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文名称:中国地理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China课程编码:06443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学分:4课程总学时:64 其中理论 64 学时 实践 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后续课程: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开课教学单位:农商学院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执笔者: 周健 审阅者: 吕海波修(制)订日期: 2018年8月1日二、课程性质(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国地理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三、课程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国地理是本科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运用区域地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全国和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课,是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地理学科特点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一)知识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中国的区位、自然环境、海洋、气候、水文、土壤、人口等。2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的人地关系及其地域系统的特点,深刻理解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分析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三)价值观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中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研究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获得有关中国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基础,也可提高学生的中国地理素养。3学生通过中国地理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认识中国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四、课程教学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序号教学单元子单元学 时编号名称讲授实践其他合计一区位和疆界1.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221.2区位与疆界111.3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11二自然结构2.1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112.2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112.3水资源、矿产资源、风景旅游以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22三海岸和海域3.1海域环境223.2海洋资源及其评价113.3海岸、海岛11四人口与经济发展4.1人口及其问题224.2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114.3水利及其开发建设114.4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114.5工业建设与布局、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旅游业11五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5.1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225.2民族与宗教115.3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1六灾害与环境6.1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226.2环境保护与建设116.3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11七景观与区划7.1研究简史117.2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117.3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综合区划22八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8.1国土整治118.2区域发展战略11九东北区9.1环境与资源特征119.2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119.3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22十华北区10.1地理概况1110.2首都经济圈、水资源问题1110.3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22十一晋陕内蒙古区11.1地理概况1111.2能源重化工基地1111.3草原畜牧业基地1111.4土地退化问题、省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方向11十二长江中下游区12.1自然条件分析1112.2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1112.3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22十三东南区13.1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2213.2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1113.3香港和澳门、台湾11十四西北区14.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1114.2干旱半干旱气候1114.3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1114.4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1114.5绿洲农业与畜牧业、工业与交通11十五西南区15.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1115.2气候与水文、植被与土壤1115.3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11十六青藏区16.1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1116.2高寒干旱气候、河流与湖泊1116.3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1116.4畜牧业与种植业、工业与交通11合计6464注释:1. 教学单元可根据课程实际建设情况采用章节、项目、任务、模块、专题等方式进行划分。2.子单元是对教学单元拆分所得,可根据教学周期如2-4学时(艺术类相关专业学时范围可在4-8学时内)进行拆分;也可根据教学单元中自成一体的独立部分进行拆分。【教学单元一】:区位和疆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所在的区位以及疆界的位置,掌握并理解中国地表结构的特征。(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第三节 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线性构造带。【教学单元二】:自然结构(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2学时第二节 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1学时第三节 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1学时第四节 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1学时第五节 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气候水热结构、土地资源结构、水资源结构、矿产资源结构以及风景旅游资源结构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中国自然结构特征对于中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教学单元三】:海岸和海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我国海域范围;熟悉海洋水文特征与海洋资源特点;了解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等概念。(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海域环境 1学时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1学时第三节 海岸 1学时第四节 海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海洋环境特征;教学难点:中国海洋水文特征。【教学单元四】:人口与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的特征及其存在问题,了解中国各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各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二)学 时:6 其中理论:6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口及其问题 1学时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1学时第三节 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1学时第四节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1学时第五节 工业建设与布局 第六节 交通建设和运输、邮电业 1学时第七节 旅游业 第八节 城乡建设(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人口现状与问题,农业、水利、矿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邮电业、旅游业和城乡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教学难点:中国的人口与各产业发展的关系。【教学单元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了解中国的民族和宗教文化,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与现代化问题。(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1学时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1学时第三节 区域文化 1学时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民族与宗教文化,中国主要的区域文化及其特征;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与文化的现代化。【教学单元六】:灾害与环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与减灾措施,掌握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二)学 时:4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2学时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建设 2学时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与保护、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教学难点: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理原因与减灾建设。