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著导读.doc_第1页
大学名著导读.doc_第2页
大学名著导读.doc_第3页
大学名著导读.doc_第4页
大学名著导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诗学是古希腊著名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对现存26章的内容,有六分说、五分说、三分说三个分法。诗学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诗学对国人也有较深的影响。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诗人、文艺批评家。后成为奥古斯都的宫廷诗人。诗艺原是一篇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AD)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古希腊作家。朗吉努斯晚贺拉斯大约一个世纪。论崇高在这篇论文中,朗吉努斯主要对高尚和宏大的语言惊醒了探讨,以期对“ekstasis”(激昂慷慨)这种特殊审美感知的原因做出解释。意大利哲学家 扬巴蒂斯塔维柯(1668-1708年)的新科学,这是一部对美学或艺术哲学具有转向意义的著作,但人们至今对它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论趣味的标准18世纪的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1)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分成名。论美丹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无神论者,1749年因抨击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组织许多思想家编纂百科全书,坚持二十余年之久,于1772年完成这一巨著。思想主张:狄德罗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说。认为“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古代艺术史温克尔曼(17171768)是德国18世纪启蒙主义早期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家,他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传统,由诗转向造型艺术的研究,由崇尚古罗马转向古希腊的研究,从而拓宽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成为德国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向古典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温克尔曼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第一次认真地研究了古希腊罗马古代艺术的兴衰史,写出了欧洲第一部艺术史专著古代艺术史判断力批判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1790年德文版问世。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最后一部。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歌德谈话录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欢乐颂(AndieFreude)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莱比锡写的,由此广为人知。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黑格尔,德国哲学家艺术哲学是德国著名哲学谢林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书中阐述了谢林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并且在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着长远的价值。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人。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著作手稿。约在1844年48月写于巴黎,因而也叫巴黎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部分组成。波德莱尔(18211867):美学论文,现代派的鼻祖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能在那里面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的学位论文艺术与生活的审美关系一文的核心观念。丹纳:艺术哲学是法国18世纪中叶著名的史学家及文艺批评家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术史时的课程教材,全书包括五个主要的论题,这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而且全书采用讲座笔记的方式,而免去了一般教材的枯燥死板的面孔,体验与诗是德意志哲学家狄尔泰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整体心理学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德国生命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解释学之父”。 狄尔泰的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的发展。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德国)的世界观和入生观都是艺术的。他把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生命本身中的基本力量都看成艺术状态,由此极力主张希腊的悲剧精神,幻想悲剧之再生,以其拯救现代人的心灵。尼采的悲剧精神是一种人生哲学,他以美学意义上的探究开始了他反传统的哲学之路。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部独创性的著作中,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还说明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条件作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作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标志的梦的解析一书,1956年美国唐斯博士把它列为“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这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 摩西与神教本书包含了弗洛伊德关于宗教的种种思考,在此基础上,他解释了犹太人与基督教徒的关系中的某些特征。通过对摩西传说的深入研究,弗洛伊德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摩西本人是一个埃及人,他传给犹太人的宗教是从埃及带去的。弗洛伊德接受了摩西是在荒野里被谋杀的假说,但是他认为摩西存留在以色列人民心中,摩西的宗教教义最终取得了胜利。弗洛伊德发展了他的关于神教的理论,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艺术与社会生活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美学家普列汉诺夫的美学与艺术理论的代表作之。该文论述的中心是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人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变化着,因此,绝对的、不变的审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美没有客观的标准,他认为,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是审美和艺术判断的客观标准。