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家沟小学校电子备课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数的产生教学目的: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重难点:1、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2、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的理解。教具:书上的几幅图、多媒体课件、数位顺序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问:1、同学们,你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到现在,在数学这门学科里你见到过的什么最多?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2、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那么你们想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3、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请同学们先试着说一说他们对数的理解。(2)老师讲述数的产生:人们在生产中需要数人数,物体的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3)提问: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课件出示课本上三幅图)A、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幅图,试着说一说这几幅图所表示的意思。B、老师介绍: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或“同样少”,还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因此那时人们只有借助一些其它物品来计数。第一幅主要是说,古时候人们放羊时摆小石子,放出几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羊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跟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所捕鱼的数,第三幅图是在绳子上打结来计数。这样计数比较麻烦,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4)介绍不同国家的数字A、课件出示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1 11 111 1111 11111 罗马数字: B、课件出示书本第7页的四幅图,主要是介绍阿拉拍数字由来: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拍,12世纪时,阿拉拍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拍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由于阿拉拍数字简单,慢慢的,阿拉拍数字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数字。(5)学习什么是自然数以及自然数的特点A、师介绍: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B、提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能不能数完?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1)课件出示:运动场看台上人群密集的场景A、提问:你知道运动场上大约有多少人吗?B、小精灵说在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你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1295330000人)C、你会读这个数吗?生试读(2)出示数位顺序表让生填写后师讲述。(3)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亿)(4)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先拨出亿,边拨数边数数: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5)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十)(6)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随着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字也越来越大,这样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进制等,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的方法,逐渐发展成比较完善的计数方法。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新的问题提出吗?2十进制计数法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二)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三)德育渗透点认识了解数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卡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板书:数的产生)【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教学数的产生自学课本35页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后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个数。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同学们看投影,投影出示35页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我们再看这个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到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同学们看书35页。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除此外,还有印度人发明的,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广泛地交流,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认识计数方式发展的过程更直观,体验到知识的内在联系。】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学了哪些计数单位?(学生答教师贴板书)(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边说边打出投影)(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提问: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得出十个一亿是十亿,问学生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贴或板书:十亿)同样的方法,学生操作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学生到前面在合适位置贴或板书百亿、千亿)【借算盘的直观演示,分散重点,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高】提问:个、十、百、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学生回答。教师告诉学生,除此之外,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答教师贴或板书:启发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强化右起位第五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练习做一做1题,练习九1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数位,对数位又是如何分级的呢?阅读课本36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指名板书相应数级,订正后问:右起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什么数级?通过分级,我们可以解决数位多,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问题,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学生讨论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体现出主动参与精神,通过自主学习,构建了数位顺序表网络】4教学亿级的读法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板书: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读亿以内数的方法。亿级的数的读法与万级数的读法相类似,要记住从右起第九位是亿位。出示例1,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并按例1贴好制好的数位表。让学生自己先试读,再在小组内读,并互相检查。指名读例1中的三个数,教师板书:读作:五亿,读作:十亿六千万,最后一个数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组织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引导学生总结,转板出示法则:(指名读,齐读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5反馈练习:做一做37页第2题。三、巩固发展1填空:(1)从右起第9位是( )位。(2)十个一亿是( )亿。(3)10个一百亿是( )亿。(4)_、_、_、_是亿级,万级有_、_、_、。2判断:(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课本40页2、(分组练)3题。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五、课堂作业:练习九4题。六、板书设计3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标:1、掌握含两极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含两极的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投影出示:(1)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2)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3)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6705000元。2、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1)对照数位写上数字。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个级的数,让学生自己读。(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先让学生尝试读法,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3)说一说24960000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这个数有多少万?(4)讨论2496与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万级都读二千九百四十六。