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doc_第1页
会计-论文.doc_第2页
会计-论文.doc_第3页
会计-论文.doc_第4页
会计-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1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2(一)中小企业的界定2(二)企业融资的基本内容21、融资的概念22、融资的方式2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4(一)内源融资4(二)外源融资5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6(一)内源融资6(二)外源融资7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8(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8(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10(三)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11(四)金融市场发育滞后11(五)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14五、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策略建议14(一)打造中小企融资的信用体系15(二)统一组织和管理模式16(三)改善金融体制17六、结论18参考文献19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小正因为这样,世界上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无不对中小企业给与高度的重视。 本文把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融资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不足等缺陷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再次j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没有足够的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最后,长期的产业经济、金融政策导向忽视或者漠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使问题日益积累,愈加严重。 文章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比较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出路:一是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增强讲信用的能力。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体系 对策Abstract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The activity of the SMEs reflect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ctivity of the a country or a region,so the countries thathave developed successfully all lay an importance on the SMEsThe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key financial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MEs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four main reasons which cau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the SMEs are followed:first,information dissymmetry between the banks and enterprises is the root reason;Secondmany drawbacks exist in the SMEs themselves,such as operation risk high,financial system imperfect,credit awareness and credit ability insufficient,and these drawbacks directly lead to the financial problems of the SMEs;Third,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not very reasonable and no enough middle and little scale financial constructions serve the SMEs to meet the capital demands of the SMEs:Finally,the 10ng-tims industrial economy and finance policy ignore or maybe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SMEs demands in capital,which make the problem accumulate over a long period and Bore and mare seriousAccording to the financing experiences of the SMEs of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and the situations of the SMEs of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n the reasons of financedifficulties,the paper had put forwar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the SM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methods:first,wi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the SMEs:second,the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and improved for SMEsThird,develop the middle and little scale financing construction to work for the SgfEs:Finally,raise the credit of the whole society,and enhance the credit awareness and the credit ability of the SMEsKey words:st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financing、system,policy一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1、 中小企业的界定国内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的标准是一直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自建国后,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历经五次调整。当前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根据2003年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该通知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作为划分依据,适用于对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额规模划分。2.企业融资的基本内容1、融资的概念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如果不了解金融知识,不学习金融知识,作为搞经济的领导干部是不称职的,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也是不称职的。2、融资的方式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它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债务融资可分为营运资本融资与资本性支出融资,其优点是借入资金并在有还款能力的适当时候偿还给债权人。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有朋友、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运资本负债融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是借入短期负债,购买存货支付应付账款,如果特许人必须通过增加存货和给员工加薪来实现更高的销售和利润,这种融资方式往往就十分合适和必要。营运资本负债融资一般是从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社或信用合作社获得,它是短期的。