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讲学稿.doc_第1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讲学稿.doc_第2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讲学稿.doc_第3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讲学稿.doc_第4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讲学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教案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对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三、学习过程:备注(一)预习导航: 1、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 ),观察时要()、()、和( ),并及时( )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 )看法。 2、请观察自己家里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是自己不能确定的生物?写出来供大家交流讨论加以确定。 3、阅读本节内容回答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请先独立完成,然后合作交流)1、阅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回答: 植物如何获得营养物质?它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动物如何获得营养物质?它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细菌真菌如何获得营养物质? 2、阅读【生物需要呼吸】回答:人和生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3、阅读【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废物】回答 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哪些?植物又是如何排出废物的? 人和动物的粪便是否是体内产生的废物呢? 4、阅读【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回答 请举一些关于动、植物、人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的实例来 5、阅读【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回答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繁殖过程。 6、阅读【生物还有其他特征】回答生物还有什么特征? 病毒是有什么构成的?(你可参照课本73页内容)。 7、重新认识家里的生物,我们回答对了吗?有疑问的加以讨论。 (三)效果评价。1、连线题。请把左边生物的生理现象和右边的它的本质特征连线。 动物取食 A. 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 B. 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 C. 繁殖 人体排汗 D. 生长 蘑菇由小长大 E. 排泄 蜻蜓点水 F. 呼吸2、选择:下列物体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水与石头 B.鸟与蝴蝶 C.细菌与病毒 D.树与草3、完成课后两个练习题。(四)拓展延伸1、机器人能帮助人类完成各种活动,电脑能代替人类进行复杂的运算,超越人脑的极限,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有生命的,他们属于生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课后练习题。 五、学习记忆卡: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习目标: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 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难点:撰写调查报告。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1、 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2、 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1、 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自学提示:(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3、师生归纳总结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1、 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自学提示:(1) 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2) 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3) 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2、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3、 师生归纳总结三、 系统总结四、 拓展应用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五、 诊断评价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 B、生活环境 C、比大小多少 D、形态结构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订合理的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过程中要 ,对调查结果要 ,有时要用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和重点 重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保护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学生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 自学教材14页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 阅读教材,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3、 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4、 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5、 问题探讨: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 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6、试验拓展: 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学习任务二: 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捕食、合作、竞争。三、系统总结:引领学生明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四、尝试应用1、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做出科学的解释吗?五、诊断评价1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温度 B阳光 C盐分 D气体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寄生 D捕食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光照 B土壤湿度 C壤温度 D土壤中的无机盐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温度较低 .北方降雨量少.北方光照不足 .北方土壤贫瘠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 杂草 水分 土壤 田鼠 空气 蝗虫 蚜虫. . . .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水分 .空气 .温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习目标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5、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形成保护环境的观点。难点和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结合上节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举例说明生物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实例分析: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如夏季植物枝繁叶茂,到了冬季寒冷季节植物是否会因寒冷而死亡呢)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 小组内探讨: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课件展示、分析众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乌贼的墨囊、猫头鹰的利爪、尺蠖的拟态等,体会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播放相关的生物影片。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拓展反思: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每年都有很多种生物灭绝,我们应当怎么办?学习任务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蚯蚓为例,它被人们誉为“地下的耕耘者”,为什么?来引入生物的环境的影响。学生分析教材,了解相关内容。2、讨论: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由植被的作用之一“改善气候”引入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实验探究和分析: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师生对测量的灌丛、草地、裸地的数据分析,绘制湿度曲线。得出相关结论。三、系统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形态、结构、生理)适应 影响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生物环境 四、尝试应用:分析北极狐与温带狐狸耳朵长短不同的原因。五、诊断评价:1、教材中关于几种生物的描述说明了: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 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 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 的适应。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叶刺,可以大大降低水分的蒸腾,这是对 环境的适应。这些生物的 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生物的适应性 的。猫狗春季换毛,这是对 的适应;冬季鸟类南飞,是对 的适应。2、英国曼撤斯特18世纪以前,山清水秀,那儿有较多的白色的华尺蛾和较少的黑色华尺蛾以及吃华尺蛾的鸟类;后来,工厂多了,树木都染黑了,白色的少了,黑色的多了,请你分析原因。、蚯蚓既可以生活在土壤中,又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存在的关系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题: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学习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生产者的概念。【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1、自学教材P23,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认真分析P23的“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3、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4、拓展反思(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2)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认真阅读教材P24-25,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自学教材P25,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3、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自学教材P26的内容,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3、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4、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2、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五、诊断评价1、选择题(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 阳光、空气和水组成(2)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A 呼吸作用 B 光和作用 C 人类提供 D 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