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理论基础Ⅰ》课后题答案.pdf_第1页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Ⅰ》课后题答案.pdf_第2页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Ⅰ》课后题答案.pdf_第3页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Ⅰ》课后题答案.pdf_第4页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Ⅰ》课后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塑性成形时的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塑性成形时的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 思考和练习思考和练习 1 如何描述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 为什么 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 用过一点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上的九个应力分量来描述 因为过该点其它截面的应力均可以用这九个应力分量来求出 2 已知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MPa ij 000 021 012 MPa ij 111 111 111 1 求外法线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等倾斜截面上的应力分量 2 求该点的应力张量不变量 3 求该点的主应力 并画出主应力简图 4 求主偏应力 并画出主偏应力简图 5 求最大切应力 6 求等效应力 1 2 MPa N 2 MPa N 3 MPa N 0 N 2 0 3 4 321 III 0 0 3 321 III 3 0 1 3 321 MPaMPa 0 0 3 321 MPa 4 3 4 3 1 3 5 321 MPaMPaMPa 1 1 2 321 MPaMPaMPa 5 2 3 2 3 MPaMPa 6 3 7MPaMPa 3 已知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MPa ij 01515 15200 15010 MPa ij 1103080 30030 803050 试将其分解为应力偏张量及应力球张量 并计算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 1000 0100 0010 101515 15100 1500 ijmij 550 2 I 3 16000 03 1600 003 160 3 1703080 303 16030 80303 10 ijmij 3 33700 2 I 4 为什么说应力张量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不变量 1 I 2 I 3 I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由于主应力数值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因此特征方程中的系数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5 等效应力具有哪些特点 1 等效应力是一个不变量 2 等效应力在数值上等于单向均匀拉伸 或压缩 时的拉伸 或压缩 应力 即 当0 32 时 1 3 等效应力不是作用在某特定平面上的应力 因此 不能在某一截面上表示出来 4 等效应力可以理解为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作用 6 已知受力物体内的应力场为 3 1 2 6xcxy x 2 2 2 3 xyc y yxcyc xy 2 3 3 2 0 zxyzz 试求系数 321 ccc 321 321 ccc 7 真应变与工程应变有哪些特点 1 工程应变不能反映变形的实际情况 2 对数应变具有可加性 而工程应变不具有可 加性 3 对数应变为可比应变 工程应变为不可比应变 4 工程应变计算简单 8 主应变简图有几种形式 为什么 主应变简图有三种形式 是由于体积不变条件决定的 9 证明体积不变条件可表示为0 zyx 由应变增量体积不变条件表达式除以时间增量 10 判断下列应变场能否存在 1 2 xy x yx y 2 xy z 0 xy yz yz 2 2 1 22 2 1 yx zx 2 22 yxc x 2 cx y xy xy 2 0 zxyzz 1 不存在 2 当 c 1 时 存在 11 为什么说应变增量更能准确地反映受力物体的变形情况 变形过程终了时的全量应变不一定取决于当时的应力状态 使得全量应变在塑性变形研究中 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应变增量与瞬时的应力状态相对应了 12 试述塑性加工时工具的工作速度 