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系统.doc_第1页
润滑油系统.doc_第2页
润滑油系统.doc_第3页
润滑油系统.doc_第4页
润滑油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苏电厂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第一节 润滑油系统概述润滑油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油贮存在油箱内,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或由马达驱动的辅助油泵将润滑油供给到各个使用点,当机组在额定或接近额定转速运行时,由装在前轴承座的主油泵和装在油箱内的射油器联合运行,满足机组用油。在机组启动或停机运行时,则由辅助油泵提供机组所有用油。润滑油系统除为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各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外,还为机械超速跳闸系统提供压力油。系统主要由润滑油箱、主油泵、辅助润滑油泵、注油器、冷油器、事故油泵、顶轴油泵、排烟装置和净油系统等组成。正常运行时,润滑油系统的全部需油量都由主油泵和注油器提供。主油泵的出口压力油先进入主油箱,然后经油箱内的油路分为两路。一路向机械超速危急遮断装置供油,另一路作为注油器的射流动力油,注油器的出口分两路:(1)主油泵进口油。(2)经冷油器送至各径向轴承、推力轴承以及盘车装置的冷却润滑用油。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主油泵不能提供足够的油压和油量。此时,润滑油系统由辅助油泵供油。辅助润滑油泵为交流油泵。润滑油泵提供轴承润滑油,高压启动油泵提供机械超速跳闸装置的需油,并设有直流事故油泵,在润滑油泵故障或厂用电断电时向轴承提供润滑油。系统中设有两台冷油器。注油器和润滑油泵出口供轴承润滑用的油液经冷油器送至汽轮发电机的各轴承。正常运行时,一台投入运行,另一台保持备用状态。运行中可以轮换进行清洗和维护。如需要两台冷油器也可并列运行,润滑油在经过轴承和盘车装置后,温度将会升高,油温高低不但可反映轴承工作情况,而且会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将轴承回油温度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一般要求所有的轴承回油温度不高于77,相应的冷油器的出口油温应在3543之间,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对冷油器的冷却水量进行调节。如果冷油器的出口油温在这个范围内,而轴承回油温度仍达到77以上,则可能有系统或轴承故障发生,必须进行检查。机组运行对油质的要求很高,因而专门配置了一套油净化装置。用以除去润滑油中的水,固体粒子及其它杂质。当润滑油系统运行时(包括盘车装置在运行时),油净化装置同时投入工作,以不断清除油中的杂质和水分。润滑油油系统中即使有很小的有害颗粒亦可使轴承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代价高昂的检修。因此,润滑油系统除运行时投入净油装置以保证油质外,在机组启动前还需对整个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洗,包括机械清洗和油清洗。清洗过程严格按制造厂制定的规程进行,并达到规定的油清洁度。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当主轴转速小于27002800r/min时,主油泵不能提供足够的油压和油量,故注油器也达不到正常出力,此时启动交流电动辅助油泵,以满足系统供油需要。供油系统中还设有直流事故备用油泵,它是由蓄电池组供电的直流油泵,在系统中作为交流电动轴承润滑油泵的备用泵,在交流电源或交流电动油泵发生故障时,它是保证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润滑油的最后保障。 机组的低压转子轴承(3号、4号)和发电机前后轴承(5号、6号)处,设有顶轴装置。