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utline提要 3 1进化 种群随时间如何变化 自然选择 生命的界3 2生物群落演替 群落随时间如何变化3 3关键物种3 4有机体之间相互关系3 5共生现象共同进化 互利共生 偏利共生寄生现象 牺牲他人利益3 6捕食3 7竞争3 8生态小生境 生态位 1 3 1Evolution HowPopulationsChangeOverTime进化 种群随时间如何变化 进化是一个物种的的生物遗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一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查尔斯 达尔文 1809 1882 提出进化的机制 仍然是当今科学界接受 正如你将看到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发生在达尔文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 生存的有利性状往往会被保存而继承 不利因素将被消除 其结果将是适应 进化的群体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繁殖成功 变异的积累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个新的物种 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 2 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进化机制是通过自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 具有更适合环境条件的个体遗传性状组合更容易生存 繁殖和增加种群数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利性状的变化频率一代接一代增加 而不利性状减少或消失 自然选择由关于自然世界的四点观点组成 过度繁殖 变异 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和差异繁殖成功因为后代越来越像他们的父母 下一代获得父母的遗传性状适应能力最强的是那些成功繁殖的个体 而不是过早死亡产生较少或劣质的后代 3 TheKingdomsofLife生命的界 Archaebacteria原始细菌 厌氧 Eubacteria真细菌Protista原生生物Fungi真菌Plantae植物Animalia动物 细菌 古细菌 真细菌原核细胞原生生物 真菌 动物和植物 真核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 线粒体真核生物是单细胞或相对简单的多细胞生物 如藻类 原生动物 粘菌 水霉菌 被归类为原生生物界王国的成员真菌 植物和动物从不同的原生生物组独立进化真菌分泌消化酶进入他们的食物促进天然营养的吸收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动物摄取的食物 在自己的身体内消化 4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可定义为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 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也可以说 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5 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 具有一定的外貌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 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 从而决定了群落的外部形态 在植物群落中 通常由其生长类型决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 如森林 灌丛或草丛的类型 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 动物 微生物种群组成的 因此 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一个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 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三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 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 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 包括形态结构 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例如 生活型组成 种的分布格局 成层性 季相 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但其结构常常是松散的 不像一个有机体结构那样清晰 有人称之为松散结构 6 群落的基本特征 四 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并形成群落环境 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 包括光照 温度 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 即使生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 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改变 五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 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 诚然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但不是说一些种的任意组合便是一个群落 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相互竞争 形成具有一定外貌 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 六 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 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 群落也是如此 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 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 群落的基本特征 七 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一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 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 不同生物群落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 八 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 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 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 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 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 或者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的情形 例如 地势变化较陡的山地的垂直带 陆地环境和水生环境的边界处 池塘 湖泊 岛屿等 但两栖类 如蛙 常常在水生群落与陆地群落之间移动 使原来清晰的边界变得复杂 此外 火烧 虫害或人为干扰都可造成群落的边界 后者见于环境梯度连续缓慢变化的情形 大范围的变化如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过渡带 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过渡带等 小范围的如沿一缓坡而渐次出现的群落替代等 但在多数情况下 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 被称为群落交错区 ecotone 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8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一 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 生物量高 体积较大 生活能力较强 即优势皮较大的种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有各自的优势种 比如森林群落中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 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 此处为乔木层 常称为建群种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 则称为 单优种群落 如果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 就称为 共优种群落 或 共建种群落 热带森林 几乎全是共建种群落 北方森林和草原 则多为单优种群落 但有时也存在共优种 如由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共建的草甸草原群落 应该强调 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 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 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 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 因此 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 