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_第1页
23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_第2页
23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_第3页
23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_第4页
23 等效变换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3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改变结构图的形式 便于分析某些环节在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 改变结构图的形式 便于求出任一对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 等效变换的目的 等效变换原则 变换前后有关部分的输入量 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传递函数 保持不变 三种基本连接形式 信号引出点和 或综合点的移动 两种等效变换方式 环节的合并 串联 并联 反馈 2 一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法则 图2 35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1 串联连接 环节的合并 特点 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结论 环节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连接传递函数的乘积 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 D s G1 s R s C s G2 s D s C s G2 s G1 s R s 3 图2 36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 并联连接 特点 各环节的输入信号是相同的 均为R s 输出C s 为各环节的输出之和 n为相并联的环节数 包括 的情况 C1 s G1 s R s C2 s G2 s R s 结论 环节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4 3 反馈连接 图2 37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 特点 输入信号R s 有与反馈信号B s 在综合点代数相加 所得信号作为前向通道G s 方框的输入信号 C s G s R s H s C s 结论 对应正反馈 对应负反馈 5 符号的移动 单位反馈 图2 38单位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 6 1 综合点 相加点 比较点 汇交点 和 或引出点 分支点 分叉点 的移动 1 综合点前移 C s R s G s X s R s X s G s G s 综合点从方框的输出端移到输入端 2 综合点后移 C s R s X s G s R s G s X s G s 综合点从方框的输入端移到输出端 7 3 引出点前移 引出点从方框的输出端移到输入端 4 引出点后移 引出点从方框的输入端移到输出端 8 6 相邻引出点位置的交换 5 相邻综合点位置的交换与合并 C s R1 s R2 s R3 s 9 二 结构图等效变换举例 例试化简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求出传递函数 s C s R s 10 11 例试化简如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求出传递函数 s C s R s 12 13 14 15 16 简化系统结构图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一个输入量与一个输出量 对于多个输入量或输出量 保留其中一个 2 移动引出点和 或综合点以便消除交叉连接 3 多回路无交叉连接时 应从内回路开始 从里向外进行变换 在移动引出点和 或综合点时 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 变换前后有关回路中各方框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 2 变换前后有关前向通道中各方框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