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须知结构构造精化.doc_第1页
建筑师须知结构构造精化.doc_第2页
建筑师须知结构构造精化.doc_第3页
建筑师须知结构构造精化.doc_第4页
建筑师须知结构构造精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构造要求板:1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2板中受力钢筋间距板厚h150mm不宜大于200mm板厚h150mm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3.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4现浇板的受力筋与梁平行时:配置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间距200mm直径8mm截面面积1/3梁边算起伸入板内1/4L5现浇楼板周边与梁或墙体整体浇注时:配置垂直板边的构造钢筋间距200mm直径8mm截面面积1/3梁或墙边算起伸入板内单向板1/5L双向板1/4L(短跨长度)6嵌固在砌体墙体内的现浇楼板:配置垂直板边的构造钢筋间距200mm直径8mm截面面积1/3墙边算起伸入板内1/7L(短跨长度)板角部分1/4L(短跨长度)7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15(受力钢筋)且0.15(板面积)间距250mm(集中荷载较大时200mm)直径6mm8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 在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配筋率0.1%9现浇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度150mm箍筋分布长度1.5h(板厚)间距1/3h直径6mm弯起钢筋角度30到45度,倾斜段应与冲切锥面现浇,交点在1/32/3h之间直径12mm每一方向3根10卧置在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厚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米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直径12mm间距200mm梁构造要求梁:1一般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直径梁高300mm时,10mm梁高300mm时,8mm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间距1.5d且30mm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间距1d且25mm伸入支座内纵向受力钢筋根数梁宽100mm时,2根梁宽0.7fbh时带肋L12d光面L15d2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独立梁,在锚固长度内应配置不少于2个箍筋箍筋直径0.25d(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箍筋间距10d(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 注:机械锚固时5d3.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当必须截断时:V0.7fbh不需要该钢筋截面以外20d且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外1.2LV0.7fbhh且20d且1.2Lh仍在负弯矩受拉内1.3h且20d且1.2L1.7h4.悬臂梁:应有2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12d5.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200mm且梁截面短边,沿梁截面周边均匀布置6当梁端实际收到约束但仍按简支梁计算时,在支座上方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截面面积1/4跨中受力钢筋面积且2根伸出长度0.2L7混凝土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到60度弯终点有一定锚固长度受拉区20d受压区10d弯起点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外1/2h8.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h150mm可不设150h300mm端部各1/4跨度内设置150h300mm沿全长设9梁中箍筋间距:见P169页10纵向受压钢筋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0.25d(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为:一般15d(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且400mm一层内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18mm10d梁宽400mm且多于3根应设置复合箍筋梁宽400mm但多于4根10h800mm的梁箍筋直径8mm h800mm的梁箍筋直径6mm11受扭构件的箍筋末端应做135度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10d12梁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的集中荷载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箍筋或吊筋),箍筋s=2h1+3b13.梁的架立筋直径:跨度4米,8mm;4跨度6米,12mm;14.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时,两侧设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小于0.1%bhw,间距200mm柱构造柱: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12mm,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偏心受压柱截面高度600mm,侧面设置1016mm构造筋中距300mm,净间距50mm2一般柱中箍筋直径1/4d且6mm(d为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间距400mm及构件短边尺寸,且15d(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封闭式,圆柱箍筋末端做135度弯钩,平直段5d柱截面短边尺寸400mm,且各边纵筋3根设置复合箍筋柱截面短边尺寸400mm,但各边纵筋4根3受力筋配筋率3%时的柱中箍筋直径8mm(d为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间距200mm且10d(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焊成封闭式,或末端做135度弯钩,平直段10d4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间距80mm及1/5d且40mm5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120mm,腹板厚度100mm 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配置23根直径8mm的加强钢筋墙:1一般规定构件截面长边大于短边4倍时,宜按墙要求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40mm剪力墙结构,厚度还1/25楼层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厚度还1/20楼层高度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0.2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直径8mm间距300mm厚度160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设拉筋连系,直径6mm间距600mm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搭接长度1.2L同排水平搭接接头间距500mm上下相邻搭接接头间距竖向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洞口连梁应沿全长(及锚固长度内)配置箍筋直径6mm间距150mm2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2根12mm,面积不小于截断钢筋面积的一半3剪力墙墙肢两端应配置竖向受力钢筋:4根12mm或2根16mm沿竖向方向直径6mm间距250mm拉筋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伸至墙端,向内水平弯折10d 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向两侧水平弯折15d5.