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 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工优势种 9 二 亚优势种亚优势种 subdominant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 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在复层群落中 它通常居于下层 如大针茅草原中的小半灌木冷蒿就是亚优势种 三 伴生种伴生种 companionspecies 为群落的常见种类 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但不起主要作用 四 偶见种或稀见种偶见种 rarepecies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人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人群落中 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 有的还可作为地方性特征种来看待 10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或生态地带之间 的过渡区域 例如 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 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也存在过渡带 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 因此 这种过渡带有的宽 有的窄 有的是逐渐过渡 有的变化突然 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 有的在不断变化 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 在这里 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edgeeffect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蒋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 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 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 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 营巢和隐蔽条件 11 演替 群落随时间如何变化 一个群落的生物不存在从开始直接到完全成熟 而是经过不同阶段逐渐发展 按照一定的次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 群落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 这涉及到某一阶段的物种被另一一物种所取代 也就是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地区的某些生物会被其他生物而替换 之后 它们本身可能也会被其他生物替换 演替 Succession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 另一些物种消失 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先锋群落 Pioneercommunity 演替开始最先建立起来的植物群落 初生演替 primarysuccession 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 又称为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Secondarysuccession 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 洪水 崖崩 风灾 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土壤已经存在 顶极群落 Climaxcommunity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 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 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 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 如呼吸 也都达到平衡 目前公认成熟的 高潮 群落不是处在一个永久平衡状态 而在一个不断被干扰的状态生态演替的时间是几十 几百或几千年 而不像参与进化的时间尺度是数以百万计的规模 裸岩上的初生演替发展到顶级的森林群落往往发生在这个序列 lichens地衣 moses台藓 grasses草丛 shrubs灌木 trees树 12 3 3KeystoneSpecies关键物种 某些物种对其其生态系统的维护比其他物种更关键 这些在确定整个生态系统的性质和结构 物种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 称为关键物种 群落的其他物种受到关键物种很大的影响 关键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通常不是个体最多的物种 虽然占了相对小的比例 关键物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他们往往 对整个生态系统中可用的食品 水或其他一些资源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物种的一个例子 是顶级的捕食者 如灰狼 狼被猎杀灭绝 鹿等草食动物的种群的爆发性增长 由于这些食草动物过度放牧 植被 大自然无法承受这样的放牧压力 许多植物物种消失 许多小动物 如昆虫也消失了 因为他们在生态系统中赖以生存的食物不足 因此 狼的消失大大减少生物多样性 13 3 4InteractionsAmongOrganisms有机体之间相互关系 没有生物独立存在于其他有机体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各种复杂的方式彼此相互作用 并各自形成与其他生物的关联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共生 捕食和竞争 14 3 5Symbiosis共生现象 两种不同生物紧密相联地生活在一起并相互受益的稳定状况 Mutualism互利共生 两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赖 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不能离开独立生存之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Commensalism偏利共生 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 对一方有益 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共生现象 Parasitism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危害的现象 Coevolution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的相互关系中伴有竞争而相互进化 蜜旋木雀 半边莲共同进化红雪松 菌根真菌互利共生附生植物偏利共生 15 寄生 parastisu 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 一方受益 另一方受害 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16 3 5Predation捕食 捕食者是以捕食为策略的消费者品种之一 捕食包括动物吃其他动物以及动物吃植物 捕食者之间存在 军备竞赛 导致猎物警惕从而以更好的方式来逃避捕食者的捕食 更有效地协同进化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捕食者有效地捕捉猎物 对猎物产生很强的选择压力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猎物被捕获的概率降低 猎物反过来可能成为捕食者一个强大的选择压力 3 6Competition竞争 竞争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群共用必备的常用资源 如食物 水 住房 生活空间 或阳光 因为资源往往是在有限的环境中供应 某一个体对资源的使用将减少另一个体的使用量 如果在浓密的森林中树生长得比周围的树木高 它就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 因此掩映在高大树木下面附近的植物通常获得更少的阳光 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 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竞争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两种 17 3 7生态位 两个近缘种不能生活在相同地方的例子很多 这从达尔文时代起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与此同时 达尔文认为 在某个种占有的生活场所内 有近缘种侵入时 则往往都是前者灭亡 并且认为这两个现象之间 有共同的机制在起作用 所谓共同机制 就是生存竞争在同一种内最激烈 其次是在同一属的近缘种之间近缘种围绕着共同的资源 食饵 空间等 而斗争 其结果是一方或双方种群的生长 生存 分布和增殖受到不良影响 称为种间竞争 在进化过程中 两个近缘种 有时为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 的激烈竞争 从理论上讲有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其一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 其二是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 地理上分隔 捕食不同的食物 食性上的特化 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 如活动时间分离 通称为生态隔离 从而使两个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18 生态位理论 在生物群落中 若无任何竞争者和捕食者存在时 