【教学单元七】:景观与区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形成的原因;了解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综合区划的原则与类型。(二)学 时:4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研究简史 1学时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1学时第三节 行政区划 1学时第四节 自然区划 1学时第五节 经济区划 第六节 综合区划(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域分异规律、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综合区划教学难点:中国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教学单元八】: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区域战略抉择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巩固,掌握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空间战略模式,增长区域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二)学 时:2 其中理论:2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 战略抉择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空间战略模式;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用SWOT法对实际区域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分析。【教学单元九】:东北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东北区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特征,了解东北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现状,能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东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特征 2学时第二节 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 1学时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1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资源特征,东北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现状。教学难点:东北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单元十】:华北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华北区的地理概况,重点掌握首都经济圈,分析华北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理概况 1学时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1学时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 1学时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华北区的地理概况、首都经济圈;教学难点:华北区水资源问题、农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教学单元十一】:晋陕内蒙古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晋陕内蒙古区的地理概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重点产业,学会分析本区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理概况 1学时第二节 能源重化工基地 1学时第三节 草原畜牧业基地 0.5学时第四节 土地退化问题 0.5学时第五节 省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方向(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晋陕内蒙古区的地理环境概况,主要产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晋陕内蒙古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教学单元十二】:长江中下游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其经济产业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对区域的影响(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2学时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1学时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1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范围,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与产业构成。教学难点:长江中下游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教学单元十三】:东南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东南区的区域范围,地理环境特征,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该区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 1学时第二节 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 1学时第三节 香港和澳门 1学时第四节 台湾(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南区各省(区)区域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东南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单元十四】:西北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环境、植被、土壤等特征,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及发展状况,分析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二)学 时:5 其中理论:5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1学时第二节 干旱半干旱气候 1学时第三节 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 0.5学时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0.5学时第五节 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0.5学时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环境、植被、土壤等特征,西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及发展状况。教学难点:西北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单元十五】:西南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南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西南区的主要产业和产业发展现状。(二)学 时:3 其中理论:3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1学时第二节 气候与水文 1学时第三节 植被与土壤 0.5学时第四节 农业 0.5学时第五节 工业 0.5学时第六节 交通运输(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西南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西南区的主要产业和产业发展现状。教学难点:西南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单元十六】:青藏区(一)教学目标:掌握青藏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工农业等主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青藏区产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学 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1学时第二节 高寒干旱气候 1学时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0.5学时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 0.5学时第五节 畜牧业与种植业 0.5学时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青藏区的重点产业及发展状况。教学难点:青藏区产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五、实践教学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项目编号所处子单元编号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实验(实训)项目类型学时合计注释:1.有课内实验(实训)的课程填写此项,若无,则删去此标题,后续题号顺延。2.“项目编号”从01开始顺序编号。3.“所处子单元编号”为“课程教学安排表”中子单元的编号,如1.1。4.“实验项目类型”选择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类型”选择演示性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性实训或设计性实训。六、教学手段与方法(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本课程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和实地考察。并运用教学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学手段。注释:1.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多媒体、视频、实物演示、演示课件、虚拟仿真、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平台、现场考察或参观等。2.教学方法包括如讲授、讨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体验法、翻转教学、混合教学及其它等方法。七、考核方式(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和阶段考核。课程成绩构成为:学习态度(5%)+课堂参与(5%)+阶段考核(10%)+终结考核(80%)。具体考核设计参见下表:考核环节考核目标考核形式考核主要内容成绩评定要求所占比例学习态度学生出勤课堂参与口头提问、练习与讲评阶段考核文本报告实践报告终结考核试卷笔试注释:1. 课程考核设计不局限于上述表格形式,可自行设计撰写考核方案。2.课程学习态度可通过学生出勤、预习准备、学习关注程度以及教师课后辅导交流等形式进行考核。3.课堂参与度可通过口头提问、练习与讲评、适当启发或追问以及学生质疑、案例讨论、分组交流等形式考核。4.阶段考核可通过试卷笔试类、口试答辩类、技能测试类、文本报告类、实践报告类、作品类等方式,考核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阶段考核可设置1-4次。5.终结考核可通过试卷笔试类、口试答辩类、技能测试类、文本报告类、实验实习报告类、作品类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八、课程教学资源(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一)教材选用(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注释:1.无实验实训环节或理论教材包含实验(实训)项目的,无需填报实验(实训)指导书。2.有实验实训环节、但课程选用教材无实验(实训)指导内容的,需列出实验(实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