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1页
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2页
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3页
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4页
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军标语博物馆讲解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红军标语博物馆参观,红军标语博物馆是经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重点文化工程,作为中宣布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它见证了炎陵人民感人肺腑的红色情怀。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这尊红色的雕塑名为“号角”,是序厅的主体,由浙江美术学院雕塑家创作的。以锋火硝烟的革命斗争为背景,形象地刻画了湘赣边界军民以革命标语为武器,吹响号角,唤起工农,展现了一幅惊天动地、浩气凛然的历史画卷!红军标语,以跨越时空的魅力,为我们讲述一个个“浴血罗霄”的悲壮故事,诠释毛委员“星星之火,可心燎原”的历史真谛!序厅东西两侧各有一幅浮雕,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井冈山斗争时期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苏区广大军民书写革命标语的场景。序厅顶部是一个巨幅红色五角星,红色象征着革命,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 的,而这个五角星直径达到了6.9m,寓意党的思想光照千秋、永不褪色!博物馆现有六个展室,主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炎陵以及根据地其它地区留存的红军标语,通过实物、照片、图画以及场景复原、多媒体等陈列手段,系统、生动地反映红军标语独特的历史作用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展室参观第一展室。第一展室为“红军标语概览”,力图展示湘赣边界红军标语的基本概貌。“宣传群众”是工农红军的宗旨和任务,红军肩负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的任务。因此,在红军创立时期,毛泽东就把宣传群众规定为红军的任务只一,而标语宣传是当时最方便、最广泛和行之有效的手段,毛泽东曾说:“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演讲,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现存的红军标语,散布12个乡镇,22个村,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主要分布在我县中村的联西村、龙溪的茶拢村、策源的黄草村、沔渡的夏馆村、十都的晓江村、以及龙溪的仙坪村等等。对于红军标语的书写,井冈山老战士谭冠三在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当年写标语的情景:“提一个石灰筒,用笋壳或棕作笔,在墙上写很大一个字的标语”、“在小竹板上写标语放在河流或小溪里,让水漂走,有的在竹片上面插一面红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副油画就是红军战士书写标语时的场景,红军战士在墙上写下“平分土地”四个大字,以这样的方式来宣传群众。这里陈列的是红军标语书写单位的署名,有105个。炎陵县的红军标语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历史地位高,它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第一批标语,广写标语也是毛泽东亲自部署的。二是署名的部队番号多,所有在炎陵活动过的部队都有标语。二是时间跨度长,从27年到38年,长达十余个年头;三是形式多样,有文字、有图画;四是内容广泛,涉及党的性质、纲领和政策主张,宣传鼓动群众,分化瓦解敌军等等。红军标语历经沧桑,得以保存,这是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炎陵县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对部分遗存的红军标语进行了保护措施。1990开始,用了一年的时间,行程1400多公里,对全县遗存的红军标语进行调查登记工作。首先,对标语进行全面普查,并采访有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甄别标语的书写时间和单位,建立档案。对标语集中的革命旧址、民居或住户签订合同,对部分剥落损毁的标语采用化学、物理手段揭取,迁移到博物馆集中保护。接下来请随我参观红军标语分布示意图,这个沙盘模型是湘赣边界红军标语保存现状分布情况。沙盘模型中这两个字是酃县,炎陵县原名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在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炎陵位于湘东南,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活动的重要根据地,由于炎陵县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很多老旧民居、祠堂等墙壁上保留着内容清晰、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339条,其中揭取234条,就地保护105条,这组展柜展示的是当年红军书写标语的工具,既有毛笔,还有笋壳笔、杉皮笔、棕帚,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写字的颜料以墨为主,也有土红、石灰、染料。标语大多写在房墙上和木板上,也有红军战士别出心裁,将标语写在竹片上,放在溪流随水飘向下游白区;写在孔明灯上空中放飞,这组连环画就形象地展示了红军战士的“创意”。井冈山老战士谭冠三在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当年写标语的情景:“提一个石灰筒,用笋壳或棕作笔,在墙上写很大一个字的标语”、“在小竹板上写标语放在河流或小溪里,让水漂走,有的在竹片上面插一面红旗。”