资本性支出融资(土地、建筑、设备及固定资产),是通过签订长期债务合同获得。在特许企业启动市场扩张或重组时,尤其要进行资本性支出融资。资本性支出融资的主要渠道有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制造商、寿险公司及其他商业贷款人。债务融资通常有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融资及融资租赁等方式。较适合目前国内特许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是银行定期(质押)贷款和融资租赁。特许人可根据种类和要求的不同,来取得改善经营或拓展市场所需的资金。(1).银行定期贷款银行是特许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中,定期(质押)贷款是银行与特许人签定的一种正式合同,约定特许人在特定时期(贷款期限)内使用一定量的资本(本金)并支付既定比例的利息。这种贷款一般要求按月归还部分本金和利息,或允许采用贷款偿还方式付款,即贷款期间仅偿还部分本金,到期时偿还一笔金额较大的贷款。通常,这种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抵押物(土地、建筑不动产、设备或其它固定资产),如果特许人不能按规定还贷,银行将没收这些抵押物。(2).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一种新的产品营销和资产管理的运作模式,也是一种资产性资金融通方式。它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即出租人(所有者)在一定期间内将租赁物租给承租人(使用者)使用,承租人则按租约规定分期付给一定的租赁费,到期取得该租赁物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实际上是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对于中小型特许经营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的结合,集贸易、金融、租借为一体,运作比较灵活、简单,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是十分有效的融资方式。常使用的有营业租赁、金融租赁或者分期付款、售后租回等方式。权益融资是指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公司的所有权,即用所有者的权益来交换资金。这将涉及到公司的合伙人、所有者和投资者间分派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责任。权益融资可以让企业创办人不必用现金回报其它投资者,而是与它们分享企业利润并承担管理责任,投资者以红利形式分得企业利润。权益资本的主要渠道有自有资本、朋友和亲人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改善经营或进行扩张,特许人可以利用多种权益融资方式获得需的所资本。(3)风险投资当一个发展中的特许人需要额外的资本来使他的经营计划获得成功,但却缺少抵押品或者相关能力和资历来还付本息时,或者特许人想从一家商业银行进行传统的债务融资而特许人又需要证明他自己能够还付本息时,该特许人可认真考虑风险投资本为公司融资的来源之一。但特许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特许人需要资本来弥补“软成本”包括人员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特许人可能较难获得债务融资。不过,随着特许经营已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成功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愿意向特许人提供资本了。比如:国内的火锅餐饮连锁品牌小肥羊和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如家,刚刚在2006年度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但是,风险基金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他们总是在努力寻求那些勇于进取、生活和经营方式都积极向上并富有进取精神的企业家。此外,风险基金往往要求持有特许经营企业一定的股权,要求参与董事会,要求特许人提供详细的报告,列明企业发展计划、财务规划、产品特征、管理层的能力等。在股本结构上,还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一般在25#MT02左右,以约束管理层对企业的承诺。(4).合伙这是特许人在发展初期融资常用的渠道之一。合伙企业成立的一个前提是:合伙人愿意一起合作并同意投入一定的初始资金用于预期的费用支出。当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时,各合伙人均应承但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各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享有同等权利。这种合伙形式,根据合伙法规定,合伙企业只能按无限合伙方式设立,所有合伙人都必须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由此所有合伙人只能作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负连带责任,除非不投资或介入其他经济活动。根据规定,经营决策要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任何普通合伙人都可以成为特许经营体系的加盟商。所有合伙人对企业的所有债务负全责,并承诺积极参于管理企业,并按所得利润分别纳税。另一种合伙方式是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仅以投资额为限承担企业债务或承担约定的风险,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分享企业利润并享受个人税收优惠。如果有限合伙人确实参于企业管理,则此合伙人自行转为普通合伙人。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两大类。其中,内源融资渠道。包括内源性权益资本融资渠道和内源性债务资本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和政策性融资渠道等。在实际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也被使用,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很有限。(一) 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比例偏低。民营企业不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自我融资都是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如经营期限短的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24;经营期限长于lO年的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也高达831: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平均达到905(见表1)。表1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自我融资银行贷款非经融机构其他渠道三年以下92.4272227三至五年92.135044六至十年89631532十年以上83.1579913总计90.5402629资料来源:格雷戈罩塔涅夫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理论上,内源融资从融资成本来说,以企业留存收益为资会来源,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发生融资费用;从对企业的影响来说,留存收益与普通股都属于企业的股本资本。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相互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积累能力,单纯依赖外源融资是难以健康发展的,因此,内源融资是外源融资的基本保证;同时,外源融资是内源融资的重要补充。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充分利用外源融资。 我国民营企业,表面上看内源融资占比很高,似乎与发达国家融资结构相似。但实际上,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周期都严重依赖内源融资。高内源融资的背后,暗含的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据2000年中国第四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私营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有633的企业感到困难和很困难;时难时易的占22I;比较容易贷到款的只占146。外源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营企业高度依赖内源融资。(二)银行信用融资是民营企业主要外源融资方式,但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够。