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52810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14 上传人:阳***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关 键 词:
新部编版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阅读 专项 突破 训练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1. 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指( )。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4)想想现实生活中,“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______ 顺风耳:______ 腾云驾雾:______ (5)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1)照样子,写词语。 梨黄 ______、______ 一模一样 ______、______ 金灿灿 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一转眼——______ 凶猛——______ (3)照样子,写出马变化的句子。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看着看着,______。 (4)填空 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一会儿”说明了______,这段文字写出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__,没有_______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 嫩红:______ 嫩叶:______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缩句) (4)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4.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 f),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 zh)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ng b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n ch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选出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______ 抖动______ 好像______ 飞跑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AABB):______、______、______ 越来越近(ABAC):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______而______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头过后)______的景象。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______。(只填序号) ①所看到的景象。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景象和所听到的声音。 5.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 进攻——______ 同心协力——______ (4)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______ (5)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6)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6. 读儿歌,用横线画出含有单韵母a、o、e的音节。(重复的只画第一个) 夏日的夜空,有条闪闪的银河。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大家都叫你“河”? 7. 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的本领真大,它会变出各种样子。看,有时变成一匹白马,有时变成一只小狗,有时变成一朵小花,有时变成一个大蘑菇,有时变成一座大雪山,有时又变成一只小花鹿。可真有意思!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天上的云会变成什么?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我知道天上的云还会变成______和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古老而又高又大的枣(zǎo)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红红的大枣。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lǒng)。 (1)读短文,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 ______的枣树______的枣花 ______的大枣______的小灯笼 (2)文中“小灯笼”指的是______。 (3)想想枣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再填空。 春天,枣树上______。 夏天,枣树上______。 秋天,枣树上______。 9. 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_____(bā p)土,还用钳子搬掉较_____(jiǎo jio)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_____(tā t)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_____(pū p)开。 (1)找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 10. 读一读,回答问题。 咚咚咚咚咚,小兔学打鼓。 小鼓气呼呼,瞪眼问小兔:打我几声鼓? 小兔忙回答:一二三四五。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数字。 (2)______学打鼓,______气呼呼。(选一选) ①小鼓 ②小兔 11.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_____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_____ (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 顺风耳: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1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的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1)“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_____来表示;“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_____来表示。 (2)“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①“累”在句中的读音是______,在词语“积累”中的读音是______。“倒”在句中的读音是______,在词语“倒车”中的读音是______。 ②“精疲力竭”中的“竭”的意思是______,词语的意思是______,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 (3)“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句子把______比喻成______,写出了盘古的巨大。 以“晚霞”为内容写比喻句:______。 (4)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重新排列一下。 ①盘古醒来,拿起斧头向黑暗劈过去,天地开始分化。 ②盘古累的倒下,身体变成自然万物。 ③天地一片混沌,盘古睡在其中。 ④天地分开后,盘古站立期间,使得天地成形。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5)读完这两段话,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13.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小娃娃,爬石阶。 石阶高,他不怕,爬呀爬,爬上石阶笑哈哈。 (1)______、______和______在爬石阶。 (2)找出声母是“P”的字。(重复的只圈第一个) 14. 读一读,回答问题。 小白兔,真爱哭,一不高兴呜呜呜。 它说自己尾巴短,对着爸爸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黑眼珠变成了红眼珠。 (1)找出带有“d、t”的音节。 (2)小白兔为什么哭? ①尾巴短 ②红眼珠 15. 读一读,回答问题。 会跑的阳光 星期六,我本来想睡个懒觉。可是,一大早,妈妈就喊:“太阳开始跑步啦!”我一看,阳光照在我房间的窗户上。我赶紧起床,抓紧时间练琴。 中午,太阳的影子从墙上跑到了地上。阳光跑得真快呀! 下午,我复习功课。我发现阳光跑出了我的房间。一天又快过去了。 (1)看图,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 (2)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共有______句话。 (3)早晨,太阳在______;中午,它的影子在______;下午,它跑出了______。 ①地上 ②“我”的房间 ③“我”房间的窗户上 (4)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珍惜时间,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 16. 重点段落品析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忘记——______失信——______ (2)分别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如果……可是…… ______ ……因为……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理解。 