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doc_第1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doc_第2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doc_第3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十月革命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8)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解析】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c项错误;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7)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江苏泰州二模17)“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部分恢复私有制 实行商品贸易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禁止私人贸易a b c d【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小作坊”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部分恢复了私有制,故正确;依据材料“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信息可知,当时恢复了商品贸易,故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故错误;禁止私人贸易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即经济变革之前,不符合题意,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5江苏南通一模17)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年份机器设备的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比(%)招聘外国专家(人数)钢产量(万吨)1929年3014564301932年5571919590a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c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d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依据材料所给时间19291932年可知,当时实行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采用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虽然苏联工业化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但不能排除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先进技术,如大危机期间,故c项正确;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依赖西方不可能,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7)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1925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可知,布哈林主张二者同时进行,故b项错误;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a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发展机会【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 【解析】30年代,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到1937年,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b项错误;当时是二战前,美国不可能主观上“支持”苏联,故c项错误;“发展机会”是指客观效果,故d项正确。【答案】d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6)“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他部署了古巴导弹危机,所以他应该是赫鲁晓夫,加强部门管理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创办与外国合资的企业是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c项正确;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泰州一模16)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材料中“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不是批判个人崇拜,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