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初稿.doc_第1页
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初稿.doc_第2页
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初稿.doc_第3页
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初稿.doc_第4页
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组员:郭 梦201205001209史 琳201205001211周南思201205001204吴 玲201205001208郑继发201205001205张鹤龄201205001218大学思修课,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就是理所当然的必修课,而大学老师内心对于这门课程在学生中的欢迎度或者说是认同度又有点忐忑,因此索性把这次调查活动作为大一新生的期末考试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老师更好了解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况,以便来年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小组六人做了这份调查报告。对于这次调查,我们共抽取了全校大约650名学生作为我们的受访对象,其中文科生336人,理科生314人,范围涉及各个学院的各个年级 ,其中大一168人占总数25.85%,大二214人占总数32.92%,大三180人占总数27.69%,大四88人占13.54%。我们根据各个学院的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每个学院需要调查的学生人数,其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各个学院确定各个年级需要调查的人数。与此同时我们在每个学院的每个年级又随机的选取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发放我们的问卷调查表。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调查模式,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认为大二及大三的学生接触这类的课程更多,比大一新生更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更有发言权,再一方面我们把有限的问卷发放的各个学院的各个年级,目的是为了把调查范围尽量扩大,这样我们的调查对象才更为全面,进而才能得出更为精确的结果。下面我们根据所得出的调查结果,依照学生性别,年级,及文理差别,逐级分析归纳问卷调查结果。1认同程度的调查关于第一题“你认为在大学应该开设思想教育类的课程?”,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除了大三有超过20%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开设思想教育类课程之外,其他所有的分类都有八成以上认为应该开设此课,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大一新生,其比例占到了90.48%,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认为思想教育对于学生是有用的。而我们原先认为会有很大差异的男女生分类以及文理科分类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太大差异,相差均在4%以内。从第一题的调查数据中发现的一个现象是:从大一到大四,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认同与期望程度在下降,由大一的90.48%下降到了大四的79.55%,并且在大三下降到了72.22%。从中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因为接触到的思修课少,所以对思想教育抱有较大期望,但是高年级的同学因为接触了大学期间必修的五门思修课后,对思想教育的认同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在大学期间的思修课的授课方式或者内容已经使得一些同学产生厌烦。 与此相关联的第六题“你经常逃思修课吗?”的调查结果也与上面的结论基本吻合。从总体上看,选择了从不逃课的同学占到了33.54%,偶尔逃课的同学占到了53.54%,经常逃课的占到了12.31%。男女间的数据基本相同,而文理科之间有些差异,理科偶尔逃课的比例比文科偶尔逃课的比例高出了7%。男女、文理科之间的差异不大,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一下几点:一、学生逃课的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思修课,一些学生的习惯性逃课导致了思修课的逃课率在所有分类中比较平均,所以并没有导致男生逃课多、理科逃课多这种现象,二、学生的逃课原因也不只是因为思修课很无聊,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三、思修课点名比较频繁,逃课被发现的几率较大,所以逃课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于思修课的认同程度,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同学确实很不喜欢思修课、理科背景学生比文科背景学生更不喜欢思修课。经常逃课的比例在所有分类中最高的是大三,比例为16.67%,其次是大二,比例为16.19%,最低的是大一比例为3.57%。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从大四偶尔逃课以及经常逃课的比例总体在增加,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1、思修课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同学的兴趣,尤其在经过对几门思修课的学习之后,一些同学产生了厌烦;2、大一新生不敢逃课,高年级学生在逃课方面更轻车熟路。另外一个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思修课认同程度的问题是第二题:“你在思修课考试中挂过科吗?”。从总体上看,挂过科的同学占到7.69%,如果以7.69%为基准,超过了此值的分类有男生、大二、大四、文科女、理科男,其中挂过科的理科男生有16.13%,比总体值高出不少,这与之前的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有很大差异,因为在之前的两个问题中,文理科男女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如此突出。这个结果很明显体现了理科男生对于思修课的掌握程度要比其他人要差一些。同时有91.6%的女生没有挂过此课,8.40%的女生曾遭遇滑铁卢,88.7%的男生没有挂科,11.3%的男生挂过此课,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女生对于此类课程的考试有较强于男生的能力。要探究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我们必须调查学生在思修课上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问卷的第十一题就涉及了这个方面。第十一题是“思修课上你一般会做什么?”,本题A答案是“多数时间听讲”,B答案是“多数时间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C答案是“看其他科目的书”。从总体上看,A答案占到40.62%,B答案占到36.31%,C答案占到23.08%。总体上多数时间听讲的人仅占到了四成,没有听思修课的占到六成。可以发现,大家对这门课的喜好程度不高,对其学习兴趣不大。没有听思修课的男生占到男生总数54.41%,没有听思修课的女生占到女生总数的60.70%,从数据上看男生的课堂表现要好于女生;在文理科的方面,文科没有听课的占到60.71%,理科则占到58.33%,文科稍高。如果细分到文科男、文科女、理科男、理科女这四个方面,没有听课的比例最高的是文科女占到62.60%,次高的是理科女占到58.73%,第三是理科男占到54.84%,最低的是文科男占到54.05%,文理科男生之间差距不大。联系之前的挂科数据(即挂科率理科男16.13%、文科女8.40%、理科女5.56%、文科男5.41%),可以看出听课率与挂科率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没有听课的文科男生与理科男生都是54%左右,但是挂科的理科男生却有16.13%,挂科的文科男生比例却低了将近10%。