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主要形式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对民营企业贷款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是民营企业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在银行同期全部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很低(见表2),1997年一2001年。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分别是:303、342、380、373和372;与民营企业同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不相匹配。同时,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被拒绝比例较高(见表3)表2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基本情况表单位:亿元、项目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全部贷款余额774914.18652419373439937111123147民营企业贷款22272.729591356493704441815I民营企业贷款占比3.03342380373372资料来源:根据19982002年中国金融年鉴数据整理表3银行对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情况(按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人)申请数量申请次数拒绝数量拒绝数量的比例(%)拒绝次数拒绝次数的比例(%)50016152122609372434合计1301284475858.26184965.01资料来源: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第一版200I第80页(三)大部分的中企业不能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2000年民营经济通过股权融资的比例仅占全部资会的135。且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4月底,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共有117l家,民营企业大约占9,且部分还不是通过正常途径上市。与股票市场差不多,债券市场也基本未向民营企业开放,还不是民营企业各行各业的基本融资方式,且绝大多数行业几乎没有债券融资。 从民营企业上市时问看,民营企业涉足证券市场较晚。自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sT深华源进入股市之后,民营企业上市发展缓慢。在1995年股市低迷时民营企业上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98年之后,民营企业上市才有较大发展(见表4)。从民营企业进入股市的方法看,基本上采取的是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但由于股票市场直接上市的门槛较高,因而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是买壳上市。表5反映了在118家上市民营企业中,直接上市的只有53家,约占全部上市的45;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65家,约占全部上市民营企业的55。表4民营企业上市时间一览表时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民营企业数3519112031317表5 民营企业上市方式基本情况表时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l合计直接上市34196599753买壳上市0lOO5152222O65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省证券公司维赛特软件信息整理。转自姚晓芳等:我国民营企业现状及分析,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一)内源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水平较低,自我积累意识差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源头”不畅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因而其自身积累意识淡薄,在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分光”,而很少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之不足。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取得银行贷款也是事实,但如果企业两眼只是向外,不从自身积累健全造血功能,企业就会陷入恶性的负债经营还债的循环中。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只要企业不是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对资舍的需求将是一个不断的扩大值。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都不可能仅仅因为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其无条件提供满足生产需要的资金量。相反,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获得外源资余的同时都非常重视自身的积累,这一点对大企业或小企业都适用第二,失去税负优势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支撑力”不够。在新税制下,部分中小企业原来享有的政策优惠丧失,使得内源融资源水减少。从税负上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要重于一般纳税人;所得税中规定27和18的两档低税率,与特区业相比,仍要高出12和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这一旨在控制投资膨胀的目的税,对公共设施和若干大项目投资给予零税率政策,而对非政府投资这部分却严加控制,施以重税,以上种种都造成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二)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1、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保障本金回流和增殖的基础。中小企业难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关键在于缺乏信用保证,加大了银行贷出资金的风险,从而使银行“惜贷”。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念变化,无形资产又难量化的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健全完善。而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担保制度才刚刚开始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需要,其运作、管理方式还亟待改进完善。2、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偏低金融机构除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这一品种以外,其它服务也不够。一是对民营中小企业金融促销不足。金融产品像其它的商品产品一样,要使其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营销,我国无论是国有大银行,还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明显的营销不足的问题。二是提供的金融产品不足。目前,银行承兑汇票、网络结算、出口信贷等多限于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开放得很少,而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程度较高,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则强烈感到金融机构传统的会融服务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创新服务。三是不重视中介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许多基层机构很少搞融资信息服务、产品市场调研、政策咨询等中介服务。(三)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l、股票主板市场融资限制过严我国中小企业在股票融资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从发行市场看,股票发行规模相对较小,限制较严,中小企业在发行额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二,从上市角度看,门槛较高。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改制上市筹资,或通过协议授让非流通股份,借“壳”上市、买“壳”上市,或争取境外上市等筹资机会2、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缺乏规范和引导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难以在主板市场上筹集资金,选择交易所以外的证券市场从事融资活动应该是可行的。