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7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1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孔子的学说1 思想内容 1 核心是 和 其主要内容是 和 其实现的途径分别是遵循 之道和 2 政治上 提倡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以 治国的同时 逐步 政治 3 哲学观 对鬼神的存在持 主张对鬼神 4 教育思想 教学原则上 主张 教学方法上 主张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上 要求学生学思结合 仁 礼 爱人 克己复礼 忠恕 正名 怀疑态度 礼 改良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有教无类 2 评价 1 在 和 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 其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诸国争霸 社会变革 主流 易混辨析 孔子的思想 二 孟子的学说1 主张 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认为实行仁政 必须 提出 的主张 主张人性 强调先 后 舍生取 2 评价 以后 孟子 一书被当做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 四书 论语 孟子 之一 孟子被尊为 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仁政 重民 民贵君轻 本善 义 利 义 唐代 大学 中庸 亚圣 三 荀子的学说1 主张 提出 和 的命题 主张 治国应以 为主 并施 2 评价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 礼教 礼法 集大成者 四 老子的思想1 地位 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收集在 一书中 2 思想内容 1 核心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2 提出 的思想 3 包含丰富的 思想 4 政治思想 以 无事取天下 3 评价 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 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 道德经 道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辩证法 无为而治 伦理学 道德人格 五 庄子的思想1 提出了 的观点 任何事物在 上是 的 没有区别 2 提出 的人生态度 3 认为天与人 人必须 自然 齐物 本质 相同 逍遥 不相胜 顺从 六 战国时期墨家的主张1 代表人物 名 时期 国人 2 思想 1 主张 2 提倡 尚力 反对 主张 墨子 翟 战国 鲁 非攻 兼爱 浪费 节用 节葬 3 评价 1 代表了 劳动群众特别是 的利益 一度成为 2 他的思想曾被 3 但到 以后 墨子的思想便 下层 手工业者 战国时期的显学 其他学派广泛征引 战国 不受人们重视了 七 法家的思想1 代表人物 2 主张 1 相结合 建立一个 的中央集权国家 2 反对儒家 的历史观 主张 3 评价 1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 的需要 2 西汉以后 与 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 韩非 法 术 势 君主专制 是古非今 变法革新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儒家 理论基础 八 兵家 他主要受 孙子兵法 的影响 同时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九 先秦诸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1 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基础 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 这些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 形成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孙膑 政治理想 道德准则 哲学 法家 理论武器 图解识记 1 列表比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不同观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史料探究 史料一初税亩者 非公之 去公亩而履亩 十取一也 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谷梁氏 谷梁氏 太史公自序 史料二 春秋 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 史记 太史公自序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 史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 自如 慎到 环渊之徒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 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 司马迁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史料四仲尼曰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左丘明 左传 昭公十七年 问题 据上述史料 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提示 1 史料一反映了春秋晚期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开始获得承认 2 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走向崩溃 出现了诸侯争霸 3 史料三反映了士大夫的崛起 4 史料四反映了从 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的变化 拓展深化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逐渐崩溃 封建制逐步确立 2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诸侯争霸 各国诸侯为争雄竞相招揽人才 3 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步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4 阶级上 奴隶主贵族衰落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5 思想文化上 专业文化阶层 士 崛起 私学兴起 总之 文化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 大变革造就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说明 法 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礼 是依靠传统来维持的 a项 同样的权力维持的 表述是错误的 传统的推行不是依靠权力机构 c项错误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 并不是依附于传统习惯 d项错误 故选b 答案 c 解析 结合儒学主张 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故a项错误 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 但从材料中 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 兴起了变法运动 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 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 故b项错误 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 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 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 变法革新 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 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 故c项正确 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 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 故d项错误 史料探究 史料一子曰 仁者爱人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儒家的民本思想 史料二 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 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体 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史料三荀子认为 筐箧已富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人不可以守 出不可以战 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问题 分别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 提示 1 史料一反映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仁 强调 仁者爱人 2 史料二第一段强调 仁 的重要性 其核心主张是实施仁政 第二段主张 保民 以民为本 3 史料三荀子认为 上溢而下漏 人不可以守 强调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会使政权很危险 拓展深化 1 儒家的民本思想 1 表现 孔子的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痛恨暴政和战争 荀子的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2 实质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是以维护 君 为中心的 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2 正确评价孟子的 民本 思想 1 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 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这种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 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 其 民贵 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 更稳固地统治人民 君轻 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人无于水监 照镜子 当于民监 作者强调统治者制定统治措施要把 民 的反映作为政策好坏的借鉴 即 当于民监 这带有民本的色彩 故选c项 答案 a 解析 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 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 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 故a项符合题意 b c两项从题中材料无从体现 d项说法错误 史料探究 史料一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老子 史料二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史料三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 问题 据上述材料 归纳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 提示 1 史料一中老子强调清静无为 不扰民 其核心主张是 无为而治 2 史料二体现了儒家 为政以德 的治国理念 3 史料三体现了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主张 拓展深化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 儒家推崇 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强调道德感化 实行仁政 带有民本思想 即所谓的 王道 2 法家提倡 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 霸道 3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休养生息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即所谓的 帝道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 孔子强调 礼 即西周等级秩序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学者认为 礼 是指秩序 故d项正确 风俗 贡赋 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 礼 的含义 故a b c三项错误 答案 d 解析 依据 战国某思想家 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 性 情 做事 追求利益 满足欲望的话 他们一定会做坏事 发生争夺 可知该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且主张人性本恶 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 结合选项 d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a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 b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c项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从所给材料分析 孔子兴办私学 不分贵贱招收学生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答案为a项 根据所学知识 教育与瓦解宗法分封制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 在春秋战国初期 宗法分封制就已经瓦解 排除b项 c项和d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 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 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 属于法家思想 故d项正确 a项属于道家思想 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 c项属于儒家思想 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的内容来看 应是儒家思想家的主张 孟子 是儒家的著作 庄子 和 道德经 是道家的著作 韩非子 是法家的著作 故应选a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重农抑商是法家的观点 厚古薄今和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观点 排除a c d三项 法家主张 法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主张维护周礼 两者都体现了强调制度与秩序 故选b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 回忆 再现所学知识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战国中后期 分析选项可知 只有b项符合题干 最能体现思想领域出现融合 要求 其余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排除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依据材料中 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合里 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的信息可知 与儒家克己复礼 贵贱有序思想相悖 故a项错误 材料中 回归到原始的简朴 表明向往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原始风气 极有限度的政府 表明主张 无为而治 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符合老子的 道是万物本原 的观点 故b项正确 材料中 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 与法家严刑峻法的统治主张相悖 故c项错误 墨家兼爱 非攻等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 概念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汽研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2024
- 外币理财风险管理研究
- 2025年齐齐哈尔克东一联康复医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内江市法院系统招聘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起重取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抱枕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抗噪音剂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悬架弹簧行业产销状况与投资盈利分析报告
- 常规仪表培训课件
- 2026届福建省厦门市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私募薪酬管理办法
- 2025年急诊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招聘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军人休假规定管理办法
- 2025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全单元听力材料文本及翻译
- DB11-T 1455-202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 2025北京初二(上)期末英语汇编:阅读单选CD篇
- 2025年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带答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T/CBMCA 039-2023陶瓷大板岩板装修镶贴应用规范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