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新型艺术教育(周雪).doc_第1页
浅谈中小学新型艺术教育(周雪).doc_第2页
浅谈中小学新型艺术教育(周雪).doc_第3页
浅谈中小学新型艺术教育(周雪).doc_第4页
浅谈中小学新型艺术教育(周雪).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相关文化 音乐与学科的综合南县立达中学 周雪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音乐教育中的相关文化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随着新课改理念地推行,普通中小学以往音乐教育观念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对传统的音乐课没有兴趣,专业知识学习更是觉得枯糟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轻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它在遵循艺术教育教学法的原则上,有机综合各门艺术学科(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和一些非艺术教育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能在相同的条件下有更高的教学效益和更大的审美空间。关键字: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审美教育 参与愉悦原则 人文主义Executive Summary: music is a kind of culture, and our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evant cultural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sic and related culture embodies the music class properties of the humanities, it involves music and social life, the music and the sister arts, music and other disciplines outside the arts and so 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broad knowledge, information, participation and stro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concep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weakness of the general concept of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past are gradually exposed, students not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music lessons, expertise in learning is bad, dried and tasteles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an easily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it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art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on organic synthesis various arts disciplines (music, dance, art, drama, etc) and some non-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of arts education disciplin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ith greater effectiveness and more aesthetic space.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and related culture involved in the pleasure principle humanism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莫。卡冈认为:“艺术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结合能够使描述的内容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光辉的照射,能够模拟主客体联系的各个方面,创造多维的大容量的形象,而不是单方面的,似乎只有一个语言,音乐或舞蹈等平面上发展开的形象。”,由此可见,音乐和相关文化是彼此联系的,互相呼应的。在音乐课中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法和方法,充分综合其他艺术学科和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甚至建筑等学科,以便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的这种教育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琴棋书画”,现代艺术中,电影中的画面与音响,美术广告中图面与音乐,戏剧中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台设计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我觉得很有道理,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画面的流泻与折射,无论是热情奔放的大板城的姑娘还是情意绵绵的十五的月亮都会在我们的脑子中幻出一幅幅大师们精心绘制的优美的作品时,总能从色彩与线条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流动的美。从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骏马图中我们能听到蒋大为演唱“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那悦耳的琴音,反之,从民间音乐百鸟朝凤中感受大自然的喧闹,田野森林的勃勃生机,从希望的田野的歌声中体验那迷人的田园风光,许多画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创作滞涩时,听一曲美丽悦耳的乐曲会使人思想奔放、情思递飞、灵感突发,如俄国著名画家列宾在画睚鲁的女儿一画时,曾请求他的弟弟为他整整演奏 了几个小时的笛子,列宾认为这笛子的旋律与这幅油画的构图和色调是完美和谐的,像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谐的声音在全部画景上颤动着。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音乐和美术的云层中,交相辉映,它体现着“万家归一”的人生和艺术哲理。音乐和文学也是密不可分的,纵观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是文学功底厚、音乐修养高的横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他们不仅深谙平仄韵律,而且洞晓节奏音律,善写歌辞、会创作乐曲、能奏乐唱歌,给后人留下了大量音乐文学方面的佳章妙句。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一部典型的作品,作为剧作家,关汉卿具有音乐与文学双重修养,能够巧妙的将宏大的文学体裁用复杂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关山月、等,除此之外,与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分不开的,如戏剧必须有音乐,要不就成了哑剧,舞蹈中的音乐也是不可少的二综合相关文化的音乐课还得遵循艺术教育的审美原则和参与愉悦原则。前苏联的斯托洛维奇就曾感叹:“艺术的本质毕竟是审美的!”艺术教育应该注重教学中综合参与愉悦的原则。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最后,可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在这一领域中就要抓住贯穿音乐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等等,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注重学生的参与愉悦的效果,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中小学艺术教育在目前课程少,课时紧,教师缺的状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真正体现艺术教育的审美性质,参与愉悦原则。三音乐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为原则,以人文主义为宗旨。北师大新世纪出版一本扬立梅主编的艺术教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综合艺术教材。这套教材以亲和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旧有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我很赞赏这一点,他的教育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很适合中小学生心理要求和教学要求。比如我们来看看我同事的一段说课记录。由秋诗,秋画,秋乐课得到启示一、“秋”的探讨:在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下,一幅幅秋天的大自然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图片上学生直观地感染到“秋”的气氛,进入“秋”的思索。二、关于“秋”的感知与鉴赏。教师拿出图画林晚,让学生看画而说感,目的让学生从视觉看画家眼中的“秋”教师播放三段不同的音乐片段,要求学生为林晚选择背景音乐根据画和音乐配上诗山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从文学的角度来感受画和音乐教师再放另一种表现“秋”的钢琴曲谷粒飞舞,让学生展示与之相配的画面及诗句,使学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成熟的美。三、交流。展示创作表现“秋”。教师设想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由学生集体创作表现秋这一主题,可以作有关秋的诗,可以创作音乐旋律,可以用舞蹈表现,可以用画面表现等。这套课综合歌赋,美术绘画,音乐艺术等学科知识,并从中找到这几种不同学科的相同点,使其更富有艺术情趣,摆脱了以往艺术教学学习中的机械模仿和简单综合的枯燥,训练技能的教学方式,不再以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秋”这个人文主题中,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并存,这种形式是很有意义的。而上综合艺术的课程不一定只能在课堂里,可以选择室外大自然中,或者说以“春”的主题,让同学在大自然中感受春的画面,春的音乐,当然老师起到了一个导演的角色,引导同学自己参与实际而真正达到艺术教学的效果。这个过程就是想方设法,设立一些情境性的艺术活动将已概括化的各种社会经验,不同艺术学科领域,不同地方艺术精华,通过一种文化的感召唤起学生心理上对美的向往的情结,逐步培养他们的艺术感觉,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综合新课程设制以人文主义为本的一种思想宗旨以人文主义为本,适用变通的教学课例,让我们的艺术课程教学的空间最大联系着世界上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展望着艺术的未来,艺术课程它比任何一个学科更有优秀、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和架构在教学方法教材课程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应不定向性,这一特性给艺术教师留下更大创新空间和拓展余地,如教材并不是学科教学的规定,而是自主发展的基础元素,教师只要不偏离艺术审美教学宗旨。在这个平台上发展个人的才华。连接多元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展他们的审美空间。四音乐教育必须有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面对我们现在音乐课的要求,音乐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综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三、广博的知识体系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样我们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也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更应当对我们的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新课标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唱歌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已经过去了。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及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之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它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音乐课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也就谈不上热情,会使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产生很多困惑;教师性格偏执,会助长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情绪稳定积极,性格开朗,对他人和社会富有爱心的老师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结束语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与国际艺术教育和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观念,及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需要在全球性的多维的思想框架中关注中国艺术的发展,肯定自己艺术传统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文化系统。这里当然包括向西方学习的问题,而向西方学习最重要的不只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一些具有普通意义与世界性的现代化的价值观念 ,能够在中国的土壤中播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