位移速度以及应变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l u0 第二章第二章 塑性成形时的屈服准则与应力应变关系塑性成形时的屈服准则与应力应变关系 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试述屈服准则的几何意义 在主应力空间中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为一与三个坐标轴等倾斜的六棱柱面 米塞斯屈服 准在主应力空间为一与三个坐标轴等倾斜的圆柱面 2 试述米塞斯屈服准则与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特点 a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k s 2 米塞斯屈服准则 k s 3 b 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c 在屈雷斯加屈服准则中 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 而米塞斯屈服准则 由于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的影响 d 静水压力对两种屈服准则没有影响 e 在主应力空间中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为一与三个坐标轴等倾斜的六棱柱面在 平面上 为一正六边形 称为屈雷斯加六边形 米塞斯屈服准在主应力空间为一与三个坐标轴等倾斜 的圆柱面 在 平面上为一个圆 称为米塞斯圆 f 应用上的限制 在主应力顺序已知时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是主应力分量的线性函数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 工程设计中常常被采用 而米塞斯屈服准则显得复杂 但是 当主应力顺序未知时 屈雷斯 加屈服准则为六次方程 显然比米塞斯屈服准则复杂得多 3 何谓 平面 为什么说在 平面上有六个对称轴 过原点且与等倾斜轴垂直的平面 称为 平面 由于假设材料的屈服与坐标的选择无关 因此 可以得到三个对称轴 由材料的拉压性能相同 可以得到另外三个对称轴 4 已知应力张量 C C ij 00 000 00 C为正的常数 试问当恰好发生屈服时 按米塞斯屈服准则和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C 按米塞斯屈服准则 s C 3 1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s C 2 1 5 在棱边为 1 1 1mm 立方体的一个面上施加710N 的压缩载荷 正好使该立方体发生屈 服 如果在其它两个面上分别作用有 10N 和 20N 的压缩载荷时 则该平面上需要作用多大载 荷 才能使该立方体发生屈服 假设接触面上的摩擦可以忽略 40N 或 10N 6 已知具有半球形端部的薄壁圆筒 如图 1 所示 平均半径为 r 壁厚为 t 受内压力 p 作用 试求此时薄壁圆筒的屈服条件 按米塞斯屈服准则和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按米塞斯屈服准则 s t pr 2 3 按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s t pr 7 在 x y z 坐标系下 试推导出 yz 0 yzzx 条件下的米塞斯 Mises 屈服 准则的表达式 22 2 3 sxyyx 8 为什么说描述塑性范围内的应力 应变关系比弹性范围内的要复杂得多 由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可知 应力应变的关系是线性的 并可用虎克定律来描述 应变可 由应力唯一确定 但是 在塑性变形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应变不能由应 力唯一确定 而是与变形历史有关 这是由于随着变形的发生与发展 材料原有的组织和性 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而且塑性变形是永久变形 每一微小阶段的塑性变形所导致的组织和性 能变化都要保留下来 并影响下一阶段的变形过程 因此 各个微小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关 系都是不同的 9 试述全量理论与增量理论的区别 增量理论 应力与应变增量之间关系 全量理论 应力与全量应变之间关系的 二者的 区别在于 表达式 假设条件不同 10 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在应用上有何意义 应力应变顺序对应规律包括应力应变顺序对应关系和应力应变的中间关系 应力应变顺 序对应规律 既可以根据应变的顺序确定应力的顺序 也可以根据应力顺序确定应变的顺序 11 等效应力 等效应变单一曲线假设有什么意义 根据单一曲线假设 就可以采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确定材料的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曲 