褒扬的词,集中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不仅如此,词中还有“贫穷难耐凄凉”一句,它的作用就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将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由此可知,该词在文中的作用有二:一是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二是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注意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这正是作者在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上的匠心,也是他反封建的思想体现。可是,文中的另两个人物同样是以悲剧为结局的,为什么不采取同样的写法呢?问题其实不难解答。由于他们在贾府中的地位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描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的处理。但我们在教学时不一定按这个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按分析贾宝玉那样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因为作者的用意是在后面的情节推进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完善人物形象,而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也这样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较清晰较完整的内容,让他们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能够对整个红楼梦有所了解,哪怕一点较浅显的认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先说林黛玉。按有人的评价,这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谨慎的寄人篱下的女子是集中国三千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这并非言过其实,因为她的美不仅在于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所以对她的外在美的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并且在这之前也即小说开篇的“绛株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词句就已经让我们体会到黛玉“仙草化身”的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灵幻之美了。课文中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三类:通过众人之目客观介绍她的不俗气质和病弱身体;借熙凤之目,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其自然美;通过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宝玉之目,全面真切深刻地感受。按理,我们把这些内容掌握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似乎还不够,有未满足之味。因为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是有所了解的,或者道听途说一些,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如果只讲到这里,对知识渴求欲非常强的高中生而言有隔靴搔痒的味道,因此我们不妨拓展一下。红楼梦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具备其悲剧特征,尤其林黛玉是在让人为其美惊叹的同时又为其悲伤痛的一个形象。她悲在其身世凄凉和纤弱多病。因为这些,她生活得处处小心时时谨慎。因为这些,她尽管出身“清贵之家”却孤独忧郁。因为这些,她失去了爱情丢掉了性命。要了解到这些靠课文文本是不够的,靠老师单纯的说教也是不行的,此时把小说中有关黛玉的诗词提到这里来讲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在整个红楼梦中,有关黛玉的诗词是全书中的最多的,如枉凝眉葬化吟题帕诗等都是沁人心脾的佳作。最先涉及黛玉的诗词出现在小说第五回,宝玉到了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十一首中的第一首。这首判词是将黛玉和宝钗两人合在一起对比说的。词曰:可叹停机得,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词的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第二句借谢道韫的典故说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女子。后两句就将两人的结局隐隐地告诉出来了:黛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如果要能够较完整较清晰地了解黛玉的爱情悲剧,则要引入枉凝眉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楼梦曲”。词里说到,虽然黛玉与宝玉两个有情人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天造一队地设一双,然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既不能像张生跳粉墙同崔莺幽会也不能如杜丽娘在梦里同柳梦梅成眷属。两人关系无非是水中月镜中花,伴着痛苦和烦冤,最终是一场虚幻。这首词把两人的情感历程交代得明明白白。当然,如果想真正全面的理解黛玉这个悲剧人物,还得看她的葬化吟。这是她在怡红院受了“闭门羹”的刺激,回到潇湘馆含泪到二更天后的第二天,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边葬花边哭泣边吟出的“似谶成真”的葬花辞。清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里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词,是红楼梦诗词中最绝妙、最为称道的篇章之一。它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这首抒情诗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看着春天过去,想到自己青春易逝;看到落花,想到自己可能夭亡。斥榆柳、飞燕子,实际上骂人情的冷酷;恨风刀、霜剑,实际是哀怜自己的际遇。其实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这个人物形象就有更客观的认识。王熙凤这个形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刻画很成功的一个。这个在贾府叱咤风云的女子最终落得的下场在本文里并没涉及到,哪怕是有一点暗示也没有。文章只从她的出场、肖像描写、会见黛玉、回王夫人四个方面来刻画她的精明能干、惯用权术、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揭示她在贾府得宠的原因。但我们要真正的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领悟作者在这一回里如此精妙地描绘她的用意,就得了解作者刻画她的原意,看看作者对她的人生是如何安排的,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我们来看作者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十一首第八首里下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首专说王熙凤。“凡鸟”用拆字法理解为“凤”,是说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可她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所以说她“偏从末世来”。并且在判词前的画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其意是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而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是极危险的。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从最后两句就可知道。另外,在“红楼梦曲”里有一首聪明累,这里更能读懂王熙凤的性格、命运。笔者认为,这样引进诗词教学,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更能了解人物形象的整体性,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激发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目标教学要求下,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其次,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红楼梦在这一回里把这些人物写得光彩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外停车场消防的应急预案 7篇
- 四川省宜宾八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汽车销售服务流程》知到智慧树答案
- 虚拟现实产业市场调查分析
- “数字人文”概论与实践知到智慧树答案
- DB4401-T 65-2020 娱乐场所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隶书
- 汉字“兴”的笔顺课件
- 永靖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 建筑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图文
- 家庭房产分割协议书
- 《液压与气动控制》课件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治课件
- 火灾地震逃生演练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6讲立体几何(2022-2023年高考真题)(原卷版)
- 中医耳针技术
- 山东省第二届化学分析检验人员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试题库资料(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