顶轴油泵与盘车电机受同一继电器控制,故同时启停。在盘车投入时,顶轴装置使盘车所受的阻力矩减小。顶轴装置避免轴颈和轴瓦之间的干摩擦。 润滑油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机组安全运行的保障。润滑油压过低将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油系统中设有监控轴承油压的压力继电器。对本机组,当油压降到0.07MPa时,该继电器接通辅助油泵的电动机控制线路,使交流电动润滑油泵投入工作,以使油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当轴承油压降到0.055MPa时,另一个轴承油压继电器使直流事故油泵启动。如果直流事故油泵启动后润滑油压继续降低0.045MPa时,系统中设置的保护压力开关将使机组紧急停机,以保护机组安全。汽轮机的机械超速调整信号由润滑油传递。通过节流孔向危急跳闸装置提供的压力油控制着隔膜阀,当润滑油失压,隔膜阀打开,引起调节系统的EH油失压,从而关闭汽轮机的所在进汽门。隔膜阀隔膜阀如图3-27所示,图3-27 隔膜阀它的作用是将位于前轴承内的机械超速和手动遮断装置的安全油遮断信号,传递到EH 系统,通过隔膜阀将AST 油泄压,而遮断汽轮机。隔膜阀装于前轴承座右侧,当汽轮机正常运行时,机械超速和手动遮断装置产生的安全油通入隔膜阀阀盖的膜片上腔室中,其产生的向下力,克服了隔膜阀向上的弹簧紧力,使隔膜阀下部的主阀保持在关闭位置,封闭了AST 总管通向回油的通路,使EH 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机械超速和手动遮断装置的动作,能使膜片上腔的安全油压泄压,在压缩弹簧向上力的作用下打开隔膜阀主阀,把AST 油排到回油管中去。AST 油压的消失,将关闭所有的进汽阀门。隔膜阀动作的油压,在传递图的“整定值”中作了规定。适当调整隔膜阀的压弹簧紧力可满足规定的要求。机组润滑油系统的油管为防护性的套管。最外层的大管道是通向主油箱的回油管,内部的小口径管道是压力油输送管,每隔一段距离由角钢支撑,一旦有压力油泄漏,漏油将通过回油管道流回油箱,不会喷射到汽轮机的高温管道上。从电厂防火角度来说,套装管道是较理想的油管结构。套装管道上有集污器和清洗器,因而可以很方便地对管路进行维护和清洗。乌苏电厂润滑油系统各设备技术规范: 名 称项 目单位技术规范交流润滑油泵型 式离心式出口压力Mpa0.3流量m3/h168数量台1制 造 厂诼州水泵厂直流润滑油泵型 式离心式出口压力Mpa0.3转 速r/min3000数量台1制 造 厂诼州水泵厂启动油泵型 式齿轮泵流量m3/h45出口压力Mpa0.9数量台1制 造 厂上海液压泵厂绝缘等级F制 造 厂沈 阳 实 力 电 机 制 造 限 公 司顶轴油泵型 式柱塞泵出口压力Mpa21.4流量m3/h3.8转 速r/min1450电机功率KW30电压V380数量台2制 造 厂上海高压泵厂流量m3/h840数量台2制 造 厂浙江杭州科星鼓风机厂主油泵型 式双吸离心式入口油压Mpa0.0680.31出口油压Mpa1.41.75主油箱型式卧式有效容积m332主机冷油器型 式板式冷却面积m2约182数量台2第二节 润滑油系统的主要设备一、 润滑油主油箱供油系统按设备与管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装供油系统和分散供油系统两类。1) 集装供油系统集装供油系统将交流辅助油泵、交流启动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集中布置在油箱顶上,且油管路采用套装管路(系统回油管道作为外管,其它供油管安装在回油管内部)。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缺点如下:油泵集中布置,便于检查维护及现场设备管理;套装油管可以防止压力油管跑油、发生火灾事故而造成损失;但套装油管检修困难。2) 分散供油系统分散供油系统各设备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基础上,管路分散安装。这种系统的缺点如下:占地面积大;压力油管外漏,容易发生漏油着火事故。由于以上缺点,在现代大机组中已很少采用分散供油系统,乌苏电厂采用的就是集装供油系统。 图3-34 润滑油组合油箱润滑油主油箱为钢板(碳钢)焊接而成圆筒形结构,布置在运行层之下。