该物种所占据的全部空间的最大值 称为该物种的基础生态位 当有竞争者时 必然使该物种只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实有的生态位空间 称之为实际生态位 由于竟争的排斥作用 生态位相似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地方永久共存 否则 其生态位相似性必定是有限的 它们肯定在食性 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竞争排斥原理说明 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 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 分类上属于同一属的物种之间由于亲缘关系较接近因而具有较为相似的生态位 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如果它们分布在同一区域 必然由于竞争而逐渐导致其生态位的分离 即竞争排斥导致亲缘种的生态分离 大多数生态系统具有许多不同生态位的物种 这些生态位不同的物种避免了相互之间的竞争 同时由于提供了多条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 在许多动物之间 却存在着生态位重叠因而具有部分竞争 19 对于自然种群 符合竞争排斥原理的例子也很多 在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上都曾分布有缅鼠 后来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黑家鼠和褐家鼠也常随船只来到这些岛屿 由于 外来客 与 老住户 食性相近 彼此之间便出现激烈的竞争 结果 竞争能力较差的缅鼠被排挤而发生灭绝 还有另一个著名的例子 当东美灰松鼠进入到英国后 原产在大不列颠岛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的栗松鼠由于竞争而灭绝 这些例子说明外来种进入某地时 可能与当地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发生竞争 这是引种工作所应重视的问题 竞争排斥原理对于养殖业也有指导意义 例如 青 草 鲢 鳙四大家鱼由于相互之间的空间或食物生态位具有差别 因此可以混合养殖在同一水域 不会发生竞争导致抑制产量和降低经济效益 20 2020 1 27 21 地球女神假说 地球和宇宙中的一切 除了阳光外几乎完全隔绝 经常被比作一个巨大的飞船 栖息在它上面的生物组成了生命支持系统 这些生命体以极高的效率改变大气层中组成的气体 控制能量转移 回收废旧产品 从广义上说 地球是能够自我维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体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控制着大气 以及全球的温度 海水中盐分 和其他的化学成分 因此 地球的环境和生物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起作为一个自我平衡的机制 生物系统 具有自我平衡机制 如反馈循环 有助于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或稳定的环境 地球女神或盖阿假说认为 地球表面的大气组成 地表温度 酸碱度和海水的化学组成是受地球上生命总体所主动调节的 即当它们受自然条件干扰 如太阳辐射量增加 地震 火山爆发 大陆漂移等 和人类活动破坏 如工业污染 森林滥伐等 时 生命总体就会通过其生长和代谢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和调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对基本上变化不大的环境的适应过程 所以地球女神假说与进化论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系列假设 地球上的有机体调整生活环境 以保持它的可居住性被称为统称盖亚假说 来自希腊盖亚 谁是地球人格化为女神盖亚 英国化学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 美国生物学家林恩 马古利斯 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盖亚假说 从那时起地球像一个活的有机体 强调的是大量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全球自律的行为 该假说需要缺乏远见或规划生物体的一部分 盖亚假说基础上的研究领域被称为地球生理学 地球生理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超级有机体 用生理学方法研究生命与地球其他各圈层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 22 提要 在生态系统内的循环物质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 水循环太阳辐射温度随纬度变化 温度随季节变化 23 大气大气层大气环流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 如温度 成分及电离程度等 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 臭氧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电离层 和外大气层 全球海洋海洋环流模式海水的垂直混合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天气降水龙卷风热带风暴内部地质过程火山地震 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命的维持不但需要能量 而且也依赖于各种化学元素的供应 如果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那么物质则是由地球供应的 生态系统从大气 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通过绿色植物吸收 进入生态系统 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 最后 再返还于环境中 此为物质循环 cycleofmaterial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iogeo chemicalcycle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流动 而物质不断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过程 正是这两个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和各种成分 非生物和生物 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 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向一个方向流动 相比之下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都是在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 在众多的周期运动中 在一个生物体与另一个生物体 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中循环 我们把这些称为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周期 因为它们涉及生物 地质 和化学相互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五种不同的物质 碳 氮 磷 硫 和水 代表所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这五个循环对生物体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这些元素被用来制造细胞中的化学化合物 碳 氮和硫的元素 形成气态化合物 其中水的化合物很容易蒸发 因此这四个循环有可移动的状态 相对容易地在大的距离循环 然而氮和磷是不形成气态的化合物元素 其结果是只有当地的循环容易产生 25 碳循环 碳是一切生物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 有机体干重的45 以上是碳 据估计 全球碳贮存量约为26 l015t 但绝大部分以碳酸盐的形式禁锢在岩石圈中 其次是贮存在化石燃料中 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层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 二氧化碳或存在了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 所有生命的碳源均是二氧化碳 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蓄库开始 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把碳固定 生成塘类 然后经过消费考和分解者 在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后 再回到大气蓄库中 碳被固定后始终与能流密切结合在一起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也是以单位面积中碳来衡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田 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 包括合成多糖 脂肪和蛋白质 而贮存于植物体内 食草动物吃了以后经消化合成 通过一个个营养级 再消化再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 部分碳又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 另一部分成为动物体的组分 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中的碳 则由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再回到大气中 26 除了大气 碳的另一个储存库是海洋 它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 更重要的是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含碳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水体中 