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doc_第1页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doc_第2页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doc_第3页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学生守则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中等学校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准则。贯彻中学生守则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央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学生守则于年月,共条。后来,进行过若干次的修改。年月日,公布过一次。年月日,在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中学生守则,内容包括十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便吐痰。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诚实谦虚,有错就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学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制订的,内容更为具体,共有五个方面条。五个方面是:自尊自爱、注意仪表。真诚友谊、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其中规定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拾金不昧;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正常交往,待客热情,守信守时;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生活节俭,尊敬父母、照顾长辈;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见义勇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一、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行为规范又称行为工程。行为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理智、情感和意志支配下的活动,简单地说,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这里的规范指社会价值期望和社会标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国家和社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循的能形成良好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准则。国家教委在一九八八年在总结了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道德特点,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性的要求既是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也是每一个中学生可以做到的。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实施德育大纲的一个具体而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增多,正在逐步形成判断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的道德观念,并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言行。应该说,八十年代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然而也不能否认,在一部分学生中,连最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如有的学生平时讲话粗野、肮脏;有的言行不一;有的行为不端,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进行基本的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是十分及时的必要的。即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自小学起就重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包括鞠躬度数、鞠躬时手脚位置,眼视角度,都有一定规矩。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思想素质,而这些是需要自小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根子扎得正,基础打得牢,这是影响一辈子的事。二、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份,只有在这四个心理成份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知是指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知,它是道德行为的认识基础。掌握了道德知识可以提高对不道德行为的识别能力,也可以产生出规范个人思想行为的内驱力。情是指学生心理上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或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的体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一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正义的道德感情至为重要。意是指道德意志,是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具有坚毅果敢的道德意志是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行是指道德行为。由于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易受外界影响,往往产生行为、目标偏离正常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抓好舆论导向和榜样导向,使他们的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整体发展的过程,必须全面兼顾,决不能单抓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分为五项,每一项基本规范又分为八条具体行为细则。由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所以初高中各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在内容要求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又由于初高中各年级学生在年龄、思想、文化知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在某些方面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层次。各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按规范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三)要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教师首先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五)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家庭教育中对社会来说,家庭是一个细胞;对个人来说,家庭是社会据点;对学生来说,家庭又是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比如健康、卫生、言语、礼貌、生活习惯、时间安排,情感态度概括地说它是承担日常生活习惯-基本生活方式的自然教育单位。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介绍、交流教育与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填写学校联系手册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训练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教师应是引路人。其中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的能力,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体现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知方面,有自我意识,自我批评;情方面,有自我体验,自我悔恨;行方面,有自我检查,自我训练;意方面,有自我鼓舞,自我誓言,自我制约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具有自己管理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要在毫无任何形式的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对自己进行自我督促,自觉地把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方法(一)伦理性谈话伦理性谈话主要是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认识的一种方法。以谈话对象可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以任务可分系统谈话与即兴谈话。系统性谈话: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归纳成若干单元,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系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即兴谈话:班上突然出现重大事件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谈话,从而教育学生明辨事非。教师向学生进行伦理性谈话要有可信性,情感性。可信性即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情感性即与学生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别林斯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无可反驳的劝说象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听着这些话会让人感到暖洋洋、会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但是缺乏爱的语言会把颠覆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训?quot;。(二)活动教育法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喜欢搞活动,教师应精心设计,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如某校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为教育学生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五项第一条: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她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队前往学校所属的公安局交通队,了解地区车辆流量,交通秩序和交通违章情况,并观察了交通民警坚守岗位,工作辛劳的情况。回校后,学生们开展了模拟训练,并决定上街宣传交通规则,协助交通民警,开展慰问民警叔叔的活动。经过几天的准备,学生们刻印了宣传交通规则的材料,制作了写有宣传标语的小旗,带上了用节省的零用钱买的赠予交通民警的礼品。一天下午,他们走上街头,分发交通传单,拿起话筒宣传交通规则,舞动小旗协助交通民警维持交通秩序,活动结束时还恭敬地慰问了民警叔叔。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外宾们摄下了这动人的镜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活动准备与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他们将终生不会忘记。(三)上好行为规范教育课上好行为规范教育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行为规范课的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这样有利于把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为规范课备课之前,必须先认真分析学生思想行为实际,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和行为规范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教育训练的教案。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喜闻乐见。下面是行为规范教育课的教案举例。课题:孝敬父母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帮助的义务应落实于行动上:体贴、帮助父母,生活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回顾父母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写作文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以小队为单位,交流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的体会,并推荐一位代表在课上发言。()以小队为单位,准备一个父母关心子女的小故事(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关心),收集同学孝敬父母的事例。()认真自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大条。教学过程:()揭示课题()伦理谈话: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天职和义务。()学生代表发言介绍父母关心自己成长的典型事例并表达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由学生代表讲述尊敬父母的故事。()讨论:我们应以什么实际行动孝敬父母:根据规范细则,引导学生得出下列几个方面的结论:应学会料理个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