机组所需的全部润滑系统和部分调速系统用油都储存在这容器内。油泵从油箱里吸取所需的油以满足各种需要,所有的油也均回到油箱。箱体上布置有辅助电动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备用高压电动油泵、除油雾装置、接线盒、电加热装置、油位计、高低油位报警器、油压继电器、油压表及其它监控设备。油箱内部设有内部油管路、注油器、逆止阀、节流阀等。这种组合式油箱具有结构紧凑、运行时漏油量小的特点,有利于油系统的封闭运行。油箱总储油量39M。运行时容量为25m3。油箱的容积应保证在交流电源切断且冷油器断水时机组能安全停机。也就是说,油箱容量即要满足冷油器断水、机组在整个停机惰走过程中,轴承油温不超过设定值,又要满足机组在甩负荷时可容纳回油。当油位在正常油位在 0-100 mm范围之外时,油箱上的高低油位警报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注意。而油位计则用于低油位保护,当油箱油位低至-350mm时,紧急停机。油位计与电加热装置连锁,在油位异常低时切断电加热器的电源,此时电加热器不能投入。除此之外,油箱上还装有差压变送器,通过测量油柱的差压获得油位值,并将差压信号转变成420mA或15V的标准信号送至计算机和显示仪表,供集中控制监视用。该机组要求油温必须在10以上才能启动油系统,因此在油箱上装设了浸没式电加热器,用以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油箱内的油温。电加热器由油箱附近的三位(通、断、自动)开关控制。当开关在自动位置时,电加热器的工作由恒温器控制。恒温器是可调的。 如果电加热器的加热元件未被油淹没而通电时,会引燃油箱中的油雾,因此将电加热器与油箱油位计连锁,在加热元件露出油面之前切断电加热器的电源。在油箱内部,内部油管把各油泵的出口连接到相应的供油母管。在注油器以及各电动泵的出油口,均装有滤网,以防止杂质进入系统。在油箱内的顶部,设置有回油槽,回油上装有150目的滤网,如图所示。进人回油槽的回油借助重力流过滤网。当滤网因积存杂质而阻塞时,回油槽中油位将升高,部分未过滤的油液将满过油槽、并绕过滤网进入油箱。为此,在回油槽中设置了一个油位限制开关,在油位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应换下滤网进行清洗。排烟风机可维持油箱内及回油系统内有一定的负压(0.49Kpa左右的微真空)。在油箱顶部开有人孔门,在油箱底部设有排油口和疏水口。在长期停机期间,渣滓和水都会沉淀到油箱底部,因此在油系统运行前应从排油口排出少量油,将水和杂质带出,正常运行过程中也会有沉积,要求定期排污。二、主油泵润滑油系统的主油泵安装在汽轮机高压转子前端短轴上,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且与汽轮机主轴采用刚性连接。由于主油泵的这种驱动方式能利用转子的动能在惯性期间向轴承供油,因而是最可靠的。本机组为蜗壳型双吸式离心泵,它供油量大,出口压头稳定,轴向推力小,且对负荷适应性好。在额定转速或接近额定转速时,主油泵供给润滑油系统的全部压力油,包括压力油总管、机械式超速遮断和手动遮断压力油总管的用油。机械超速遮断和手动遮断油总管,也通过节流孔接在这里。主油泵不能自吸油,因此在汽轮机启动和停机阶段需由电动辅助润滑油泵供给0.0690.138MPa表压的油。以维持机组用油和主油泵的进口油。正常运行时,主油泵由注油器提供低压进口油。如果主油泵的吸油管路中进入空气,泵的正常工作将被破坏,使润滑油系统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证主油泵的进口油压为正压。当汽轮机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90时,主油泵和注油器就能正常工作,并向润滑油系统提供全部油量,这时要进行辅助滑油泵和主油泵的切换。切换时应监视主油泵出口油压,若油压异常应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烧瓦。 主油泵1,6-(上,下半)泵壳 2,12-密封环(左旋) 3,10-螺钉 4,13-密封环(右旋) 5-定位环 27-排气螺塞 8-泵轮 9-摩擦环 11-泵轮锁紧螺母 14,16-“O”形密封圈15-垫片主油泵三、注油器注油器安装在油箱内油面以下的管道上,采用射流泵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平稳、易于制造和调整,但噪音大且效率不高。