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本章考点1.免疫细胞的分离2.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3.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4.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第一节免疫细胞的分离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原理: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重与红细胞、多核白细胞及血小板不同,介于1.0751.090之间,红细胞及粒细胞在1.092左右,血小板在1.0301.035之间。因而可利用一种比重介于1.0751.092之间,而近于等渗的溶液作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而加以分离。2.试剂:常用的分层液有Ficoll与Percoll两种(1)Ficoll分层液法: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Ficoll分层液即聚蔗糖-泛影葡胺,是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分层液,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合成的蔗糖聚合物,具有高密度、低渗透压、无毒性的特点。操作时,将分层液置于试管下层,然后将肝素化的全血或白细胞悬液以Hanks或PBS液稀释后,轻轻铺于分层液面上,经2000rpm15-20min离心后,红细胞与粒细胞因比重大于分层液,故较快沉于管底。血小板则比重小于分层液而悬浮于血浆中。唯有与分层液比重相当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密集于血浆层和分层液的界面中。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见下图。图 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外周血小分布示意图引自陶义训主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4次印刷(2)Percoll分层液法:是一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死细胞层,富含单核细胞组分层,富含淋巴细胞的组分层及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层。图 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中各细胞成分的分布示意图引自陶义训主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4次印刷二、淋巴细胞的分离1.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利用单核细胞在37和Ca2+存在时,能主动粘附在玻璃、塑料、尼龙毛、棉花纤维或葡聚糖凝胶的特性,从单个核细胞悬液中除去单核细胞,从而获得纯淋巴细胞群。主要的方法有:粘附贴壁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原则:根据相应细胞的特性和不同的标志加以选择性纯化。根据细胞的特性和标志选择纯化所需细胞的方法是阳性选择法,而选择性去除不要的细胞,仅留下所需的细胞为阴性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E花环沉降法;尼龙毛柱分离法;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及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三、淋巴细胞的保存与活力测定1.淋巴细胞的保存技术(1)短期保存技术:将分离的细胞用适量含10%20%灭活小牛血清的Hanks、Tc-199、RPMIl640或其他培养液稀释重悬。短期保存可置于4保存。(2)长期保存技术:液氮深低温(-196)环境保存细胞,加入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2.活力测定:最简便常用的为台盼蓝染色法。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这种染料不能透过活细胞正常完整的细胞膜,故活细胞不着色,但死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染料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死细胞着色呈蓝色,通过死亡细胞与活细胞的百分比可反映细胞活力。第二节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一、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 1.特异性抗原检测: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用标记抗体染色,如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ABC法及免疫金银染色法;另一类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作花环试验。2.特异性受体的检测原理:T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E)受体,当人的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4至少2小时或过夜,T细胞表面的E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样的花环,称为活性E(Ea)花环。检测Ea花环形成细胞可反映受检者的细胞免疫水平。3.T细胞亚群检测:见第二十二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二、B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B细胞具有多种特异性抗原和受体,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一般用以研究B细胞各分化发育阶段的特性,也可藉以鉴定和计数各阶段B细胞在人外周血和淋巴样组织的分布以及疾病时的变化动态,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有用信息。1.B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B细胞表面有CD19、CD20、CD21、CD22和CD29等分化抗原,其中有些系全部B细胞所共有,而有些仅活化B细胞所特有,据此可用相应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荧光免疫法、酶免疫组化或ABC法加以检测。2.SmIg的检测:大多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或包括ABC法在内的酶免疫组化法,关键是选用高效价、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荧光或酶标记的多价抗人Ig抗体,也可分别用各种类型的Ig,即IgM、IgG、IgA、IgE等抗血清,检测带有各种类型Ig的B细胞,在人外周血中以带有SmIgM的细胞数为最多。