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一、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外语课堂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而产生语言习得(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产生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任务型教学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D. Nunan,1989),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D. Nunan,1989)。真实生活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方法介绍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优点其优点是: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用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本要素(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基本原则(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英语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语言学习材料和媒体基本要素构成。一种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的模式和教师的模式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2、 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设计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民主和谐的原则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形象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公正、平等、和蔼、信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与)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合作学习的原则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2、 操作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任务的设计应该切合他们的实际,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2.2连贯性原则 此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和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而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一堂课的若干个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时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生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3可操作性原则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所设计的每一项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实际的英语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任务太容易,就缺乏挑战性,学生会失去兴趣;任务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失去自信。2.4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他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5新颖性和趣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任务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机械地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单词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进行枯燥、机械的跟读、自读。可以设置多种形式,比如:Guess, Total quiet, Hot seats Find friends、在教学对话时,不是纯粹地跟录音读,和同桌进行对话练习。而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因此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1、任务实施的阶段1.1前任务 教师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1.2任务链 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报告(报告完成任务)三个环节组成。1.3后任务 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操练语言的难点。本质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特点2.1相对语言的形式结构,它更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使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习得。任务型教学法侧重于“学”,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是由学生的学法而定的。此教法提倡3T的教学模式,趋向于语言的自然习得,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设置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2.2执行任务和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做的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重视语言的表达,即实际运用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法更注重语法和阅读,在说和做上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任务型教学法更体现出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杜绝了听不懂英语,不会用英语交流,“哑巴英语”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说、写、做,创设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Lets do,Lets chant,story time,Lets sing等等。并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的语言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3重视形成性评价,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 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的这种方式,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在全班范围内交流结论,这是学生展示他们集体智慧和讨论结果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采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采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方法,与传统的单由教师评价的方式相比,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保证评价主体多样化的同时,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评价有利于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二、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特点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5、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如采用辩论式、竞赛式、写作式、对话式等多种任务设计 4、任务的设计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展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可组织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手抄报、英文课本剧、英语晚会等多种活动。四、任务型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4、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任务型教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作业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 要从学生乐学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如自制贺卡等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 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增进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 作业既要有听、说的练习, 也要有读、写的练习, 把无声作业和有声作业想结合。3) 作业设计要体现交际性。 任务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故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开拓思维的, 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如设计询问病情的对话, 采访教师或学生, 进行调查统计等。4) 作业设计要有创造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要局限于书本, 要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和实际, 灵活设计蕴含生活实际的作业,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激发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布置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等实践性的作业。5) 作业设计要有思想性。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也有丰富的思想性。 因而在布置作业时应结合知识的传授渗透思想教育。如结合课文让学生回去找图片、文章来说明森林被大量砍伐的后果, 使学生意识到: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2作业形式的转变目前,英语作业机械 单一, 一刀切,多限于单词和句子的抄写, 填空,练习,背课文,听录音等,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作业应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 它包括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 其中既要有操练性的练习,也要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 相互融合, 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力和生活背景。老师常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展览,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体验作业的成就感。每隔一段时间, 老师把学生的作业汇编成册。每个学期都举行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 如英语智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等,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1) 运用性作业英语源于生活。 只有将英语融入生活,才能使它绽放魅力, 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场景和语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场景语境,为学生运用英语提供一个锻炼和实践的舞台。 A 写一张贺卡: 例如在学JEFC Book2 Lesson1之后, 教师节即将来临, 可布置学生自制一张贺卡,写上英文贺词,送给各任课教师。没想到, 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积极和投入, 不仅格式规范, 而且设计新颖, 措辞优美。We wish you a happy TeachersDay.I love your lesson.Everything goes well.We wish you have a happy year in our class.May you be happy always.这份作业学习和巩固了贺卡的书写格式, 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任务型目标。B打一个电话: 如学了JEFC Book 1 Lesson 87的打电话之后,布置的作业是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打一个英文电话。以下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电话记录:Hello. 