注油器由喷嘴、混合室、喉部和扩压段等主要部分组成。喷嘴的进口与提供动力油的主油泵出口相连。工作时,自主油泵来的压力油以高速从喷嘴喷出,在混合室中产生一个负压区,油箱中的油被吸入混合室。同时由于油的粘性,高速油液带动吸入混合室的油进入注油器喉部,随后油液进入扩压管,速度降低,动能转变为压力能,压力升高,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供向主油泵进口和润滑油系统。为了防止喷嘴被杂物堵住或系统中混人异物,在注油器的吸油恻油管装有可拆卸的滤网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稳定注油器油压的作用。在注油器扩压管后装有可调逆止阀,以防止在注油器不工作时,油液从系统中经注油器倒流回油箱。在混合室吸油孔的上方,装有一可上下自由移动的逆止板。当主油泵和注油器工作时,混合室内为负压,逆止板被顶起,油箱中的油可通过八个吸入孔吸入混合室。而在机组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电动辅助轴承油泵工作时,逆止板落下,阻止系统中的油液从吸入孔倒流至油箱。 东方机组润滑油系统一般有两个射油器;供油射油器和供润滑油射油器。(我厂为两个射油器),供油射油器为主油泵提供入口油,而供润滑油射油器为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以及密封用油;两射油器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国产引进型机组只有一个射油器,它同时向主油泵进口和轴承供油(乌苏电厂) 四、辅助润滑油泵润滑油系统的辅助油泵设计成能满足自动启动,遥控及手动起停的要求,并且有独立的压力开关,停止-自动-运行按扭控制开关以及具有能用电磁阀操作油泵自启动的试验阀门的特征。辅助油泵包括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和高压启动油泵。辅助油泵的介质设计温度通常在1082,油箱中的油温低于10时禁止启动油泵,以防超负荷的危害。交流润滑油泵是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深井式离心泵,安装在油箱顶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使用这台泵,在意外工况时也作为主油泵的备用泵使用。它能提供所有的轴承用油。在额定转速正常运行时,此交流润滑油泵停用,主油泵供给全部需用的油。交流润滑油泵由感受轴承油压的压力开关控制。例如在停机或意外工况时,如果轴承油压降到0.07580.0827MPa,交流润滑油泵就投入运行,把油压回升到所需值。然而压力升高后,泵不会自动停机,必须在控制室内手动停机。启动过程中机组盘车前,交流润滑油泵就投入运行,直到主油泵能满足全部的需油量时才停止运行(大约90%的额定转速)。直流事故油泵和交流润滑油泵在结构和运行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它由电厂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电动机驱动,它的压力控制开关整定值低于控制交流润滑油泵的压力开关整定值。启动过程中,交流润滑油泵建立了足够的轴承油压以后,把直流事故油泵的控制开关放在自动上。如果轴承油压降到0.06890.0758MPa,直流事故油泵就会投入运行。这样,直流事故油泵作为交流润滑油泵的备用泵。电厂蓄电池的容量应能在正常惰走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动力供泵运行。电池应始终充足电以维持这种能力是绝对必要的。蓄电池充电不足会引起直流事故油泵不能正常运行,从而致轴承润滑油不足。这将造成轴承、轴颈和有关部件的严重损伤。高压启动油泵是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水平式泵,安装在油箱顶部。它给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油。当主油泵不能满足机械超速遮断和手动遮断油总管用油需要,它就投入运行。