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1).doc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1).doc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1).doc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1).doc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 (3)事物发展的道路 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分析: (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四、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五、讲授新课:第一框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联系主 体物质 运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静止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变化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自学指导:1、世界是发展着的吗?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你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才是新事物?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东方朔答辩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想一想:东方朔的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上讲的“世界”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世界”是否一样?(一)发展的普遍性动物的演变史: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原始生命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低等鱼类出现古代两栖类出现爬行类动物出现 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 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今天体质的人类还会发展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雷为天怒”-雷电属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思考:这些变化过程又说明了什么?-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运动变化发展 区别含义不同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态或性质的改变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特点不同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既有上升、向前、进步的,也有下降、向后、退步的指明事物中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联系1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的联系2运动引起变化,发展是运动、是变化,但只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二)发展的实质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这些都是发展吗?1.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相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反对凝固不变和僵化.(2)区别: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发展的实质2、对发展的理解(1)符合客观规律(3)具有强大生命力(2)具有远大前途新事物 是 旧事物 否新旧事物? (abcdg)a、新中国的成立 b、经济全球化 c、基因工程 d 航天技术e、千年虫 f、疯牛病 g 、机器人抢险 h 、“大锅饭”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判断新旧事物时往往会使用哪些错误标准?请举例说明。不能以事物时间出现的先后简单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时间标准)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力量强弱标准)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包装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形式标准)小结:(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单项选择题: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状态。据此回答1-2题。1、上述论断揭示了事物的( ) a、存在方式 b、发展过程 c、发展实质 d、惟一特性2、我们判断事物是否发展,主要看( )a、是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事物自身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 d、事物是否成熟和完善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3-4题。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5、看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主要是看(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事物的名称、旗号是否有新颖的表现形式 c、事物一时力量强弱、发展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6、当前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要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这句话符合( )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的认识随着人的主观愿望而变化 辨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安全教育:学生住宿安全不得允许非住宿人员入住宿舍。不得私自接用电器电线。不得疯疯打打。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不得在宿舍使用蜡烛。第 二 框 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知识回顾: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 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诞生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相比其它力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旧势力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和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第二,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第三,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抗的规律(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违背规律,必然灭亡。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3)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总之,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强大经历了一个慢长的过程;最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情 景:有学生向老师倾诉:每次考试都不尽人意,经常不及格,感觉自己的学习没任何希望,压力大,想放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去安慰他?3、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1)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2)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运用:08北京奥运刘翔因伤退赛。如果你想写一封信安慰他。你的思路和中心思想将是什么?小结:事物的发展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探究:见p65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1、 什么是量变、质变?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统一物的分解、是平衡、静止的破坏等)思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由量变还是质变实现的?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而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的量变过程;中国革命的胜利(质变)。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 “愚人吃盐” 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味淡 -加盐-味美-再加盐-味涩(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发生新的质变。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水蒸气100c 水100c思考:1、将水变成水蒸气该怎么做?可得出什么哲学启示?2、急需水蒸气,已加热到99c,怎么做?启示是什么?3、不想让水变成水蒸气,怎么做?启示是什么?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重视量变,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对个人和国家的指导意义。克服两种错误倾向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方法论: (1) 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判 断:1、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2、只要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3、所有质变都是发展。 4、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截然分开。5、只有实现质变,事物才能发展;因此,质 变的完成表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注意:1、量变的两种形式:2、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能完成了量变,才能肯定和巩固了量 的成果,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才能形成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质变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的决定性环节。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