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2014-201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2014-201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2014-201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含答案和解析_第4页
2014-201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_含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 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0 箐优网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36 分) 1、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是 3108m/s B、 光从空气折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焦点 D、不可见光也具有反射和折射现象 3、如图所示, MN 是凸透镜的主光轴, P、 Q、 S 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 P处,像成在 Q 处,把物放在 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 S 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 ) A、 P 的左边 B、 PQ 之间 C、 QS 之间 D、 S 的右边 4、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 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6、如图所示,有一个 圆柱体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固体熔化成液体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B、汽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发生 C、固体升华、液体蒸发要受温度条件限制 D、某种物质的温度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2010 箐优网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9、在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 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 A、加热中沸腾前 B、加热中沸腾时 C、还没有加热时 D、无法判断 10、( 2007河南)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1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98 的水 正在沸腾 B、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达到 1 C、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把酒精和水分开 D、冰不经过熔化就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12、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共 11 小题,满分 30 分) 1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 涛、鸟语、流水、琴声 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_ 而产生的 14、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_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_ 传播的, _ 的传声能力较强 15、无声手枪是在 _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 _ 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_ 减弱噪声 16、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 得人体内部 _ 的信息;可以清洗钟表等 _ ;可以除去人体内的 _ 17、如图所示,有两块平面镜,其夹角为 ,当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线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光线恰好按照原来的方向返回,则这两块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_ 18、小明同学暑假去旅游,在避暑山庄他看到 “烟雨楼 ”在水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_ 成像而形成的照相机 记录了这些美景但是当他从冲洗部取出照片时,发现照片如图所示,经过仔细辨别,他才确认出 _ 侧是真实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2010 箐优网 19、一条彩虹飞架蓝天,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彩虹的最上边是 _ 色虹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光的 _ 观察彩虹时,应 _ 填 “背 ”或 “面 “朝太阳 20、夏天,人感到闷热时,常常打开风扇,这时室内气温 _ ,但人感 到凉快,这是因为 _ 2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_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_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图照,如图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 _ 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 离大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它是 _ 形成的,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 _ 像过一会儿,小红再回到这里看这片树叶,发现露珠不见了,露珠不见的原因是 _ 23、水的 “自由 ”: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_ ,我正在 _ (填 “熔化 ”或 “凝固 ”)汽车发动机用我的循环制冷,冬 天用我取暖,纯净的我是 _ (填 “导体 ”或 “绝缘体 ”),杨柳在我身体里的倒影其实质是 _ (或 “正立 ”或 “倒立 ”) _ 填 “放大 ”、 “等大 ”或 “缩小 ”)的 _ 像(填 “虚 ”或 “实 ”)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34 分) 24、完成光路图:一束光线射到互成直角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2010 箐优网 25、如图所示, AB 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26、如图所示,已画出了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2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簌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28、阅读下列短文,要求从中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释: 小刚中午放学了,天气炎热,他从路边买了一支冰棍,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着 “白气 ”,吃了冰棍以后,凉快多了,回到家,打开风扇的高挡,更凉快了 ( 1) _ 解释: _ ( 2) _ 解释: _ 2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_ 加热时间( min) 0 2 4 6 8 温 度 计 示 数( ) 0 0 0 4 8 现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30、( 2008怀柔区)下表是小京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 /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 2min 时是 _ 态 ( 2)根据表中的 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_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3)根据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_ 3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的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 _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 _ 的科学方法 2010 箐优网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36 分) 1、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 同,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从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 解答: 解: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故本选项正确;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不能真空中传播,故本选项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型工厂开工时,机器振动,产生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中考、高考期间学生的考试情绪,因此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本选项正确; D、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 作的声音,或者是对人们要听到的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所以不一定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C 点评: 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是 3108m/s B、光从空气折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焦点 D、不可见光也具有反射和折射现象 考 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学科综合题。 