在额定转速正常运行时,高压启动油泵不投入运行,主油泵供给全部需用的油。高压启动油泵由控制交流润滑油泵的同一个压力开关,既监视轴承油压来控制。如果轴承油压降低到0.07580.0827MPa,例如当停机和意外工况时出现的那样,高压启动油泵自动启动,给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油。然而压力升高后,油泵不会自动停止运行,必须在控制室内手动停机。在启动过程中,高压启动油泵在机组启动前投入运行。到主油泵能满足全部需油量(大约90%额定转速)时,高压启动油泵才停止运行。在出口管上装有一安全阀防止压力过高。油泵入口装有滤网以防止杂质进入油系统。 五、顶轴油泵该机组设计有两台顶轴油泵,采用顶轴油组合装置,在汽轮机启、停时投入,将高压油送进3号、4号、5号、6号轴承,机组在启动盘车前,先打开顶轴油泵,主要是利用1012MPa的高压油把轴颈顶离轴瓦(0.050.08mm),以减轻转子对轴瓦面的正压力,消除两者之间的干磨擦,同时可以减少盘车的启动力矩,使盘车马达的功率可以减少。汽轮机的两只低压缸轴承和发电机的两只轴承均设有顶轴功能。顶轴系统为母管制,配有两台柱塞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油泵用油取自滤油器后管道。顶轴泵出口有滤网,安全阀和压力开关等。其出口压力开关的调整值为4.2MPa,安全阀调整值为14MPa。机组启动时,启动顶轴油泵并将操作开关旋至自动位置。当顶轴油压升到4.2 Mpa,并且进油压力不低于0.2Mpa时,启动盘车装置。而当油压达不到这样的压力水平时,连锁开关阻止盘车电动机启动。机组启动时,转速到500-600rpm时停顶轴油泵;机组停机时,随着汽轮机惰走至600rpm时,开启顶轴油泵,正常运行时顶轴油泵处于备用状态。六、 冷油器在汽轮机运行中,由于轴承摩擦而消耗了一部分机械功,这部分功约占机组额定功率的0.5%1%左右。它将转化为热量使通过轴承的润滑油温度升高。如果油温太高,油的粘度降低,油膜可能破坏,轴承将发生烧瓦事故。为了使轴承正常运行,润滑油油温必须保持在定范围之内,一般要求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50,因而必须将轴承排出来的油冷却以后才能再送入轴承进行润滑。润滑油的温度由冷油器调节。通常有两台冷油器。在正常运行工况,一台投入运行,另一台备用。在某些特殊工况下,如高温季节或冷油器污脏时节,两台冷油器可以同时运行。冷油器与交流润滑油泵和注油器出口连接,这样不管从哪里来的轴承油,在进入轴承前都经过冷油器。油在冷油器壳体内绕管束外环流,而冷却水流经管内。流到冷油器的油由手动操作的换向阀控制,这个阀门用来把油引到两个冷油器的任何一个,并允许从一个冷油器切换至另一个而不中断向汽轮机供油,指示手柄将指出哪一个冷油器在运行。冷油器的油进口处与一根联通管和一个切换阀相联,该阀能使备用冷油器充满油,准备随时立即投入运行。冷油器的水流量由供水管上的手动操作阀调节。因而冷油器出口油温也是可调节的。我厂管式冷油器原理为油在冷油器壳体内绕管束环流,冷却水在管内流过(如图3-36所示)图3-36 冷却水和润滑油在冷油器中的流向进入工作冷油器的润滑油流通过装在两台冷油器之间的三通换向阀来控制。润滑油通过三通换向阀后从冷油器下端进油口进入冷油器,经过设置在冷却水管外的导向板不断改变流动方向,最后由冷油器上部出油口流出,经三通换向阀进入润滑油母管。冷油器上部水室分成两部分,各有管束通到下部水室。冷却水进入上部水室的一侧,经该侧冷却水管束流到下部水室,然后经另一部分冷却水管束流回上部水室的另一侧后排出。可以任意选择上部水室的一侧作为进水侧,另一侧为排水侧。水室管板与管束间密封,以保证冷却水不漏入油中。通常冷油器内的油压要高于冷却水侧的水压,以防万一冷却管泄漏时水进入油中破坏了油的质量。如图3-37所示为三通换向阀,换向阀由上下两个三通阀组成,上面三通阀的两个对称油口分别与左右冷油器的出油口连通,而中间的出油口与轴承润滑油母管连通,下面三通阀的两个对称油口分别与左右冷油器的进油口连通,中间的进油口与注油器和电动润滑油泵的出口连通。转动换向阀的阀芯,同时控制上下两个三通阀,可以使油流向任一台冷油器,或同时流向两台冷油器,可以在切换冷油器时,不影响进入轴承的润滑油流量,该阀由手动操作。图3-37 三通换向阀三通换向推荐的控制手柄用于转动阀芯,手轮用于升降固定控制手柄的插销。在切换冷油器时,必须先转动手轮,提起插销。而三通换向推荐工作时,必须放下插销,防止阀芯在工作时转动。