法国著名哲学家伯格森的笑与滑稽,将笑与滑稽这种艺术问题拉近到生活俗事中,通过随意杂谈的轻松方式,探讨了滑稽的产生的机制,分析滑稽使发笑的原因,以及笑对社会的作用。亨利伯格森在文中总结出一条滑稽产生的规律:“镶嵌在活的东西中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创造进化论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自从生命作为整体成为认识自身和认识对象的深度背景以来,该书无疑是人类重新建构哲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它充分地包含这种建构的种种悖论和艰难。在中国,早在五四时期,柏格森哲学就成了当时中国哲学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比如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思想家梁漱溟和张君劢等。哲学的改造杜威是陶行知、胡适的美国老师,实用哲学的超级代表人物,民国明星级人物。不过形而上学的讨论少了,有人说这是欧美哲学的退步。杜威曾被赞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三大哲学家之一,艺术即经验既代表了杜威的美学观点,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实用主义美学始于,又“在他那里终结”。 杜威对于艺术最终的目标,提出了一个“乌托邦”的设想,他认为应该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这样的观点一方面表明了艺术的功能并指出了艺术功能为目的服务的关系,是积极的,但另一方面他仅仅把艺术功能局限于文明,又是片面的。视像与构图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1894年,著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问世,此著被公认为是格罗塞艺术史的代表作,也是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艺术的起源集中体现了格罗塞的艺术观。他通过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起源的考察研究,初步建立起艺术人类学的学桑塔耶纳(18631952),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同时还是著名的诗人与文学批评家。科框架,并为现代艺术科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石。桑塔耶纳所著美感一书,是一部非常系统地讨论美学问题的专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他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是从对审美价值的阐释开始的。 桑塔耶纳认为,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美的哲学是一种价值学说,因此,“美学是研究价值感觉的学说艺术风格学 沃尔夫林(1864-1945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瑞士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西方艺术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研究关注普遍的风格特征,而不是对单独艺术家的分析,他把作品形式分析、心理学和文化史结合起来,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20世纪初西方美学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实现了世纪之交西方美学价值论的转向。美学原理(1902)一书,是其最早的一本著作,基本勾勒出他一生的哲学、美学思想。克罗齐的名言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卡西尔 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18741945)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主张哲学主要不是研究认识对象,而是认识的方式,因为客观世界只是“先验原则”和经验现象的结合。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心理学与文学 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艺术 克莱夫贝尔(18811964)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贝尔最著名的美学命题是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最著名的美学命题是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抽象与移情被奉为现代艺术经典的名著,沃林格德国艺术史家。抽象艺术与移情艺术互存互补两极运动,完满符合实际描画人类艺术史发展历程。表现主义理论先驱沃林格两大巨著之一,理解20世纪一切重要问题之“开门咒”。古埃及艺术、晚期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移情冲动,以人与世界圆满的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密切关联为条件;而抽象冲动,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一部表现主义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学文献,开启通向现代艺术的路径。悲剧的超越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审美特性【卢卡契】 (Georg Luacs,18851971)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哲学思想上,卢卡契早期受新康德主义等多种思想影响,主张文学表现异己和与现实对立的非理性心灵。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卢卡奇在这本书中用大量篇幅来讨论艺术模仿问题诗、语言、思 海德格尔(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存在与时间,1927 年 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科林伍德(1889-1943)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著有艺术原理,在书中片面强调艺术的表现特征而根本否认艺术的再现特征,即否认艺术的基本只能是反映和说明显示社会生活,并把再现艺术的美学理论斥之为所谓技巧论,他背离了西方古典美学的优秀传统,抛弃了“艺术模仿自然”种的合理内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艺术原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探讨关于艺术的原理的一本著作,在书中,作者先论证了(作者所说的)技艺、巫术艺术和娱乐艺术不属于真正的艺术,从而提出真正的艺术是对情感的表现,是想像性活动;然后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感觉、意识、想象、情感、思维和语言等现象。通过对这些方面详尽的论述,作者最终阐明了他的艺术理论。美学演讲录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认为20世纪这一历史时期使人类艺术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更,作品价值由膜拜转为展示,由有韵味转为机械复制,由美转为后审美等等。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篇论文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他在前言的开头就提出马克思来,中间的艺术分析中也夹杂着政治的见解。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1893年2月26日出生于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学家、诗人、语言教育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1922-1929)、中国清华大学(1929-1930)、美国哈佛大学(1944-1963)任教授,“新批评派”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20世纪文学批评起了最大影响的英国理论家,应当说非瑞恰慈莫属。