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doc_第1页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doc_第2页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doc_第3页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doc_第4页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题目:利用生物技术对植物繁殖的研究学院: JX 专业: 姓名: CSA 学号: 利用生物技术对植物繁殖的研究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物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在我们近一步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讨论了生物技术在研究植物繁衍生殖研究热点与应用前景。关键词:生物技术 植物繁殖 自交不亲和性 杂交育种 0.引言现代社会禁止“近亲婚配”,人们认为近亲结婚会增加生产畸形儿的风险。我们的祖先早在周代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编年史书左传中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至于植物众所周知,传粉活动能增加绝大多数农作物的产量。借助昆虫或动物完成授粉的植物比自花授粉的植物在种子或果实的大小和数量上均更胜一筹。事实上,借助“外援”授粉的效果不仅仅只是在数量上,同时也表现在质量上。德国Gottingen大学的农业生态学家Teja Tscharntke十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便观察到负责传粉的蜜蜂种类数量与咖啡的产量正相关,经过蜜蜂传粉的咖啡,其咖啡豆的畸形率下降。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近交可引起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导致近交衰退。植物固着生长无法移动,雌雄同花植物的花粉易取“近水楼台”之便而自花授粉,产生比近交更为严重的遗传效应。植物是如何防止自花授粉的呢?原来植物都会“以逸待劳”,利用风力、水流、昆虫等媒介尽可能远距离传播花粉。而且许多显花植物还有一项特殊本领,即便是正常可育花粉落到“自己的” 柱头上也会阻止其完成受精过程,这就是所谓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超过60%的被子植物都有这种特性,涉及大约320多个科。说来有趣,达尔文一生饱受近亲婚配带来的苦难,他与表妹艾玛婚后生了10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3个终生不育。当他观察到植物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时由衷地感叹植物的聪明,称这是“最令人吃惊的生物学现象之一”。1. 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的S位点基因二十世纪初,伴随经典遗传学的诞生,人们开始通过杂交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自交不亲和现象。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可育的雌雄同花植物在自花授粉后不能产生合子的现象与机制(de Nettancourt, 2001)。自交不亲和性机制的存在促进了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持,从而提高了植物应对自然选择的能力和进化潜力。一般认为, 自交不亲和性的产生可能与被子植物的高度分化和广泛分布密切相关。自交不亲和性涉及到植物对“自己”还是“异己”的识别,与生物界其它的“识别系统”如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样,自交不亲和性在遗传上需要标记个体身份的特异性,在群体中需有这种身份标记的多样性。大多数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单一的复等位基因位点控制,称为S位点。S位点一般包含两类基因:决定花柱识别特异性的花柱S基因和决定花粉识别特异性的花粉S基因。不同的花柱S等位基因与其紧密连锁的花粉S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S单倍型。基于花粉识别特异性的遗传决定方式,自交不亲和性分为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两种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的花粉亲和与否的表型由产生花粉的二倍体亲本(即孢子体)S基因型决定,主要存在于油菜、拟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中。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花粉表型由单倍体花粉(即配子体)自身的S基因型决定,分布最为广泛的是一种称为S核酸酶类的自交不亲和性,主要存在于茄科、蔷薇科、车前科等植物中。在正选择和平衡选择等作用下,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S单倍型快速进化,在群体中始终维持着低频多态的水平。研究发现,自然群体中S单倍型的类型可达上百个之多。2.生物技术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中的应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逐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这种受粉相关性状的基因基础及分子机理。植物受粉从花粉落在柱头上开始,经过粘附、水合、萌发,花粉管生长,直至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花粉或花粉管细胞携带自身信息,不断感知来自柱头或花柱道细胞的外部信号,当“识别”发生后,迅速作出“生死抉择”。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异己花粉”顺利完成受精过程,“自己花粉”的生长则被阻止。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可以发生在受粉过程的不同阶段。拟南芥的识别发生在花粉水合阶段,相互作用的花柱和花粉因子分别为SRK和SCR。罂粟的不亲和反应发生在花粉萌发阶段。金鱼草的识别和不亲和反应都发生在花粉管内部,生长受阻的花粉管停留在花柱道上部的1/3处,其花柱和花粉决定因子分别为S-RNase和花粉SLF/SFB。目前认为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分子细胞机理是在花粉或花粉管中诱发了细胞程序性死亡。 以两性分化为基础的有性生殖,使自交还是异交对植物来说成了一个问题。野生植物大多通过自交不亲和性促进异交限制自交,异交植物所需交配资源多成本高,但可以增加个体的遗传杂合度,使植物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有了更多适应性表达的从容与可能。自交亲和的物种可以凭借低廉的交配成本迅速占领适宜生境,实现群体扩张。栽培作物大多是自交亲和的纯合品系,在农田中可以尽情呈现均一目的农艺性状,但正是自交亲和及其纯合效应,使得作物即便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也常常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胁迫或灾害。自交不亲和性作为种内生殖障碍,对于促进种间生殖障碍形成和物种分化意义重大,在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多次独立起源,推测地球上显花植物的繁盛发达与其频繁获得这一生殖性状有密切关系。3.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不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生物学问题,在生产实践中也有重要应用价值。例如在杂交水稻中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杂交种子,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这就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技术人员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技术人员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技术人员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育种家开始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与其他自交不亲和系、自交系或正常品系进行杂交,既避免了去雄操作,省时省工,又可以通过远缘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利用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机制育成了甘蓝型杂交油菜,大幅度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在甘蓝、大白菜和萝卜等蔬菜育种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参考文献:1 张一靖,薛勇彪. 2007. 基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学通报,24 (3): 372-388.2 Takayama S, Isogai A. 2005. Self-incompatibility in plant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56, 467-489.3 Zhang Y, Zhao Z, Xue Y. 2009. Roles of Proteolysis in Plant Self-Incompatibilit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60, 21-42.4 Bonifacino JS, Traub LM (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