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点的有效探寻【内容摘要】在“语用课堂”下,读写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不同的教材,包含着不同的读写结合点;不同的教师,会设计不同的读写结合点,如何找寻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成了老师们解读文本时最难把握的地方。纵观我们的课堂,会发现不少教师在训练点的选取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关注“文本语句”、“文本段落”、“文本空白”、“文本情节”、“文本详略”、“文本结构”这几方面来讨论如何探寻设计有效的读写结合点,使读写有机融合。【关键词】语用课堂 读写结合点 无效 有效 探寻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属。”引前人之古训,看当下之课堂。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突出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于是,掀起了一场聚焦“语用课堂”的学习热潮。特别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开幕式上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从语文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关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中高年级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此言如春风般吹来,于是写话、批注、练笔等读写训练,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说课堂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么读写结合点就是美丽的鲜花。有效的读写结合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因此,关注语用课堂,必须要用批判的目光,审视当下课堂中读写训练的一些误区。无效读写结合点: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语用课堂”中,我们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理解运用,学会表达。然而,深入课堂实际中,发现不少老师一味强调练习训练,却没找准读写结合点和训练点,盲目跟风般地设置书面作业,美其名曰“回归训练,指向运用”,实则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不得要义!1、无病呻吟,缺失情感语文是充满感情的,语文是美丽的。我们许多老师都已习惯在教学完整篇课文后,写一段话或读后感,觉得这样设计读写训练点才算完整的一节课。于是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话设计如下:“同学们,经过几番波折,台湾青年的骨髓流进了大陆青年的血管里。小钱得救,如果他们相遇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呢?”片刻之后,学生纷纷发言。小钱:谢谢您,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该怎么报答你呀!台湾青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乍一听,学生的回答合情合理,然则,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口号式”的写话思维,一碰到学习“英雄人物”的课文,就会机械写出“你真伟大!”“我们向你学习”之类苍白无力的言语。长此以往,不但收不到练笔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情感变得淡漠,以致产生厌烦的情绪。2、雾里看花,缺失目标自从修订版的课程标准提出,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教学核心任务后,在教学实际中,有些老师过度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致在文本无关紧要处,用尽心思;在不痛不痒处,大费周章。结果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措。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中彩那天,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点: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我心想: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我心想: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我心想: 。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父亲心想: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我心想: 。在这节课中,教师共设计了5处以上的读写结合点,一会儿写“我心想”,一会儿写“父亲心想”,让人眼花缭乱。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只有精而明,新而美的设计,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呆板机械,缺失价值如一位教师执教西门豹第一课时,把“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作为本课时的重点,这一部分课文是以西门豹和老大爷“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的,当教师学完这一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读写训练:“同学们,西门豹还会向老大爷问些什么,老大爷又会怎样回答,请大家来写一写。”粗略一看,似乎设计自然合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和学情,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已经简洁而明了地解释了“田地荒芜的原因”。结果,学生呈现的语言,有些重复课文内容,有些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毫无写作价值。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第一课时读写点很难找寻和开发,于是,为了体现训练而生搬硬套地设计训练点,以至于学生无病呻吟,无所适从。除此,无效的读写训练现象还有很多,究其原因可能是钻研文本不够到位,研究言语形式不够透彻,设计语言运用的环节不够深入,也可能是没有掌握读写训练的要义因此,我们要常常反思造成无效训练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以此提高“语用课堂”下读写训练点的有效把控。有效读写结合点:触手生春书万卷探寻有效的读写结合点,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语言的深度理解,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有效掌握,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探寻有效的读写结合点?一、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语句”的精妙处当下课堂让我们从关注“写什么”到“怎么写”,在阅读教学中,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言语形式、言语特色,知其精髓,仿其特点,逐渐做到读与写的水乳交融,而教材是个很好的“例子”、“模板”,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精妙的遣词造句处,破解言语密码,习得运用之法。我们福建有许多名胜古迹,你们瞧(课件出示图片:一线天)这就是我们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现在我们就运用叶老先生描写“小船”的写法,写一写一线天。同学们,看一看,这一线天怎样的?过一线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设问句开头,先写一写所见所闻,再写一些过一线天的感受,可以用上课文的语句,也可以用上平时积累到的。怎样窄的一线天呢? 。如全国第九届阅读大赛中甘密老师执教记金华双龙洞,在学习描写“小船”这段文字时,可谓精妙!叶老先生在描写“小船”这处语句时,设问句开头,先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见闻),再写船进孔隙的感觉(感受),从两个角度突出强调船“小”,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写到位,使人身临其境!于是,甘老师在品读完这处语句后,这样设计读写结合点:精彩的设计,完美的迁移,灵活的运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彩纷呈,教学现场掌声雷动,整堂课也因这处读写结合点的设计,臻于完美!二、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段落”的独特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构段方式都很具有代表性,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连续结构而段落教学又是第二、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把握段落结构,设计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读懂并学写一段话呢?