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不读这个“1”。(5)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2、两极的数的读法。(1)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含有两极的数。不同点: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2)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3)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教师总结: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4)读一读:1205000 2358700 18006500 2560503、每级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1)写出85000300,同桌之间讨论尝试读法。(2)先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再读个级的数,几千几百?(3)每级中间有0的该怎样读?(4)读一读:2430800 23000050(5)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像这样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6)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读出来?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P8-2。读出下面每组数。2、P8-3。小组交流,怎样读比较方便。3、P8-4。看图读数。4、P8-5。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六、作业:七、教学反思:4比较大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的习惯,增强符号感。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多个大数的大小比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和大家继续上学期我们一起玩的转盘游戏,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每人转四次,把得到的数分别写在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看谁得到的数最大!(领学生选出最大的数)为什么这个数最大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要玩转五次,六次,七次(板书:亿以内数比较大小)二、探究新知、引入新课:1、(先转五次)即得到两个万位数,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最高位数大的数就大,最高位相同则比较下一位,直至出现不同的数,方法与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大致相同.2、再转六次,七次学生得到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逐位向下比较直至出现第一个不同的数,谁大那个数就大.3、出示两个数:111111和99999比较大小,学生一直认为是111111大,即得到: 两个数比较大小,数位多的数就大.4、出示例4。(1)你去过这些省吗?看到了什么?给同学做个简单的介绍。(2)找学生正确读出这6个数。(3)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4)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它们的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5、多个数的大小比较。(1)根据面积大小,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分组交流。(3)概括比较方法。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 P13-做一做 。先让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再进行比较,最后公布答案.2、P16-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3、P16-2。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5大数的改写教学目标:1、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写整万的数。2、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3、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教学重点: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写作: 二百零四万五千 写作: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写作: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写作: 2、读出下面各数2000000 读作: 3500000 读作: 10200000 读作: 86000000 读作: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例5。(1)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2)教师板书: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3)找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4)什么是整万的数呢?(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2、改写。(1)板书:5000000个=500万个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2)即时练习。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80000 300000 260000003、出示例6。(1)让学生观察图片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3)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用什么方法比较好一些呢?(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不能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么办呢?(5)怎样将12756和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6)即时练习。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1264008 1328543 1209000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P15做一做。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2、P163。先把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再用数字序号标明它们的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小状元相关习题。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射线。师:同学们,你们昨晚做了老师布置的实验(参见教材第35页右上角的情境图)吗?你们观察穿过小孔的手电筒的光线了吗?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与我们学过的线段相比,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教师边说边画出图: )师:谁来说一说线段是怎么样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线段: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射线的特征。板书:一个端点,无限延长。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学生自己画射线。2认识直线。师:(画出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仔细看一看,与前面的线段和射线比一比,你自己也画几条直线。学生画直线,教师巡视。反馈评价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各种各样的直线让学生判断。如下图: (1) (2) (3) (4)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师: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直线线段射线4完成“做一做”。反馈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二、认识角师:你们能画几个不同的角吗?学生画角。师:(指画过的图)刚才我们从一点出发画了那么多射线,其实这里从一点出发的每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描出其中的两条射线)。那究竟什么是角、该怎样来表示角呢?大家打开教科书第36页看一看。学生看书。师:请你把刚才画的角标上角的符号,记一记,读一读。三、课堂小结四、巩固延伸 完成练习四第1、2题。2角的分类教学目标:1、认识平角、周角的概念。2、能依据角的度数正确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3、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4、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周角的形成。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什么是角?2、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3、教师演示活动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角?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例2。(1)教师将活动角漫漫张开,让学生看清两边张大的过程。(2)提问:这是什么角?平角是多少度?(3)讨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不对?为什么?(4)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2、周角。(1)教师将活动角漫漫张开,让学生看清两边张大的过程。合并张大重合(2)这是什么角?周角是几度?(3)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周角。(4)同桌交流并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5)你还在哪见到过这样的角?3、出示例3。(1)板书画一个锐角。(2)这是什么角?你依据什么认为是锐角?(3)如果要求按照角的度数来区分,该怎么说?(锐角小于90)(4)教师画一个钝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角?说明(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5)教师画一个平角。是什么角?(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4、P41下半部分。(1)量一量1的度数,并标上。(2)2、3、4各是几度?(3)学生在等待测量时,教师很快写出各角的度数,使学生感到茫然。然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知道学生看书P41。2、P42做一做1题。