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专题六生物群体的稳态与环境第一讲种群和群落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内容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如图所示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但不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s 型曲线和 j 型曲线比较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图中a b c 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而a c d 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2值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种群 s 型增长曲线分析 关注两个 最佳点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3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 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 种群增长速率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 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1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b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解析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a正确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错误 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c正确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 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d正确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1 群落的空间结构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群落演替类型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注 寄生坐标图 对寄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 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结果 1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 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2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 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3 关注几个误区 1 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 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 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 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 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 3 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前者属于种群范畴 后者属于群落范畴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2 某池塘中 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 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解析 据题意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a正确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 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 b正确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c正确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 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 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错误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1 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物种丰富度调查的比较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实验过程中 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 且培养后期的样液中酵母菌浓度高 因此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 而应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减小误差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 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 3 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 本探究不需要 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设对照实验 也不用重复 5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有养料 温度 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2 样方法误差归纳 未做到 随机 取样 未找到 分布比较均匀 的地块 导致数量 过密 或 过稀 未对 多个 样方取平均值 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而是全部统计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3 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 未能给予最适 诱捕 条件 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 趋湿 避光 避热 特性 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 未做到土壤类型 取样时间 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计数误差 对 不知名 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 正确做法是 记为 待鉴定xx 并记下其特征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误差归纳 未做到每天取样时间一致 取样时未 振荡 而是从静置培养液上层或下层取样 未能保障培养温度 ph等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对位训练3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 均种上水稻苗 28株 m2 和三种杂草 均为1株 m2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 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 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2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 实验期间 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 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 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 时间足够长 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 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 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核心考点归纳整合 解析 1 根据图表可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 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 水花生属于植物 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 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 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图中可知 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 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 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 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 处于增长状态 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 其种群数量呈现 s 型增长 4 实验结束后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