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出示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七、总结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八、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三、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四、继续观察插图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2、观察第3页的图。(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三、总结与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三、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2暖流教材分析:这篇记叙文讲述了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与他们亲切交谈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江主席却不是很熟悉,给学生补充一定的知识。让学生读出对话时的语气,体会江主席对大家的关心。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4.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准备:录音机、挂图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再读生字词。2讨论识记方法。3描红、临写。五、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2.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拼音,写词语。和蔼抑扬顿挫沉浸阅览致意视察.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二、学习第二段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3结合课文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2)分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三、学习第三段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四、朗读全文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朗读。五、作业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板书:2暖流 兴奋 喜悦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材分析: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5-9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作用。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作用。2、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检查读书情况。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四、围绕“行”字理思路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五、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2、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三、学习5、6自然段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这两段话: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再读读。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课件:展现海棠树图。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四、学习第7自然段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板书: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1、出示第8自然段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六、拓展,运用语言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七、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4. 早教材简析: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文章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全文既没有慷慨激昂的文字,也不见感人肺腑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溢着古朴与凝重。三味书屋古色古香,所有陈设摆放有序;蜡梅花的清香、颜色、形状惹人喜爱,令人赏心悦目;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力透纸背,不绝于目,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以及鲁迅一生的人格品质相得益彰。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使得叙述、描写、说理巧妙地融为一体。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3、齐读课题。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酿”读“nin”,不读“lin” “蔬”读“sh”,不读“s”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 屋 蔬 朴 寿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评读醉“清香”(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2)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读后评价。(4)赛读。2、导说游“书屋”(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3、设境赏“梅花”(生读书后)(1)你感受到什么?(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3)生练读后,指读。(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4、品析悟“来历”。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1)你读懂了什么?(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1)自读感悟。(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5古诗两首预习提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义。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教学目标1、能理解作者描绘的意境。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古诗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题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 指导读古诗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先分组再全班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 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齐读。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5体会写法。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第二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5.解释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的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读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三、再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阴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走:跑。 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明说诗意。D.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 、寻”这叫动态描写。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四、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五、画一画,深化理解。我们学了这首古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 景 美丽 静态 人 可爱 动态习作1课题:写一种自然现象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重点难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大自然赋于我们很多神奇与美妙,我们被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落日美景所惊讶,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天上的云又是怎样的壮观与美丽。2、板书:二八月看巧云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2、小结: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名称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第二课时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二、交流、评议习作。 、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抓住景物特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方面进行评议。 、修改习作草稿。、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再次进行修改。学生作文,教师指导三、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四、习作讲评。1、评改重点: 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是否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2、评改步骤:挑选初稿中能按照顺序细致描写的片断,让小作者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挑选初稿中景物形状、色彩写得不具体,未能抓住景物特点的片断,集体讨论修改。同桌根据评改重点互相评改。2、佳作欣赏五、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改习作。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抓住景物特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方面进行评议。)修改习作草稿。3)再次进行修改。练习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员叉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京窗帘布料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社保公积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丰区农村高中学校教师区内选调工作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式烹调师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安全生产月”知识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试卷以及答案
-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选择试题(附答案)
- 知识产权贯标体管理体系整体文件一二三级文件 手册程序制度文件
- 飞书项目管理
- 2024年医院医疗纠纷预防与法律法规培训解析
- 《中医饮食护理》课件
- 《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银行运营管理新员工培训
- 月嫂培训高级班
- 农村个人土地承包合同模板
- PowerSurfacing-威力曲面-中文教程
-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数学试卷2
- 园林绿化工(技师) 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