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I、II、III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6预制构件的吊环采用I级钢,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埋入混凝土深度3d,并应焊接在钢筋骨架上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分为两类:1绑扎搭接2机械连接或焊接总原则:1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宜少设接头2木行架和拱的拉杆(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3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及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4搭接长度范围内配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两个箍筋5纵向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00mm6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不宜采用焊接接头7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屋面梁及屋架下弦的纵向受拉钢筋必须采用焊接接头时:1.必须采用闪光接触对焊 2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 3焊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45d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不宜大于25柱:不宜大于50却有必要增大时:梁不应大于50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受压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不应大于50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焊接连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受压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装配式连接的受拉受压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承受均布荷载的屋面板、楼板等简支受弯构件,当受拉钢筋少于3根时可在跨度两端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一个焊接接头钢筋锚固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混凝土强度强度提高而提高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太薄、太小,强度降低钢筋表面形状变形钢筋大于光面钢筋横向钢筋配制箍筋提高粘结强度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L=a*Fy/Ft*dL 锚固长度Fy 钢筋抗拉强度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高于C40时,按40取值d 钢筋直径a 外形系数光面:0.16 带肋:0.14进行修正1 HRB335、HRB400、RRB400钢筋直径大于25mm乘以修正系数1.1钢筋上涂环氧树脂乘以修正系数1.25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3倍且有箍筋乘以修正系数0.82 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乘以修正系数1.13 当纵向受拉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其锚固长度可乘以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不得修正。4 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钢筋施工工艺时,先张法钢筋锚固从构件末端0.25L处开始计算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计算的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利用钢筋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计算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HRB335、HRB400、RRB40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计算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采用机械锚固长度时的箍筋锚固长度范围内不应少于3个直径不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当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箍筋承受重复荷载的预制构件:应将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末端焊接在钢板或角钢上钢板或角钢厚度不宜小于10mm混凝土裂缝构造裂缝的产生荷载效应(弯矩、剪力、扭矩、拉力)宽度与穿越裂缝的钢筋应力近乎成正比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温度变化,约束变形越大、宽度越大钢筋锈蚀(保护层混凝土碳化、掺氯盐多)引起沿钢筋纵向长度的纵向裂缝避免裂缝产生合理设置温度缝避免或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设置沉降缝、选择刚度大的基础防止和减少沉降裂缝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布置构造钢筋(梁:腰筋、板墙:分布筋)避免收缩裂缝影响裂缝因素钢筋应力增大钢筋用量增大构件截面尺寸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变形钢筋钢筋的有效约束区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能的条件下采用较小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斜裂缝控制每一条斜裂缝至少有一根箍筋通过“细而密原则”满足最大间距Smax剪力较大时至少有两根箍筋通过节点边缘垂直裂缝控制满足受拉纵筋的水平锚固长度水平段长度大于0.45L桩基础:1 按桩的形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2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米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米。3 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4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不宜小于0.5米。5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6 打入式预制桩的主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0.6%,灌注桩0.2%0.65%。7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I级)的30倍和(II、III级)的35倍。8 以下建筑桩基要进行沉降验算: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2 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3 摩擦型桩基9桩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75mm)。 楼面均布活荷载:最普通取值:2.0KN/m2 用于住宅、宿舍、旅馆、幼儿园、医院病房、医院门诊、办公、教室、会议室、阅览室。坐着人较多取值:2.5KN/m2 用于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坐着人很多取值:3.0KN/m2 用于礼堂、剧院、影院。站着走动人很多取值:3.5KN/m2 用于商店、展览厅、车站、港口、机场。站着跑动人很多取值:4.0KN/m2 用于健身房、演出舞台、舞厅。存放物品的取值:5.0KN/m2 用于书库、档案室、储藏室。(密集书库12.0KN/m2)机房取值:7.0KN/m2 厨房:一般2.0KN/m2 餐厅的厨房4.0KN/m2 浴室、厕所:一般2.0KN/m2 其它2.5KN/m2 阳台:一般2.5KN/m2 密集时3.5KN/m2 走廊、门厅、楼梯:1、住宅、宿舍、旅馆、幼儿园、医院病房:2.0KN/m2 2、医院门诊、办公、教师、餐厅:2.5KN/m2 3、消防疏散梯、其他民用建筑:3.5KN/m2汽车库:1、单向板:客车4.0KN/m2 消防车:35.0KN/m2 2、双向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