近年来,我国各地方先后建立了一批证券交易中心和柜台交易市场。这些场外交易市场主要定位于为当地法人股,内部职工股等的交易流通服务,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场所。场外交易市场由于具有自发性,是一种白下而上的制创新,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各地方蜂拥而设证券交易中心和柜台交易市场,而这些证券交易中心和柜台交易市场是由当地政府和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国家的统一规划,存在盲目竞争,过度投机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地方证券交易中心。国家对这一市场的完全否定与取缔缺乏合理性,在我国股份制经济改革过程中,有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而这些企业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的标准,而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则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股票转让和流通,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3、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匹配风险投资是指风险资本对一些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或创新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处于构想中的企业进行股权或近似股权的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晚,最早起于上世纪80年代,自从1998年民建中央的“政协一号提案”提议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以来,我国的风险投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至2001年底,我国共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约180家,风险投资资金约100亿元。但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尚未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没有起到推动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另外,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传统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它们更是不能获得风险投资金的支持,我国也有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甚至一些科技犁企业对刚发展起来的风险投资业务不熟悉,缺乏应有的积极性。4、政策性融资支持仅初步发展我国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1999年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共277项,资助金额212元;资助loo万元以上的有42项。在创新基金项目中,无偿援助192项占693;贴息项目85项,占327,但这些支持与中小企业的资余总体需求相比仍然偏低。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1、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较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经营上较大的不确定性,具有很高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根据美国统计局调查,自1990到1995年期间,新建立180万中小企业,到1995年有150万停止营业。自1989到1995年期问,每年新建56万个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停止营业的每年达到51万。我国的中小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因此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于美国显得更高。80年代市场超额需求旺盛,中小企业还能在持续高扩张的市场中获得高额利润,但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中小企业步入成熟期,扩张速度放缓,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和员工素质差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些客观因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破产率较高。正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破产率,对中小企业贷款的JxL险必然高于对大型企业发放贷款,这势必导致其信用等级的下降,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2、中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优质资产当前商业银行为降低风险,一般要求企业以优质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部分乡镇企业还存在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很难符合银行抵押贷款的条件。至于担保,目前各商业银行规定只有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方可提供担保,而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很少,使中小企业无法相互担保,只能寻求大企业的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困难。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在增强,一般不愿为不熟悉或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即使担保往往也要收取较高的费用,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3、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管理、财务制度相对不规范、不稳定,与贷款通则有关条款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连续的经营业绩,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准确把握,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可能将经营信息有所保留,结果导致银行承担过大的信用风险;一旦发生贷款纠纷,常常难以收回全部本利,银行只好采取提高信用风险控制系数的对策,这又导致企业贷款额的减少。目前,中小企业的资信普遍不高,自身信用状况不佳。根据“中国私营企业研”课题组2000年的调查资料(见表8),655的企业没有要求评定自己的信用等级,而在评定的等级中,被评为AAA等级的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比例的55,被评为AA和A等级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比例的7。5和69。要评定信用等级,树立企业形象的占407,在是否需要评定信用等级的问题上,认为需164的企业认为不需要这么做,318的企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商业欺诈、坑蒙拐骗、违约等行为常有发生,歇业倒闭的频率也较快,这些都使得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大,银行自然轻易不愿意放贷给私营企业。表8被调查私营企业评定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AAAAAABBBBBBc占被调查企业比例()557569O1O106o2资料来源: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年版,第358页。4、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而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因此生产的盲目性很大。许多中小企业设备工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约有23设备属于一般或落后水平。近60的机电设备要更新。产品的竞争能力不强,面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能力差,经营状况不稳定,使得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银行对其融资面l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中小企业贷款计划性较差,且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要的急,贷款频率高。