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红军手迹,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炎陵县采取了普查登录、影像收集、揭取迁移等多种科技手段,切实加强对标语的保护与利用,我们看到的红军标语实物,就是借鉴了壁画保护原理,采用化学、物理手段,对分散的标语进行揭取迁移,集中保护。请大家观看视频,内容是红军当年写标语的场景,以及炎陵县近年来对标语的保护情况。红军标语如冬日的春雷,敌人为之胆寒,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标语,时间一久,也依葫芦画瓢,仿照红军写起标语来。请大家看这组画,画中标语“优待白匪投诚的白匪士兵”,是写在县城南桥组陈家祠堂的红军标语。红军撤出县城后,白军占领县城,看见红军写的标语很有鼓动性,于是将标语中的两个“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标语变成了白军写的“优待赤匪投诚的赤匪士兵”,还在旁边加了一条“只杀赤匪匪首,不杀赤匪匪兵”。红军第二次打进县城时,见白军的做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红将“赤”字改回“白”字,恢复了原来的标语外,将新加的标语改成“只杀白匪匪首,不杀白匪匪兵”。两个“赤”字,两个“白”字,红军改过去,白军改过来,变了好几回。直到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县党部在墙的最高处用墨水写了一条横贯全墙的标语:“民众要想安居乐业,须一致团结。”这就是一组从房墙上揭取下来的红军标语,是原物。这条标语是红军十师二十八团士兵委员会在策源梁桥书写的,内容通俗、直白,让人看了印象极其深刻,比如“不革命的不分田地”、“不劳动的不准吃”、“三民主义是狗屁,共产党是真的革命”、“杀尽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及一切反动派。”十师二十八团系南昌起义余部上到井冈山后改编而来,团长是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这条标语都是红四军军部特务连书写的。其中这条写道:“酃县工农赶快起来,消灭土豪劣绅、屠杀工农的挨户团;酃县工农赶快起来,瓜分土豪地主的田地。”标语中的挨户团原本是农民自卫武装组织,大革命失败后,被地主收买夺取,变成反革命的武装组织。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将标语从分散到集中,由户外到室内,进行妥善保护和研究、利用,使其成为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看这条标语:“酃县工农赶快起来,组织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酃县工农赶快起来,杀尽屠杀工农的清乡委员会!”署名是红军第四军军部特务连党支部,这条标语写于1928年5、6月间,是迄今发现以连队党支部署名最早的红军标语。这是一个电子触摸屏,可以方便地查询炎陵县目前保存标语的全部信息,大家不妨试一试。请大家接着参观第二展室。第二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的红军标语(1927.91928.2)这一展室集中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工农革命军和红四军书写的标语,时间跨度为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和领导了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当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当时的宣传口号则有十条,分别是:暴动打倒唐生智,汪精卫;暴动打倒省政府;暴动打倒国民政府;暴动杀土豪劣绅;暴动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暴动实现农民协会专政;暴动组织革命委员会;农民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暴动胜利万岁。这几条标语“暴动胜利万岁”,“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就是秋收起义宣传口号的真实写照,署名都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军部。1927年9月底,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初,毛泽东在宁冈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部队行动。这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组织序列和罗霄山脉中段政治形势图。请看这条标语:“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这是1927年酃县农协书写在三河乡太和村的一条标语。当时县农协成立时,有会员2万余人,还组织了农民自卫队1000余人攻打县城。马日事变后,农协惨遭敌人破坏、镇压。1927年10月上旬,毛泽东率部到达我县十都,在这里,派何长工北上长沙向湖南省委汇报并打听南昌起义部队下落。10月中旬,部队到达水口,进行了秋收起义以来最长时间的休整,着手建立连队党支部,并最终作出了分兵上井冈山的战略决策。这是叶家祠阁楼的场景复原。1927年10月15日晚,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陈士榘、赖毅、李恒、鄢辉、欧阳健、刘炎等6名士兵骨干的入党宣誓仪式。宣誓次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一营二连建立了第一个连队党支部,这就是当年宣誓时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幅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清楚地表明,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一路南行,原计划挺进湘南。