在切换过程中,为防止轴承断油,应保证备用冷油器切换前充满油。为此将两台冷油器的进油口通过一连通管和连通阀连接起来,切换前必须打开连通阀,使油从工作冷油器流向备用冷油器,进行充油。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备用冷油器能迅速投入使用,连通阀一直开着。当要清洗备用冷油器时,才关闭连通阀,清洗结束后,应重新打开连通阀。每一冷油器壳体上都有连通管通向油箱,管道从油箱上部进入并伸至正常油位以上的区域,以便排油。冷油器下部水室设有放水门,上部水室装有排气门。对于油侧,冷油器壳体上也装有排气门。在三通换向阀下部装有放油塞头。乌苏电厂采用板式冷油器,是电力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油冷却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液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板式冷油器采用循环水冷却,润滑油油温由安装在冷却水供水母管的调节阀进行调整。板式冷油器采用换热波纹板叠装于上下导杆之间构成主换热元件。导杆一端板式冷油器采用换热波纹板叠装于上下导杆之间构成主换热元件。导杆一端和固定压紧板采用螺丝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动压紧板开槽口。压紧板四周采用压紧螺杆和螺母把压紧板和换热波纹板压紧固定。采用纯逆流换热,左侧红色热流体,右侧蓝色冷流体。两两换热波纹板之间构成流体介质通道层,换热波纹板一侧是冷流体另一侧热流体,构成冷热流体的换热通道层交错布置。板式冷油器具有以下特点: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占地小、易维护;阻力损失少 ;热损失小;冷却水量小;经济性高;冷却片(冷却容量)增减方便;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 板式冷油器结构原理图乌苏电厂板式冷油器切换操作1) 启动交流润滑油泵运行。2) 缓慢开启备用冷油器出油门数圈,向备用冷油器注油排空气。检查备用冷油器进口进油门后回油箱排空管观察窗,有油流动后关闭备用冷油器出油门,充油结束。3) 开启备用冷油器水侧冷却水进水门,开启备用冷油器水侧冷却水出水门1/2。4) 开启备用冷油器油侧进油门。5) 缓慢开启备用冷油器油侧出油门,注意油压变化,直到全开出油门。6) 根据油温调节备用冷油器水侧冷却水出水门,确认备用冷油器投入运行且运行正常。7) 缓慢关闭原运行冷油器油侧出油门,注意油压稳定,直到全关出油门。8) 关闭原运行冷油器油侧进油门,如作备用,可将进油门开足。9) 关闭原运行冷油器水侧冷却水出水门,关闭原运行冷油器水侧冷却水进水门。作备用可开足冷却水进水门。10) 根据油温调节运行冷油器水侧冷却水出水门,保持油温在正常范围内。11) 停止交流润滑油泵运行。12) 将原运行冷油器转入备用状态。13) 运行中冷油器切换时,应注意润滑油压力、温度及主油箱油位的变化。14) 检查系统各管道、阀门、法兰、表计、设备等处无渗、漏油现象。 冷油器的出口油温可通过调节冷却水量来控制,冷却水量由供水管上的手动操作阀调节。正常运行时,调节冷却水流量,使冷油器进油温度为60-65时,出口油温维持在4349之间,并同时保证最高的轴承的回油温度不超过77,当无法保证最高轴承回油温度低于82时,应紧急停机。在机组启动过程中,一般油温是较低的,这时应切断冷油器的冷却水使油温上升到要求值。在盘车及冲转期间,轴承最低进油温度为21 七、除油雾装置 运行中,润滑油系统中少部分油液蒸发成油雾(油烟),它们将聚积在油箱内的油面上以及轴承箱和油管中。油雾压力大时就可能向外泄漏。为此,本机组设置了除油雾装置。除油雾装置安装在油箱顶部,主要由除雾器、可调蝶阀、排烟风机、逆止阀及管道组成。如下图 所示。 1-凝结油回油管 2-排气管 3-除雾器 4-可调碟阀 5-排烟风机 6-电动机 7-主油箱如图3-38所示是机组除油雾装置的示意图 。该装置通过两台吸气口与油箱内部油面以上空间相通的风机,使油雾积聚的地方产生微弱负压,从而可将油雾吸出,并将油从油雾中分离出来送回油箱,而经过分离净化的油雾则排向大气。除油雾装置由电动机驱动,装在油箱顶部。它由除雾器、可调蝶阀、排气负机、排缺陷侧管道上的逆止阀以及管道系统等组成。