先说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四、总结: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六、作业:七、教学反思:3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2、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3、通过“摆”、“量”、“画”,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印象,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画角。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2、比较角的大小。先同桌两人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小组之间比较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怎么确定角的大小?4、教师板书画两个大小近似的角。哪个角大?大多少?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一个新的知识角的度量(板书课题)2、介绍量角器及角的计量单位。(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2)用量角器尝试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3)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4)1度的角有多大呢?认真观察1的角;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己画一画1的角。3、测量角的方法。(1)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你是如何测量角的度数的?(2)归纳测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3)即时练习。P37测量1和2的度数。4、出示例1。(1)猜一猜,1和2哪个大?(2)课件演示:将两图漫漫平移至重合,学生发现1和2一样大。(3)谁刚才说2比1大?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判断?(4)现在,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P38做一做1题。让学生先找出刻度,然后观察刻度线和零刻度线组成的角。从小到大逐一观察。2、P38做一做2题。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3、P38做一做3题。先估计,再度量。4、P393。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并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5、P394。先估计,再测量。6、P405。动手操作。7、P406。拼一拼。8、P407。要求学生量出各角的度数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4画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按给定的度数画角,形成画角的技能。2、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给定度数的角。教学重点:学会按给定的度数画角。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教具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教学例4。(1)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5的角。(2)同桌交流画角的过程,并检验所画的角。(3)画角时应该注意什么?2、总结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即时练习。画一个40 的角。2、看课文第42页,朗读画角的步骤。3、P42做一做2题。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然后同桌小组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的角是否正确,再交流画角的步骤与注意点。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六、作业: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P45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2、出示P46例1主题图。根据图中给的速度你能编出乘法应用题吗?3、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1)163= (2)1603=4、引出课题:这些题的笔算三年级已经学过,四年级我们要学会用口算方法来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研究163的口算方法。(1)103=30 (2) 1 6 63=18 3 30+18=48 4 82、书写: 163=48(千米) 答: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48千米。3、口算练习: 184 243 252 1464、研究1603的口算方法。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1003=300 (2) 1 6 0 603=180 3 300+180=480 4 8 0(3)把160看成16个十,16个十乘3得48个十,即480。5、书写: 1603=480(千米) 答: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480千米。6、口算练习: 1305 2380 1506 7137、落笔填写P46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P471口算。2、P472先分析、后落笔。4017=680(种)3、P473先分析、后落笔。(1)183=54(元) 60元54元(2)182+21=57(元) 60元57元(3)212+18=60(元) 60元=60元答:有三种买法。4、P474直接写得数(写在书上)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口算乘法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投影出示口算题:(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1051421007130220334220042103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二)学习新课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想一想 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板书:143=42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 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做一做投影出示: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做一做投影出示:1305=3802=1506=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3找朋友游戏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4文字叙述题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127=84(2)250的3倍是多少?2503=750作业:看书第1页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悟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能准确、迅速地口算的目的板书设计3-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计算: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2口算练习:(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2)讲一讲2413的意义(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教师示范演示: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试做:完成下面各题:(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投影出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请个人读、集体读(三)巩固反馈1计算下面各题要求:(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4312 3123 2613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出示投影片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5课堂验收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1) 3612 (2)5328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12323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4被乘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准备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450 830 1220 7810240 507 2130 40063230 6005 1340 120303120 7004 1180 1250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二)学习新课板书:例5 36024= 例6 26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强化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章节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安全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适配性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 兴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2023
- 输电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 输液穿刺致尺神经损伤课件
- 电动伸缩门产品采购与售后服务升级合同
- 券商、保险公司、投资者三方转债发行服务协议范本
- 事业单位停薪留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合同
- 互联网企业新职员合同与数据安全保密规范样本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土方内倒合同(2025年版)
- 《运算放大器介绍》课件
- ktv消防安全培训制度
- GB/T 44923-2024成年人三维头部模型
- GB 20072-2024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
- 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人教
- 【培训课件】《统计法》宣传课件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数据质量
-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人教部编版】
- 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初中音乐教学课件走进京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