B细胞经荧光标记的抗Ig抗体染色,细胞膜表面呈现的荧光着色可有不同的形式,开始均匀分布呈环状,其后集中在某些部位呈斑点状,然后又可集在一个部位呈帽状,最后可被吞饮入胞浆直至荧光消失。这一现象是由于淋巴细胞膜由双层类脂组成,上嵌有蛋白分子,在体温条件下,膜呈半液体状,而镶嵌物能在其中移动。当SmIg抗体发生结合时,由于抗血清为双价,使SmIg出现交联现象,这种抗原与抗体结合物可连成斑点和帽状,时间过长,帽状结合物可脱落或被吞饮而消失,因此染色后,观察时间不能超过30min,或在染色时加叠氮钠防止帽状物形成或被吞饮。三、自然杀伤细胞(NK)及功能的检测NK细胞表面至少存在CD2、CD11b、CD11c、CDl6、CD56和CD69等多种抗原,但均非NK细胞所特有,因此极少以CD系列抗原为指标鉴定和计数NK细胞,现多检测NK细胞活性,因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它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测定人NK细胞活性多以K562细胞株作为靶细胞,而测小鼠NK细胞活性则用YAC细胞株,检测方法多种多样。1.形态法: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温育,继用台盼蓝或伊红Y等活细胞拒染的染料处理,然后分别计数着染的死细胞和不着染的活细胞,推算NK细胞活性。2.酶释放法: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温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检测靶细胞遭破坏后释放出的酶含量。3.荧光法:用荧光素标记靶细胞,经与效应细胞共温后,离心去上清,用荧光计检测剩余的活靶细胞的荧光。4.核素法: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共温后,离心检测上清液或剩余靶细胞放射性的量,间接反映其活性。方法有靶细胞胞浆释放法和胞核释放法两种。5.化学发光法:当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时,效应细胞呼吸暴发,生成极不稳定的O2-及OH-,放出光子,在发光剂存在条件下,可被光电倍增管接受和计数,发光量与NK细胞杀伤能力相关。第三节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一、T细胞功能的检测 1.T细胞增殖试验:又称T细胞转化试验。T细胞在体外经某种物质刺激,细胞代谢和形态相继发生变化,在2448h内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增殖的变化,如细胞变大、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因此,这种淋巴细胞增殖又称为淋巴细胞转化。据此可判断出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功能状态。(1)非抗原性刺激物: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美洲商陆(PWM)、脂多糖(LPS),通称促有丝分裂原。其中LPS刺激B细胞,PWM可刺激T和B类细胞,PHA和ConA刺激T细胞增殖。(2)抗原性刺激物:如结核菌素、葡萄球菌毒素、破伤风类毒素、链球菌激酶、肿瘤抗原、同种异型组织抗原等。2.T细胞增殖试验类型(1)形态法:其原则是将外周血液或分离的单个细胞与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混合,置37培养72h,取培养细胞作涂片染色镜检。据细胞的大小、核与胞浆的比例、胞浆的染色性和核结构以及有无核仁等特征,分别计数淋巴母细胞、过渡性母细胞和核有丝分裂相以及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以前三者为转化细胞,每份标本计数200个细胞,计算转化率。(2)核素法:绝大多数外周血T细胞通常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受特异性抗原或促有丝分裂原激活后,从G0期进入G1期,开始合成蛋白质、RNA和DNA前体物质等,为DNA复制准备物质基础,然后进入S期,细胞合成DNA量倍增,此时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TdR,后者掺入新合成的DNA中,据掺入的多少推测细胞增殖程度。3.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特性,凡致敏T细胞再次遇相应靶细胞抗原,可表现出破坏和溶解靶细胞,它是评价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一种常用指标。该试验原则是选用适当的靶细胞(常用可传代的已建株的人肿瘤细胞如人肝癌、食管癌、胃癌等细胞株),经培养后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与待检的淋巴细胞混合,共温育一定时间,观察肿瘤细胞杀伤的情况。二、B细胞功能的检测1.B细胞早期活性指标的测定:B细胞经不同抗原激发即开始分化增殖,初期表现为体积增大,可用仪器加以检测。激活的B细胞表面MHC类抗原的表达增多,可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荧光免疫或ABC法检测。2.溶血空斑形成试验:经典的溶血斑试验用于检测实验动物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4天后取出脾细胞,加入SRBC及补体,混合在温热的琼脂溶液中,浇在平皿内或玻片上,使成一蒲层,置37温育。由于脾细胞内的抗体生成细胞可释放抗SRBC抗体,使其周围的SRBC致敏,在补体参与下导致SRBC溶血,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圆形透明溶血区而成为溶血空斑(plaque)。每一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这种直接法所测的细胞为IgM生成细胞,其他类型Ig由于溶血效应较低,不能直接检测,可用间接检测法,即在小鼠脾细胞和SRBC混合时,再加抗鼠Ig抗体(如兔抗鼠Ig),使抗体生成细胞所产生的IgG或IgA与抗Ig抗体结合成复合物,此时能活化补体导致溶血,称间接空斑试验。但是上述直接和间接空斑形成试验都只能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细胞,而且需要事先免疫,难以检测人类的抗体产生情况。如果用一定方法将SRBC用其它抗原包被,则可检查与该抗原相应的抗体产生细胞,这种非红细胞抗体溶血空斑试验称为空斑形成试验,它的应用范围较大。现在常用的为SPA-SRBC溶血空斑试验。SBA能与人及多数哺乳动物IgG的Fc段呈非特异性结合,利用这一特征,首先将SPA包被SRBC,然后进行溶血空斑测定,可提高敏感度和应用范围。在该测试系统中,加入抗人Ig抗体,可与受检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上的Fc段可与连接在SRBC上的SPA结合,同时激活补体,使SRBC溶解形成空斑。此法可用于检测人类外周血中的IgG产生细胞,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用抗IgA、IgG或IgM抗体包被SRBC,可测定相应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细胞,这种试验称为反相空斑形成试验。3.B细胞增殖能力的试验(1)不同刺激物诱发增殖试验:抗IgM抗体和细菌脂多糖均能刺激B细胞增殖,培养13天以后,加3h-tdr,与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一样,检测细胞内cpm,计算促有丝分裂原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也可用台盼蓝法计细胞增殖或用DNA特异性染色观察胞内DNA或RNA的分化程度。