线 12 等效应力 等效应变曲线的简化模型有哪些 分别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 理想刚塑性材料模型 幂指数硬化材料模型 刚塑性非线性硬化 材料模型 弹塑性线性硬化材料模型 刚塑性线性硬化材料模型 13 已知 2 1 s 2 2 s 0 3 ad p 1 a为常数 试求相应的应变增量 p d 2 p d 3 1 1 0 14 已知下列三种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为 1 1 2 0 3 2 2 1 2 2 3 0 3 1 60 2 30 3 0 求应变增量的比值 1 1 1 0 2 1 0 1 3 1 0 1 2r t p 图 1 具有半球形端部的薄壁圆筒 1 第三章第三章 塑性成形解析方法塑性成形解析方法 练习与思考体练习与思考体 1 塑性加工问题的精确解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对于弹塑性变形物体 需满足 16 个方程 对于刚塑性变形物体 需满足 17 个方程 2 对于平面应变问题 试证塑性区内每点的应力状态可用平均应力 m和最大切应力 k 来表 示 即 1 m k 2 m 3 m k 当主应力顺序 321 已知时 由 31 2 1 k 31 2 1 m k k m m m 3 2 1 k k m m m 3 2 1 8 5 3 试述平面问题 轴对称问题的变形特点 1 平面应变问题特点 当变形体内各点的位移分量与某一坐标轴无关 并且沿该坐标轴 方向上的位移分量为零时 则将这一变形过程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假设变形体内各点沿z坐 标轴方向上的位移分量为零 2 平面应力问题特点 当变形体内所有应力分量与某一坐标轴无关 在与该坐标轴垂直 平面上的所有应力分量为零 3 轴对称问题特点 如果变形体的几何形状 物理性质以及外载荷都对称于某一坐标轴 通过该坐标轴的任一平面都是对称面 则变形体内的应力 应变 位移也对称于此坐标轴 4 对于塑性加工而言 假设库仑摩擦定律中的摩擦系数为常数 问摩擦系数的最大值为多 少 为什么 按米塞斯屈服准则 3 1 max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5 0 max 5 试述主应力法求解塑性加工问题的特点 如图 2 所示 已知 1 侧向均布载荷 s q 3 1 2 接触面上的摩擦切应力 sf 2 1 试求如图 2 所示的圆柱体压缩时的单位压力 p rR h p S S 3 4 2 6 判断 滑移线的规则是什么 若 线与 线形成一右手坐标系 则最大主应力 按代数值 应位于此坐标系的第一 和第三象限 7 汉盖应力方程有何意义 由此可以得到滑移线场的哪些特性 汉盖应力方程给出了同一条滑移线上平均应力 m 与转角 之间的关系 若滑移线场已 确定 则转角 也就被确定了 已知某一条滑移线上一点的平均应力 m 则沿该条滑移线 上任意一点的平均应力均可求出 由于两族滑移线是相互正交的 因此 整个塑性区内各点 的平均应力均可以求出 确定出整个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 8 滑移线场有哪些典型的应力边界条件 自由表面 无摩擦的接触表面 摩擦切应力达到最大值k的接触表面 当 k f 0 时 的接触表面 9 试述盖林格尔速度方程的用途 已知滑移线场 可以根据盖林格尔速度方程求出速度场 10 何谓滑移线场的速度矢端图 滑移线与速度矢端曲线之间有何关系 滑移线场的速度矢端图 滑移线上各点的速度矢端曲线 移线与速度平面上的速度矢端 曲线在相应点上彼此正交 11 为什么说沿着同一条滑移线 速度不连续量的大小保持不变 其方向随滑移线方向而改 变 由于速度间断线就是滑移线 因此 在速度间断线L两侧都必须满足盖林格尔速度方程式 设速度间断线为 线 则有 0 0 22 11 duud duud nt nt 由于法向速度是连续的 即 nn uu 21 因此 将上两式相减 可得 tt udud 21 即 常数 ttt uuu 12 即沿同一条滑移线的速度间断值为常数 12 已知某滑移线场如图 3 所示 点 C 的等静压力为 900MPa 剪切屈服应力 k 600MPa 求点 B D 的应力状态 0 300 1500 xyB yB xB MPa MPa 33002cos 200600 2001200 MPak MPa MPa DxyD yD xD 13 已知顶角为 2 的刚性楔体压入半无限空间时的滑移线场如图 4 所示 求当楔体压入深 3 度为 h 时所需要的总的变形力 P 设接触摩擦切应力为零 单位长度上的变形力 tgkhP 14 14 试述上限法求解塑性加工问题的基本要点 如何使所得到的上限解逼近于真实的速度 场 采用上限法求解塑性加工问题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即 a 根据材料流动规律 设定一个运动许可的速度场 该速度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待定参数 但需要满足速度边界 条件和体积不变条件 b 根据所设定的速度场 由几何方程确定应变速率场和等效应变速 率 并利用式 8 130 确定各上限功率 c 求总功率的极小值 使总功率对于设定速度场中 各待定参数进行最小化处理 以便从速度场中所包含的无限多个上限解中得到一个最小的上 