排气负机是一台单级离心风机,叶轮直接悬挂在电动机轴上。由于排气风机的抽吸作用,轴承箱到油箱的整个润滑油系统保持微负压,只有少量空气被吸入润滑油系统,而不会使油雾漏入厂房。可调蝶阀是安装在风机吸气口前的一个手动操作阀。利用手柄调整蝶阀舌瓣位置可以调节通过风机的流量,从而控制润滑油系统的负压值,运行中要求这个值为0.49KPa左右微负压。可调蝶阀应在汽轮机开机以前予以调整。除雾器安装在除油雾装置的油烟吸入恻的可调蝶阀前,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油雾通过除雾器时,穿过一系列垂直安装的不锈钢瓦楞报。瓦楞板之间形成的流道使油雾通过时不断改变方向,油雾中的油微粒不断碰撞板壁,并附着其上,然后积累成较大的油滴,并借助重力流入油箱。 机组运行时,除油雾装置必须连续工作。只有当机组完全停机,油雾被抽出并分离结束后才能停止工作。除油雾装置的吸入侧装有一个压力开关,通过测量该点的压力来判断系统是否在正常工作,并将此讯号送入控制室。 油中进水的危害 : (1) 润滑油带水使轴瓦油膜不易形成,当油膜被转子撕裂时,转子将与轴瓦产生磨擦,使轴瓦脱胎或化瓦,造成事故停机。(2) 润滑油带水使油膜质量恶化,不能及时迅速地带走轴系传来的热量,造成化瓦或脱胎,危及机组安全。 (3) 润滑油带水降低了润滑效果,使油膜质量恶化,机组轴系振动加剧。 (4) 控制油带水会锈蚀油动机弹簧,改变机组调节系统特性曲线,长期下去,将使油动机弹簧锈蚀剥落,造成弹簧疲劳,威胁机组安全。 (5) 机组调节保安系统各错油门、活塞、滑阀等部件的间隙十分精细,控制油带水将会使之锈蚀,产生错油门、滑阀或活塞卡涩,滑阀振动等一系列现象,造成调节保安系统拒动,危及机组安全。 (6) 危急遮断器弹簧锈蚀产生疲劳,造成正常运行危急遮断器误动,或危急遮断器飞锤卡涩,转子超速时,危急遮断器拒动。 (7) 控制油中带水会造成调节系统带负荷晃动,危及机组安全运行保证润滑油系统清洁、油中无水、油质正常的措施:1.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整轴封供汽量,避免轴封汽压过高漏至油系统中。2.保证冷油器运行正常,冷却水压必须低于油压。停机后,特别要禁止水压大于油压。3.加强对汽轮机的化学监督工作,定期检查汽轮机油质量和放水工作。第三节 盘车装置一、盘车装置简介及作用 在汽轮机启动冲转前和停机后,使转子以一定的转速连续地转动,以保证转子均匀受热和冷却的装置称为盘车装置。汽轮机启动时,为了迅速提高真空,常需在冲动转子以前向轴封供汽。这些蒸汽进入汽缸后大部分滞留在汽缸上部,造成汽缸与转子上下受热不均匀,如果转子静止不动,便会因自身上下温差而可能产生向上弯曲变形。弯曲变形后,转子质心与旋转中心不重合,机组冲转后势必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引起振动,甚至引起动静部分的摩擦。因此,在汽轮机冲转前要用盘车装置带动转子作低速转动,使转子受热均匀,以利机组顺利启动。同时,机组在作低速盘车时,还可对机组进行一系列检查,如:检查汽轮机动、静部分是否有摩擦,检查转子的弯曲程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检查润滑油系统是否工作正常,等等。对于中间再热机组,为了减少启动时的汽水损失,在锅炉点火后,蒸汽经旁路系统排入凝汽器,这样低压缸将受到影响,产生受热不均匀现象。为此,在投入旁路系统前也应投入盘车装置,以保证机组顺利启动。在汽轮机停机后,缸内尚有残留的蒸汽,汽缸和转子等部件还处于热状态,下汽缸冷却较快,上汽缸冷却较慢,因此汽缸的上部和下部存在着温差。如果转子静止不动,转子必然会因上、下温差而产生弯曲。弯曲的程度随着停机后的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到某个时间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部件冷却,上、下温差减小,弯曲也逐渐减小,这种弯曲称为弹性弯曲。对于大型汽轮机,这种弯曲可以达到十分大的数值,需要经过几十个小时才能逐渐消除。在热弯曲减少到规定的数值之前,不允许重新启动汽轮机。为了让汽轮机在停机后随时可以启动,必须使用盘车装置,将转子不断地转动,使转子四周温度均匀,防止转子发生热弯曲。对盘车装置的要求是既能盘动转子,又能在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