(2)葡萄球菌诱导试验:葡萄球菌coweni株(SAC)表面富含SPA。该试验不依赖T细胞的参与,操作原则是将SAC与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按增殖试验法同样操作和计数cmp值。葡萄球菌表面SPA含量与激发B细胞转化能力成正比。溶血空斑形成试验可用于测定药物和手术等因素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或评价免疫治疗或免疫重建后机体产生抗体的功能。第四节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T细胞功能检测主要用于判断细胞免疫功能,B细胞功能检测主要了解体液免疫功能。在淋巴细胞中,有一类细胞无需有抗体存在或预先加以致敏就有杀伤作用,这种作用是天然的,这一类淋巴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NK),它的生物学活性有细胞毒作用、分泌细胞因子以及粘附功能,从而赋予NK细胞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和调控造血细胞分化等免疫功能。尤其在抗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中处于第一道防线,肿瘤病人NK细胞活性降低,在有免疫抑制情况时NK细胞活性也可降低,动态观察有助于判定免疫增强类药物的疗效。习题68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细胞,由上到下的依次是A.稀释的血浆层、粒细胞层、红细胞层和单个核细胞层B.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C.稀释的血浆层、红细胞层、单个核细胞层和粒细胞层D.稀释的血浆层、红细胞层、粒细胞层和单个核细胞层E.红细胞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答疑编号5007341301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Ficoll分层液法: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习题69T、B细胞分离不能使用A.花环沉降分离法B.自然沉降法C.尼龙纤维分离法D.亲和板结合法E.流式细胞仪分离法答疑编号5007341301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常用的方法包括:E花环沉降法;尼龙毛柱分离法;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及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即流式细胞仪分离法)。习题70B淋巴细胞形成EA花环是因为B淋巴细胞表面有A.IgG的Fc受体 B.补体受体C.绵羊红细胞受体D.丝裂原受体E.病毒受体答疑编号50073413010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EA花环试验是检测细胞表面IgG的Fc受体的阳性细胞。(71-72共用题干)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NK细胞D.K细胞E.巨噬细胞习题71 LPS主要激发以下哪类细胞转化答疑编号500734130104正确答案A习题72 PHA主要激发以下哪类细胞转化答疑编号5007341301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非抗原性刺激物:其中LPS刺激B细胞,PWM可刺激T和B类细胞,PHA和ConA刺激T细胞增殖。习题73用PHA激发T淋巴细胞转化,一般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为A.30%-50%B.50%-70%C.60%-80%D.70%-90%E.90%-100%答疑编号500734130106正确答案C习题74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A.流式细胞仪法B.形态学方法C.51Cr释放法D.MTT检测法E.3H-TdR掺入法答疑编号500734130107正确答案B、D、E习题75在进行受者血清中细胞毒预存抗体测定时,运用台盼蓝染色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着色者为死细胞,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B.着色者为活细胞,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C.着色者为死细胞,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D.不着色者为死细胞,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E.不着色者为死细胞,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答疑编号50073413010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活力测定:最简便常用的为台盼蓝染色法。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这种染料不能透过活细胞正常完整的细胞膜,故活细胞不着色,但死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染料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死细胞着色呈蓝色,通过死亡细胞与活细胞的百分比可反映细胞活力。习题76关于溶血空斑试验,错误的是A.需要有绵羊红细胞和补体参与B.每个空斑表示多个抗体生成细胞C.利用SPA与人IgG的Fc段结合D.可检测IgG、IGM、IgA生成细胞E.可用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答疑编号500734130109正确答案B习题77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B细胞计数,是利用B细胞表面的A.补体受体B.EB病毒受体C.SmIgD.Fc受体E.小鼠红细胞受体答疑编号500734130110正确答案C习题78测定B淋巴细胞SmIg的常用方法有A.免疫比浊法B.酶免疫技术C.免疫荧光法D.放射免疫法E.沉淀反应答疑编号500734130500734正确答案B、C第十四章吞噬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略)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本章考点1.细胞因子的概述2.测定方法及应用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这类因子不仅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较手段,亦是临床上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判断预后和考核疗效的指标。