限解 再由这个最小功率求出相应的工作载荷 但是 应该注意到 由此所得到的最小上限 解并不是精确解 因为所设定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往往不能包含真实的速度场 为了设计出尽可能接近于真实情况的运动许可的速度场 使所得到的上限解逼近于真 实解 需要根据相关的基础理论 结合实际经验对材料流动规律进行直观的分析和逻辑判断 15 无摩擦的平面应变挤压过程如图 5 所示 求挤压压力 p 2k 的上限解 画出 p 2k 的 关系曲线 求出 p 2k 的极小值 30sinsin 1 30sinsin 1 4 1 2k p P 2 h 图 4 刚性楔体压入半无限空间时的滑移线场 p u0 h0 1 he 1 2 A B e u C 30 图 5 无摩擦的平面应变挤压 h q 2R p 图 2 圆柱体镦粗问题 线 线 D B A C 45 x y O 图 3 已知的滑移线场 30 4 16 无摩擦的平面应变拉拔过程如图 6 所示 三角形中 ABC CDE 60 AB 和 CD 与水平轴 垂直 求挤压压力 p 2k 的上限解 p 2k 1 732 h0 6 A 30 0 u B D C he 1 5 E pe 图 6 无摩擦的平面应变拉拔过程 e u 第四章第四章 粉体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成形原理粉体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成形原理 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试述粉末材料的变形特点 粉体材料的变形是由基体变形和孔隙的变形所构成的 即变形与致密是同时进行的 力 总是通过基体来传递的 基体的变形是主动的 遵循致密体变形的一切规律 基体材料的应 力 应变状态除与外加载荷有关外 还与孔洞的形状 大小以及方位有关 孔洞的变形由孔 洞的形状变化和体积变化两部分组成 其变形是被动的 即孔洞变形是通过基体的塑性变形 产生的 也就是说 基体与孔洞的变形是相互关联的 由于粉体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同时产生变形和致密 遵循着质量不变条件 其体积是不断 减少的 塑性变形时消耗了部分能量来减少粉末材料的孔隙 所以 粉体材料与致密体相比 具有较小的横向流动 2 粉末成形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a 第一阶段 粉末颗粒的重新排列阶段 b 第二阶段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阶段 c 第三阶段 粉末颗粒断裂阶段 3 粉末颗粒之间的联结力通常有哪些类型 粉体预成形坯之所以有一定的强度 是因为粉末颗粒之间的联结力作用的结果 粉末颗 粒之间的联结力大致可分为两种 a 粉末颗粒之间的机械啮合力 b 粉末颗粒表面原子之 间的引力 4 粉体制品烧结的目的是什么 烧结的目的是为了合金化或成分更均匀 提高预成形坯的密度和力学性能 烧结还可 以进一步降低制品的含氧量 5 为什么说粉体材料具有低屈服强度和低延伸率的特点 粉末材料中的孔隙存在以及颗粒之间粘结力低 因此屈服强度低 粉体材料中的孔隙对 拉应力是非常敏感的 因此 粉体材料在拉应力状态下 具有低塑性 低韧性的特点 6 粉末材料的屈服准则与致密材料的屈服准则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等静压力影响粉末材料的屈服 对于粉末材料变形与致密同时进 行 7 粉末材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有哪些特点 a 对于稳定的材料 i s已知 当三个主应变d 1 d 2 d 3 已知时 由式 9 35 可以求出主应力值 这一点与致密材料是不一样的 对于致密材料而言 当d 1 d 2 d 3 已知时 只能求得应力偏量分量或正应力之差 12 23 31 一 般不能求出 1 2 3 因为平均应力仍是未知数 b 若两正应力相等 则相应的应变 增量也相同 反之亦然 c 若某一方向的应变增量例如d 2 为零 则相应的应力 2 13 可见由于相对密度的影响 213 1 2 这一点与致密材料也是 不同的 8 何谓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有哪些特点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 凡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和化学本质不同的材料 以微 观或宏观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材料 均可称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强度和模量都较高 但脆性大的增强剂与韧性好但强度和模量均较低的基体组成 因此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 比模量 抗疲劳 耐高温性能优良 减振性能好 并且可按照构件的结构和受力要求 给出 预定的 分布合理的配套性能 进行最佳的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的特点 