分析: ( 1)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大的,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它在真空中速度是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平时就认为也等于 3108m/s,在水中是这个数的 ,即2.25108m/s,在玻璃中是这个数的 ,即 2108m/s ( 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3)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但不一定是焦点,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的那一点,才叫焦点如图: 2010 箐优网 ( 4)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具有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守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解答: 解: A、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题中没有说明在什么介质中,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如果垂直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并不偏折,此项没说清斜射,所以不正确; C、题中只说是 平行光线,没有说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所以会聚的一点不一定是焦点,此项不正确; D、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光,包括不可见光,此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记忆物理知识点要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条件记准,用词精确 3、如图所示, MN 是凸透镜的主光轴, P、 Q、 S 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 P处,像成在 Q 处,把物放在 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 S 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 ) A、 P 的左边 B、 PQ 之间 C、 QS 之间 D、 S 的右边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分析法。 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U 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 V U 解答: 解: A、当凸透镜在 P 的左边时,当物体在 P 点时,像在 Q 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V U把物放在 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 S 处,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V U符合题意 B、当凸透镜在 PQ 之间时,当物体在 P 点时,像在 Q 点,说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或倒立等大的实像、或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焦距小于 PQ 且小于凸透镜到像的距离(因为当像是倒立的时候,像距一定大于焦距)把物放在 Q 处,凸透镜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像一定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在凸透镜的左侧,不会成在 S 处不符合题意 C、当凸透镜在 SQ 之间时,当物体在 P 点时,像在 Q 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是 V U,因为当物体成虚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 合题意 2010 箐优网 D、当凸透镜在 S 的右边时,和 C 选项一样,因为当物体成虚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大于物距,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 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考点 :声与能量。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波是一种振动,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 “结石 “,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解释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AB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 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 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成在视网膜 的前方,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 ABC 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6、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本题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去判断圆柱体 PQ 所成的像的形状 2010 箐优网 解答: 解:当 U 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左边在 2f 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圆柱体的右边在 2f 以内,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凸透镜知识的核心内容,要牢记住规律 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熔化成液体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B、汽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发生 C、固体升华、液体蒸发要受温度条件限制 D、某种物质的温度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 A、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知道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 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 C、要知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D、知道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 解答: 解: A、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断上升,所以 A 说法错误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 B 说法错误 C、液体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 C 说法错误 D、晶体在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温度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所以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在熔化过程、汽化过程中的特点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 过程中的区别;要掌握蒸发和沸腾在条件上的区别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 :控制变量法。 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种类 解答: 解:根据题干条 件知道两种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故导致蒸发的快慢不同的因素是液体的种类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9、在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 A、加热中沸腾前 B、加热中沸腾时 C、还没有加热时 D、无法判断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实验题。 2010 箐优网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知道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体积逐渐增大,到达液面处破裂 解答: 解: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 A 说法符合题意则 D 错误 加热中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 B 说法不符合题意 没加热时,没有气泡产生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要知道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10、( 2007河南)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要吸热;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要放热 解答: 解: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吸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 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要放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汽化和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且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1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98 的水正在沸腾 B、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达到 1 C、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把酒精和水分开 D、冰不经过熔化就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 以通过改变沸腾时的温度,来把酒精和水分开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结合以上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当气压小于 1 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会降低可能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不可能 C、加热混合液体时,酒精先达到沸点,变为气体,就可以将酒精和水分开可能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变干,就是典型的升华现象可能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点较全,包括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腾的条件及特点、升华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平时的学习,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12、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2010 箐优网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 :压轴题;推理法。 