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1页
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2页
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3页
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4页
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设计监理质量控制要点1、 强电1.1 各类建筑的负荷密度1.1.1在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可参照负荷估算表(表1.1.1)估算负荷数值。负荷估算表表1.1.1建筑类别变压器装机密度安装容量备注高级宾馆及超高层办公楼75110VA/m290130W/m2商场60100VA/m270110W/m2普通宾馆、办公楼5080VA/m26080W/m2无电热水器单身公寓1.5KVA/户34KW/户无电热水器住宅23KVA/户48KW/户别墅35KVA/户1016KW/户中小学、幼儿园4070VA/m25070W/m2科技馆、影剧院、医院60100VA/m280100W/m2注:1、变压器装机密度供方案设计时估算;2、安装容量供初步设计计算时参考;3、商住楼的裙楼、综合楼等应按各种不同性质特点作适当调整分别计算;4、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按实际负荷需要进行计算;5、上表中考虑了空调负荷。1.1.2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各专业提供资料进行详细的负荷计算,对负荷曲线波动大的变压器,负荷率可适当取较大值。1.1.3 住户每户的供电线路、开关和单元干线的选用应有裕度。住宅小区,特别是豪华住宅区变压器的综合需用系数应取较小值。1.2 高压配电系统1.2.1高压配电为10KV配电网,并逐步实现配网电缆及自动化。1.2.2 10KV开关应采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其灭弧介质、绝缘介质应为FS6、真空或空气。1.2.3 根据负荷大小及重要性,可采用单环网、多环网或断路器供电方式。必要时可向供电局申请专线供电。1.2.4 当采用由负荷天关、熔断器组成的组合电器(俗称环网柜)向变压器供电时,需由负荷开关转移电流值确定变压器的最大容量。1.2.5 环网柜主要技术要求:(1) 热稳定电流不应小于20KA(2S),动稳定电流(峰值)不应小于50KA、短路关合电流(峰值)不应小于50KA,转移电流不应小于1500A;(2) 环网柜的转移电流值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试验与确认。1.2.6 高压侧不进行无功功率补偿。1.3 低压配电系统1.3.1 变压器宜选有D,yn1110(22.5%)/0.4/0.23kV、50Hz、低损低噪变压器,在高层建筑及地下室应选用带温控器的干式变压器。1.3.2 低压配电屏应采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具有相应生产能力的制造厂的产口。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参数较先进的产口。上进上出等形式。低压配电屏宜选用性能及技术参数较先进的产品。1.3.3 柴油发电机的选择及重要负荷供电的措施(1) 宜选50Hz、400/230V、风冷、带自启动装置,并能在30秒内供电的发电机;(2) 选择发电机容量除应满足火灾时消防用电要求外,尚应考虑停市电时对重要负荷等供电,为了充分发挥发电机的作用,宜将重要负荷挂在发电机负荷母线上,火灾时应能切除该重要负荷,以确保消防用电的可靠性。1.3.4 在变配电所内市电与发电、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应选用四极断路器或接触器,并带电气及机械联锁。1.3.5 电能计量(1) 按供电局要求在低压设置总计量a 变电所内低压受电屏主开关前必须设低压计量专用单元,内装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及CT。b 计量CT、电度表、端子盒均应装在专用计量单元内。(2) 按供电局要求在低压设置分计量a 对不同性质的用电在变电所应分类分别计量,设置专用计量单元。b 住宅应计量到户。(3) 除上述计量外,对有计量要求的回路应在变电所或下级配电箱装设有功电度表。(4) 有联网管理要求时,经供电局同意采用微机抄表系统,选用带可联网接口的电度表。1.3.6 功率因数补偿在变电所低压侧应采用非可燃性干式电容器进行补偿,并应自动投切。补偿到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1.4 变配电所布置1.4.1 住宅小区内变配电所的设置(1) 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320KVA时应设置自用的变配电所;(2) 住宅小区的变配电所宜附属在建筑物的地下层、架空层或其他相关区;(3) 当需要单独设置时,应与小区公共设施相结合;(4) 当需要独立设置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4.2 高层建筑内的变配电所(1) 变配电所宜设在地下一层或首层,也可设在地下其它层。变配电所如设在楼上,应解决好设备垂直运输的问题;(2) 当变配电所布置在地下最底层时,高、低压配电室的地坪应适当抬高或设置门槛;(3) 变压器宜单台或多台布置在独立的变压器室内;(4) 变压器与高、低压配电屏共一室安装时,干式变压器应带IP20外罩或设置安全护栏,并应加强室内通风。1.5 高层建筑内柴油发电机房布置1.5.1 机房宜靠近变电所布置,可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新风应从室外引入,热风应排至室外。1.5.2 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宜设采光通风井。1.5.3 应设日用油箱间,其位置宜靠近采光通风井以利于设置通风口和泄爆口。1.5.4 设计发电机房时应为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发电机房环保设计宜由专业公司设计。(1) 发电机房宜采用自然进出风,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进出风;(2) 发电机房应设置硝烟净化设备,应预留净化设备的位置。净化后的烟气各项指标应符合环保要求。净化的烟气宜排至建筑物的最高处;(3) 排烟钢管、排烟竖井应做隔热处理;(4) 应做降噪处理,使噪音水平满足环保要求。