行军至水口时,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了解到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受挫且下落不明,又通过中共酃县凉桥临时党支部书记周里侦察到敌情,综合各方因素,毛泽东决定引兵井冈。10月27日 率主力部队到达茨坪,从此拉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标语,以发动武装起义,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扩大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政治影响为主要内容。正如毛泽东所说,开始“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这幅标语画的是一面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军旗上的镰刀是竖立的,铁锤则几乎横着放,和现在的党旗有较大不同。党史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这幅标语一发现,争论立刻停止。所以说,标语是最好的历史证物。这是工农革命军的行军纪律歌,是1977年,家住我县策源乡的老红军廖德佑及范品柱演唱记录的,他们回忆,当年工农革命军在水口休整期间,经常演唱这首歌。我也给大家唱一段:“工农革命军,纪律最严明。爱护老百姓,保护小商人。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物要归还,损坏要赔银”。这是一个互动体验台,大家可以模仿当年红军书写标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参观第三展室。第三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的红军标语(1928.31930.2)井冈山斗争时期,为加强标语宣传,毛泽东曾向中央报告:“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并强调“惟缺绘图的技术人才,请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来”。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一团、二团进军酃县,团部就设在了米泉书院,为了前往策应湘南起义,各路革命部队顺利集结于我县中村,在中村展开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在八担坵,毛泽东给部队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政治教育,领导开展了根据地首次分田运动,还亲自指导,建立了中共酃县县委、共表团酃县县委、县赤卫大队等。解放后,江华在回忆中村分田运动时写道:“由于处于战争环境,所以要争取突击分田。分田时还要写标语,发动群众。标语有用纸写的,贴在墙上,有的用石灰水直接写在墙上。”分田除了写标语外,还有分田歌:“月儿落西日出东,我们这里几时红,几时分得好田地,不收租债不受穷。”这首歌在我县中村、水口一带广为传唱。这是一条书写在策源乡梁桥村铜锣洲组的标语:“铲除封建余孽,打倒婚姻包办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落款是“中国共产党酃县赤卫队总部士兵委员会,”这条标语是毛泽东声援酃县“三月起义”,帮助组建县赤卫大队后,酃县革命形势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的背景下书写的。1928年4月,朱德与前来接应的毛泽东在我县十都万寿宫首次会面,这是朱毛会面雕塑。当时毛泽东被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免去前委书记职务,而改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为会见朱德,毛泽东还特意“挎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现在请大家观看视频短片: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朱、毛会面,两军会师后,5月4日,在宁冈砻市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这条标语“欢迎朱军长”书写在宁冈的大陇乡,落款是三十二团,这是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为迎接朱德率部进驻大陇时派人书写的。这条标语“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有田分穷人才(有)饭食”,是三十四团三营十一连书写的,三十四团成立于朱毛会师之初,在红四军的建制与番号留存的时间很短。有饭“食”的食字是客家话,即“吃”。炎陵全县60是客家人。这条标语“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唯一的政党”,也是二十八团书写,书写标语的地点位于十都墟“阴功祠”,是酃县挨户团团总孙秉文、贾少棣把持的粮仓。28年5月间,朱德率领二十八团来到十都,一举摧毁设在十都的县团防局,开仓放粮,让朱德意想不到的是,老百姓根本不敢来领粮。红军官兵上门调查后才知道,原来从1925年开展农民运动以来,十都时“红”时“白”,反反复复,老百姓想革命又怕革命,缺粮食又不敢分谷子。为了发动群众,提高老百姓的觉悟,红军广写标语,走村串户开展宣传工作。朱德亲自安排,在“阴功祠”的大门门楣上,用土红写下“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孙秉文、贾少棣是十都的大土豪劣绅”等标语。通过宣传发动,老百姓又壮起了胆子,十都墟、小江村、南流村等附近的村民都踊跃前来领粮,这就是朱德放粮的故事。右边这幅标语告湘南士兵群众歌,是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冒进湘南途中,在酃县发布的。红军以诗歌形式揭露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号召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7月,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在攻占酃县后,本应回援在永新的三十一团。但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的错误导扬下,冒进湘南,先胜后败,二十九团被打散,导致井冈山“八月失败”。