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doc_第4页
水调歌头 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案例一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诗歌的凝练语言”。从单元的设置目标来看,旨在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来提高他们读写的水平。因此,落实这一目标是学习这篇词的导学任务之一。教学中根据这一目标,把教学重点置于读、品之间,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去品味语言和词意。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体会语言,感悟意境。二 学情分析教学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平时阅读的习惯不佳,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学生中绝大部分平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的可怜。此外,基于十多岁的初中生来说,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也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三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诵读感悟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讨论探究为深化理解的手段,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钟)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以及“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诵,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2、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语文式教学法七.教学进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 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艺中的几多奇葩。说起唐诗,我们会提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等,谈到宋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轼,因为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这是一篇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词,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清 胡仔评此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美在何处,为何会成为经典。 (2分钟左右)(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月”的诗歌?)(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1、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1分钟)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精通。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善用夸张比喻,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乐府。苏轼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一生常被贬谪异乡。 2、标题和序言(2分钟) (1)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源自古代乐曲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和平仄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解读小序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这行小字是什么?生:小序。它的作用是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 此文写作目的:第一、怀子由。子由是他的弟弟,苏轼兄弟情谊深厚,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文章一个兼字表明此目的是次要的,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第二、丙辰中秋,即熙宁九年,公元1076,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政治上极其失意。写此词时,苏轼41岁,他除政治不得意外,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分厂怀念弟弟,苏轼赋词怀之。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三),感知课文1、字词检测宫阙(qu) 琼楼玉宇(qingy)朱阁(g)绮户(q)婵娟(chn jun)不胜寒( shng)2、读: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a.学生朗读 b.名家范读: 教师视具体情况正音及划分节奏。 c.学生再朗读,学生齐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3、课件展示:把酒问青天:端着 又恐琼楼玉宇:担心 高处不胜寒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低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四)、分析课文: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找同学翻译文章大意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1、词上片 ( 1)、翻译(重点字词明确后找同学翻译前半部分,学生指出不足,教师点评及明确) ( 2)、分析课文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青天到底什么时候有了一轮明月.我们也不知道啊)脱化而来的。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此句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自喻神仙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这是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真可谓“奇逸之笔”。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教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c、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上片大意: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 4)、上片:写望月。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板书)2、词下片:齐读下片 (1)、翻译(重点字词明确后找同学翻译前半部分,学生指出不足,教师点评及明确) (2)、分析课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b、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什么语气-反诘埋怨;怀念谁?-弟弟子由。接着有己推人,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人生哲理,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d、最后用月光的普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这一句并没有局限在怀念弟弟苏辙,而是发出了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3)、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寄托对人世的美好祝愿。(4)、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由怨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 胸襟。怨月感悟人生共赏人间美景(板书)(五)、中心:以月为中心贯穿,写了月圆之夜对弟弟的思念,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六)、探究拓展 在中国古诗词中,月是常见的意象,那么“月”在不同的古诗词中含有什么不同的额情感呢? 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和子由中秋见月) 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等。 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李白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张若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七)、展现个人风采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