8012633.Hello. This is Wang Tingting. May I speak to Hong Lu, please?Speaking.Hi, Hong Lu. How are you?Fine, thanks. And you?Im fine, too. Thank you. Hong Lu,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maths. Can you give me a hand?Sure. Whats the matter?I dont know how to say. Could you come and help me?Now?Yes.OK. Im coming.Thanks a lot. See you then.See you.C写一份假期旅游探亲计划: 学生学习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这一句型, 回家和家长一起商讨后写一份假期的旅游探亲计划。例如:Name: Wang XiaoxiaoDateMy planMay 1Im going to Linhai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May 2Im going to Jiaojiang to visit a parkMay 3Im going to Oriental Suntown with my friendsMay 4Im going to stay at home and do housework with my parentsMay 5Im going to the library to do some readingD写一篇小文章: 学生学习了family Tree, My Bedroom, My friends等文章后, 自己写一些介绍自己家庭、家居等短文。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向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 英语画刊等各类英语报刊投稿, 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2) 表演性作业表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思想上减轻 “背诵课文”的压力与负担。 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 在快乐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习得知识与技能。 因此, 教师布置作业时不再要求 “背诵课文”, 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个对话, 第二天上课时表演, 检测效果。例如在学了JEFC Book 1 Lesson 114之后, 我要求学生每25人一小组进行购物模拟练习。以下是我班两个学生的表演对话: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Yes, please. I want to buy a dress.I think this is a nice one.(说着指指一条漂亮的裙子)How much is it?Its 100 yuan.100 yuan? Thats a lot of money! How about 50 yuan?Thats OK.Let me try it All right, Ill take it.(说着递上50元钱)Thanks. 这份作业创设了真实情景, 并学以致用。而像这样的表演性作业, 基本上每课都可以布置。3) 调查性作业中学生求知欲强,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布置他们感兴趣又乐于完成的任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调查对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采访活动, 并把信息记录下来, 然后整理成一篇对话或短文。 通过调查性作业的设计,促使学生对现实有所思、 有所悟, 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学了BookIUnit28之后, 教师制作如下表格, 发给每个学生:PeopleJobWorkplaceTransportTime s father s mother要求学生课外向23个好朋友询问其父母的有关情况, 并将询问结果填入表格, 调查结束后交短文, 教师批阅并作出等级评价, 在班级墙报上张贴优秀作品。 这份作业复习和巩固了有关职业、工作场所和交通方式的表达方法, 培养了学生说英语和用英语的积极性。4)想象性作业想象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因此, 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业, 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作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学了JEFC Book 2 Lesson 35之后, 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课后自由组合成46人小组, 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 根据组员的兴趣设计一款有个性且实用的机器人。 小组合作设计外形和功能, 并给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取名。 第二天英语课上, 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 其他组提问该机器人的用途。 评出 “最佳设计”, “最佳机器人”、 “最能干的机器人”、 “最佳表演”等奖项。这份作业复习了有关身体部位的词汇及描述事物、 介绍功能的句型。 通过设计机器人,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5)操作性作业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英语作业应打破学科的界限,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让英语与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结合起来。 因此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制作, 进行一些小探索, 完成一些小研究。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了JEFC Book 1 Lesson 78之后, 布置学生4人一组, 每位学生想出一种简易手工制品的制作方法(例如叠纸), 运用所学句型, 如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a model ship? How can you make it? Do it like this! Dont do it like that! Oh, its very easy/ hard. Oh, its so beautiful/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等相互交流制作过程, 并完成作品的制作。第二天英语课把各组的成品集中起来, 用英语对每件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全班选出若干作品评为 “最佳作品”。 这份作业复习和巩固了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及祈使句的用法,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外作业更应挖掘 “趣”味, 让学生在 “趣”中学, “趣”中练, 由旧 “趣”促新 “趣”, 使英语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转换为学生们的一种技能。如学了JEFC Book2 Lesson 65之后, 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并布置任务: 班里有10件物品放置在学校的不同场所, 请学生利用3节下课时间找出这些 “宝物”。 各组猜测宝物存放的地点: It may be in the library. / I think the teacher may place / put it near the dining room并笔头描述出来; 各组成员分头寻找, 找到后记下地点并立即告知英语老师。 评出 “最佳寻宝者”, “ 智慧超人” 等。这份作业复习和巩固了谈论可能性的表达方法,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3 作业完成方式的转变1) 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完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思考, 互相激励, 取长补短。 例如, 四人合作完成制作一份英语手抄报或电脑报, 有人擅长书法, 有人擅长绘画, 有人擅长设计, 大家集思广益, 通力合作,制作出来的手抄报十分精美, 效果肯定远比个人制作的好。 此外, 还有小组合作学习单词、小组合作进行英语对话、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等等。作业完成方式的转变, 将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2) 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学生学习 “购物”一课后, 老师请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食品、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的价格。 通过和家长一起 “算帐”, 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每个月的花费是如此之多。不少人后来带杯子到学校喝白开水, 再也不天天喝饮料了。 遇到母亲节、父亲节,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贺卡送给父母, 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用中英文写在卡上, 父母也在卡上写上自己最想对孩子说的话。通过赠送贺卡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 类似的家庭作业还有:让学生回家向家长汇报当天所学的内容,父母通过和孩子对学校正在教授的内容的讨论, 了解学校教学内容及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 并帮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3) 师生合作完成学生学习了用英文打电话、 发e-mail等内容后, 老师可以布置一道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例如, 给老师打一次英文电话或发一封英文e-mail。 这种对话式 、互动式的作业形式, 可营造师生共同学习、 探究和研究问题的气氛, 让学生联系实际, 增加实践的机会。 在共同完成作业的活动中, 师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交流思想, 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3 作业容量的转变许多老师为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布置作业图 “量”不求 “质”, 通过 “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我们提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使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全面发展, 最大程度地开发自己的聪明才智。 布置作业时, 首先考虑学生的量力性, 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发挥学生的潜能。4作业层次的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时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发展不平衡, 甚至出现 “两极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再要求统一做相同的作业, 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个别发展的。 因此, 教师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依据某次检测的成绩(期中期末 或其他正式考试), 把全班学生划分为A、 B、 C三个或A、 B、 C、 D四个作业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安排不同的作业, 使他们通过作业多得到训练和发展。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竞争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牛二定律教学课件
- 小香葱种植护理知识培训
- 温度对反应速率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商品交易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可持续金融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半甜白葡萄酒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儿童柠檬洗手液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路基施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本汇编
- 渔排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课件
- 护士临床思维建立
-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证据目录范本
- 标准档案盒脊背(格式已设置好)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安医大生殖医学课件04胚胎的培养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关于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意见报告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教研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