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营造安全氛围 构建愉悦课堂 邹议语文课堂儿童安全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安全感对于人非常重要,对于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感缺失问题为探讨对象,分析了学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然后从“创设宽松的教室环境,构建轻松的课堂教学,创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促进其健康成长。尽管以管窥豹,还是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迪。关键词语文课堂 儿童 安全感 一提到“安全感”,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对学生的心理是否安全却很少关注。在现今的语文课堂里,有很多小学生因紧张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因害怕被轻视、嘲笑或因怀疑自身能力而产生影响学习的焦虑情绪。有些学生尽量避免与教师的目光接触;有些学生既期待又害怕提问、板演;有些学生发言时语音变调,词不达意。这些现象说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没有安全感。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属于基础性的,只有一个人获得了安全的需要,他才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对课堂安全氛围的需求是学生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只有具备了安全氛围,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儿童安全感缺乏的原因剖析语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原因很多,有外在的原因,如环境的压力、教师的态度、学业负担过重等;也有内在的原因,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由于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课堂的不安全感。教师在教学之前就需对此有所分析,避免问题的产生。(一)环境的无形压力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学校整个教学安排、教材以及教学进度都是统一的,这在使学生有“轨”可寻之时,也使他们失去了个性化“选择” 的自由,他们会由于达不到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无助感、不安全感。同时,从家庭角度看,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而要使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便一味地给孩子购买书籍、练习资料,要求学生参加各类辅导班。学生长时间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二)教师的漠然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安全感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生眼里,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而有的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弄得学生很狼狈。有的教师说话特别噎人,连讽刺带挖苦。有的教师上课满脸不耐烦,搞得学生一上他的课就浑身不得劲,巴不得赶快下课。你看课堂上教师们的发言,说的全是自己的感受,至于学生什么感受,完全没留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分角色之后,一位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教师先是一愣,然后慢慢地说:“这还用问吗?它本来就在井里。”学生们哄堂大笑。那个提问的学生脸红地坐了下去。随后这位老师就顺着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出示现实生活中“”坐井观天”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这位老师把学生这一具有价值的问题漠视了,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其心理受到伤害,打破了这位学生心里的安全感,很难想象,这位学生以后还会产生同样的学习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与老师便会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学生的心理压力无形之中增大。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恐慌,进而失去安全感。(三)过重的学业负担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应该是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但是,现在沉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不超过1小时。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庭作业量始终居高不下,每天作业一般做到晚上八点甚至九点,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耽误一点时间,就要到十点。有时孩子就在作业中睡着了。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带上了眼镜。再则,学校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断给教师加压,而教师们为了提高平均分、及格率,生怕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只好“课上不足,课后补”,让学生在课外拼命练。长期如此,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抑郁症、学习恐惧症。(四)学生的自身发展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管家境贫富,家长们都愿意优先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娇生惯养。长期在这种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们就逐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习惯。这类学生性格比较脆弱,如果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情感上会无法接受,在情绪上容易产生抵触,有的学生因此而厌恶批评他的教师,厌恶这个老师上的课、布置的作业,由此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另外,身体上的原因也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产生不安全感。有些孩子的身体发育要比同龄的孩子迟缓,智力发育也较缓慢,因此当自己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时候,也担心会被同学嘲笑,产生自卑感,久而久之会产生不安全感。二、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儿童安全感的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无拘无束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现笔者结合日常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宽松环境,点燃学习激情学习过程需要激情投入,只有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才会调动其全部感官参与学习,他们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且富有创造性。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必要前提,只有课堂让学生感受安全,他们才会更加大胆地尝试探究、尝试展示、收获自信。1.精心布置,教室环境焕一新教育家杜威曾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要给予学生一个舒适、优雅、愉悦的班级环境,首先教室必须是课桌闪光,门窗鲜亮,地面洁净。其次课桌椅、讲台上的教具、学生的作业本、学具等要摆放整齐,扫帚、小黑板、图书角的图书等都要摆放有序。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之感。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作用,笔者发动本班学生人人参与美化教室,让教室的四角和墙壁都会“说话”。从此,学生每天面对的不再是冰冷、苍白的四壁,我型我秀的精彩纷呈、书香角的浓浓书味、植物角的勃勃生机、班级个性展的独具匠心以及每一堵墙,每一个细节之处,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效能。通过教室环境布置,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给他们美的享受;使教育魅力绽放得更加灿烂,更加持久。2.民主平等,宽以待人创火花现代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赖于教师对待小学生的公正和平等。作为教师,首先不得自负。如果教师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在教学中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手段,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如笔者在教学最大的书时,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七节,可那位学生读第一节了。