同样由水生植物将大气中扩散到水上层的二氧化碳固定转化为糖类 通过食物链经消化合成 再消化再合成 各种水生动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动植物残体埋入水底 其中的碳都暂时离开循环 但是经过地质年代 又可以石灰岩或珊瑚礁的形式再露出地表 岩石圈中的碳也可以借助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解 火山爆发等重返大气圈 有部分则转化为化石燃料 燃烧过程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自然生态系统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体相同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受到很多地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着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例如 夜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 可使地面附近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而白天由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大旦吸收二氧化碳 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到平均水平以下 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 因此 从大气中所摄取的二氯化碳超过了在呼吸和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冬季正好相反 其浓度差可达0 002 27 在生态系统中 碳循环的速度是很快的 最快的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就能够返回大气 一般会在几周或几个月返回大气 一般来说 大气个二氧化碳的浓度本上是恒定的 但是 近百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一方面森林大量砍伐 同时在工业发展中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上升起势 出于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 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有高度的吸收性 这就有可能导致大气层低处的对流层变暖 而高处的平流层变冷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由温室效应而导致地球气温逐渐上升 引起未来的全球性气候改变 促使南北极冰雪融化 使海平面上升 将会淹没许多沿海城市和广大陆地 虽然二氧化碳对地球气温影响问题还有很多不明之处 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大 对地球上生物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 点 是不容置疑的 28 29 碳循环和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地干扰的碳循环的平衡 1850年之前 工业革命的到来 全球碳循环是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从大气 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提取的大量的碳只是在全球碳循环中相互抵消 自1850年以来 我们的工业社会需要大量的能量 人类通过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煤 石油和天然气不断增加能源 这种更大的燃烧木材和大部份热带森林作为燃料的趋势 使得CO2释放到大气中的速度大于自然界碳循环中吸收碳的速度 由燃烧化石燃料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在大气中的不到一半 其余 至少是暂时的 由海洋和陆地上的植被储存 气候科学伟大的未解之谜之一就是量化究竟离开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在何处 科学家们需要了解和量化这方面的全球碳循环 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预测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趋势 20世纪后半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增加尤为显著 人类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降水模式的变化 森林的死亡 生物灭绝 以及农业问题 这可能会迫使十万甚至百万计的人特别是沿海居民流离失所 30 31 氮循环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因此 是一切生命结构的原料 虽然大气化学成分中氮的含量非常丰富 有78 为氮 然而氮是一种惰性气体 植物不能够直接利用 因此 大气中的氮对生态系统来讲 不是决定性库 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将游离氮与氧结合成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或与氢结合成氨 才能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 氮被固定后 才能进入生态系统 参与循环 固氮作用 固氮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闪电 宇宙射线 陨石 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 其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 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 据估计 通过高能固定的氮大约89kg hm2 a 二是工业固氮 这种固氮形式的能力已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工业固氮能力已为3 107t 到20世纪末 已达1 108t 第三条途径 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 大约为100 200kg hm2 a 大约占地球固氮的90 能够进行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 气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树叶和附着在植物体上的藻类和细菌也能固定相当数量的氮 其中一部分固定的氮为植物本身所利用 32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的氮 主要是硝酸盐 用作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这样 环境中的氮进入了生态系统 植物中的氮一部分为草食动物所取食 合成动物蛋白质 在动物代谢过程中 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含氮的排泄物 尿素 尿酸 再经过细菌的作用 分解释放出氮 动植物死亡后经微生物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使有机态氮转化为无机态氮 形成硝酸盐 硝酸盐可再为植物所利用 继续参与循环 也可按反硝化细菌作用 形成氮气 返回大气库中 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主要包括有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氨化作用 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 氨基酸和核酸 分解成为氨与氮化合物 氨溶水即成为NH4 可为植物所直接利用 硝化作用 在通气情况良好的土壤中 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中还有一部分硝酸盐变为腐殖质的成分 或被雨水冲洗掉 然后经径流到达湖泊和河流 最后到达海洋 为水生生物所利用 海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氨沉积于深海而暂时离开循环 反硝化作用 也称脱氮作用 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 回到大气库中 因此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一方面通过各种固氮作用使氮素进人物质循环 而通过反硝化作用 淋溶沉积等作用使氮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河上游建筑方案设计
- 实时自动化营销技术方案
- 知名咨询公司客服方案
- 咨询方案的构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试题试卷
- 战略联盟协议的法律构架
- 麻醉药品处方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高职单招预测复习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法院司法辅助人员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2025学年计算机二级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 软骨分化关键分子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涉台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完整版)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测试真题经典及解析
- GJB3206B-2022技术状态管理
- 园林养护服务公司简介范文
- 储能项目竣工验收与交付方案
- 2025秋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至2030中国清真食品市场供需前景调查及发展动向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