左边一幅标语是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是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以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联名签署发布的。布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了红军宗旨、共产党的政策;列举工农群众受压迫剥削之苦,以及帝国主义的罪恶,号召工农起来,夺取政权。第三次反“会剿”失败后,红四军主力开往赣南,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坚持斗争。1930年2月,湘赣边界特委并入赣西南特委,从此,井冈山的斗争和附近地区的革命斗争联成一片,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请各位参观第四展室。第四部分 湘赣根据地形成时期的红军标语(1930.21931.10)这一展室主要介绍湘赣根据地形成时期的红军标语,时间为1930年2月至1931年10月。这一时期,以吉安陂头会议为标志,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前委领导下,湘赣边红色区域不断扩大,湘东南红军独立第一师、红七军、红二十军等部队活跃于苏区,在酃县书写了大量标语,宣传党的“十大政纲”,书写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下发的“对白军宣传鼓动口号”,分化瓦解敌军,为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是1931年3月2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签发的第四号通令,其中对白军的宣传口号多达十二条,当时使用非常广泛,而且效果显著。江华后来回忆说,红军将俘虏留下,采取来去自由的政策,愿留的留,不愿留的发给路费放走。这是时任江西省委委员、特派员刘作抚给中央的报告摘录,其中首次提到“红军标语”这一词语,他说:“最普通的要算是红军的标语,随处墙上都有五六尺大的石灰写的标语,大家写的字都写得好而且工正。”说明当年红军官兵“喝了墨水”的文化人的确不少。红军当年除了写字外,还用漫画的形式,揭露反动派剥削、欺压劳苦大众的嘴脸。这就是一幅漫画标语。请大家猜猜看,上面画的动物是什么?字又是什么?对了,红军战士别出心裁地将“国民匪党”和“土豪劣绅”画成一条狗,一条帝国主义的走狗。请看这条标语:“欢迎白军弟兄们拖枪来投红军,赏光洋陆拾元”。当时红军人多枪少,装备落后,因而鼓动白军连人带枪投诚到红军来;“白军弟兄们,你在山东、河南苦战了,为什么又来打工农!”1930年4月开始,中原爆发了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阀混战。10月,蒋介石取得胜利后,迅速抽调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标语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国民党军队为军阀混战卖命。在红军标语旁边,还有一条白军标语:“活捉李匪明瑞者赏光洋叁万元”。李明瑞时任红七军军长、红军河西指挥部总指挥长。这是一条写在我县三河镇霍家村新屋组的标语:“没收土豪家里谷米油盐给贫苦工农”,是红独一师二团书写的。意思直截了当,革命就是“让群众得实惠”。接下来请看这条标语:“扩大红军,消灭匪AB团、改组派、国民党第三党等”。“AB”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宁汉合流”后,汪精卫、陈公博等标榜重新改组国民党,被称为“改组派”;“取消派”这里暗指陈独秀等右倾机会主义者。1931年至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者,在“肃反中心论”指导下,大搞“逼、供、信”,大批优秀干部和革命群众被错杀。这座建筑模型是位于水口的朱家祠,1927年10月中旬曾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部。1932年,红军独立一师在水口一带活动时也曾在这里驻扎,并在朱家祠堂的左、右、后三个墙面刷写大幅标语,左边是“消灭地主武装”,右边是“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侧是“欢迎敌方士兵拖枪来投红军”。这一组标语都是红七军书写的。1931年2月底,张云逸率红七军五十八团二营和军部人员自广西经粤北,辗转来到酃县苏区,受到苏区人民的热情欢迎。王震率湘东独立师第三团前来接应,两部于3月14日在十都会师。请看这条标语,是写在我县霞阳镇扶家巷陈进仔家的房墙上,落款清清楚楚:“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二十师五十八团二营五连士兵”,可谓是最齐全的一条署名番号了。这条标语“要平等,要自由”是在县城南街刘春根家室内墙壁上揭取下来的,落款是“红军河西总指挥部”。这一部队番号留存时间很短,极为珍贵。红军河西总指挥部成立于1931年3月下旬,总指挥李明瑞,总前委书记是滕代远。河西总指挥部统一指挥湘东南独立师、红七军与红二十军的作战行动。这是我县霞阳镇东正街红军标语楼江家试馆正立面建筑场景复原,正面复原了7条红军标语,室内原本还有大量标语、漫画、壁画,由于场地局限,这里无法一一复原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实地参观,从我馆步行过去,只有5分钟路程。这些标语是1931年3月,王震率湘东南独立一师三团攻克酃县城,部队在江家试馆驻扎时书写的。红军撤出县城后,房东江大爷害怕白军问罪,又不愿铲除、毁掉标语,怎么办?他于是想了个主意,以房子破旧为由,用石灰砂浆对里外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将满屋子的标语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解放后,直到1986年,新的杨姓房东在房屋翻修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隐藏在石灰层下面的红军标语。于是,房屋翻修变成了红军标语抢救大行动。经10余天的清理,一条条完整的红军标语露出了庐山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江家试馆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虽然破损严重,两户房东一姓杨、一姓曾,毅然停止改造拆建旧房,维持原貌。