瑞恰慈是英美形式文论的第一个推动者,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七本美学与文艺哲学著作,在文学理论中引入了两门学科:语义学,与心理学。前一门学科后来成为新批评派的理论基础,后一门却受到形式文论的强烈反对。但是这二门学科,却在瑞恰慈的终身中国梦想中结合起来。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苏联文艺学家、作 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他把语言艺术首先看作是一种词语构造,认为研究文学理论就是研究词的内部规律性,分析作品时不必重视其思想内容:“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去表现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去取代已经失去了艺术性的旧形式。”他的主要思想观点集中在“陌生化”理论中。他认为文学绝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生活的变形,他曾写下“艺术总是独立于生活,在他的颜色里永远不会反映出飘扬在城堡上那面旗帜的颜色”。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英伽登】 (18931970)当代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英伽登在认识论上基本遵循胡塞尔的思路,即把“意向性”作为自己哲学、美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但在本体论上却与之相反,而趋向实在论。正唯此,英伽登对本体论十分重视,认为本体论研究应先于现象学研究。巴赫金(18951975),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都有巨大影响。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以“对话理论”为基础,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进行了大量而又周密的研究,其中列专章分析了陀氏小说的对话语言风格。这些语言风格的分析,都是从“元语言学”的对话类型角度入手的,尚未涉及“元语言学”与语言学的关系问题。苏珊朗格 德裔美国人(18951982)美国符号论美学家,E卡西尔的门徒。 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以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情感与形式 反对艺术再现现实,主张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其本质是生命幻象。在如何表现情感上,提出了符号。对于艺术与艺术本质,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观点。艺术问题 本书是20世纪西方美学一个重要流派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作之一。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是朗格集中阐述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共同指向她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问题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提出艺术应当表现“生命的逻辑形式”,并将这种生命形式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有机性、运动性、节奏性和不断成长性,进而认为艺术创造应当把握这些特征、自觉运用艺术直觉捕捉艺术形式与生命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象征性联系”,创造出“与情感和生命的形式相一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幻象符号。和情感与形式的系统论述不同,艺术问题由十篇演讲稿构成,易于理解。门罗 18971974美国美学家、哲学家,新自然主义美学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他认为传统美学只是思辨哲学的一个分支,对艺术实践毫无益处。主张建立一种能应用于大众、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美学”。走向科学的美学 1956年出版。书中收录了11篇美学论文,系统阐述了现代科学美学的对象、方法、任务和范围,表达了科学美学思想。门罗在书中阐述的美学思想是以进化论和实证科学为基础的。他坚持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美学观,赞赏费希纳开创的实验美学方向。他认为传统美学脱离艺术实践,成为没有实用价值的纯粹思辨哲学的分支;他主张美学应该运用观察与归纳,通过实验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张将现代科学美学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实用性、工具性的科学。马尔库塞1898-1979美籍德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西方批判的、浪漫的传统,把哲学、艺术、政治、社会现实、审美等置于一个综合的本体层面上,去捍卫知识、艺术、精神和人的价值,形成独特的审美思想。在当代哲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审美之维 本书在理论上对人的本能解放进行了强调。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现代艺术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以下论点: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与它的审美形式功能,始终保持着辩证的关联,人的本能解放这一乌托邦构想等内容。爱欲与文明 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与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胡塞尔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现象学的观念 作者认为:哲学和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它因对认识论的反思而产生,因而是一门绝对意义上的关于存在之物的科学。过个绝对的存在之物就是隐藏在变动不居的科学对象之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我的纯意识。要认识它,必须根据绝对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验的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时间接知识和当下获得的直接知识抽象掉,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个别的失天设定(也可以用“意识流的概念来表示),然后再进行“本质的还原法”,把个别的意识普遍化,从而就认识到绝对的真理。因而现象学是一种心理哲学,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绝对的存农之物“现象”的哲学。在本书中,作者还讨论了认识的结构问题。由于胡塞尔把世界还原为现象、还原为自我存在,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真理与方法1960年出版,全名为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本书主要探讨了理解现象的本体论问题、存在范围、个体性及语言在理解活动中的作用,集中表达了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美学的观点。