据调查,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贷款数量少,户均贷款数量为大型企业的百分之五左右,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其管理成本均是大型企业5倍左右,这些问题也削弱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和风险较高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在行业内不占重要地位,银行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较为困难;中小企业受其规模限制,往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财会人员的可靠性低,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审核很难通过非现场监督(如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同时,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也无法按照要求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银行难以获得重要的财务指标。在银行发放贷款后,由于无法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经常逃废银行债务。因此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在贷款的成本上,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也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等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具有金额小、次数频等特点。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与对大企业一样,无论贷款金额是多少,一般均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从成本上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的频率为大型企业的5倍,户均贷款余额为大型企业的5,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为大型企业的5倍,从而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规模不经济。针对这一问题,人民银行多次下文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现在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为30,农村信用社为50。但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仍然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而且利率的上升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本己缺血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利率的提高也必然造成逆向选择的进一步扩大。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很多时候只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中小企业的平均经营状况决定贷款的利率水平。这样,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会因为利率过高而退出信贷市场,而业绩较差的或以逃废债务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愿意接受高利率的贷款。当银行发现自身面对的风险提高后,自然会进一步提高利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逆向选择效应:优质的中小企业退出信贷市场,剩下大量的不良客户。因此,单纯的提高利率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三)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扶持时,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无力为大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般是地方性的,易于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贷款给中小企业之后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贷款的风险大大减少。所以,中小金融机构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更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四大银行垄断了国内存贷款的70以上,其他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数量多,但大多处于被排挤的地位。这种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是为了便于向国有企业配置资会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二元结构在金融领域旱的反映。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另方面则是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其最大的弊端是资金供给与需求结构存在严重的偏差,导致资金分配与使用上的低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多是在80年代中期到1993年以前发展起来的,1993年后则成为治理整顿的对象,发展受到抑制。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后,各家国有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这虽然原则上解决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但让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即便是利率上调再高也难以补偿国有银行的高经营成本,同时这也不符合商业原则和借贷双方的利益,因此效果较差。由此可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需从中小金融机构本身来做文章。(四)金融市场发育滞后1、资本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开展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股权流动的需要。2001年3月以前,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准入主要采取指标分配的方式,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目前,两地交易所上市企业仅1000多家,与要求上市的近万家规范化改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相比差距较大,更何况我国还有几十万家实行规范化股份制的中小企业。其次,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产权交易作为盘活存量资本,发挥资本增值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本收益的重要途径,是各国资本市场所要重点发展的资本流通领域。我国的产权交易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不仅市场发育有限,尚缺乏有效的促进机制和交易规则,而且,由于传统产权制度的束缚,无论是在产权的可流通交易的认识,还是国家的产权政策导向上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产权流通的意识薄弱。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在其产权制度的创新上总体而言已经迈出了积极的步伐,但它们的产权或股权流动问题如不能解决,就无法使企业树立长远的经营观念,难以获得持久稳定的融资渠道,这对于现行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不利。第三,众多企业失去上市机会,使得产业投资资本不宣撤出,因企业成长而获得的收益无法变现,这种产权制度一定终身的做法,也是制约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最后,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到两个证交所上市,市场容量和金融产品都十分有限,加之由于地域和信息成本的限制,投资者不易了解和掌握异地上市公司的情况,容易形成炒作心理,不利于树立J下确的投资理念,甚至诱发局部信用危机。