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doc_第1页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doc_第2页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doc_第3页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doc_第4页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5年2月20日在南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财政局局长 黄淑珍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南华县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4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彻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收节支,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任务。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16万元,为预算4849万元的103.4%,比上年增收308万元,增长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54万元,为预算的96.5%,比上年增收41万元,增长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62万元,为预算的157.9%,比上年增收267万元,增长44.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008万元,为预算的97.3 %,比上年增收279万元,增长38.3%。全县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551万元,比上年增支2182万元,增长13.3%。全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当年地方财政收入50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07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5万元,调入资金510万元,收入总计19664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8551万元,调出资金44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7万元,支出总计19588万元。年终结余7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工商各税收入1711万元,农业四税收入2024万元,基金预算收入862万元,其它各项收入419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基本建设支出540万元,比上年增长38.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7万元;科技三项费支出12万元,完成预算的240%;农业支出1192万元,完成预算的163.3%;林业支出515万元,完成预算的159.9%;水利和气象支出583万元,完成预算的318.6%;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154万元,完成预算的158.8%;流通部门事业费支出121万元,完成预算的448.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594万元,完成预算的163.6%;教育支出4133万元,完成预算的120.2%;科学支出39万元,完成预算的162.5%;医疗卫生支出18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9.5%;其它部门的事业费支出499万元,完成预算的21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867万元,完成预算的574.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6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8.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37万元,完成预算的1077.3%;国防支出25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2467万元,完成预算的122.4%;武装警察部队支出24万元,完成预算的200%;公检法司支出893万元,完成预算的155.3%;城市维护费支出60万元,完成预算的200%;政策性补贴支出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44万元;专项支出81万元,完成预算的207.7%;其它支出371万元;商贸部门基金支出9万元;文教部门基金支出19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支出150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276万元。总体来看,2004年南华县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总量逐年上升,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各项重点事业得到保障;年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二 围绕2004年预算任务,主要开展的几项工作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初预算任务,强化财政管理,狠抓增收节支,在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强化税收征管,加大收入组织力度。按照县委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征管责任。财税部门按照“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要求,将收入任务进一步细化,层层落实任务,做好动态监控,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维护税法的严肃性;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及罚没款“罚缴分离”的管理办法,按要求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确保了全年收入目标的实现。(二)积极发挥财政的聚集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理财观念,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争取政府信用贷款、收缴土地出让金、不断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积极主动汇报南华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补助资金9058万元,保障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等骨干项目的资金投入。1.认真贯彻“一保工资、二保运转、三保重点”的原则,按照政策和标准,在财政收入与支出需求相当矛盾的情况下,把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了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2.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确保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体系,实行社会保险基金由地税部门统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2004年共拨付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再就业资金1303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18万元,做到了“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3.按项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财政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毛板桥水库除险加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县疾控中心、县城中心广场、商住小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国债项目资金到位率达100%。4.集中财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清理和拨付第一批“普九”义务教育偿债资金60.4万元。认真实施好“贫四”教育项目,着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5.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偿还卫、卫及“贫四”教育项目贷款本息92万元。(三)围绕财政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加强财政管理。1.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2003年第一批纳入国库改革试点的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人民法院、县教育局四个部门48个单位的基础上,2004年3月1日,又将卫生部门19个预算单位作为南华县第二批国库改革试点单位,使国库改革试点单位达到了67个。国库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了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改变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方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回笼了部分财政资金,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一方面根据州政府批复南华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层层批复并分解落实了新的农业税负担任务,并组织对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初验,同时通过了州政府的总验,获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一等奖。另一方面,围绕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降低农业税税率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做好全县农业税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的工作,并组织完成了新的农业税税收任务。3.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会计委派制,在对毛板桥除险加固工程及哀牢山公路二期工程、五天公路、南大公路建设项目实行会计委派的基础上,2004年又对县城中心广场、商住小区建设项目委派了会计,有效地加强了对重点建设资金的源头控管。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2004年财政专户收入达到850万元,比上年增70万元,增长9。5.积极探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新路子。在上一轮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施过程中,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之农村税费、教育管理体制、卫生管理体制等改革,原有的财政体制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调整了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在新体制实施的第一年,当年赤字乡镇由上年的8个降为5个。(四)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管,提高依法理财水平。1.加大对财政扶贫资金、支农资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国债资金、重点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使南华县各项资金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2.以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开展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法、云南省会计条例的培训及执法检查,通过检查,规范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规范会计行为、促进依法理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加强对收费票据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用票据情况进行年度审验,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同时也为全县的非税收入征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2004年的财政工作,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财政收入虽然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但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所占比重较高,实际可支配财力严重不足,烤烟以外的财源支柱尚未形成;2.在支持全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本应通过市场运作的项目仍然依赖政府投入,公共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3.在推进财政改革的同时,财经秩序不够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预算约束不强,资金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4.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财政平衡难度大;5.财政监督措施不够完备,监督工作不到位,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上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下决心、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 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根据目前的财政形势和上级编制预算的通知精神,南华县2005年财政工作和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县域财源建设步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县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安排4857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县地方财政支出1487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5.7%。 全县地方财政收支预计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收入48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472万元(其中,待向上级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907万元),调入资金220万元,上年结余76万元,收入总计1562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4874万元,调出资金17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67万元,支出总计15611万元。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是:工商各税收入2082万元;农业四税收入1751万元;其它各项收入31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70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是: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万元;农业支出864万元;林业支出352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226万元;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83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支出29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327万元;教育支出3799万元;科学支出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713万元;其它部门的事业费支出215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31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707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4万元;国防支出30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2291万元;武装警察部队支出25万元;公检法司支出619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50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60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5万元;专项支出83万元;其它支出455万元;总预备费14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547万元。四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非常重要的一年。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对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此,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收入任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收入组织工作,及时将收入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征收单位,做到责任明确,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大纳税宣传,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按照上级部署,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收入运行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开展财源调查,严格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清查漏征漏管户,严格执法,依率征收,采取财税联动的方式,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和罚没收入“罚缴分离”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加大征管力度,保证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同步增长。(二)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公共卫生等重点事业投入。确保政法部门办公办案经费,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困难群体,努力造就社会的“减震网”和“安全阀”,对符合政策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增强规范性和透明度,逐步建立事权清晰、责任明确、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依法保证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条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村级公共事业发展,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三)狠抓财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财源建设是财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县委的工作思路,继续巩固烤烟支柱产业,加大优质烟基地建设力度,提质增效,壮大财源;充分整合全县的煤炭资源,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发展煤电产业,实现企业、财政双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洋蓟、亚麻及食用菌的种植加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积极支持澜沧江啤酒厂等企业的发展,帮助向上争取技改资金,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四)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依法理财。创新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决策机制,改进和规范预算分配关系,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责任。建立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对项目论证、资金拨付使用、效益评估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