9 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相的作用是什么 在复合材料中 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 称为基体 主要起粘结或连接作用 例如金属 聚合物 陶瓷 另一相为分散相 称为增强相 增强相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刚度 抗冲击 能力以及耐热性等 常用的增强材料有连续长纤维 短纤维 晶须以及颗粒等 复合材料的 组分材料虽然保持着其相对独立性 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各组分材料性能的简单叠加 而是有着重要的改进 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以及二者之间的界面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决定 着复合材料的性能 10 复合材料的界面有哪些功能 传递效应 分割效应 阻断效应 不连续效应 散射和吸收效应 诱导效应 11 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界面结构和性质 12 控制界面反应的方法有哪些 界面优化的目标是形成可以有效传递载荷 调节应力分布 阻断裂纹扩展 形成稳定的 界面结构 主要途径有增强体的表面涂层处理 金属基体合金化及优化制备工艺参数等 第五章第五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滑移系统和点阵阻力有什么关系 位错需克服点阵阻力 方可运动 点阵阻力 即派 纳力可表示为 其中 k 位错类型 螺位错的 k 1 刃位错的 k 1 b 柏氏矢量 a 面间距 由于面间距 a 越大 柏氏矢量 b 越小时 点阵阻力 即派 纳力越小 因此 金属材料中位错滑移变形都是沿着密排面和密排方向进行的 而这些密排面和密 排方向就是位错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面和位于其上的滑移方向就构成了滑移 系统 2 滑移和孪生这两种切变机理各有什么特点 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的剪切运动 且相对剪切运动的距 离是言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切变后不改变晶粒结构和晶体取向 孪生也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体学平面和方向产生 的切变 切变后晶体结构没有变化 但是取向发生了变化 相对切变是沿孪生面 逐层连续依次进行的 而不像滑移那样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进行 孪生比滑移困 难一些 所以变形时首先发生滑移 当切应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 才出现孪生 密排六方金属 由于滑够系统少 各滑移系相对于外力的取向都不利时 也可能 在形变一开始就形成孪晶 3 什么是金属的屈服强度 为什么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和实际屈服强度有区 别 金属的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抗力 定量地讲 屈服强度是指金 属发生塑性变形时的临界应力 与加载的应力状态有关 受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和变形量等外在实验条件和内在的成分 组织状态的影响 屈服强度作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专指的是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和相应 的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下 产生塑性变形所需要的单位变形力 理论屈服强度认为滑移是一部分晶体在滑移面上 沿着滑移方向 相对于另 一部分晶体的刚性整体式地切变 来源于金属的原子间的结合力 它是金属原子 间结合力大小的反映 实际晶体中存在着各种晶体缺陷 特别是存在着位错 位错很容易运动 因 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 所以金属 特别是纯金属单晶体 实际 屈服强度远低于理论值 开动位错源所需的应力和位错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 阻力构成了金属的实际屈服强度 4 金属的实际屈服强度决定于什么 金属的实际屈服强度决定于晶体中位错运动时所必须克服的阻力 实际晶体 的切屈服强度 C包括开动位错源所必须克服的阻力 点阵阻力 位错应力场对 运动位错的阻力 位错切割穿过其滑移面的位错林所引起的阻力 割阶运动所引 起的阻力 在实际金属中 通过塑性加工 合金化 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所引起的屈服强 度的变化 