萨特 让-保罗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什么是文学在这部论著里,萨特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前提,通过阐述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以及艺术创作的为他性和艺术家的责任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表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论。存在与虚无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杜夫海纳19101995 法国美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审美经验现象学审美知觉包括三个阶段:(1)呈现;(2)再现和想象;(3)反照和情感。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并在情感这个审美知觉的最高点上组合成为审美经验。他还提出“审美要素”概念,认为审美对象是诸审美要素的组合,艺术作品的审美要素是指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被审美地感知时所形成的那种东西。审美要素是主客体的共同行为,是联结“被表现世界”的深度与鉴赏者的深度的中介物。麦克卢汉1911年1980年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人的延伸媒介通论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而不是用实证的方式来得出结论。在这种艺术的探索中,麦克卢汉得出了那个后来震惊世人的结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吕西安戈德曼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新马克思主义或“新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卢卡契文艺理论的继承人。隐蔽的上帝初版于1950年代,激起强烈反响和热烈争论。戈德曼强调文学作品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在隐蔽的上帝中他深入研究了17世纪法国穿袍贵族和冉森教派运动的状况,以及帕斯卡尔哲学著作和拉辛的悲剧作品,说明它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结构,即悲剧观。全书共分四篇,前两篇是作者的立论及其精神和社会基础,后两篇中,作者运用自己的理论对帕斯卡尔和拉辛的著作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进一步论述他的观点。从悲剧观的基本思想来说,上帝意昧着秩序和真理,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16、17世纪时,法国反对封建意识和反宗教蒙昧主义的思想日益强烈,理性主义以及科学的发展超越了上帝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上帝在理性的科学空间里活动余地已非常狭窄。上帝成为“隐蔽的上帝”,不再直接向世人讲话,不再介入人的思想和行动,而只是在隐蔽处注视着世人。巴特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2日1980年3月26日),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有很大影响,其影响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斯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原理大众文化诠释其符号学著作使他成为将结构主义泛用于文学、文化现象及一般性事物研究的重要代表。他提出写作的零度概念以反对萨特关于文学干预时事的理论,认为文学如同所有交流形式一样本 质上是一个符号系统,并在多部著作中运用其文本分析法消解言语所指,尝试按照作品本身的组织原则和内部结构揭示文本种种因素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他概括出文本的三个层次,功能层、行为层(人物层)、叙述层,以此分析读者对文本的横向阅读和纵向阅读。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影响很深。波普尔 (1902-1994)奥地利 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50年代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本体论,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著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等。托马斯库恩19221996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该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收录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写的数篇重要论文。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拉卡托斯1944-1972匈牙利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拉卡托斯批判地继承了他称之为“朴素证伪主义”的波普尔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有独到见解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认为不仅一切理论是可错的,而且理论的经验基础也是可错的,任何个别理论既不能被经验证实,也不能象波普尔所说的那样可以被经验证伪。因此,拉卡托斯认为科学中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不应是一个个孤立的理论,而应是在一个时期中由一系列理论有机构成的研究纲领。丹尼尔贝尔 19192011 是当代美国大名鼎鼎的学者和思想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着重探讨了西方世界政治思想和社会(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认为在现代西方社会(主要是美国)向“后工业社会”的萌发阶段,技术性决策将在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传统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将为科技治国论所取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 一书则追溯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剖析这种文化如何与经济和政治中的轴心原则、轴心结构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反映出贝尔全面探查当代西方社会结构、政治模式和文化思想领域的努力。贝尔所说的文化危机,是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以功能理性和节俭效益为轴心原则的技术经济体系,有一套与其协调一致的独特文化和品格构造,这就是视工作为天职,强调先劳后享、勤俭禁欲的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尧斯1921) 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姚斯认为审美经验是包括生产方面、接受方面和交流方面的动态有机整体,这三方面分别对应审美愉悦三范畴:创造、美觉和净化。他还提出了审美鉴别的五种模式,即联想的、仰慕的、怜悯的、净化的、反讽的等鉴别主人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模式。姚斯开辟并拓展的接受美学之路仍在延伸,作为西方现代批评界的一个流派,仍在修正、发展。齐格蒙特鲍曼 1925 英国 立法者与阐释者本书揭示了现代型世界观及现代性知识分子策略所产生的历史条件,揭示出在何种社会条件下,这种世界观及其策略遭到挑战,并且部分地为另一种被称作后现代型世界观及其策略所取代。伊瑟尔 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阅读行为他更加忠实于文本分析,更加微观化和容易切入。他是在英加登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召唤性,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事实:作为依赖于读者的再创造才能实现的本文,具有许多“空白”和“否定”,即作为本文中开放未决的可连接性的空白,作为“游移视点”的参照域内部的非主题性部分的“空缺”和“否定”。