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任务书.doc_第1页
设计任务书.doc_第2页
设计任务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题目:皋兰县大岔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灌溉工程设计一、提供的基础资料1、地形图2、水文等资料二、设计任务1、对田块、道路、渠道(管道)、排洪沟、防护林进行总体布局;2、根据布局情况及田块面积、种植作物的灌溉制度等进行粗略水量平衡计算(需水、供水),水量满足后设计灌溉渠系(管道)的纵横断面,渠道建筑物(斗口、农口、田间道车桥设计)3、绘制总体布局图(以地形图为基础),渠道和排洪沟的纵横断面图、渠道建筑物图。三、方案选择(共6人完成)方案一:采用一座一级泵站提水至蓄水池。输水技术比选方案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比选方案2:渠道输水灌溉。(2名同学完成)方案二:采用两座一级泵站提水至蓄水池,输水技术比选方案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比选方案2:渠道输水灌溉。(2名同学完成)方案三:采用二级泵站提水至蓄水池,输水技术比选方案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比选方案2:渠道输水灌溉。(2名同学完成) 3 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形地貌皋兰县石洞镇明星村属陇西黄土高原,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形破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的地形地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黄土丘陵沟壑区约占该区面积的80%以上,沟谷川区面积很小。境内地貌由山坡旱地、沟谷川区水浇地、荒草地、农村道路、田坎等基本单元构成,项目区建设规模597.1hm2。3.1.2 气象项目区因受地形条件影响,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0积温2533.4-2791.4,持续日数229-241天;10积温1773.3-2078.9,持续日数114-1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68小时;平均海拔1700m,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263.41毫米,年均蒸发量1660毫米,无霜期144天。其气候特点:光照丰富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不同灾害年年有。3.1.3 土壤区内地带性土壤为坡积粉质壤土为主,呈黄色,干燥,松散状,夹少部分砂砾碎石,土壤粘化作用弱,质地疏松,土温低、土口松,有机质含量1-2%,含氮量较高,是主要的耕作土壤。3.1.4 植被a) 栽培植物1)粮食类:通过长期的生产选择和种植习惯,形成了繁多的农作物种类。谷类作物:玉米、冬小麦、春小麦,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薯类作物:洋芋。油类作物:胡麻、油菜等,以胡麻为主,占油料作物的80%以上。蔬菜作物:莲花菜、白菜、萝卜、葱、韭菜、蒜、菠菜、甜菜、芹菜、洋葱、菜瓜、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多数蔬菜已形成种植规模。2)牧草类:草资源多分布在难以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沟,散布全区各乡,覆盖度在60%以下,有的甚至光秃裸露。3)林木类;杨、柳、榆、槐、等分布于全区各乡村。b) 野生植物:项目区内仅有天然乔木山杨木,面积不大,零星分布。3.1.5 水文与水文地质a)水文项目区多年降水年平均降雨量263.41mm,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占年降雨量的5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660mm。黄河穿县境南部而过,引大入秦、西岔电力提灌、大砂沟电力提灌三大水利工程覆盖全县,安全饮水管网基本覆盖,拥有调蓄水库4座,容量达180万立方米,县城自来水厂2座,日处理水量10000立方米。拥有装机22万千瓦、年发电10亿度的小峡水电站。b)水文地质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接受黄河水补给的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分布于黄河峡谷两侧,与黄河水成统一的水力系统,其水位与黄河水水位相一致。含水层厚度与风化深度有关,约23m,渗透系数2030m/d。地下水水质与河流水水质基本一致,为CO3 -CaMg型水,对砼不具侵蚀性。小峡电站水位对泵站处水位影响较大。3.1.4 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主要隶属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祁连中间隆起带。本区自中生代以来巨大幅度的差异运动使加里东褶皱基底隆升或沉降,形成同现今山地轮廓大体相似的山地和山间盆地。工程区位于永登河口凹陷之皋兰褶皱带。第四系新构造特征有轻微上升,从而形成了低山丘陵地貌。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本地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建议本工程按度设防。3.1.6 工程地质按设计要求该泵站位于黄河小峡库区左岸岩质边坡处,现为天然边坡,坡度呈3035,应进行人工爆破,平整场地。岩性为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方解石片岩、黑云方解石石英片岩。呈灰色及灰黑色,变晶结构,易风化,强度较低,夹较多长石及石英,表面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局部有少量岩脉侵入。该层分布稳定,厚度大,是较为理想的拟建物地基持力层。建议基岩层做为拟建物持力层,基础型式可选用条型基础。该层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500kPa。软化系数为0.750.80。抗剪摩擦系数为0.65。凝聚力为0.1MPa。管道沿泵站东西侧丘陵山坡布设,管床地层有两种岩性,一为阶地下部阶地粗粒层,岩性为冲积砂砾石层,较为密实,具冲积近水平层理,厚2m左右。二为坡积及冲洪积质壤土层,该层属湿陷性黄土,呈淡黄色,干燥,坚硬状,具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偶有鼠洞,地表有植物根系。