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概念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问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二)共同特性(1)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2)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3)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三)类型细胞因子分类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两大类。主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因子家族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等。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别。现在已取得克隆化的基因、明确产物性质和活性的白细胞介素成员有15个IL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生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生重要作用,此外IL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1)IL-1、IL-2的性质及生物活性1)IL-1的性质:IL-1的产生细胞: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IL-1,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IL-1分子有IL-1和IL-1两种不同分子形式。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都有IL-1受体(IL-1R),也分为IL-1R和IL-2R两类。IL-1的生物活性:局部免疫调节作用:与抗原协同作用;促进B细胞生长和分化及抗体形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等APC的抗原递呈能力;与IL-2或干扰素协同增强NK细胞活性;吸引中性粒细胞,引起炎症介质释放;刺激多种不同的间质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并产生一些效应。全身性作用:有较强的致热源作用;对IL-1的生成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急性蛋白;使骨髓细胞库的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活化;与CFS协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2)IL-2的性质:IL-2的产生细胞:IL-2主要由T细胞(CD4+)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成。IL-2分子量为l5KD,是含有11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IL-2受体:T细胞,NK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IL-2的生物活性:刺激T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毒作用;促进B细胞生长分化;增强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及细胞毒性。2.干扰素(1)性质与类型: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根据其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3类:型、型、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分为2种类型:型和型。型干扰素又称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主要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2)诱发机制:正常情况下组织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作用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型干扰素的主要诱生剂是病毒及人工合成双链RNA,某些细菌和原虫感染及某些细胞因子也能诱导产生。型干扰素在免疫应答中受到抗原或丝裂原活化后由CD8+T细胞和CD4+T细胞产生,NK细胞亦可合成少量IFN。(3)生物学活性: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主要有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3.肿瘤坏死因子(1)性质和类型:人肿瘤坏死因子(TNF)有两种分子形式,即TNF和TNF。TNF由细菌脂多糖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也称恶病质素;TNF由抗原或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肿瘤杀伤及免疫调节功能,又称淋巴毒素。 (2)生物效应:TNF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或抑制作用,敏感性因肿瘤细胞类型而异;TNF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病毒介导的细胞病变的发展,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TNF能够增强T细胞产生以IL-2为主的淋巴因子,提高IL-2R的表达水平,促进T细胞增殖;还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TNF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作用,并使之活化和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TNF可刺激成骨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成骨细胞吸收骨质、使软骨细胞进行软骨更新,抑制软骨形成。(3)应用研究:由于TNF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TNF疗法的研究已被许多国家开展。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TNF对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副作用大,建立合理的用药方案及治疗措施,可望降低用量,减轻副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4.造血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EPO):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3039KD,主要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也可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EP0是一种强效的造血生长因子,活性单一,只作用于骨髓巨核前体细胞,可刺激红祖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形成成熟的红细胞集落,EP0的产生受机体内血容量和氧分压的调节。 