在伊瑟尔的一生的研究中有三个领域:一、本文,二、阅读本文的进程,三、文学的传达结构。它希望通过此不进能澄清意义是如何产生的,还要澄清文学对读者的影响。哈贝马斯 1929-?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认知与兴趣(1968)交往行为理论(1981),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为理论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后形而上学思想本书堪称哈贝马斯思想的浓缩。他以“形而上学之争”为切入点,集中阐明了他对英美语言哲学,特别是实用主义语义学(皮尔斯、塞尔、米德等)的批判与借鉴,以便在逻辑学与语义学之间辟一条语用学的路子,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为效行为理论提供有力的证明,破除传统理性的意识哲学前提。哈贝马斯主张,通过把主体间性的方法运用于意义与有效性、主体性间性的方法运用于意义与有效性、主体性与个体性等概念,真正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既可以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陷阱”,又可以保有启蒙里性的批判锋芒。阿多诺1903.09.111969.08.06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美学理论美学理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独特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哲学基础的。他强烈反对自黑格尔到卢卡奇以强调“总体性”和“同一性”为特征的辩证法,认为“总体”、“整体”、“同一性”都是虚假的,是对个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的粗暴干预与整合。对抽象、普遍、整体性、同一性的维护,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的强制性社会结构的虚假辩护。因此他与黑格尔“整体是真实的”命题针锋相对,提出“整体是虚假的”的口号,以摧毁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总体性枷锁,反抗社会对人性的禁锢。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 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结构人类学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同时,这又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文章的汇编,每章都可独立成篇。本书只选译了其中与文艺关系较密切的三编:宗教与巫术编、艺术编和神话与仪式编。巫术与宗教编研究的不是巫术宗教与文艺的关系,而是巫术的结构,它发挥功能的机制和效应,还有宗教神话的结构,非常著名的俄狄浦斯神话分析就缘于此。在艺术编中,列维-斯特劳斯力图解释在时间、地理上相距遥远的四种原始艺术之间的相似。神话与仪式编则给出了神话的共性。列维.布留尔 法国人类学家原始思维一书中,提出了原始民族人具有原逻辑思维方式、原逻辑思维受互渗律支配、并以世代相传的神秘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著名观点。他在论述原逻辑思维、互渗律、集体表象三大命题内涵时,引用了许多中国风俗、巫术或民俗方面的事例。本文主要对列维.布留尔书中涉及到的中国风俗材料与其理论的关系、以及他对中国风俗材料解析的正误,进行分析探究;以求教于海内外同仁。利奥塔19241998),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中,把时“元叙述”的怀疑定义为“后现代”认为在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的性质和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知识信息化、商品化的性质、知识与权力的结合以及知识内部的等级划分危及了知识的合法性,动摇了传统大学的制度基础。相应地,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政治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变,大学体制正处于转变之中。福柯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知识考古学本书旨在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本领域中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书中描述的系统、确定的界限、建立起来的对比和对应关系不以古老的历史哲学为依据,它们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论和整体化的问题。布尔迪厄(1930-2002)出生于法国贝恩亚,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艺术法则清晰地显示了布迪厄立足于文学艺术领域对整个社会结构与认识结构的深刻分析,以及他将社会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文化炼金术本书主要写布尔迪厄原本将注定要在学术体制内凭借自己学术上的成功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而学术上的成功无疑会把他们领到体制内的统治地位。然而他却偏偏经历了学校的体制就在自己脚下崩溃的体验。德里达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鲍德里亚又译吉恩布希亚、让波德里亚等。法国哲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生产之镜鲍德里亚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到消费社会出发,认为仅从生产出发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反映,他认为必须打破体现资本主义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寻求新的批判策略。消费社会这部专著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内容包括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文化等。詹姆逊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政治无意识是一部充满挑战性的著作,单是它的大胆的假设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阅读和解释的绝对视域”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甚至书名“政治无意识”也带有挑战的意味,因为它明显不同于弗洛伊德的信条“无意识不知道历史”。因此,人们可能期望这部著作不仅注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因果论的教训,而且会注意拉康推崇的欲望的概念,以及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推崇的非中心的主体的概念。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本书辑选詹氏的九篇重要论文及三篇附录,反映了詹氏理论的框架和中心思想,在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似乎互相排斥的领域、詹氏进行了结合的尝试,并据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在他看来,理论的深刻含义不在于其自成体系,而在于理论所揭示、所叙述的问题。他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设置和逻辑进行了解构性的分析,并运用“辩证法”的叙事原则,重新审视人与环境及历史变化的无穷尽的搏斗。萨义德1935年 11月1日 2003年 9月24日 )著名 文学 理论家与批评家,也是巴勒斯坦 立国运动的活跃分子。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