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20题DOC.doc_第1页
古典诗词鉴赏20题DOC.doc_第2页
古典诗词鉴赏20题DOC.doc_第3页
古典诗词鉴赏20题DOC.doc_第4页
古典诗词鉴赏20题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古 典 诗 词 鉴 赏 20 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1、简答:首句“龙盘虎踞”原是描述石头城地势险要雄伟的比喻,此处用来表现什么? 答:_2、简答:次句写秦朝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形成了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其中“势入浮云”有何意义? 答:_3、填空:后两句的诗意从一个_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溃。 4、简答: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结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未句哪一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答: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_三、读晏殊浣溪沙,回答12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_以及_,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_和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了_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_四、读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完成13题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前两句照应题目,暗含有“不遇”的意思。请对此加以解释。_2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3这首精炼含蓄的小诗中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受。作者对袁拾遗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呢?五、读登崖州城作(李德裕),回答问题。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任宰相六年颇有建树,后为政敌陷害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唐语林记载:“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王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向悲哽。”1第一句“望帝京”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_2第二句中“犹”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3三四句描写青山环绕,表达是什么心情? _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山中留客唐高适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淡谈你对首句的理解。_2谈谈三、四句作者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_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一二句是实写,其描写的内容是:_2三四句将“梅花落”(曲子名)拆用,构成了一种虚景,仿佛: _3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_之情,不过这种情绪并不像一般同类题材的诗那样_。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首句描绘的景象是_2第一句“问”的妙处是_3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暄妍:美丽。暄,温暖,这里指梅花昂然盛开给寒冬带来暖意。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金樽:贵重的酒杯。1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_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_十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 _2雍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_3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做具体说明 _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寻隐者不遇宋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注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芝:灵芝。1隐者新居之地有何特点?_2诗中“风”“松”“云”的描写有何作用?_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社 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1首句“稻粱肥”是指_2次句“豚栅鸡栖”指_,联系第一句描写,表现了江南农村_的景象。“半掩扉”告诉读者_。3“家家”是_手法,说明_。“醉人“这个细节可使人想到_。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别 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1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_2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十四、阅读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回答问题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词刻画了三个人生阶段的三个听雨的画面,不同的意境表达了不同的心境,请你说说这三种心境。 十五、阅读晏几道的菩萨蛮,回答问题。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答: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十六、阅读唐代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任宰相六年颇有建树,后为政敌陷害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唐语林记载:“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王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向悲哽。”1、第一句“望帝京”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2第二句中“犹”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三四句描写青山环绕,表达的是什么心情? 十七、阅读冯延巳谒金门,回答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注释:(1)挼:ru,轻轻搓揉。 (2)斗鸭:栏杆名。 (3)搔头:簪一类的首饰。1简析“吹皱”这一词语的表达之妙。答: 2简述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情感。答: 十八.阅读王昌龄闺怨,回答问题。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十九、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回答问题。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二十、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1、秦始皇墓的帝王气象。2、语意双关,既描写秦皇陵高耸入云的气势,又暗示其生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势。3、“崩”。4、秦始皇实行暴政,鱼肉百姓,劳民伤财,诗人借抨击昏庸残暴的统治者,呼唤廉明的政治。“唯”字。二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三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情景交融。2、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好在其容量大,概括力强。自然界中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花落去”可以是逝去的青春、失却的童心,也可以是一种大势已去,一种无法逆转的命运。在人们不能掌握命运的时代,不如意之事太多。故这句能激发人们对自己经历进行丰富的联想,慨叹人生之无常、生命之短促。“似”虽着眼燕子,实为写人之感伤,易产生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触。全诗感情基调:惆怅。四1、从“访才子”而“才子”已经作“流人”,可见,两个人没有相遇。2、对比、江岭梅早,而北地春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3、(态度有仰慕:把袁称为才子,并且一到洛阳即去拜访,可见仰慕很深。为朋友的遭遇不平、叹惋。从“才子”和“作流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对朋友的关注和挂念。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南方梅花开早,但是不如北方的春迟。) 五1、流露出对社稷安慰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君过、政坛的依恋。2、言外之意是这里距离京城遥远,连鸟都要飞半年,人需要走多久啊?更何况,我既没有鸟的翅膀,更没有鸟的自由啊。3、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所处的地方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思归而不得的忧伤。六1、从整体入手,正面描写山景,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2、诗人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七1、诗人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2、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多么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3、思乡,低沉。八1、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2、一个“问”字,诗人也身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出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3、深深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九1、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优雅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跟,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销魂。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十1、表现百姓生活的痛苦,表达诗人深切的同情。2、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老农望云的形象,以“鹤立”的姿态表现其焦灼的心情,再以背景“麦场”对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做出形象的暗示。作品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对农家命运的关注和同情。3、“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一叶舟”和“风波里”的巨大反差,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之心。十一、1、隐者居住在香风不动、松花自落、白云缭绕的环境中,非常清静、幽寂,恍如仙境。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外,还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传达出诗人对其仰慕与寻而不遇的怅惘之情。十二、1、田里庄稼长得好,丰收在望。2、猪满圈,鸡栖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3、夸张;这种情形不是一家两家;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十三、1、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烂、柳丝轻命明的节候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2、“且”为“姑且”,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透露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实际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否则,怎么会“莫叫弦管作离声”呢?十四、少年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春风得意的欢乐情怀;壮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晚年僧庐冷寂,鬓发斑白,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十五、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并借这两者写弹筝女的痛苦的心情。2、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阕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哀筝声声,令人联想起绿波荡漾的湘水流淌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