分析: 本题温度计为合格的温度计,所以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分析: 1、酒精量相等; 2、同一杯热水先得出结论,然后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 解:同一杯热 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酒精量相等,说明酒精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酒精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高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重在学以致用,利用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液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 二、填空题(共 11 小题,满分 30 分) 1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琴声 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 专题 :归纳法。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都在振 动 解答: 解:松涛声是松树振动;鸟语声是鸟的鸣膜振动;流水声是水振动;琴声是琴弦或空气柱振动,因此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振动 点评: 大量的实验证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4、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骨 传播的, 固体 的传声能力较强 考点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声音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失聪的人 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在学习声音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解答: 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别人嚼脆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脆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故答案是:空气、骨、固体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骨传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15、无声手枪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 ,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有振动的声源; 有传声的介质; 有听声的耳朵减弱噪声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手枪的消声器可以使枪传的声音减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010 箐优网 故答案为:声源;人耳;传播过程中 点评: 人教版教材上减弱噪声的说法是: “防止噪声的 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与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意思是相同的 16、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 疾病 的信息;可以清洗钟表等 精密仪器 ;可以除去人体内的 结石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解答: 解: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超声波频率高,具有较强的能量,把表面生锈和沾 有脏污的物体浸泡在水一类的清洗液中,送入一定量的超声,使污物从工件表面脱落下来,故超声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把高频电转化为超声,使很强的超声波把声能转化为机械能,引发起强大的机械力,把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故答案为:疾病,精密仪器,结石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 17、如图所示,有两块平面镜,其夹角为 ,当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线射到其中一块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光线恰好按照原来的方向返回,则这两块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90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图析法;几何法。 分析: 根据反射光线恰好按原入射光线方向返回和反射定律作出完整的光路图,用数学方法找出两块平面镜间的夹角 解答: 解:两次反射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 1= 2, 3= 4,反射与入射平行,所以有 1+ 2+ 3+ 4=180,因此 1+ 2=90,所以 EGF=90, FOE=90 故答案为: 90 点评: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题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交通工具的后尾灯 18、小明同学暑假去旅游,在避暑山庄他看到 “烟雨楼 ”在水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反射 成像而形成的照相机记录了这些美景但是当他从冲洗部取出照片时,发现照片如图所示,经过仔细辨别,他才确认出 左 侧是真实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2010 箐优网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 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据此即可判断哪侧是真实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解答: 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因为当光传播到水面上,光一部分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折射入水中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故会发现景物的 “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 从图中可以看出:照片左侧的比较暗,故左侧是真 实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故答案为:反射;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以及折射现象,注意光照在水面上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19、一条彩虹飞架蓝天,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彩虹的最上边是 红 色虹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光的 色散 观察彩虹时,应 背 填 “背 ”或 “面 “朝太阳 考点 :光的色散。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光的色散 解答: 解: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 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因为当观察者看到彩虹时,它的位置必定是在太阳的相反方向所以我们应该背对太阳 故本题答案为:红,色散,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到难题 20、夏天,人感到闷热时,常常打开风扇,这时室内气温 并未降低 ,但人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当风吹过人体表面的时候,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而汗液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人体就会感觉到凉快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根据蒸发 及其现象,因为风扇会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人身上的汗就会加快蒸发,蒸发需要吸热,就从人的身上吸走了热,人的体温也就下降了,身体就会感觉凉快 解答: 解:打开风扇,室内温度不会降低,但风扇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从身体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感到凉快 故答案为:并未降低、当风吹过人体表面的时候,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而汗液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人体就会感觉到凉快 点评: 本题是简答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会利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1、夏天,把一大块冰 