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doc_第1页
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doc_第2页
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doc_第3页
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doc_第4页
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弱势老师如何造就强势学生今天的课堂需要教师倾听、顿感【摘要】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师的角色,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的客体。教师作为普通的个体,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应为学生渴望的老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有效领路人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他们感悟到探索的快慰、求真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做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关键词】顿感力 敏感力 倾听 课堂丰收随着强调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模仿与继承、不思考不创新的层面上,教育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创新的潜能。现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师的角色,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的客体。教师作为普通的个体,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应为学生渴望的老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有效领路人和合作者,这样才能他们感悟到探索的快慰、求真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独立探究后再议论一番,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一、做一个有“顿感力”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敏感力。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把什么问题都自己解决清楚了,那么学生一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了,因为老师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我认为在课堂做一个有顿感力的老师,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敏感力,激发学生把自己原生态的语言不断的完善不断提升,从而变成抽象的数学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反之,则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所以培养教师的顿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也不失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可行策略。【案例】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重复一节观摩课教学中是这样的:徐老师放下放不下的,给孩子思维碰撞的时间与机会:重复一课,从始至终使学生都在讲故事、做游戏中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老师在一节课中制造了6次认知冲突,巧妙引导,使学生会探究,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是一节充满活力的探究的课堂,是一节鼓舞人心的课堂。如:课开始的故事理发师的困惑,说的是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了头一看很纳闷?(后面画了三个问号)“理发师为什么困惑?”在三个问号的后面留一空白,先让学生猜猜理发师的困惑是什么?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中,并提出“为什么会只有三个人?”怎么表示?伸出手指分别表示爸爸和儿子,“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用手指表示的方法使学生简单的明白了。奥!原来是这么回事。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再如!抢椅子和套圈两个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的,教师不断地设置疑问,突破教学难点。老师现场找来两把椅子,请了两个学生,提出问题:“两把椅子两个人能玩这个游戏吗?怎样才能玩?”学生回答:“减少一把椅子或增加一个人。”“好吧,再选一个人!”此时很多学生想参加,徐老师从想参加游戏的学生中选了4名学生,“唉呀,这么多同学想玩,老师一激动,人选多了。这可怎么办?”最后在同学们的一致建议下,选出来的四个同学用“剪子石头布”的方式决出一名学生去参加抢椅子游戏。听课时,我感觉有些奇怪,像徐老师这样的名师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啊?再选一个同学正好的事,为何一下选了四个,还得再用“剪子石头布”决出一名同学参加游戏?多浪费时间。后来我才明白,这也是徐老师高明的地方,明明是他设的一个小陷阱,但他自己“装”的跟真的一样,别说学生会被他“骗”了,就连我一个当了十几年教师的人都被他“骗”了,以至于我一门心思全神贯注于他的游戏,连听课录都没记。游戏终于顺利开始了,三个学生抢两把椅子。学生的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了,气氛非常活跃。但当时我又有点迷糊了,热闹是很热闹但这个游戏和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呢?再着往下听,才知道这个“剪子石头布”和抢椅子游戏都是精心设计很有目的的,因为真正的问题就在下一个环节。游戏结束后,紧接着老师出示两个“呼拉圈”,请参加“剪子石头布”的同学站进一个圈里,请参加三人抢椅子游戏的同学站进另一个呼拉圈里。看到这儿我才真正明白徐老师游戏的目的。当参加抢椅子的同学套在一个圈,参加剪子游戏的同学套在一个圈中,这时有一个同学既玩过“剪子石头布”的游戏,又玩了抢椅子的游戏,自然的引出重复的一个同学。这样把生活和数学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地向学生介绍知识,通过两个呼拉圈把重复集合里的多种情况全都展示出来,直观形象,学生学得轻松自在!使原本复杂、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直观化,这时你能体会到数学是工具,数学是文化,数学是思想!这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环节深深地吸引我,更不用说亲临其境的学生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都没有一丝倦怠,都产生一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徐老师的 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特别是他的那一句:“我不懂”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敏感起来。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人,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叙说,同样,学生也需要我们去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毕竟,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心里有了学生,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上数的大小比较时候是这样做的,他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聆听学生的发言,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善于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发现学生错误中蕴藏的智慧。在整堂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黄老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黄老师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访一下”,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并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黄老师课后说:“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探究的愿望,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如果说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说学生讨论的气氛比较热烈,是因为教师在努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认真倾听,不断引向深入;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能有一种愉快的情绪状态,是因为教师在努力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能与同学、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如果.”黄老师还特别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出来。三、做一个有着“青春”教学魅力的数学教师,让课堂展现丰收。曾经有幸聆听了著名教师曾英格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他的课听起来是那么自然舒服、如沐春风。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而且不露痕迹,如行云流水。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共性的规律,感悟着成功与失败的思考。身临其境地观摩,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充分的感觉到了一个年轻的数学教师的青春教学魅力。下面就结合同行的观点谈一谈笔者的几点体会:1、时尚与知性能让课堂充满青春的气息。在数学课堂上她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演绎出来的是一股股清新可感的青春气息。有着时代感的幽默风趣,贴近学生的语言特征,构成了一个个师生融洽、笑语不断的自然生动的青春场景。当话筒那尖厉刺耳的电流声充斥着我们的耳膜时,也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候,一句风趣的调侃“是不是这个部位特别敏感”如春风化雨,让笑声缓解了尴尬的气氛。一句“别想我轻易放过你们”让我在哑然失笑之时,也感受到了青春的热情,青春的锐气,青春的生机。而始终微笑着的曾老师,如天使般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在座的人,而不仅仅是学生。2、智慧与灵动让课堂展现收获。曾老师在课堂上敏锐快捷,灵活跳跃,伴着课时的推进,问题的转换,她不断挑战着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挑战着学生的认知极限和价值边际,精彩之时甚至进入一种张力十足的思维交锋,精神对峙状态。一题多变,这样的精练题型,不断的挑战着学生,锻炼着学生的意志,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而教师不给学生以有意暗示,让学生的独立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再由此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挑战也是无需质疑的。这节课,教师智慧和学生智慧的交锋、碰撞、融合与升华,使教师和学生彼此独立而又追求和谐的教学境界得到了展现,使教师的魅力得到了彰显。“真是个才女”的学生感言,应该是对教师魅力的最高嘉奖。3、热情与理性让课堂变得丰实。课堂就像是老师和学生约会的地方,课堂呈现着温馨和快乐。没有权威与服从,没有长师和晚生,没有给与于接受,而是娓娓的道来,愉快的交流,自由的探讨。教师把时间和空间充分的交给了学生,她在努力把课堂这块土地变成收获知识,收获快乐的天堂。这是真正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 而约会是精彩的,全在于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在于她的精炼的选材。曾老师能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有梯度的,“问题探究推理总结应用消化应用提高”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得到了能力。可见,教师在努力用热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寻。让他们活动,给他们纠正错误,为他们喝彩,给他们鼓励。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对接,无不传递着她和学生心灵的交流。综上所述我想说:在学习的过程,我们应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