同学们都向他望去,目光告诉他读错了。同桌小声说:“读第七节。”这位同学红着脸说:“对不起,我听错了。”我笑笑说:“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是我没说清楚。”笔者没有用惯常的声音:“以后,上课可不能开小差了。”或者“是不是开小差了,以后可要注意了”一类的深挖细究。因为我明白,这位学生已经品尝到了因为自己的过错带来的苦果,批评他已经没有意义。我把解剖刀对准自己,用自身的言行在所有学生的心里树立了严以律己的,宽以待人的榜样。(二)构建愉悦课堂,释放学习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预设预习,恰如其分显自信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对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作一定的调查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学习状态,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体现人文关怀,取消教学目标的“同一性”,让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成对应层次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困难生补习功课,使他们能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因为知识体系的完备而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功,课堂上那种无所适从的恐慌一定会消除。当然,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准备,还应当教会学生做课前预习。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以笔者所任教的三年级为例。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预习活动就可以“置之课外”了,但布置预习任务时要给学生“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而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知道了学习内容的重点、要点,达到了预设的任务,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或者完成作业时就会更加有自信,他们的心理焦虑感自然也就减轻了。2.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共成长教师只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和喜悦,要想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有所提高,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例如笔者在教完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我就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基础题:把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讲事家人听并阅读课外书神话故事;提高题:学了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用“女娲,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写一写。拓展题:以“女娲补天”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将同一次面的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上,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容易找出自己的优点,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一旦发现了自身的长处,他就有了自信心,在这种时候,只要老师稍加引导,便会催生学习的劲头。3.创设情境,传播能量引共鸣 课堂教学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 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生动有趣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即生活,学习是丰富、快乐的。如笔者在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连续的一组情境。结合教学过程,创设了“小白兔”来到“草地上”、“池塘边”、“路边”,分别与小燕子、小鱼、小蚂蚁对话的情境。情境一个连着一个,角色随着情境一个接一个出现,从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下雨前的种种自然现象。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看到,且富有戏剧情味。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绪。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三)创立和谐关系,促使健康成长要让学生有学习安全感,需要教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在课堂学习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度、客观的鼓励和肯定。1.微笑以待,心灵沟通跃氛围心理学认为,微笑是沟通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如笔者在教学“姆”字时:师:大家来给“姆”字找个朋友吧!.生:“养母”的“姆”(其他同学大笑)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有说错,只是没有说完!(微笑着转向那位同学):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生(似有所悟,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师生会心地笑了。教师的微笑是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能得到大胆的鼓励.我微笑着避免学生出洋相,和风细雨地帮助学生纠正了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呢?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2.倾听心声,真情流露坦内心叶澜教授说:“ 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倾听能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的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加开放地展示自己的内心,更加坦率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如笔者在教学猴子捞月时,当孩子们正纷纷评价捞月亮的小猴子,有的说小猴子笨,有的说小猴子傻。突然,一位学生爆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见:“小猴子既不笨,也不傻,小猴子好!”“小猴子好,你的想法很有意思,能不能给同学们具体说一说你认为小猴子好的道理。”我微笑着,以赞赏的口吻向这位同学提出了要求。受到鼓励,这位同学兴奋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小猴子虽然捞的是月亮的倒影,但他们心中想的是皎洁的月亮突然掉到了水里,保护美好的事物是大家的责任,因此冒着生命危险去捞月亮。所以小猴子既不笨,也不傻,而是应当为他们叫好。”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得到了充分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了尽情流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很多,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让我们都记住李政道先生的一句话: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我们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3.幽默评价,智慧生态显诙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幽默使得大脑处于一个放松而积极的状态时,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大为提高。幽默是不良情绪的消毒剂和润滑剂,是美化心境的良方。幽默语言如同“兴奋剂”,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幽默诙谐的方法授课,就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如教学坐井观天时,(课件出示: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在解释完“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之后,老师问学生:“小鸟飞得远不远?累不累?”学生回答说:“远、累。”“那小鸟说的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呢?”老师说。一名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声音响亮,但没读出语感。这时,老师诙谐地说:“看,这小鸟才刚刚出发,翅膀挺有劲,一点儿也不累,一点儿也不渴。”全班同学都会心地笑了。开怀大笑之后,孩子们又十分积极地练读起来。接着,老师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另一个学生又站起来朗读。相比之下,语气有了,但还不够。于是,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