1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我家的大公鸡头上长着一簇(c)像燃烧的火焰似的鸡冠,好看得很。它那双乌黑发亮的圆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短又尖的嘴巴。它全身的羽毛有淡黄色的,有朱红色的,还有金黄色的。人们都说我家的大公鸡真是美丽极了。 (1)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四个方面来写大公鸡的。 (2)用“______”划出打比方的句子。句中把______比作______。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8.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子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照看——______亲密——______舒服——______ (2)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牛郎为什么那么周到照看牛的句子。 (4)“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改为陈述句是:______ (5)牛郎细心照看牛,可见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从他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 (一)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1)从选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 (2)小壁虎因为( )而难过。 ①借不到尾巴 ②自己没有尾巴 (3)想一想,读一读,连一连。 小鱼的尾巴______ 掌握方向 老牛的尾巴______ 拨水游泳 燕子的尾巴______ 驱赶蚊蝇 (4)小壁虎需不需要借尾巴呢?为什么? 20.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 j)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ēng m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zhe zho)。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 si s)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科学家经过________研究,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______次不同的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A.眼睛 B.耳朵 C.嘴 (3)我能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蝙蝠的超声波 21. 阅读理解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浇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1)小燕子一共说了______句话。 (2)小燕子为什么说春雨是绿色的? (3)用“到底”写一句话。 (4)“我”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写一写。 我说:“春雨是______色的,你们看,______ 22. 读一读,回答问题。 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 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 (1)小鸡的叫声是______,小鸭的叫声是______。 (2)小鸡爱吃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3. 课内阅读。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见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一______缝,一______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______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量词。 (2)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你能够找出来吗? 24. 阅读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 ______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 ______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 (2)在横线上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3)用横线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白色”的是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和______,说明它的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之情。 25. 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2)这段话里有几句是写作者的想象,请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作者心里的“快乐”“骄傲”“希望”各指什么? 快乐:______ 骄傲:______ 希望:______ 26. 读选文,做习题。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树梧桐的落叶,都像 ,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 ,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将下面句子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一块彩色的地毯 C.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选文第①②③段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连一连。 第①段______ 雨靴蹦跳图 第②段______ 彩色地毯图 第③段______ 金色落叶图 (3)对选文第②段中的“粘”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7. 读下面课内选段,完成习题。 ①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①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②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②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③“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④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⑤青头笑昧(mī)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选段中两个加下划线的“它”分别指谁? “它①”指:______“它②”指:______ (2)第①段中,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填序号)( ) (4)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选段,至少找出一处来说明。先在选段中画上横线,再说出理由。 2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树上有一只乌鸦、一只蝈蝈和一只啄木鸟,它们三个在一起聊天。 ②一头黑猪从丛林中走过来,它们的话题立刻转到了猪的身上。 ③乌鸦说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简直像块黑炭__ ④__瞧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蝈蝈说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 ⑤__瞧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啄木鸟说__ ⑥一只孔雀从这里路过,听了它们的谈话,忍不住说:“你们三位最好还是先找面镜子照照自己的模样,然后再对别人评头论足吧!” (1)给第③至第⑤自然段加上标点 ③乌鸦说______这个家伙长得多黑呀______简直像块黑炭______ ④______瞧______这个家伙肚子多大呀______蝈蝈说______简直像个要爆炸的气球______ ⑤______瞧______这个家伙的嘴巴多长啊______简直三天三夜摸不到头______啄木鸟说______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啄木鸟______ zhu zhuō 模样______ m m (3)根据上下文,说说“评头论足”一词的意思。 (4)乌鸦、蝈蝈分别把黑猪比作______,嘲笑黑猪;啄木鸟则用的语言嘲笑黑猪的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29. 和大人二起读《小松鼠找花生》,回答问题。 (1)为什么小松鼠没看见一个花生?( )(填序号) ①花生被人摘走了。②花生死掉了,没有结果。③花生长在土里。 (2)你还知道哪些和花生类似的植物?和大人说一说。 30. 读片段,再结合全文做练习。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2)老屋毫不犹豫地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体现了老屋______的精神。 (3)老屋会倒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528104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