1.6 防电击保护1.6.1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1) 内设变电所的建筑物宜采用TNS或TNCS系统;(2) 从公用变压器引入电源的建筑物宜采用TNCS或TT系统;(3) 由住宅小区内的变配电所供电的单体宜采用TNS、TT或TNCS系统。1.6.2 漏电保护(1) 各住户配电必须采取漏电保护措施;(2) 住宅各单元(或楼层)的电源进线开关应具备隔离、过电流及漏电保护功能。(3) 商场、办公楼等楼层的电源进线开关宜具备隔离、过电流及漏电保护功能。1.6.3 等电位联结(1) 各类建筑应做总等电位联结;(2) 当接地故障保护不能满足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时,尚应局部范围内做辅助等电位联结;(3) 卫生间(三星级以上的旅馆、中高级住宅和公寓)、商业性浴池、泳池、桑拿、学校的实验室等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4) 一般住户的卫生间宜做局部等电位联结。1.6.4 旅馆及住宅卫生间内的电气元件安装位置、防护等级应符合国家及IEC标准,并按标准对分区(0、1、2、3区)所规定的要求设计。1.6.5 照明配电回路中,灯具的金属底座应与PE线连接。1.6.6 接地要求(1) 建筑物内的各种接地系统宜共用一个接地网;(2)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弱电设备接地等共用接地网时,接地电阻要求不应大于1(或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都决定)。1.7 防雷措施1.7.1 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1.7.2 宜采用传统的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1.7.3 高于屋面的所有金属物均应与避雷带相焊联。1.7.4 应利用钢柱或混凝土柱内两根纵筋作接地引下线,其间距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拐角突出易受雷击的部位也应设置引下线。1.7.5 应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自然接地体。1.7.6 应采取措施,防止雷电波侵入。1.7.7 防雷接地宜与建筑物的其它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1.8 节能措施1.8.1 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低压干线供电半径不宜大于200m。1.8.2 中央空调容量较大的建筑物宜设置计算机控制系统。1.8.3 宜选用节能产品,如:(1) 低损变压器;(2) 新型节能电机;(3) 高效光源;(4) 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5) 节能开关:人体感应开关、声控开关或触摸开关(走廊及梯间等公共场所选用);(6) 以“塑代钢”,采用优质难燃PVC管代替金属管;(7) 其它节能产品。2、 弱电2.1一般规定2.1.1 弱电设计除必须的系统如电话、电视、火灾报警、对讲电锁门等外,其它系统的设置应视建筑规模、功能、等级及发展商需要而定。2.1.2 设计时应做好可行性分析,在标准和分阶段实施方面需作详细的考虑。2.1.3 除有特殊要求外,暗敷管宜用PVC难燃塑料管。2.1.4 高层建筑的强、弱电井应分开设置。安装综合布线及智能化设施的弱电井应适当放大。2.1.5 消防控制室、保安室、楼宇自控室宜合用或相邻布置。2.1.6 弱电的工作接地宜采用共同接地体,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1.7 住宅区、建筑群应做室外管线设计并符合主管部门的要求。沿主要道路敷设的弱电管线,其管或沟应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采用穿管敷设时在转角及直线段约每隔30m处设检查井。2.1.8 公用的箱、盒、线路应设在公共场所。2.2 电话系统2.2.1 电话用户线路的配线应满足建设单位要求,并结合普及和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住宅每户不少于2门,一般办公楼约10m2 20m2一门,百货商场约50m2一门。2.2.2 本单位使用的大楼、大厦管理部门或旅馆可考虑采用电话将交换机。2.2.3 远端交换机房或光端机房的面积为1540m2。2.2.4 在总配线架或交接箱之后,应只经一级分线箱到插座。多层住宅每单元应设分线箱。高层住宅每层或数层应设分线箱。2.2.5 自总配线架或交接箱到分线箱应采用全塑电话电缆联接,自分线箱到电话插座用塑料电话线PVC40.5连接。2.3 电视系统2.3.1 电视信号宜从市有线电视网接取。有线电视网尚未覆盖的地区或用户要求的建筑可设公用天线系统,但系统设计应预留信号源从有线网接取的措施。2.3.2 住户的客厅、主卧室宜各设一个电视插座。2.3.3 分配网络的设计应符合有线广播电视台的要求。终端用户网络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入户,不得采用串接方式。2.4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2.4.1 总线制的信号线耐火能力应与消防控制、通讯、警报线路相同。2.4.2 消防水泵及影响面较大的防、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时,除模块自动控制外,还应采用硬线连接控制方式,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手动直接控制。2.4.3 控制模块及信号模块宜相对集中,并设于模块箱内。2.4.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它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2.5 三表计量系统主管部门同意时宜采用水、电、气能源计量联网管理系统。2.6 建筑智能化2.6.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必须经过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环节,既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管理方便,又要留有扩充的余地。2.6.2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标准,可参照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