几十年来,十几口人挤住在不足30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中,象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这一条条珍贵的红军墨迹。现在江家试馆已由国家征收,原住户也已另行安置,新建住房。我们再来看墙面上的这两幅标语。左边是国民党十大罪恶,右边是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两相对照,孰对孰错,谁正义谁反动,不言自明。十大政纲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十大政纲,标语原原本本地书写了全文。对面是一棵合欢树,两根主干上分别刻有两条标语:“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保家卫国当红军”,这棵树长在湖南江永县一中校园内原龙母庙旁。1931年,湘赣红军独立一师两个小战士,突发奇想,用刺刀分别在两根主杆上刻下标语。几十年过去了,树长,标语也跟着长,枝繁叶茂间,两条标语分别长到1.9米和1.55米,老百姓亲切地将这棵树称为“红军树”。接下来请参观第五展室。第五部分 湘赣根据地斗争时期的红军标语(1931.101934.8)1931年10月,湘赣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红五军、红七军、红八军以及省军区下辖的地方武装,转战湘赣各县,与敌斗争。标语宣传配合反“围剿”斗争,宣传扩大红军,保卫和巩固土地革命成果。湘赣省委在关于宣传工作的报告和关于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当中,要求清洗“陈旧”、“过时”的标语,“很技术的”写上“新鲜花样”的“目前的中心口号”。这是酃县九峰坳保卫战旧址。1932年2月,酃县挨户团和驻茶湘敌,进攻九都苏区,酃县红九营和赤卫队在九峰坳迎敌,毙、伤、俘敌200余人,但营长何德胜、政委梁文光在战斗中不幸受重伤牺牲,他们是红七军在酃县苏区时留下的骨干。炎陵、遂川、井冈山三地留有大量红九营书写的标语。这是酃县十都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场景复原。十都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2年5月,下辖青石冈、南流、桃源洞、密花等10个乡苏维埃政府。这里曾设立农民特别法庭,审判土豪劣绅;举办过农民补习班。左侧是湘赣省军区第二军分区指挥部局部场景复原。二军分区32年年初即已成立,下辖酃县、宁冈、遂川3个独立营和地方赤卫队武装,刘紫歧任司令员,张平化任政治委员。墙上复原的几条标语,都是二军分区书写的。请看这条,这是当时的墙报成绩公布栏,还有红军识字牌。请看这条标语,“白军士兵要使家里老母妻子有饭吃,只有(赶快)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意思简单明了,很有鼓动性,“加入红军,拥护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日宣战!”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这条标语正是宣言发布后的5月份,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教导队书写的,也是最早宣传抗日的红军标语。这条标语与众不同,字为紫色,是用染布坊的染料水写的。从十都镇晓东村曹家组罗国响家的房墙上揭取迁移而来。据房东回忆,这条标语是彭德怀亲自率红五军宣传队书写的。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酃县就有儿童团的组织。湘赣省成立后,酃县从县乡普遍建立了儿童团组织。1932年3月,成立了酃县苏区儿童局。儿童团吸收6至16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区成立大队,乡成立中队,村成立小队。儿童团一个重要任务,除了学文化、放哨,还有写标语。这条标语署名“酃县二区五乡团部”,全称是“酃县第二区第五乡共产儿童团团部”,标语中“酃县一团万岁”,一团并不是部队番号,而是儿童团组织编号。这条标语“反对土豪收租收利抢穷人的谷米”,署名是“三区赤卫队”,三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炎陵县策源乡。酃县当时苛捐杂税明目繁多,有杉木税、鸡鸭鱼税、纸棚税、盐税等等共计20余种。1931年,酃县上缴各项赋税、规费及附加达到17.16万元,人平负担近2元,居湖南全省第四位。在此基础上,地主、土豪又加租加利,盘剥农民,当时策源最大的地主叫周德裕,农民向他借钱借谷,得事先给他无偿做工10天才能借上一二石谷。做长工每天12小时以上,一年最高工价是80吊铜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红五军三师十团二连写的一条标语,就形象地描绘了地主豪绅盘剥农民的现状,请看:“雇农苦,无钱讨老婆,衣服无人补。无钱买油盐,淡菜锅中煮。一家穿和喫,专靠两只手。资本家和地主,不作工,专享福。喫好饭菜,穿好衣服,用好器皿,住好房屋。雇农自已没有谷,砌匠自己没有屋,裁缝自己穿破衣服。为什么这样,被人剥削的原故。”接下来请参观第六展室。第六部分 湘赣边游击战时期红军标语(1934.81938.2)参观之前,请大家观赏一段湘赣山区风光短片。1933年秋,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向湘赣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每占一地,即构筑雕堡,步步进逼,致使根据地大面积缩小。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被迫转入游击战。尽管斗争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留守的红军和游击队仍然以标语为武器,鼓舞群众的革命信心,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长期坚持斗争。这两条标语都是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第四团,于1933年8月书写的。请看这幅对联式的标语,上联是“想当年剥削劳苦工农利中生利好是好”,下联是“至今日斩杀土豪劣绅刀上加刀痛不痛”,横批是“阶级斗争”,这条标语书写在我县龙溪乡仙坪村木杓组。同样内容的这条标语在十都墟东侧的邓家祠也留下过,那是写在祠堂正厅的两根木桶粗的柱子上。红军撤走后,邓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