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4页
第四单元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一、字词听写题:狗血喷头 不省( )人事 果不其然 无精打ci( )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不得而知 纹丝不动 大惊小怪 气喘xx( ) jnjn( )有味 扣人心xin( ) xx( )如生 面面相q( ) 死心塌地 万gun( )家 唠( )叨 ( ) 附h( ) 恐吓( ) 坎( )肩 xin( )兵 阔chu ( ) 蘸( )水 chn( )水 打折( ) xing( )公 行( )事 长( )亲 作y( ) 腆( )着 带挈( )避hu 绾( )发 商zhu ( 心qio( ) 桑z ( ) 星xi( ) 少qng ( ) 后襟( )轩( )敞 zun( )紧 犬fi( ) 呓( )语 齁( )声 摇y ( ) 逮( )住 旗zh ( ) 惹( )怒 ku( )梧 p( )子 轻mi ( ) 契q诃( )夫 啐( ) 板l ( ) 乞( )丐gi din( )记 崽( )子 俯kn ( )一hng ( ) 灯盏( ) bn ( )斓 提辖( ) 聒( )噪 酒肆( ) 臊so子 馄hn饨tun chu ch ( ) 争奇斗yn( ) 消qin( ) tu( )唐 nu( )动二、常识:1、(1)孔乙己选自 ,是( )在“ ”前夕继 后写的第( )篇白话小说。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 ),“而穿长衫“说明他( ),“惟一说明他( )。(2)第九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其效果是( )。(4)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5)”君子固穷“出自 ,意思是( ),固,意思是( ).(6)j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大约“:( ),”的确“可以这样理解( )。鲁迅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实则另有深意,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2、(1)范进中举节选自 ,是( )体( )篇( )小说。(2)科举制度,每( )年举行一次全省考试,叫“ “,由( )应试,一般在( )季举行,俗称”秋闱“。(3)作家描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情景,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点。而他笔下的文曲星则丑态百出,滑稽可笑,表明了作者对范进( )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 )。(4)书中重要人物胡屠户的性格特点是( )。3、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但造成二人不同境况的根本原因都是( )。由于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咸亨酒店的人对孔乙己是(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 );众邻居对中举后的范进是( ),反映了( )。4(1)变色龙作者是( )国作家( ),其代表作品有( )。题目“变色龙“比喻( )。主人公是( ),俄语意思是( ),用它作姓,有( )意味。(2)本文选取了极平常的( )事件,却表现了( )这样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3)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围绕( )这样一个问题,主人公变化了( )次,让他善变的奴才相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这是一个( )的沙皇走狗。(4)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如( )和( )。军大衣的脱和穿作用是( );而手指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 )卑劣品质。5、窗的作者是( )( )。小说中两个人物( )鲜明:在对比中人物心灵美与( ),善与( ),表现得尤为突出。结尾一节( )这一句让人回味无穷。题目“窗“寓意深刻:不仅( ),也让人( )。6、(1)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 )、( )和( )是其三要素。环境又分( )和( )。情节一般分为( )、( )、( )和( )。三、默写1、( ),到乡翻似烂柯人2、( )二十三年弃置身3、相见时难别亦难,( )4、( ),病树前头万木春5、春蚕到死丝方尽,( )6、今日听君歌一曲,( )7、( )夜吟应觉月光寒8、( ),青鸟殷勤为探看9、 上述八组诗中,你最欣赏( )理由( )。 10、诗家清景在新春 ,( )11、( )且教桃李闹春风12、( ),小蕾深藏数点红,( )13、( )出门俱是看花人14、( )万里念将归15、( )好去到人间16、况属高风晚,( )17、( )深宫尽日闲18、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叶的名句?(1)( )(2)( )。四、(1)根据以下情境,以“歌声“为重点,扩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情境:考试前夕 我 歌声(2)、以“起跑线“为重点,扩写一段话情境:人生某阶段任选一题完成:_。 五、测试:(一)1.常用成语填字。(10分)( )手旁观 不知所( ) 义愤填( ) 精兵( )政 安之若( )( )人听闻 不言而( ) 摇摇欲( ) 心急如( ) ( )灾乐祸2.下列句子 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B秋风中,满池残荷亭亭玉立,欢笑着,嬉闹着。C课堂上,小雨信口开河的话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D绿灯终于亮了,他目中无人地跨过马路。3.阅读下面的句子,推断含“水”的黑体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搜狐高层透露,此次世界杯只增收了200万美元,这与此前公布的5000万元人民币相比,竟“缩水”了68。(“新浪网每日经济新闻”2006年7月31日)该书可圈可点处在于:并非拼凑灌水之作,而是积数十年研究的成果(光明日报2006年7月26日)缩水: 灌水: 4.修改病句,每句只在原句上改动一处。(2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也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5.将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在横线上只写序号)(4分)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 ;你高傲时, ;你莽撞时, ;你跌倒时, 。它呼唤你稳重 它呼唤你谦虚 它呼唤你挺立 它呼唤你清醒 6.读下面一则对话,简答问题。(4分)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孩子抱住妈妈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三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儿子们异口同声地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啦!”妈妈话中的意思是: 孩子们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14 7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通过探究获得的结论。(3分)材料一: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2个字。林肯在葛提斯堡的著名演说,上下台前后不到3分钟。材料二: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作报告。主持人介绍:请著名理论家、宣传家、曾多次见到列宁的瞿先生作“关于如何做好北伐战争宣传报道工作”的讲话。与会者认为机会难得,纷纷做好记录准备。不料瞿秋白登上讲坛,开口干脆利落:“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材料三: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和年轻的蒙代尔竞选总统。里根发表竞选演讲后,一名支持蒙代尔的记者向他发问:“您不认为在这次选举中,年龄会成为问题吗?”里根微微一笑,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阅历不深这一弱点。” 上述三则材料表明,成功的演讲往往具备以下三点: 8根据课文填空(5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 , , 。”张思德同志是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二)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的方格内。(4分)人生始于无xi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s,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zhu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及至成年,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chn美之佳酿。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C.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2分)A.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不,昨天他妈妈又给他送衣服和牛奶来了。B.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C.老师家的藏书真多啊,偌大一个书房放得满满的,真可谓汗牛充栋。D.犯罪分子常用一些不名一钱的废外币冒充美元骗取一些贪财的老奶奶的金首饰。4、2011年5月,某校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如果你有机会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5、笔吐莲花。(8分) (1)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交往不俗的句子是: , 。(2)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句子: , 。(3)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思乡与报国的矛盾的句子: , 。 (4)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的诗句是 , 。 6、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信誉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誉就是你结交朋友的桥梁, , 。8、名著赏读:(6分)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对于书中的一百零八将,你能记住哪些?请至少写出两个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各自的绰号,并回答,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答: (二)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本文围绕口技之“ ”来描述的。用四个“一”表现道具的 ,这样写是为了下文写口技表演的 (与前一横线所填词构成一对反义词)声响做铺垫。(3分) 14、文中出现了五个“坐”字,其中有两个是名词,现代汉语应写成“ ”,另三个则是 词。(4分) 15、“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此处描写说明( ) (4分) A众宾胆小,不敢出声。 B众宾为口技者技艺名望所折服,心向往之。 c众宾遵守公德,有教养,懂礼仪。 D众宾在耐心等待,不愿多说话。16、解释加线的词。(6分) (1)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 绝:1.以为妙绝 2.不能指其一端 2.群响毕绝 妙:1.众妙毕备 指:1.手有百指 2.以为妙绝 2.不能指其一端 作:1.有鼠作作索索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百千齐作 2.遂于外人间隔 是:1.当是时 坐:1.满坐寂然 2.问今是何时 2.众宾团坐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9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编选的笔记小说_。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会宾客大宴 会:_ 罔不因势象形 罔:_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郁孤台笑了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注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23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仰望郁孤台_ _ _24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_25说说第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_26阅读文中第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_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_ _27“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一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请按照例子)。(2分)【示例】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答案一:1.袖 措 膺 简 素 骇(耸) 喻 坠 焚 幸2.A 3.指数量减少;指不讲究实质内容。4.“也”改为“就”“齐家”与“治国”对调5.6.希望三个孩子乖巧、讲卫生; 还会有三个孩子到家里来7话语简洁,惜语如金;主题突出,要旨精明;幽默机智,言简意深(意对即可)8、略9。(1)A(2)祥子开始是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健壮的”能自食其力的人力车夫,后来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祥子生活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13、【答案】善 简单 复杂 14、【解析】掌握通假字【答案】座 动词 15、【答案】B 16、【答案】 (1)第一个是喂奶;第二个是名词,乳头 (2)隐约 (3)心情 9张潮 虞初新志 善 奇巧 10适逢,正赶上 无,没有 1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答案: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23. 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3分,1空1分)24. 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25. 第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2分。答出承上启下1分;答出“引出所望之景”,1分。意思对即可)26. (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疚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答出“唏嘘、长叹”的原因,1分;答出“一样”的原因即“南宋王朝苟且偷安”,1分:意思对即可)(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答出“记住辛弃疾或郁孤台”,或“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或“牢记历史”。意思对即可。)27. 本题系开放题,答山古建筑物名、古代名人、相关的名诗名句,表述连贯即可。(2分。)例: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醉翁亭,欧阳修为之写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四二、阅读(60分)(一)、(20分)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0“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一句中的“四书”是指 、 、 、 。(4分)11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 。(2分)12作者在概述了大学本身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请以作者所举王阳明“格物”这一事例说明这句话的含义。(3分) 13选文中作者着重强调“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作者这样强调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细读下列语句,注意加点词的作用。(2分)(1)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15作者为什么讲王阳明对着竹子苦想七天的故事?(2分) 16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2分) 17这四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3分) (二)、(20分)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qin sh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cu cn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jin o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sh f黑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18(1)给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分别是: _ _ (4分)(2)给加点字注音。(2分)镣( )铐 歧( )视19文段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 ;文段中加点的“骇人听闻”意思是 ,“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指 。(3分)20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1)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cu cn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jin o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这句话在句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21请你举一个你所听到的美国种族歧视的例子。(25字左右)(3分) 22品读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语言风格。(2分) (三)态度(20分)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颠;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的,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鹜,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着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 ; ,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后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23通读全文,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分哪几层来阐述论点的?(3分) 24从全文看,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5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什么?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2分)26仔细读第三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其论证方法及作用。(6分) 27文章语言精美,值得学习借鉴,请你仿照原文在第四段画线处续写两个句子。(4分)28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态度的看法。(3分) 三、作文(50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