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我们的启发.docx_第1页
周易对我们的启发.docx_第2页
周易对我们的启发.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对我们的启发作者:陈文鑫 学号:41107006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也许,许多人一想到周易,都会将它和占卜联系起来,认为它就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是当我们对周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看法太过于狭隘。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占卜用的书,周易是一本哲学书,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一本教会我们生活,告诉我们世界的书。而占卜在周易中所占的相关内容,不到十分之一。仅仅为一句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出自周易系辞传(上) 。很不幸的是,仅仅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这么伟大的一本智慧之书以占卜书的形象屈身历史几千年。其实,周易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它对宇宙规律的归纳,对人生的阐释。它是一本哲学书,它对我们的启发不是寥寥数千字可以尽述,而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里,我苟且用千字薄文,用鄙陋之言,浅显地论述一下,周易对我们的启发。整体思维周易中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当今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首先它教我们要学会整体思维。“天人合一”是道、儒两家都推崇的思想观点,但实际上,这个观点来自于周易。“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柔刚,立人之道曰仁义。”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出自周易易传也就是说,要做到天人合一,就要符合天地间的规律与法则,做到与自然为一体,不背离自然的准则和规律,作为一个人,其道即为“仁义”,就是要做到仁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从而生生不息,没有阻碍。易传上讲述到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正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不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书法艺术文学,都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特别是在绘画与书法上,这样的思想观点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 出自周易易传 “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 出自庄子秋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墨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西方油画注重个体,大部分都是画的静物或者是肖像,人物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并且视角都是作者自己的视角。然而看我们的国画,大都是山水画,人物画或是物品画很少,并且视角是一种鸟瞰的视角,就像站在云端俯瞰大地一样。这说明了在周易的影响下,中国人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周易注重整体性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发展过程的时间感念上的整体性。“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出自周易序卦大多数易学家认为,从乾卦始到未济卦终,是一因果的系列。从整个六十四卦的排列上,反映出周易注意整体性,反映了宇宙产生的这个充满矛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六十四卦中所蕴含的宇宙产生的意义。物极必反周易中得乾卦说道:“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上九”之前,仿佛一路顺风,呼风唤雨,无所阻挡。但是到最后却“有悔”,其原因就是“亢”,过于张扬与外露,物极必反,事情做得太过,于是“有悔”。“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出自文言就是说,上九爻辞中所说的“亢”,是说明有些人只知进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晓得生存而不明白终将衰败,只晓得利益而不知其所得终将失去,而只有圣人才是明智的,深知进取、引退、生存、灭亡的道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物极必反,凡是都应有个度,不能做得太过。中庸之道许多人把中庸理解为圆滑,没有原则,是懦夫弱者的表现。其实不然,中庸是一种非常高的为人处事的境界,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出自论语雍也。孔子认为中庸是“德”最高的境界,可见孔子是非常推崇中庸之道的。但是真正的中庸是什么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出自中庸。中庸不是没有原则,不是懦弱没有见地,而是最有原则,即凡事做到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 出自论语先进。而在周易中同样有“中行,无咎” 出自夬卦九五爻辞的说法,“时中”的观念更为突出。如艮彖传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中庸之道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恰到好处实为最好不过。正如相貌的恰到好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出自登徒子好色赋可见,求中,求稳,求不过,求恰到好处,才是中庸的本意,而这也是周易带给我们的重要启发。写到这我想,也许我们对周易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就仅凭我的千字鄙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