这两题的数据一方面体现了思修课对于理科生尤其是理科男生要更难掌握,因为理科生在高中对政治课学习少甚至没有学过,一方面也体现了在思修课上认真听讲不一定会使学生顺利通过思修课,或者说,上课听讲与考试通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思修课的内容并不简单,仅仅是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达到考试通过所要求的标准;另一方面,学生的复习做的不到位,并没有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复习不到位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在这里就不再分析了。关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之间的比较。下面的折线图显示的是“没有听思修课”的比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大一开始,这项比例一直在增加,到大三大四基本稳定,达到了70%,而在大一新生中,这个比例仅仅是38.10%,相差达到32%。而且“没有听思修课”的比例比逃课率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对于思修课的认同程度。随着学过的思修课的增多,也随着经历过的考试的增多,高年级学生对于思修课更熟悉,新鲜感更少,但是认同程度也更低了。为什么对思修课越熟悉,反而认同度却越低呢?本问卷也列出了几个问题,希望能找出其中的原因。2.思修课认同程度不高的原因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第三题:“你认为思修课是否会局限一个人的思维?”从总体上看,14.46%的受访者选择了“是”,44.92%选择了“否”,剩下的40.62%选择了“不好说”。能够做出确定的肯定回答的仅占14.46%,虽然从数值上看选择“否”仍然没有占到一半以上,但是如果刨去40.62%的模糊选项“不好说”的话,能够给出确定的否定答案的人占到了多数。这说明“思修课会局限人的思维”这个理由并不是学生对思修课认同度不高,并且认同度随着年级增长而降低的原因。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选择“是”的比例从大一到大四仍在增加,由11.90%上升到了20.45%。同时多数文科男认为不会局限思维,此比例占56.76%,而理科男则只有45.16%认为不局限思维。并且从此题来看,很多人处于模棱两可的境地,特别是理科男大多无法阐明这一问题。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思修课的实用性。本问卷的第九题对这一点做了调查。第九题是:“你觉得你可以从思修课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吗?” 从总体上看,选择“可以”的有41.05%,选择“一点点”的有47.53%,选择“完全没有”的有11.42%。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自信地认为学到足够的有用的知识的受访者仅占四成,而剩下的58.95%的同学对于从思修课中能学到有用知识持不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对思修课的价值的评价也不高。而且回答“完全不能”的比例从大一到大四逐渐增加,由1.19%上升到了20.45%,这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高年级学生对于从思修课能否学到有用知识产生了怀疑。思修课的实用性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思修课实用程度不够,导致了学生学习思修课成了“为学而学”、“为考试而学”,这也难怪高年级学生对于思修课的认同程度在下降。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授课风格与授课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本问卷的第七题对此也做了调查。第七题是:“老师的授课风格水平影响了你对思修课的评价吗?” 从总体上看,39.94%的受访者选择了“积极影响”,26.63%选择了“消极影响”,而有33.44%选择了“没有影响”。在39.94%的选择了“积极影响”的受访者中,有58.91%在上思修课时多数时间听讲,24.81%多数时间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有16.28%在看其他科目的书,挂科率为6.98%;而在26.63%的选择了“消极影响”的受访者中,能多数时间听讲的仅占15.12%,有51.16%的在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有33.72%的在看其他科目的书,挂科率为10.47%,下面的图表比较直观地显示了以上数据这些数据与图表都能反映教师的授课风格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而且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对思修课认同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对思修课改进的建议本问卷也有三个问题涉及了学生对于思修课改进的一些建议,分别是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八题。第四题是:“你认为思修课怎样进行教学更好?”,本题设三个选项,分别是A、教师主讲 B、师生互动 C、学生分组讲课。在所有受访者中,选择“教师主讲”的占到了13.85%,选择“师生互动”的占到了73.85%,选择学生分组讲课的占到12.31%。文理科对于本题的选择相差不大,与总体值基本吻合。这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还是师生互动,而对于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师主讲的方式,仅有一成多的学生选择,可见除了互动以外的授课方式只能引起小部分同学的关注。第五题是:“你觉得要怎样改进思修课?”选项分别是A、少一些弘扬主旋律的内容 B、让内容更简单有趣 C、加强独立思维培养。由于本题是单选题,所以受访者只能选择其最希望改进的选项,所以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要求。总体上有13.85%的受访者选择了“少一些弘扬主旋律的内容”,有53.54%选择了“让内容更简单有趣”,有33.54%选择了“加强独立思维培养”。国家将思修课定位为大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弘扬主旋律,这在课本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来,而不喜欢思修课的主旋律内容的仅占到13.85%,这说明多数学生对于这一点是不太在乎的;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让内容更简单有趣”,达到了一半,这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思修课的难度较大,学习以及考试都不容易,也可能是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结合从其他题得到的结论,原因还可能有而且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差。对于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说,独立思维的培养是必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各种言论泛滥的时代,如何做到去伪存真,这让很多人困惑。但是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并没有让学生的独立思维得到培养,所以一些同学希望在思修课或者是其他的思想教育类课程中加强对独立思维的培养。同时这也是思修课所缺乏的。最后一题即第八题涉及到了考试的方式,本题设有三个选项 A、闭卷 B、开卷 C、其他方法(比如社会实践)。从总体来看,3.38%的受访者选择了闭卷,65.23%选择了开卷,32.26%选择了其他方法(比如社会实践)。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选择比例几乎是相同的,但是各个年级之间的比例却又较大差异,大一大三几乎99%学生没有选择闭卷考,而在大四这比例只有约9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回避闭卷这种考试方式,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开卷考,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方法。4.结论综合以上所有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学生希望开设思想教育类课程,学生认同思想教育,希望这类课程能够简单有趣一些,能够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这些课程最好能容易通过,让学生能够更关注学习与实践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