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熔化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以上两空2010 箐优网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 解: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塑料袋内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塑料袋凝 结成小水滴,这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 点评: 此题考察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22、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图照,如图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 乙 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它是 液化 形成的,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 正立、放大的虚 像过一会儿,小红再回到这里看这片树叶,发现露珠不见了,露珠不见的原因是 汽化现象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并且要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 ( 2)露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 液化; 露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解答: 解:由图知,拍摄的甲相片的像大于乙相片的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可知拍摄乙相片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 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树叶上有一颗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露珠消失是水珠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 “凸透镜 ”中被放大,即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放大镜功能的结果, 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乙;液化;正立、放大的虚;汽化现象 点评: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有多种,要通过成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对应的应用此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将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者联系在一起,是解决2010 箐优网 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此题综合了光学和热学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23、水的 “自由 ”: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0 ,我正在 凝固 (填 “熔化 ”或 “凝固 ”)汽车发动机用我的循环制冷,冬天用我取暖,纯净的我是 绝缘体 (填 “导体 ”或 “绝缘体 ”),杨柳在我身体里的倒影其实质是 正立 (或 “正立 ”或 “倒立 ”) 等大 填 “放大 ”、 “等大 ”或 “缩小 ”)的 虚 像(填 “虚 ”或 “实 ”)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绝缘体。 分析: 温度计读数时,需要注意其分度值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 倒影的本质是光在水面上发生了反射 根据以上知识,对本题进行分析 解答: 解: 图中温度计读数为 0 ,由于液体凝固需要放热,所以它正在凝固 纯净的水是绝缘体,有杂质的水是可以导电的 本题中光的反射是在水面产生的现象,相当于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 0,凝固,绝缘体,正立,等大,虚 点评: 本题考察学生的全面物理知识,要求掌握温度计、凝固放热、平面镜成像特点和绝缘体等方面的内容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34 分) 24、完成光路图:一束光线射到互成直角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 ( 2)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3)此题中,光线经过两块平面镜要进行两次反射 解答: 解:( 1)首先画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45,所以入射角是 90 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一次的反 射光线; ( 2)做出第二个镜面的法线,由图知,入射角为 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二次的反射光线,见下图: 2010 箐优网 点评: ( 1)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称为角反射器,由图可见,最后的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可以使入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 3)自行车的尾部的那个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 的时候,它就能反射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 25、如图所示, AB 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 A、 B 的像点 ,连接像点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答: 解:先作出物体 AB 的端点 A、 B 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 A、 B,连接 A、 B点即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点评: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6、如图所示,已画出了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图析法。 分析: 步骤: 2010 箐优网 ( 1)作出法线; (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3)在平行玻璃砖中,因为两条法线平行,所以最后离开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与原来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平行 解答: 解: ( 1)在三棱镜左侧面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作出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再在三棱镜右侧面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离开三棱镜的折射光线; 故答案为: ( 2)作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离开玻璃砖时的折射光线,该光线与原空气中的入射光线平行 故答案为: 点评: 考查光的折射定律与作图,首先要画出法线,然后根据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作图 2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簌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时,大量的声波进入小孔后不能反射出来,因此生活中可用此技术降低噪声 解答: 解: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 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答: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积雪消声的了解 28、阅读下列短文,要求从中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释: 小刚中午放学了,天气炎热,他从路边买了一支冰棍,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着 “白气 ”,吃了冰棍以后,凉快多了,回到家,打开风扇的高挡,更凉快了 ( 1) “白气 ”是如何形成的? 解释: “白气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010 箐优网 ( 2) 吃了冰棍以后,为什么凉快多了? 解释: 冰棍吃到嘴里 ,发生了熔化,熔化要吸热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信息给予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本题中有三个现象出现: 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着 “白气 ”; 吃了冰棍以后,凉快多了; 回到家,打开风扇的高挡,更凉快了这三个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解答时可围绕物态变化的知识去分析 解答: 解:( 1) “白气 ”是如何形成的?解释: “白气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 2)吃了冰棍以后,为什么凉快多了?解释:冰棍吃到嘴里,发生了熔化,熔化要吸热 或:打开风扇的高档,为什么感觉更凉快了?解释:打开 风扇的高档,空气流速加快,加快蒸发吸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自问自答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2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加热时间( min) 0 2 4 6 8 温 度 计 示 数( ) 0 0 0 4 8 现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 :实验分析法 。 分析: 不断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 0 不变等到冰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解答: 解:冰水混合物不断吸收热量,不断的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点评: 本题通过冰熔化说明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30、( 2008怀柔区)下表是小京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