主要是通过改变这些阻力来实现的 第六章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强化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强化 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什么叫强化 可能采用那些强化手段来强化金属 采用各种方式使得金属塑性变形时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 即可实现金属材料 的强化 如冷变形的加工硬化 添加合金的固溶强化和析出沉淀强化 细晶强化 亚结构强化 多相组织的相变强化等 2 面心立方单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硬化系数 为什么各个阶段各不相同 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第 I 阶段一般认为只有一个滑移系开动 强化作用不大 I较小 为易滑移 阶段 第 阶段为线性强化阶段 出现了多系滑移 多系滑移产生大量位错 使得 位错运动阻力明显增大 尤其是面角位错的出现 强烈的阻止位错源开动 并强 烈阻止其他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 从而使得这一阶段硬化指数 最大 第 阶段出现了交滑移 从而拜托了面角位错的封锁 使原被塞积的位错继 续运动 使得位错的自由路程增大 即在加工硬化的同时 存在着动态回复的软 化过程 从而造成 随着 增大而逐渐降低的现象 3 晶界对塑性变形有什么影响 晶界对塑性变形过程的影响 主要是在温度较低时晶界阻碍滑移进行引起的 障碍强化作用和变形连续性要求晶界附近多系滑移引起的强化作用 为使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不破坏晶界连续性 相邻的晶粒必须协调变形 多 晶体塑性变形一旦变形传播到相邻的晶粒 就产生了多系滑移 位错运动遇到的 障碍比单系滑移多 阻力要增加 存在晶界及晶界两侧晶粒取向有差别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有着很大的不均匀 性 在单个晶粒内 晶界变形要低于晶粒中心区域 由于细晶组织中晶界占的比 例要大于粗晶组织中的晶界 细晶组织的强化效果高于粗晶组织 4 多系滑移为何能起到强化作用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一开始为什么就出现了 多系滑移的强化 多系滑移产生大量位错 位错间相互作用使得位错运动阻力明显增大 尤其 是面角位错的出现 强烈的阻止位错源开动 并强烈阻止其他滑移面上的位错运 动 多晶体材料中 某一晶粒产生滑移变形而不破坏晶界连续性 相邻的晶粒必 须协调变形 理论计算证明 相邻晶粒通过滑移协调一个可以变成任意形状的晶 粒的变形 至少需六个滑移系统 所以多晶体塑性变形一旦形传播到相邻的晶粒 就产生了多系滑移 位错运动遇到的障碍比单系滑移多 阻力增加很快 5 细化晶粒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细化晶粒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有哪些途径可以细化晶粒 根据 Hall Petch 关系 流变应力与晶粒直径方根的倒数 D 1 2 有明显的线性 关系 s i KD 1 2 式中 s 屈服应力 D 平均晶粒直径 i K 实验常数 细化晶粒非常重要 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应用 1 在高强度的钢种中 细化晶粒可以提高其韧性 有助于防止脆性断裂 发生 可降低脆性转化温度 提高材料使用范围 2 在低强度钢中 如低碳结构钢 利用细化晶粒来提高屈服强度有明显 效果 尤其是超细晶组织对提高强度和韧性作用更突出 3 在超塑性变形时 细化晶粒可以得到理想的超塑性变形 因为超塑性 变形的控制机理为晶间滑动机理 等轴细小晶粒更有利于晶间滑动变形 晶粒细化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改变结晶过程中的凝固条件 尽量增加冷却速度 另一方面调节合金成 分以提高液体金属过冷能力 使形核率增加 进而获得细化的初生晶粒 2 进行塑性变形 严格控制随后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以获得细小的晶粒组 织 采用低温轧制和随后控制冷却 是得到细晶组织的有效生产工艺 3 利用固溶体的过饱和和分解或粉末烧结等方法 在合金中产生弥散分布 的第二相以控制基体组织的晶粒长大 4 通过同素异形转变的多次反复快速加热冷却的热循环处理来细化晶粒 6 什么是屈服效应 其在变形金属的外观上有何反应 体心立方金属单向拉伸过程出现上下屈服点和屈服平台的现象 称之为屈服 效应 其原因是位错与间隙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的反复钉扎的相互作用 屈服效应会在变形金属的外观上有所反应 当金属变形量恰在屈服延伸区内 时 金属表面会产生粗糙不平的表面缺陷 称之为吕德斯带 吕德斯带的形成 是外应力作用下 某些位置位错钉扎不牢 它们首先摆脱溶质原子的气团 开始 运动 变形是集中在局部区域 在金属外观上的反映就是一种带状的表面粗糙的 