2、企业债券市场不规范,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这一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1994年,我国颁布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规范,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使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运作却十分困难,几乎没有一个中小企业,甚至是业绩和成长性很好的企业能够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活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第一,企业债券的发行行政色彩浓于市场色彩。企业能否发行债券以及债券的期限、利率、额度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而且是作为项目的资金来源批复给企业的,企业发行债券严格按照政府的计划操作,是政府优惠照顾行为的结果。所以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仅限于政府全力扶持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几乎与发行企业债券无缘,办不可能进入政府企业债券发行的计划规模。第二,企业债券的发行不是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和未来的现金流量而主动承担企业债券债务的,而是在没有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下被迫采用的举债方式,因此企业举债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举债与企业偿债能力是脱节的,从而形成了严重错位的市场状况。对中小企业而言,即使它获得发行债券的权利配额,但由于企业债券仅作为项目资金缺口的一种补充,其获得的资金也无法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配置。第三,缺乏企业债券定价的人民币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资金市场上公认的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利率,一般将结构合理、信誉高、流通性好的国债收益率当成基准利率。但是我国国债市场发育迟缓,存在着很多缺陷,所以企业债券定价体系一般用行政方法确认,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的供求平衡,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发行债券,效益较差的企业的债券没人购买。第四,中介机构信誉差,信用评级的信用程度不高。在我国,发行企业债券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充分的债券投资信息,中介机构在信用评级时也缺少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使投资者无法相信中介机构的评级结果。另外,中介机构执业的公允性不够,且缺乏相应的法规约束其行为,从而使它们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公平、公正地评价企业信用。第五,债券二级市场发育迟缓,企业债券流动性差,严重影响了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和融资工具的创新。目前,企业债券的二级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上市品种少,规模小。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发展缓慢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债券的变现能力差,回避风险的能力差,使企业债券等同于定期存款,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第六,缺乏机构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分散。这种状况所导致的结果是市场流动性差、费用高、融资形式呆板,企业债券发行困难,二级市场严重疲软。第七,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品种基本上都是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专项余融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债券发行方式基本上是信用债券,债券利率基本上按同期存款利率加2040,债券期限都是35年。这种情况使适合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品种如各种抵押债券、各种高利率高风险的债券发行受到了严格限制。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到资金。3、融资租赁发展缓慢,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创新品种尚有待挖掘我国从1980年就开始推行租赁融资业务,但对于租赁业务的理解一直局限于传统计划经济有偿固定资产的划拨和借用,而没把它当成资金融通的一种形式,并且各种金融机构在其意识之中也只是单纯的资金往来,而很少意识到利用实物为中介进行的融资性租赁。从各大金融机构来看,把融资性租赁当成业务项目发展则剐刚起步,从事租赁的经营性公司在全国也只有几十家,并且这些租赁业务的落脚点是实物而不是资金融通,因此形式十分单一,业务面也十分狭窄,说明我国融资租赁中介机构尚不够成熟,租赁业务发展缓慢。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之所以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存货和应收账款根本起不到抵押信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货,由于缺乏市场有效需求,不具备变现能力,在市场疲软和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存货不会给信贷机构增加价值,反而会带来负效果。另外,在我国企业间拖欠严重、法律执行无效的环境中,应付账款也很少具有即期变现的能力,反而会将中介信用机构拖入“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陉圈之中。租赁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的滞后,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的外部融资无疑是雪上加霜。4、中介机构不健全,融资工具创新落后在传统会融体制下,各种银行体系的功能基本上是以银行信贷统揽所有融资业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经营,机构设置十分单一,融资服务功能僵缩。具体表现为:融资中介机构不健全并且发展迟缓,一是中介机构单一,缺乏新型的融资服务中介机构。已有的中介机构或业务创新不够、质量不高,或业务方向没有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或形同虚设,如企业资信评价机构、抵押中介机构、存货执行仓储公司;二是多数现有的中介机构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无法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运作,导致各种金融机构缺乏进行融资工具创新的内在动力,融资方式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限制了中小企业多渠道获得外部资金的可能性。5、风险投资不发达,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1)政府支持不足。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有些省市在发展风险投资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出现了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但绝大多数属于民间行为,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风险投资业务实质性拓展较弱,积聚起来的投资基金绝大多数游历于资本市场的一、二级市场之间。政府对风险投资事业,不仅缺乏资金注入与扶持,而且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明确的发展计划,更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办法。(2)风险投资机构少,融资能力有限,尚不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仅有80余家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总融资能力仅为36亿元左右,这显然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需求。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所用资金中,风险投资仅占23。(3)缺乏一个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金融环境。一是法制不健全。如,社会上的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挫伤了老百姓的投资热情,使得对风险承受能力本身就较差的居民对正常的融资活动产生了逆反心理。二是市场体系不完备。如,尚没有建立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