5.细胞因子受体:多数细胞因子受体属于几个大的多基因家族,每个家族的成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相互之间在进化上可能有一定关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受体可归于多个家族。细胞因子受体除镶嵌于细胞膜表面的形式外,还有分泌游离的形式,即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第二节细胞因子测定方法及应用 一、测定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一)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刺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胞增殖法:许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特别是白细胞介素,如IL-2刺激T细胞生长、IL-3刺激肥大细胞生长、IL-6刺激浆细胞生长等。利用这一特性,现已筛选出一些对特定细胞因子起反应的细胞,并建立了只依赖于某种因子的细胞系,即依赖细胞株(简称依赖株)。这些依赖株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存活,只有在加入特定因子后才能增殖。例如IL-2依赖株CTLL-2在不含IL-2的培养基中很快死亡,而加入IL-2后则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量呈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如使用3 H-TdR掺入法、MTT法等)鉴定IL-2的含量。除依赖株外,还有一些短期培养的细胞,如胸腺细胞、骨髓细胞、促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淋巴母细胞等,均可作为靶细胞来测定某种细胞因子活性。2.靶细胞杀伤法: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如TNF)能在体外杀伤靶细胞而设计的检测方法。通常靶细胞多选择体外长期传代的肿瘤细胞株,利用同位素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方法判定细胞的杀伤率。3.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法:某些细胞因子可刺激特定细胞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如IL-2、IL-3诱导骨髓细胞合成胺、IL-6诱导肝细胞合成1-抗糜蛋白酶等。通过测定所诱生的相应产物,可反映细胞因子的活性。4.细胞病变抑制法:病毒可造成靶细胞的损伤,干扰素等则可抑制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因此可利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这类因子。(二)免疫学检测法细胞因子均为蛋白或多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随着重组细胞因子的出现,可较方便地获得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因此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用免疫学技术定量检测细胞因子。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只要获得了针对某一因子的特异性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均可采用相似的技术开展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RIA及免疫印迹法。目前,几乎所有常见细胞因子的检测试剂盒均有商品供应。此外还可利用酶标或荧光标记的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原位检测因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及分布情况。免疫学检测法可直接测定样品中特定细胞因子的含量(用ngml表示),为大规模检测临床病人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提供了方便。本法仅测定细胞因子的抗原性,与该因子活性不一定相平行,因此要了解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必须结合生物学检测法。(三)分子生物学方法这是一类利用细胞因子的基因探针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技术。目前所有公认的细胞因子的基因均已克隆化,故能较容易地得到某一细胞因子的cDNA探针或根据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针。利用基因探针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方法多种多样,常使用斑点杂交、Northernblot、逆转录PCR,细胞或组织原位杂交等。实验的关键在于制备高质量的核酸探针和获得合格的待测物(提取的mRNA样品或细胞组织标本)。核酸探针是指一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标记物(如生物素、地高辛等)标记并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片段或单链DNA、RNA。根据其来源可分为cDNA探针、寡核核苷酸探针、基因组基因探针及DNA探针等。其中cDNA探针和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常用于斑点杂交及Northern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inux系统应用程序配置细则
- 灌溉技术指南
- 工作疲劳管理总结反思
- 外国语教学指南与评估制度
- 剖析湍流效应对激光传输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 初级对外汉字教材插图:类型、作用与优化策略探究
- CuW合金宏细观损伤及裂纹演变模拟分析:基于多尺度建模与实验验证
- 多核处理器中的线程间同步技术-洞察及研究
- 消费者绿色行为分析-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助力足浴服务流程标准化-洞察及研究
-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厨房6S管理培训
- 锂电池pack生产线可行性报告
- 2025年政府机关《干部履历表》标准模板
- 万达2024年连锁商业体合作伙伴协议3篇
- 临床常用他评量表
- 警察进小学校园讲安全教育
- 蒸汽管道保温合同范例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
- 【MOOC】实验室安全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版)海事集装箱装箱检查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