缺陷 吕德斯带的消除 1 加入少量的 AI Ti 等强氮 碳化物形成元素 固定 C N 使之不能 有效钉扎位错 2 在钢板冲压前进行小量的预变形 稍大于屈服延伸区的变形程度 使 被溶质原子钉扎住的位错大部分基本脱钉 7 什么是形变时效和动态形变时效 形变时效 体心立方金属第一次加载屈服后卸载 停留一段时间再加载 重 新出现屈服效应现象 其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和硬度均有所提高 而塑性与疲劳 极限等则要下降 容易发生脆断 a 第一次实验 b 卸载后立即加载实验 c 卸载后停留一段时间再加载实验 蓝脆 碳钢在 150 350 范围内变形时 存在着动态形变时效现象 因而 降低塑性 使金属变脆 这个温度区间试样或工件表面很容易生长蓝色的氧化膜 有发蓝的现象 8 处于不同时效阶段的沉淀强化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 如图所示 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溶质原子的偏聚阶段 偏聚区 有序化阶段 过渡相阶段和平衡阶段 溶质原子的偏聚阶段 GP 区所对应的一段曲线 在 GP 区 随着时效 时间增长 强度增加 偏聚区有序化阶段 GP 区 体心点阵形成 形成共格相 强化曲线达 到峰值时 沉淀相中有 80 90 是 相 过渡相阶段 相出现后 共格关系开始破坏 强化作用不如 相 标志 着过时效开始 平衡阶段 长时间时效后 沉淀相完全转变成粗大体心正方结构的有序稳 定平衡 相 完全失去共格关系 导致软化 强化作用比不上固溶强化 9 沉淀析出相质点越小 沉淀强化合金的强化效果越好吗 第二相析出强化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 切过第二相的强化机理和绕过机理 如下图所示 位错切过第二相质点时 位错运动的阻力将随质点尺寸加大而增加 如曲线 B 所示 位错绕过第二相质点时 位错运动的阻力将随质点尺寸减小而增加 如 曲线 A 所示 最佳的粒子尺寸 位错总是选择需要克服阻力最小的方式通过 故当 质点相当于两曲线交点 P 所对应的尺寸大小时 得到最佳的强化效果 10 影响金属材料塑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金属材料塑性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变形的外部条件 其中内在因素 又可分为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其化学成分 变形的外部条件为变形温度 变形速度 应力状态 变形的均匀性等 1 组织结构对塑性的影响 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塑性不同 面心 体心立方塑性较好 而密排六方滑移 系少 塑性较差 纯金属和合金比较 一般纯金属有较好的塑性 单相合金同多相合金材料比较 一般是单相合金材料的塑性好 些 各相的 性质不同 变形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存在第二相的材料 第二相质点的性质 数量 大小 形态和分布对材料的 塑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晶粒细小均匀的组织比晶粒粗大不均匀的组织塑性好 特别是冷变形时这种 影响的差别更显著 变形组织比铸态组织塑性好 2 成分对塑性的影响 a 低熔点 S 化物及其共晶通常分布于晶界上 在 900 左右变形过程中产 生热脆 红脆 b 钢中含 0 15 0 30 的铜时 热加工过程中钢的表面会产生龟裂 称为 铜脆 c 钢中含 P 量不大时 在热加工范围内对塑性影响不大 在冷状态下时 磷使钢的强度增高 塑性降低 产生冷脆现象 P 含量超过 0 1 时 冷脆现象 很明显 磷还引起高温回火脆性 d Pb Sn As Sb Bi 它们都是低熔点元素 俗称 五害 对塑性影响 很坏 它们在钢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剩余量分布于晶界 它们在加热时熔化而使 钢材塑性破坏 e 氢对钢热加工时的塑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为加热到 1000 左右时 过 饱和的氢易于从钢中析出 但含氢量较高的钢 热加工后快速冷却时会产生白点 冷加工时会产生氢脆现象 f 低碳钢中固溶的 N 和 C 量增大时 形变时效现象显著 在 300 左右加 工时会出现蓝脆现象 3 外部变形条件的影响 a 变形温度对塑性的影响 一般规律是温度升高 塑性改善 原因 温度升高 热激活作用增强 位 错的活动性能提高 温度升高可能出现新的滑移系统 可能使扩散塑性变形机理同时起作用 使 塑性变形容易进行 温度升高有利于回复和再结晶软化过程的发展 可使变形过 程造成的破坏和缺陷修复 从而提高了塑性 b 应变速率对塑性的影响 应变速率对塑性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应变速率效应 应变速率增加 位错运动没有足够的时间 不利于异号位错 的合并 重排 不利于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的进行 