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课《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 论语 老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 直至今天 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 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 论语 这部儒家经典中 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 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对同学们搞好学习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 论语 十则 这篇课文 知识目标 了解 论语 一书和孔子其人 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积累成语 格言 警句等 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学习目标 重点 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难点 理解 论语 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51年 生有异质 学无常师 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 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 五十岁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 遂周游列国 六十八岁返鲁 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 年七十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 虽然一生颠沛游离 命运坎坷 但他所创建的儒家思想 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 仁 的学说 提出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以实现 博施于民 而能济众 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 忠孝礼仪 的儒家思想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 圣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广收门徒 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 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 致力于教育 整理 诗 书 等古代典籍 删修 春秋 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 论语 中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 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 处世方法 安 舒适 安逸 于 对 对于 有道 有道德的人 正 修正 已 通 矣 了 第一则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先生说 君子不求吃得饱 不求住得安定 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 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 的道德行为 就 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第一则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第一则 赏析 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孔子认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 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 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 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第二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同 又 立 自立 不惑 遇事不迷惑 天命 含有上天的意旨 自然的禀赋 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含义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 遵从的意思 逾 越过 矩 规矩 先生说 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 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 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 六十岁时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 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 而不超出规矩 第二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则 赏析 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 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 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 终有所成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 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 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 大思想家 感悟 终身学习 便成天才 第三则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由 姓仲名由 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 长期追随孔子 女 同 汝 你 知 通 智 先生说 由 即子路 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第三则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第三则 赏析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 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第四则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侍 服侍 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 何不 敝 破 坏 伐 夸耀 施劳 施 表白 劳 功劳 少者怀之 让少者得到关怀 颜渊 子路立侍 在孔子旁 先生说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 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 颜渊说 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 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先生说 老人使他安逸 朋友使他信任我 少年人得到关怀 第四则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第四则 赏析 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 孔子希望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 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 赏析 孔子的乐学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陶渊明也曾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 不喜欢读书 便味同嚼蜡 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 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 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 你爱书 书也会爱你 第六则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知者 知 同 智 乐 乐 喜爱 先生说 智者喜欢水 仁者喜欢山 智者活跃 仁者沉静 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第六则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第六则 赏析 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比较 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 乐山乐水 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 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 智者乐水 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 且海纳百川 仁者乐山 因为他们如山 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 知者善行若水 海纳百川 仁者厚德如山 容载万物 第七则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 饭 动词 吃 疏食即粗粮 曲肱 肱 由肩至肘的部位 泛指胳膊 曲肱 即弯着胳膊 先生说 吃粗粮 喝水 弯起胳膊枕着头 快乐也在里头啊 不合乎 义 而获得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第七则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第七则 赏析 孔子的 安贫乐道 论语 里还有这么一则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 说他是真正的贤者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没有关系 但同内心有关 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 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第八则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 心胸宽广 开阔 容忍 坦 开朗 直率 长戚戚 经常忧愁 烦恼的样子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 小人总是忧愁 哀伤 第八则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第八则 赏析 孔子的坦荡胸怀 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乐天知命 坦荡自得 小人患得患失 斤斤计较 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 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第九则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 克己 克制自己 复礼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 一旦 表假设 归仁 归 归顺 仁 即仁道 目 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事 从事 照着去做 颜渊问什么是 仁 先生说 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 天下就称许为 仁 了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 难道是由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它的具体要点 先生说 不合乎礼不要看 不合乎礼不要听 不合乎礼不要说 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 我虽然不聪敏 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九则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第九则 赏析 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 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 在这里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礼以仁为基础 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主体 礼是外在的功用 二者紧密结合 感悟 谨于言 慎于行 第十则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得 泛指对财货 名誉 地位 美色等的贪欲 孔子说 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 血气还没有固定 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 血气正旺盛 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了的时候 血气已经衰弱了 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十则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第十则 赏析 孔子的清心寡欲 沉迷美色 争强好斗 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 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 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 无法挣脱 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 感悟 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 在它面前 请停住你的脚步 孔子的仁阅读总结孔子的道德精神 好学乐学 安贫乐道 博爱仁慈 坦荡胸怀等 孔子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 那就是 仁 论语 里多次提到 君子 品性 如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坦荡荡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等等 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来 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 讨论孔子所说的 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