具高压缩性和强湿陷性。建议管床地层原土翻夯,夯实后干密度应大于1.60g/cm。临时开挖边坡比为1:0.51:0.75。陡坡段应设置镇支墩,并防止地表水汇入管沟。3.1.7 天然建筑材料该项工程建筑物,规模较小,所需天然建材较少,但质量要求较高。工程区北侧什川吊桥下游黄河河床及河漫滩砂砾料丰富,储量和质量均能满足要求,可就地取材,平均运距25km。砼所用粗骨料可在当地开采,砾石成石英岩,地质良好,除含泥量超标,需冲洗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砼用骨料质量技术要求,运距25。上述石子、砂子的储量、质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砼用粗细骨料当地可解决少部分,含泥量超标,须进行筛洗后方可使用。3.2 社会经济状况皋兰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白核心经济区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关联带,也是兰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境与省城兰州、铜城白银和兰州新区零距离接壤,县城距兰州35公里、白银29公里,距兰州新区30公里,是兰州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皋兰交通通讯便捷。居于西北交通枢纽地带,境内民航、铁路和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具有“一河五线”(黄河、兰白高速、国道109线、中川高速、包兰铁路、兰渝铁路)的交通关联优势。全县71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运便利,兰州至什川黄河豪华邮轮航线正常运营。皋兰通讯设施完备,电信、移动、联通及有线电视网络均覆盖全境。皋兰土地、水力、电力资源尤其充足。县境内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南部区域九合至什川共有近30万亩土地可供开发,三川口工业园有连片土地1万亩,北龙口物流经济开发园区有可开发利用土地近万亩,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固石化城相接壤的南部区域可开发利用土地达2万多亩,兰州空港循环经济园辐射范围内也有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黄河穿县境南部而过,引大入秦、西岔电力提灌、大砂沟电力提灌三大水利工程覆盖全县,安全饮水管网基本覆盖,拥有调蓄水库4座,容量达180万立方米,县城自来水厂2座,日处理水量10000立方米。拥有装机22万千瓦、年发电10亿度的小峡水电站,总容量30万KVA的220KV变电所1座,总容量24万KVA的110KV变电所3座,总容量48万KVA的330KV变电站1座。皋兰县石洞镇因石洞寺而得名。1949年设石洞区,1957年改设石洞乡,1958年成立石洞公社,1983年改称石洞乡,2004年与城关镇撤并后成立石洞镇,是皋兰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县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和外商投资发展的首选之地。北邻工业强市白银(距35公里),南近省会城市兰州(距40公里),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4公里,辖区总面积403.2平方公里。地势山川相间,平均海拔1700米,年均降水量263.41毫米。全镇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414人,其中农村6565户、24130人,城市8427户、23284人。耕地48058亩,其中水地33071亩,人均1.3亩。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农业增加值516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57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497.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8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3元。石洞镇已形成万亩无公害红砂洋芋、设施农业和露地特菜、旱地西甜瓜、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生产区域格局,农牧产品有小麦、蔬菜、西瓜、白兰瓜、苹果、梨、桃、洋芋、蚕豆、大豆、羊绒、羊毛等,无公害红砂洋芋、西甜瓜、皋兰金枣、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镇有亿嘉铝塑板、三水三鹿、石羊饲料、泰岩石业、石洞塑料编制厂、城通危货物流、兴元钢材、昌盛植物油、兰港公司整体搬迁等非公有制企业86家,涉及治炼、建材、编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及运输、建筑、商业、餐饮等50多个行业、26种产品。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硅、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石等。境内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境内有大小变电所3个,水库2座,西电提灌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和1万方自来水处理设施配套,自来水日供应能力3.3万立方米。国道109线、包兰铁道、兰白高速公路、皋营公路、皋什公路纵贯全境,距中川机场30公里,镇村油路实现“村村通”,镇级客运站1个,村级客运站9个。程控电话网覆盖境内;有线电视网覆盖城乡。建有县城南部农产品交易市场、石洞寺大桥。镇域内有居民住宅楼296栋,行政、事业、企业单位362家,商业网点1058个,中小学校15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10所,有职教中心、县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等教学点5个,建有镇村级文化站2个,农村书屋10个,有医疗机构24个,其中标准化卫生所8所。3.3 自然灾害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冰雹、霜冻、干热风、病虫害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