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 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 成因 2 特点 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 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为例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 同类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 在中纬度地区 大陆的东西两岸可能都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但大陆西岸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岸对应的则是温带季风气候 2 同一种气候类型 对应的自然带不一定相同 在中纬度大陆的内陆地区 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但出现了两种自然带 一为温带草原带 二为温带荒漠带 3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 而是热带荒漠带 4 在亚热带气候中 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 或季风性湿润 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3 主要陆地自然带 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4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基础反馈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1 2题 1 植被是 a 热带草原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落叶硬叶林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b 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c 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d 处植被种类贫乏 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脆弱 答案 解析 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法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成因及分布 1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3全国 卷 4 6 下图为45 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 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 完成第1 2题 1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b 地形c 纬度位置d 洋流2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阔叶混交林d 草原 答案 解析 1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014大纲卷 4 5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 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第3 4题 3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海拔高b 种源丰富c 火山灰深厚d 光照充足 答案 解析 1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考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变化 1 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 6 2 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 多 少 变化 因此 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 由于山地降水增多 可能出现森林带 如天山北坡云杉林出现在山腰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2 雪线及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 即夏季气温0 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基础反馈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 读图 完成第1 3题 1 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非洲b 欧洲c 南美洲d 澳大利亚2 图中自然森林是 a 针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常绿阔叶林3 四地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析 1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 垂直自然带谱与纬度 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2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2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读技巧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 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 带谱数量越多 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反之则越高 因此 纬度低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 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 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 判断阳坡和阴坡 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 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 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 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 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 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2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4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冰雪量大 融化慢 因此雪线低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冰雪量小 融化快 因此雪线高 2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5 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 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 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 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 温带地区 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 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 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 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 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 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2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真题通关 2016全国 卷 10 11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第1 2题 2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 磷高累积区是 a 高山草甸带b 高山冰雪带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该山坡2000 3000米处 a 大气温度较低b 生物生产量较低c 土壤含水量较低d 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解析 2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 2013上海卷 52 54 读甲 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 生物等地理要素 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 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2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1 比较图甲和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答案 差异 图乙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图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而图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相同类型的自然带 图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图乙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 图乙山脉纬度较低 2 概述图甲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 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 并说明原因 答案 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 南坡是阳坡 阳坡热量较高 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2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 图乙中 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 北坡 坡度基本相同 气温大致相当 但南坡的雪线低于北坡 说明其原因 答案 该山脉位于南半球 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为迎风坡 降水量较大 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 第 1 题 山脉自然带带谱的差异主要从带谱数量 基带 分布高度等方面分析 根据 山脉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带谱一致 可以推断山脉纬度高低 第 2 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甲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其主要原因是该山脉位于北半球 南坡是阳坡 由于阳坡热量较高 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第 3 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该山脉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结合风带分布规律可知 其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为迎风坡 降水量较大 因此雪线较低 2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常考图形之14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3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判读方法 1 看基带 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 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上图中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 由此可知此山体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2 理带谱 垂直自然带谱是指从山麓到山顶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纬度 山体海拔和山顶与山麓间的相对高度 如上图中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相对高度大 纬度低 自然带谱比北坡更复杂 完整 3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 析高度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其分布高度随纬度和坡向而变化 1 山体所在纬度 同类自然带的分布 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 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2 坡向 一般情况下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4 比雪线 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低 雪线海拔高 纬度高 雪线海拔低 2 坡向 阳坡雪线海拔高 阴坡雪线海拔低 迎风坡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3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常考图形 3 季节 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 冬季气温较低 雪线下降 4 降水 降水量越大 雪线越低 降水量越少 雪线越高 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5 多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 既是阳坡 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 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6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都会使雪线上升 3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 地方性分异规律 1 非地带性现象 地方性分异规律 1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 意义 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 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以大农业生产为例 基础反馈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 读图 完成第1 2题 1 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 a 自然带生产量小b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 河流水量变化大d 地形坡度大2 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毫米 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 a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 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c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d 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 3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答案 解析 3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3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3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3北京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