不利于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内裂 修复 加工硬化加剧 温度效应 应变速率增加 变形热来不及散发 提高了变形温度 促进变形 过程中产生的排列混乱的位错重新排列为某些低能组态 利于异号位错合并 位 错密度可降低一些 温度提高促进回复和再结晶 促进裂纹修复 促使扩散塑性 变形机理发生作用 分析应变速率对塑性的影响时 不能脱离温度的影响区 c 应力状态对塑性的影响 从提高塑性的角度来看 各种应力状态中三向压应力最好 两压一拉次之 两拉一压更次之 三向拉应力对塑性潜能的发挥最不利 d 不均匀变形对塑性的影响 变形不均匀而出现的应力叫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的出现影响了变形体的应力 分布 e 其他因素对塑性的影响 变形状态 尺寸因素 周围介质等都对塑性有影响 第七章第七章 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变化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变化 练习与思考题练习与思考题 1 冷变形使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有何意义 1 冷变形使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如下变化 1 单晶体塑性变形 时 随着变形量增加 位错密度增加 从而引起加工硬 化 2 多晶体塑性变形时 随着变形量增加 与单晶体变形一样 位错密度增 加 但多晶体各晶粒即相互阻碍又相互促进 变形量到一定程度出现位错胞状结 构 3 冷塑性变形后自由能高 4 晶粒外形 夹杂物和第二相的分布发生变化 5 性能上具有方向性 带状组织和纤维组织 6 形成形变织构 7 晶体可能被破坏 可能产生微裂纹 甚至宏观裂纹等 变形是不均匀的 存在残余内应力 2 冷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变化体现在 1 强度指标增加 塑性指标降低 韧性也降低了 产生力学性能的方向性 2 物理性能变化 由于在晶间和晶内产生微观裂纹和空隙以及点阵缺陷 因而密度降低 导热 导电 导磁性能降低 3 化学性能变化 化学稳定性降低 耐腐蚀性能降低 溶解性增加 3 生产上经常利用冷加工提高材料的强度 通过加工硬化 或称形变强 化 来强化金属 冷加工是通过塑性变形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回复退火处理可能使冷变形后的金属组织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有何实际意 义 回复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与形变后的组织以及回复的温度和时间有关 1 回复温度较低时 由于塑性变形所产生的过量空位就会消失 2 回复温度稍高一些时 同一个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 会在塞积位错群 的长程应力场作用下 汇聚而合并消失 降低位错密度 3 回复温度较高时 不但同一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可以汇聚抵消 而且 不同滑移面上的位错也易于攀移和交滑移 从而互相抵消或重新排列成一种能量 较低的结构 回复退火在生产中主要作用 1 去内应力退火 使冷加工的金属件 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 降低其内应力 以避免变形和开裂 改善工件的耐蚀性 2 预先形变热处理工艺中 低温冷变形后进行的中间回火 也是一种回 复性质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比较稳定的位错 亚晶组织 在进行快速淬 火加热和最后的回火处理后 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形变强化的效果 3 如何控制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和均匀性 决定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预先变形量 退火温度 其次是 原始晶粒度 杂质及退火时间等 当变形量很小时 晶格畸变能低 形核率低 甚至不形核 而且没有足够的 动力推动再结晶过程的进行 不发生再结晶 只是晶粒长大 出现粗晶组织 为 了细化晶粒 条件允许时 应尽量采用大变形量 避免在临界变形程度加工 提高退火温度 不仅使再结晶晶粒度增大 而且还会影响到临界变形程度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 其临界变形程度变小 且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 原始晶粒的大小及夹杂对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影响 在同样变形程度和温 度下 原始晶粒越细 再结晶后的晶粒也越细 杂质妨碍再结晶晶粒长大 对组 织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