课件出示:小朋友,西门豹知道原因后,就把巫婆和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以后,他发动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庄稼,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几年后,西门豹到外地视查,碰到了一位当年从邺逃出来的姑娘。姑娘问:“西门大人,我何时才能回家乡呀?”西门豹说:“ (简要说), (具体说)。”笔者就再以上文西门豹为例,看看我校教研组磨课后独特的设计。我们同样把“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作为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在我们看来,这一部分条理清晰,主要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西门豹的四次提问各自为段,老大爷的四次回答也各为一段。在教学中,我们聚焦“老大爷的四答”引导学生发现,老大爷的四次回答,都是按照先“简要”再“具体”的方法构段,对西门豹所提的每个问题都回答的明明白白。于是,创设情境,依照先“简要”再“具体”的方法设计写话如下:如此贴切的读写结合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先“简要”再“具体”的语言表达方法,也让学生习得了段落构造的方法。三、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空白”的含蓄处刘勰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章隐约空白处,读来让人充满想象,包含着无穷的余韵。反过来思考,正是这些文本的空白处、含蓄处为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兴趣点、契合点。如果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有章可循,就能很好地促进语言的发展。课件出示:(请同学选取一两处详写)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敛声息语。母亲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我明白母亲的心思: 。母亲剥豆的速度又快起来了,我心想: 。我手不停歇,目光却不时落在两个容器里。见我如此投入,母亲的动作又不觉缓了下来。我心想: 。一大碗豌豆很快剥完了。“我输了。”我对母亲笑笑。在心底我多想告诉她: 。在“千课万人”教学观摩会上,金明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剥豆。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在课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很细腻,描写很到位,但儿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是空白的。金老师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后,在经历和感受母亲细腻的母爱后,创设情境,引导谈话:尽管文中的儿子此时专注于比赛,可能不会想很多,但作为我们学了课文,感受着这温暖的母爱,心里肯定有话要说。现在我们就作为文中的“儿子”的角色,用内心表白回应这份爱。四、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情节”的缺失处精彩的情节让文章波澜起伏,变幻莫测;精彩的情节让文章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精彩的情节让人物特点鲜明,活灵活现;精彩的情节让人物个性丰满,如在眼前在语文教材中,同样不乏精彩的情节,但有的课文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情节被省略、跳跃乃至缺失,于是这些无内容的“节点”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读写机会。对于缺失的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言语形式为依据,进行补写、仿写或创作。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描写,如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对话描写以此来表现桑娜夫妇崇高的品德,然则在情节上,当课文描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丈夫看见后”就戛然而止,那么故事的情节还会怎样,他们夫妇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充满幻想的。于是,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点:帐子拉开了,渔夫看到怎样的画面?他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桑娜说些什么?他们以后的生活又会怎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仿照本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对话描写等),给文章续编情节。片刻之后,学生呈现出精彩的情节:“渔夫看着正在熟睡的孩子们,微笑着说:桑娜,你看,这些孩子多可爱!说着,渔夫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额头,眉头有些紧锁,似乎交杂着无奈和同情但看着孩子们天使般的面容,坚决地说:桑娜,虽然我们很穷,连自己的儿女都负担不起,但我会努力打鱼,相信好日子会来到的!桑娜含着激动的泪水,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随后展露出笑容,渔夫也笑了。屋外仍旧狂风怒号,可这间简陋的屋子里却温暖而舒适!”五、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详略”的精巧处 “用墨如泼”、“惜墨如金”这两个词是对文本详略处理的生动写照。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记叙文乃至写景的文章,在文本详略安排上,都有侧重点。文本有时为了主题的需要精巧地安排详略,详写到怎样,略写到如何,这都是很值得琢磨的。有时详写与略写又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和突出。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在学习详细部分后,运用文本的“言语形式”扩写“略写”部分,真可谓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结构简单,一详一略地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略写“一位妇女为我的母亲开门”,第二个故事详写“我的母亲鼓励护士为自己扎针” ,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先教学第二则详写的故事,让学生品评那些细致动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掌握表达技巧后,设计这样的读写结合点:请同学们运用第二则故事中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详细地扩写第一则故事,同时突出那位阿姨“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美好品质。写完讲评后,学生异常激动,觉得把一件事写具体并不难。“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详略分明的典型文本,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他就能够跷起整个地球!六、有效的读写结合点,源于“文本结构”的典型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选入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作,布局独到,堪称经典。教师应引导学生借鉴这类文章的结构特点,以此模板,深入解析文本的构思,让学生在模仿文本结构、文本布局、文本语言等方面入手,进行读写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写作就会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如笔者在执教观潮,这样设计:1、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梳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写作结构,以及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2、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潮来时”详写部分,指导学生作文时详略得当。3、引导学生抓住潮水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两方面来描写事物,同时关注比喻句的妙用,把事物写具体。4、按照观潮的布局谋篇,仿写观雨、观雪等。如此一来,学生仿写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教师要注意选取一些匠心独具、精巧别致的课文,关注布局谋篇,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归纳、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思,写有所得。“善用物者无弃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综上所述,探寻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在精妙的遣词造句处,揣摩言语形式;在独特的段落结构处,把握构段之法;在含蓄的文本空白处,促进言语发展;在缺失的文本情节处,进行思维训练;在精巧的文本详略处,学会迁移运用;在典型的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