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doc_第1页
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doc_第2页
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doc_第3页
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doc_第4页
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渭水河畔思远祖(修改稿)郑氏文化探源宝鸡行2011年11月12日,中国华县郑桓公国际旅游文化艺术节在西安圆满落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郑氏宗亲代表郑焕明、郑汉英、郑少林、郑康、郑翔、郑平、郑经生、郑光琳、郑彦宏、郑伯熊、郑振洪、郑朝舟等20余人应宝鸡市政协委员、温州籍民营矿产企业家郑学良的邀请前往宝鸡市进行郑文化探源考察活动。在学良宗亲的精心安排下,宗亲代表满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宝鸡,这是一座美丽与内涵并存的城市。宝鸡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那里有我们郑氏的远祖,有孕育郑氏文化的风水宝地。法门寺是这次考察活动的第一站,它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穿过圆融门我们步入了庄严神圣的佛光大道,一种与华夏文化相包容的佛教文化气息,隔了几千年的光阴仍扑面而来。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穿行在这座已沉睡了1113年,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敬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地下宫殿,仿佛我们就是这里的旧人。 晚宴在宝鸡市一家豪华酒店举行,宝鸡市政协副主席王虎贤及其夫人、宝鸡市温州商会会长彭庆国出席了晚宴。王虎贤对郑学良的开拓创业精神作了高度评价,他说,你们郑氏祖先所具有的诚信仁和、崇义重德、博爱包容、富于创业的高贵品格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四海为家的温州精神都在郑学良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评价也让在座的宗亲们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我们的始祖桓公武公庄公“郑氏三公”是怎么来的?我们的郑氏文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这是我们此行探源考察的缘由所在。第二天,学良宗亲陪我们从宝鸡市向南驱车约7公里,来到了常羊山拜谒华夏始祖炎帝陵。炎帝是屹立在中华文明历史源头的一位伟大的人类始祖,也就是我们郑氏的远祖。沿着常羊山的上山台阶拾阶而上,不一会儿便到了炎帝行宫。炎帝行宫是一座古典建筑群,据说炎帝曾经在这里休息过。穿过山门,便到了庄严肃穆的炎帝大殿了。炎帝大殿是祭祀炎帝的场所。这座大殿是仿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朴庄严、气势恢宏。大殿的正中央便是三米多高的炎帝的铜像。沿炎帝大殿继续往南走,后面不远处又有一座高峰,那就是常羊山的顶峰,炎帝陵就在峰顶。上山的石阶道路两旁雕塑着大约二十多个古代帝王,有齐桓公、秦穆公、秦孝公、秦始皇、汉武帝等。这些雕塑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当看到郑氏始祖郑庄公的雕塑时,宗亲们特别兴奋,纷纷拍照留念。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善外交的政治家。他通过各种谋略使西周末期的弱小郑国,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毛泽东一生对历史上很多帝王级别的人物,都有过独到认识和评价,而能够被他称作“很厉害”的人物,却只有春秋初期的郑庄公。他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甚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毛泽东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彰显天下的炎帝陵依然古朴,无论你来自何方,它总是等待你脚步的停留,等待你目光的接触。登上顶峰,宗亲们跪倒在炎帝陵前,为我们伟大的华夏始祖,为我们的郑氏远祖叩首致礼。炎帝就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为教会了人们使用火,故称为炎帝。他是农耕的发明者,他尝百草做草药,医病救人,他开创了祭祀之礼、市场交易,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所以华夏子孙都尊称他为“神农氏”。北京宗亲郑焕明感动于远祖基业,欣然作词鹊桥仙谒炎帝陵:滔滔渭水,巍巍秦岭,天降炎黄二帝,流长源远愈千秋,采神药,兴农衍商;英才济济,清风荡荡,铸就中华文历,精魂常驻化春秋,展龙脉,时空无际。下午,宗亲们来到了渭水河畔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走进博物馆,其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馆内琳琅满目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形态各异,古朴秀美,展示了周族兴起、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等一系列重大史实,再现了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的各个历史侧面。中国历史上西周持续了三百多年的统治,从周武王始,到周幽王止,共经历十二个王。其中第十个王周厉王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诸侯的支持。周宣王和郑氏关系重大。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他的小弟姬友到一个叫郑的地方,即陕西华县建立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就是史称的郑桓公。此时,宗亲们恍然领悟到,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同时孕育了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最耀眼的一枝奇葩-郑文化。历史表明郑氏先祖源流在于西周王室。从古到今,郑氏传承源头,由炎帝、黄帝、后稷、周武王、周厉王、郑桓公等一脉相承而来的。这就是郑氏姓氏的由来,千古传承,沿袭至今。 郑姓作为一个有两千八百多年历史的中华大姓,自诞生之日起,便以独特的宗族文化姓族特点著称于世。其姓族特点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秀品质,郑姓也因此屹立于中华巨姓望族之林。留恋总是在将要离开的时候出现。两天宝鸡探源行,宗亲们收获了一份值得留念的同宗情谊,收获了一个认识郑氏文化的全新视角。郑氏文化与各族文化相融合,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