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岳麓版(1).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49477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5.5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13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5.99
积分
关 键 词:
甲骨文与青铜器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岳麓版1 湖南省 怀化市 通道侗族自治县 第一 中学 年级 历史 上册 甲骨文 青铜器 教案 岳麓版
资源描述: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主备人 授课时间 1课时 审核人 课 型 课 题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甲骨文12生肖文字让学生辨认,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利用青铜器照片和有关资料,进行讲解,想象,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有高度的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辅助多媒体教学。 学习流程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习导引 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甲骨文及甲骨文的出土。 2、识记司母戊鼎及了解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工艺时代。 3、理解汉字源于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 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一)、甲骨文 1、甲骨文的出土,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与今天汉字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3、内容: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4、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二)、青铜器 1、青铜制造业;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 2、特点:生产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3、司母戊鼎:⑴工艺方面: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⑵政治方面: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⑶“司母戊”三字是金文,它是甲骨文的发展。 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 1、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并在书上打记号,同时对于不能完成的问题做好标记。 【展示提升】 导语: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地从原始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和商、周时期拥有世界先进的青铜制造工艺。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1、甲骨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行书,追根溯源其发展渊源,都离不开甲骨文。: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下列两幅图片 。提问:①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舟 车 ②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人 牛 水 月 上 下 明 射 提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⑴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⑵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⑶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介绍殷墟(略)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提问:为什么要占卜?(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引领:我国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 活动一:谁来说说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学生讲解王懿荣教授发现甲骨文的过程) 2、青铜工艺 师: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我国古代青铜器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逐步超产央鼎盛。提问: ⑴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⑵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⑶青铜器是怎样铸造来的?。 ⑷代表作:司母戊鼎 活动二: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 ⑸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讲解制造过程) 本目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金文。商、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司母戊”三个字是金言语,它是甲骨文的发展。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代为青铜器时代。 4、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教师把教学过程内容分成六大块,分别交给六个小组去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展示,挑战自我! 具体作法: 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 2、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 3、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4、对小组进行恰当的评价。 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 1、学生分六大组进行。 2、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案,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穿插巩固】 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反馈,交流,探讨。学生标记各组重点,帮扶对子互相检查,系统积累本课知识系统,教师个别抽查。 教师来回巡视,注重培优扶差。 学生做好本课学习笔记,帮扶对子互相检查。 【达标测评】 1、商代制造的________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器。2、湖南宁乡出土的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出现在_______________。 4、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应属于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青铜时代。 6、金文是由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7、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奴隶社会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 8、中国的汉字源于_______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 1、多媒体展示本课测试题。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本课检测题。 2、组长批改,课代表给各组做好评比。 教学反思: 4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岳麓版(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94776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